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5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五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6-0005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一百四十六面第二行: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前面第一句所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诸位一定要将「入」与「所」搞清楚。在这章经文里面这一句是最重要,前面已经给大家分别解释过,可是这个意思是有相当的深度。从表面上看,六尘这是外面的境界,它有诱惑我们的作用,既有诱惑必有所在,如果这个心还被境界诱惑,我们的心是向外奔逸,往外面跑。假如是入了法性,这个入就是回头的意思,佛门里面常讲「回头是岸」、「反闻」,这是回头。世间法里面做学问,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那个求其放心就是入。如果不求其放心,这个心是放在外面、放在六尘上,随六尘境界而转,这个心是乱心;不为境界所转,这个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法性。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里面说,「一真法界即是一心」,可见得法性就是一心不乱。

 

为什么证入法性的人就是证得一心不乱的人,他的心不会被外境所动,这是什么原因?当然我们也是很希望求得,而我们总是求不得、求不到,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不了解外面境界之真实相,而把外面境界都看作是实在的,这就无法证得。我们的心要在境界上定下来,那是勉强的定,所谓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不叫它动,这都不是办法,这是石头压草。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压制到相当的时间之后,怕会爆发,压不住的。这就是说明了不能够理解事实真相,才有这些弊病产生。所以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把一切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他是说破了,我们自己要悟入这个境界才有用处。佛给我们讲「万法皆空」,我们哪一桩空了?没有一样空。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把一切有为法都当作真实,几个人把一切有为法看成梦幻泡影?这就是不晓得一切法的真实相,自然迷在外面境界里面。

 

修学就有善巧,像以前灌顶大师告诉我们,修行人没有其他的念头,「唯守一法然后见真」。这个法子看起来好像很笨拙、看不起眼,实在是有道理,真正去用会很得力,为什么?那就是训练一心的办法。我们今天学佛所用种种的办法,都不是修一心。不修一心,换句话说,增长分别执着,那怎么会成功?增长分别执着是凡夫,不是佛菩萨。我们今天在这里听经增长分别执着,读诵大乘经论也是增长分别执着,天天干这个,那怎么得了?这个问题就大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懂得守一法的妙处。表面上看起来现在佛教还挺兴盛,特别是在我们台湾,到处都有人在讲经说法、有人在领众修行,好像是很盛,其实很衰。原因在什么地方?都不得法、都不能够守一法。譬如在民国初年,大陆上只有一个道场提倡守一法,那就是苏州的灵巖山,印光法师他就守一个办法,念佛。所以灵巖山的道场是长年佛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佛七,它叫长年佛七道场,道场里只有念佛,没有经忏佛事、也没有讲经,唯守一法,的确也成就了不少人。

 

你要问,为什么守一法就能成就?我们要追究这个病根的所在,《楞严》里面讲六结,我们就看最粗的这两个,动、静,动静都是尘,耳根所闻的,有声的时候动,无声的时候静。眼根所对的是明暗,见明是见,见暗还是见;耳根对的声有动、有静。动静二种妄尘,就是两大类,它的性质在我们凡夫来讲,所谓是「黏湛发听」。湛是什么?湛寂的闻性,它是不是真的黏上去?不是。将来诸位读经,要是读到这个字样不要误会,有这个意思可没有这个事实,似乎是这个样子,这是讲我们的耳识是这么起来的。可见得耳识之所依是闻性,闻性里面染上动静二尘,这就变成耳识。我们今天用耳是用耳识,不知道用闻性;观世音这个方法,就是要把耳识恢复到闻性,这个办法就是这样,这就所谓是入流亡所。

 

前面也跟诸位讲了,这个事情是要以般若智慧的观照,先照这个粗相,譬如我们听到音声了,千万不要执着这个音声、分别这个音声,这音声好听,或者不好听。好听又起了贪心,多听听;不好听又厌恶了,又希望离开,这个里面又生了虚妄的取舍,那就错了。音声一起来的时候,这就提示你自己的觉心,提起觉心,你就在这上用功夫。这个功夫真正会用是不间断,这就是文殊菩萨拣选为什么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就是因为耳根不间断。我们睡觉了,睡觉耳还在听;眼根间断,张开眼睛能见,闭了眼睛就不见,明暗都不见了。所以耳根是清醒的时候它在听,睡觉的时候它还在听,当你睡着的时候叫你几声,你就起来、就醒过来。如果你要是眼根起作用的话,我写上你的名字,你睡着了给你看,你能不能醒过来?不会醒过来。叫你几声你醒过来,可见得耳根在睡的时候起作用,眼根在睡的时候不起作用。

 

我们用耳根修行,二六时中没有间断,用眼根修行会间断,功德利益就在此地,这是不间断的,会用功的,功夫不间断。你要是去观察,观察可不是思惟,这里面特别要注意到这点,千万不要把打妄想当作观想。观想是观照,可不是在那里胡思乱想,为什么?离了心意识这才是观想,或者我们讲观照,用心意识都叫打妄想,这是一定要把它辨别得清清楚楚。当耳根一接触声尘,你就去观,刚才讲了,决定不落入思惟。这个现象怎么发生的?当然这是从声而来,就是从动而来的。可是也有从静而来的,它是从动还是从静?也就是说,是有声还是无声?这个时候无论是有声、是无声,必须要了解无取无舍,你这功夫才能用得上;一有取舍的心,这功夫就用不上。诸位晓得,一根的原理是如此,根根原理无不如是,在一切境界里头不取不舍。为什么?因为境界不是真实的,取舍都是错误,所以无取舍这才是正确。晓得境界的真实相,你必定可以做到,外不随声尘所转、内不起分别执着,这就是内外二边都不着,这个时候你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面就生智慧。所谓「入流」,这是离心意识用六根的根性,这是入圣者之流。「亡所」,所是一切尘境、六尘的境界,六尘境界里面无取无舍,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亡所。这是观世音菩萨他自己修学、用功基本的原理原则。

 

今天我们所看的这是境界,『所入既寂』,这个「所入」就是前面的入流亡所,「所」就是亡所,「入」就是入流,入流亡所这个功夫做到了,心寂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方法讲的是简单,实在说是高明极了。这真正是像一般人所讲的,快刀砍乱麻的办法,直截了当的明心见性。动静二尘,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些东西「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换句话说,动静二尘当然也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才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个什么回事情?是不是观世音菩萨证到这个境界,外面动静二相就没有了?动静二相是有,他心里面可没有。诸位要晓得,一切有或者是一切无,都是从分别执着生的;如果离开分别执着,的确无有一法可得。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哪有一法可得!这是功夫真正达到一心。事一心到不了这个境界,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寂照不二、寂照一如,就是平常动静二相已经不能再扰乱他了。为什么?他的心不缘外面的尘境。尘境不是真实的,如果没有妄心去缘它,尘境不生,这才是真正的「入流亡所」,这叫做根本静,就是寂静,根本来寂静的,根才见到。所入的尘这个时候也销亡,可见得这个尘本来也是寂静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59: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4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