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如来三身—法身 报身 应身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1阅读模式

 

早年我在台中学《楞严经》,经里有这么一个问题,无始无明怎么起来的?我们原先把「无始」这两个字解释什么?解释时间,好像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解错了,真正解释的意思,根本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它真有这么回事情,所以释迦牟尼佛,因为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提出来的,富楼那是阿罗汉,佛举一个比喻,「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桩故事大家都知道。是有错误,演若达多是有错误,这迷头认影我们讲也不好讲,我讲另外一个比喻跟它完全相同的。我念小学、初中的时候是在抗战期间,中日战争,那个时候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就接受军训,那初中就更不必说了。小学五、六年级就受军训,所以我们也受过军事训练。军训里面最平常的紧急集合,早晨,这教官在操场上一吹哨子,限定三分钟服装整齐就到那里去排队去了,操场去排队去了。这常常看到的,我服装整齐的时候,忽然慌慌张张的就问同学,「我的帽子不见了,在哪里?」人家说「你帽子不就戴在头上吗?」一摸是真的。迷头认影,你说那个迷有没有时间?什么时候发生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故事跟这个一样的性质,真的会发生慌张,你说那一念,那就是一念不觉,忘掉自己帽子已经戴上了,那一念不觉。那个一念不觉有什原因?找不到原因。第一个念头没有原因,第二个念头有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念头是因,才有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是第三个念头的因,往后都有,都有因果。所以第一念没有因,这个念没有时间,你说几时起来的?没有,就在当下。

 

所以我们这个妄念,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你才看到这个世界。假如我们这个念头一断,这世界马上就没有了,为什么?它是假的。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那个底片一张一张,哪一张底片要是断掉,电影马上就没了,一片空白,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要晓得,我们这个世界还相续、还在存在的时候,念头没断。个人是个人世界,彼此不相关,我的念头断了,我的六道没有了,你们的六道在;你的六道这个妄念断掉,这一念断掉,起心动念没有了,你的六道没有了,他的六道还在。个人是个人的,个人是个人的宇宙,各各不相到,佛在大乘教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一觉悟之后,你才有能力帮助别人觉悟,你才有能力在十法界里面应化身,以应身、化身来帮助这些有缘众生。有缘众生是什么?他相信你的,你跟他讲,他相信,他能理解,他真干,这就是跟你有缘。现在结缘比从前方便,你看现在我们用网路跟多少人结缘,在全世界,只要人家打开这个频道,都是有缘人,卫星电视这非常普遍。这里讲到「非因非果」,这是真的,第一义里头非因非果;第二义里头有因有果,也就是十法界里头有因有果。实报庄严土里头还是有因有果,它不是第一义,常寂光是第一义,常寂光里头无因无果,只有这么一个境界。因果跟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因果是跟能生万法同时生的,因果也是万法之一,同时生的,没有先后。

 

「性相常然」,法性、法相,法性能现能生,法相所现所生,法相里面种种变化那是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这就是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很了不起,为什么?这句话是包括整个宇宙、包括实报庄严土。实报土、方便土、凡圣同居土,全都是从念头生的、心想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没有了,全都没有了;只要你有心想,你心想没断,它就存在。佛教我们什么?佛教我们要把心想去掉。我们中国这些老祖宗,我是肯定他们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不是普通人。你看他创作的文字,你看「思想」,你看到这个文字你智慧就开了。什么是思?你心里起分别,你看一格一格的,那起分别了。想是什么?相出来了。相是什么?执著。想是执著,思是分别。你把田那个格子拿掉、把相拿掉,真心就显露,底下是真心。那个真心是什么?法性,那个格格、那个相,那是法相,我们老祖宗不是佛菩萨,他能造得出这个样子出来吗?所以中国文字不能改,一改意思全没有了,智慧的符号,不得了!你虽然不认得,不认识这个字,可是你会看,你懂得,你就能够晓得它那个意思。真心怎么能现前?相拿掉,真心露出来了;分别去掉,真心现前了,一步一步的提升。

 

所以现在有人说,研究哲学的,把释迦牟尼佛也说为思想家,你说释迦牟尼佛冤不冤枉?思想家是谁?六道轮回里头众生是思想家。所以叫性相常然。诸佛菩萨到六道、到十法界来示现,跟这些众生和光同尘,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楞严经》上所说的「随心应量」。这个心是众生的妄心,就是思想,随着众生的思想他来感应,他有没有障碍?没有。他虽然是示现,他没有思也没有想,所以他永远是跟真心相应、跟自性相应,这就对了。我们今天要跟性德相应,但是里头有思想。性德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最普遍的,十善业道,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人天法,也就是说,你在六道里取得人身、取得天身,是什么?十善业。你不修十善业,你就不能生人天,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生天。违背十善,那就是十恶,十恶,下品十恶畜生道,中品十恶饿鬼道,上品十恶地狱道,那是性德。在中国,中国人讲十二个字,意思是一样的,你看中国人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种德是性德,但是我们学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就变成世间的道德;如果我们修这十二种东西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跟阿罗汉修的是一样的。修这十二种能不能证阿罗汉?能;能不能成菩萨?能,因为它跟十善通的。

 

所以有些学佛的同学非常执著,我们今天提倡《弟子规》,「那是儒家的东西,我们怎么可以学它的?《感应篇》那是道教的,我们怎么能学它的?」这些人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虽然对佛很尊重,对其他宗教很排斥,错了,其他宗教也是佛,同一个自性生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我们要问,儒是在心外还是在心内?我们心外有儒吗?心外有道吗?心外道它从哪来的?它要不是自性变的,它从哪来的?难道有两个自性、三个自性吗?哪有这种道理?自性只有一个,一体生的,你要排斥,你错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早年我在日本访问,日本有个老和尚,他也很喜欢我,我去看他的时候老和尚一百岁,那一年我去看他的,他走的时候是一百零三岁,走了好几年,中村康隆。他告诉我,他说「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你说他会排斥别的宗教吗?肯定不会!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离开之后,他的徒弟告诉我,桥本,现在他是方丈。桥本告诉我,「jingkong法师,我们老和尚一生没说过这个话,怎么今天跟你见面说出这个话?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儒道的创始人当然是佛菩萨的化身,也包括日本的神道教,所以是一不是二。性相常然,这句话的意思很深。

 

遍一切处而无有异,这是如,没有两样,这一定要知道;不动而至为来,确实不动而至。这个现象也普遍在一切处,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统统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在做主宰。妄想很难断,只要分别执著放下,大乘经教讲的这些东西你全都看见了,就在眼前,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指之为法身如来也。

 

下面说,「盖佛有法报化三身,故如来之释」,就是解释,「亦有法、报、应(即化)之异」,有这三种说法。「具如《会疏》所释」,《会疏》是日本人,日本的一位法师,《无量寿经》注解他讲的,「无来去者为法身。正觉于第一义谛、真如实相如是而来,是为报身。乘真如实相之道而成正觉,如是而来,是为应身」。这个讲得很好、讲得很清楚。「诸释皆可依《会疏》之说,而知其意」。《会疏》讲得明白、讲得清楚,容易懂,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的。用我们现在讲,它不是相对的,没有相对的,这是法身;再说得明白一点,没有对立的是法身。这第二种是依于法身,这报身是依法身而来的,「正觉于第一义谛」,这就是依法身,「真如实相如是而来」,真如实相是修德,这是报身,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下面是应化,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身没有一定的现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身说法,应当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他示现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是感应。众生想要什么,他就跟你讲什么,你想学小乘,他跟你讲小乘;你想学大乘,他就跟你讲大乘;你想学禅,他就给你学禅;你想学净,他就给你学净,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菩萨决定没有意思。若佛菩萨有意思,那他就贬低他了,他就变成凡夫,六道凡夫有意思。四圣法界里头有意思,他不用意思,因为什么?他接受佛陀的教诲。虽接受佛陀的教诲,他的意思没有断,只是伏在那里不用,所以他比我们高明,他的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很像佛,他不是真佛,他学得很像,那是四圣法界。他真的用真心,那他就不在四圣法界,他就变成报身,这个我们要知道。总而言之一句话,都在「放得下」。佛法修学没有别的,功夫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真功夫,这个不能不知道的。如来这一个号,这里面讲的是佛的十种通号,也就是自性里面无量的德能,总归这个十条,这大乘经上来跟我们讲解,我们今天学第一个「如来」。时间到了,今天就学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4日18:24: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6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