楞严经(第59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讲到求智慧,一再给诸位说,求根本智,根本智成就之后才有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就好像树一样,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花果?枝叶花果是从根本生出来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研究经典,我们天天听经、天天读诵,博学多闻,这就是后得智,那大错特错。这是什么东西?就是此地所讲的世间戏论,搞的是这个。三藏十二分教背得滚瓜烂熟,祖师的注解语录记得一条也不漏,全是世间戏论,不是根本智,更不是后得智。根本智是什么?我们拿六祖的例子来说,六祖得到根本智,他怎么得到的?他是无住生心得到的。无住生心,根本智就得到,他三十七年所说之法是后得智。再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也是无住生心,根本智得到了,四十九年所说之法是后得智,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佛不但说法,哪一个佛菩萨不是现身给我们说法,示现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所以说学佛,诸位想想,难不难?你要是会得这个意思,一点都不难;不会这个意思,真是连边都摸不到。会得这个意思,在生活当中就是这么做法,日常生活并没有改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样子,只是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已。法里面就包括着佛法,不但世间法不住,出世间佛法也不住,不住就是不着。《华严经》最近我们讲到第九回向,「无着无缚解脱心」,无着无缚就是不住,无着是不住外面的物尘,无缚是不着内里面的法尘,内外都不住,解脱心就是清净心。所以诸位要晓得,真心,此地所讲妙觉明性不可思议,连思量、分别都达不到,诸位想想,那言说还能够把它说得清楚吗?愈说愈离谱、愈思量愈远。

 

后面这个比喻很好,诸位一看就懂,譬如『以手掌撮摩虚空』,这个比喻什么?比喻你对于妙觉明性去思惟、去想象、去揣摩、去辩论、去讲解、去分别,就干这个事情,所干的全是一场空。妙觉明性不可心思演绎,正是所谓「拟心即差,动念即乖」,这是超越凡情计度分别。所以佛在此地才责备阿难,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实际上就是责备我们自己。我们在真实法中为什么还起心动念,还在那里思惟、推敲,还在那里言说讨论?这就等于用手去执捉虚空没两样。我们从比喻当中可以体会到,虚空既然不能够用手去执捉它,妙觉明性怎么能够用分别心、执着心去体会得到?这是同样的道理。这一科到这里讲完,末后的一科「显见离见」,这是讲到真正究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这是阿难请法的一段话,我们先看看阿难的意思。前面这一段经文,佛将万法自然有或者是因缘生,这两种解释都破掉了。阿难在此地所问的,没有提自然,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外道所说的,佛法当中自始至终都是讲因缘,所以他提出的问题着重在因缘上。佛法既然自始至终都是讲因缘,所以古德判教,大原则上都说佛法是因缘为宗。我们同修们在一起读《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我们读到法达禅师,六祖叫法达念一段给他听听。「方便品」念完了,祖师就说不必念了,就叫他止住,此经原是因缘为宗。《法华》也是经中之王,都是因缘为宗,何况其他的?难怪阿难尊者要起疑问,疑问是从这里来的。『必』是讲必定,要必定这么说法,『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这不是自说自相矛盾吗?换句话就是说,自说相违吗?当然佛说话决定不会语无伦次,决定不会前后相违,这里面一定有很深的道理。可是这个道理我们初学的人不懂,必须要提出来请教世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就本经而论,自八还以来,前面所讲的因明、因暗、因空、因塞里头,从这八还以来,佛说法的义趣就是藉见精,就是藉见性来显示妙觉性。因为妙觉性确实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法子指示,就是讲的真如本性。佛说法确实有善巧、有方便,就藉我们这个眼之见,能见性,这是见性,要我们从能见性里面去悟入,悟入妙觉明性,这是一条路子,是个门路。这个门路给我们指出来,诸位要晓得,实在是了不起,为什么?佛要不这样给我们指出来,这个真如本性确实我们不得其门而入,找不到门路。所以古大德在一切经里面讲,《楞严》是开智慧的《楞严》,开什么智慧?明心见性,开慧的《楞严经》。

 

《楞严经》里面顶重要的这番文字,可以说就是「十番显见」。十番显见就是把见性的门路给我们指出来,门路指出来之后,怎么样能够进得去?二十五圆通有二十五菩萨做代表,你看他们是怎么进去的。二十五位菩萨里面,又以观音、势至对我们最为契机。所以文殊菩萨拣选,特别是拣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叫我们反闻闻自性,从这个地方去入门。在理上讲是讲的见性,从行门功夫上讲的是闻性,十番显见讲的见性,为什么不取见性教我们入门,而取闻性?后面文殊菩萨在偈颂里面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由闻性去入,比由见性去入还来得容易。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悟?说实在话,理论还没搞清楚,疑云没有散掉。功夫不上道,功夫之所以不上道,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妄心用事。

 

一直到文殊菩萨请问那一章中,佛才给我们发明,「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句话我们念过也讲过,这句话就把宇宙人生的理事全都说得清清楚楚,真相都说出来了。这句话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百界千如」,智者大师说得多、说得详细,《楞严经》上佛只一句话,这句话要是明白了,你就能做到如如不动,跟十方诸佛一样、跟六祖一样。可见得我们念是念了、讲是讲了、听是听了,境界还是没入进去。为什么?我们用分别心去听、用执着心去听,这就是我们从门口过,没认识、不晓得这是门口,又错过了。错过了没有关系,再回头再转一圈,老是在门口转,转久了也许就转进去了,不可远离,常在门口转还是有好处的。阿难在此地表现,也就跟我们现在表现差不多,老在门口兜圈子就是入不进去,就是这一关不能突破。你看十番显见的时候,每次都在门口转了一圈,到这个地方第十次。而我们也跟阿难差不多,总是认为《楞严经》听了,自己懂了不少,「我听过《楞严经》,《楞严经》的道理我也懂了」,其实全是分别妄想、全是世间戏论,真正的《楞严经》没见到,见到的是世间戏论。为什么?我们把佛所讲的见精就当作妙觉明性。这个地方阿难就说出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6日16:03: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3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