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观世音菩萨●如何如理如法诵持大悲咒(第2集)悟道法师主讲 台湾华藏淨宗学会

 

所以佛法是教学,修学的原则就是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目的叫你开智慧的。智慧跟知识它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淨老和尚在《大经注科》,讲其他的经也是常常提起。西洋的人他教学偏重在知识,知识它是世间法,世间法的知识它也有分善跟恶,不一样,有善知识、有恶知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善知识」,善的知识会教你认识善的,去修善的;教你认识佛法,那是善中之善。善知识,好的老师,教你善。如果一般讲知识,就是知识分子,他没有教你不善的,但是他也不能教你善的。如果遇到恶知识他就教你干坏事。

  

我们要有光明,光明每个人都有,每个众生都有,本来自性就无量光、无量寿,但现在被妄想执着障碍了。要怎麽样排除障碍,开启我们自性的无量光、无量寿?这个要有因缘,因缘第一个重要的就如同《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的,「从明师受戒」。那个明师是明白的明,不是名气很大的名,音是一样的,字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真正明白通达佛法修学的理论方法,这样的老师叫明师。明师他会指点你一条明路,他给你指路的。如果不是明师,他自己都不明白,他怎麽可能给你指点?他给你指点的也是错误的。好像不认识路的人,他怎麽可能给你指路?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麽走,他给你乱指一通,到最后你还是走错路,你走错路还是达不到目的地。所以佛为什麽说点灯,点光明灯?那个也是要一个表法,看到灯就要知道我们要学智慧。

  

像老和尚一直强调的,我们学佛是学智慧,不是学知识,一直强调,重複的讲。为什麽重複讲?怕我们忘记了,我们忘记了,不知不觉又学到知识去了。现在有很多佛学院,教学都偏重在知识,知识学到最后,还有佛教大学,日本、韩国都有佛教大学,我们台湾也有佛教大学,但是我们台湾的佛教大学也是学社会一般的学科,还不是完全都是学佛教的经典,这个都是属于偏重在学习知识。知识它不能了生死,不能明心见性,这个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知识它只能解决我们现前在世间生活上一个局部性的一些问题,对断烦恼、了生死、破无明,明心见性,这个知识就达不到了。所以西洋学知识,成就学者;东方跟古印度学智慧,成就圣贤佛菩萨,这两个方向性质不一样,我们要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我们才自己知道你要选择学习哪一方面的。

  

明白之后,当然我们学佛是要学智慧,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修戒定慧,你不能修错了,修错了就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学到最后疑问就一大堆,甚至学到连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他都有怀疑,到底有没有?有一年我到日本去,很早了,我们台湾有个女生去日本念佛教大学,那次好像在东京碰到的,她去听我讲经。讲完她说悟道法师,我在这裡念佛教大学,我不想念了。我说妳为什麽不想念?我说妳要念多久?她说要念四年,大学都要四年。她念两年了,念一半。她跟我讲,她要到大陆去,寺院去找善知识修学。我说妳两年不如念完,妳既然来念了就把它念完。她说我念不下去了。我说妳为什麽念不下去?她说我们的大学教授给我们讲,他说释迦牟尼佛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现在还有待查证,到底有没有?还是人家编出来的,还是那个导演编出来的,他说有待查证。她说你说这个我怎麽念下去?他都不能相信有释迦牟尼佛的存在,你说这个佛教大学我怎麽念?我听到她这麽一讲,我说我支持妳去大陆,这个妳还念什麽?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学术的学到最后就像她这样。

  

所以你没有遇到明师,《华严经》佛早就跟我们讲了,「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那个智是世间的聪明智慧,世智辩聪。你世间的聪明头脑很好,辩才很好,你没有明师给你指点,你自己看,你会把佛经的意思曲解、错解、误解。所以我们老和尚常常讲,以前台大一个教授看《金刚经》,他说《金刚经》就像两桶水倒来倒去,佛都一直在重複说那几句话。老和尚说他还是台大的大学教授!看《金刚经》他看成是这样的,他还以为自己是看得没错,是两桶水。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大学教授他做学问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要说其他的,就是不要说深入佛法,就从一个学术性的观点来看,这个也很不客观。为什麽说不客观?如果是两桶水,你看自古以来《金刚经》有多少注解,难道注解那些人都没有看出来那是两桶水吗?被他看出来了。讲这种外行话,会被内行笑翻天。所以以前老和尚,这个教授还在世,都不敢讲他的名字,怕不好意思。后来我听老和尚有讲出他的名字,可能往生了。所以没有遇到明师,我们的智慧就很难开启。很难开启,就是照佛门的仪规去做法会、做经忏,实在讲都不相应,就是我们这个标题讲不如理、不如法,照那个样子去做就做得不相应。他不懂那个内容,不知道用什麽心去做。

  

所以它这个光是表智慧,千光就是他圆满的智慧光明。所以我们到寺院点光明灯,要知道你要学智慧,不是你花了几百块,五百、一千的,然后点一盏,你就光明了,不是那个意思。点了那是提醒你要学习智慧,开启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那才能解决问题。像《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智慧。这个是音译,古印度梵语的音译,为什麽不翻成中文智慧?因为翻译经典的法师怕搞溷了,把世间的世智辩聪当作是智慧,所以他不翻智慧,怕溷淆不清楚,所以用般若,然后讲经的时候再提出来说明。这个译经的法师他也用心良苦,有的有翻成中文,有的他就是音译,他没有意译,翻译那个音,没有翻译那个意思,这个都有斟酌的。以前翻译经典不是一个人、二个人翻的,是集体的,一个译场最少几百人,多的一千多人,是国家的财力在翻译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5日20:46: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