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笳集法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5集 视频/文字) 2016年10月21日

admin 寒笳集法语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傥恃己修。见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读诵大乘。慢无闻者。自解义。慢愚鲁者。自观心。慢口说者。人我山高。胜负情重。毕生勤苦。止成修罗法界。去菩萨道远矣。

 

人间佛教,佛有五乘说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五乘,人天乘,小乘,大乘。佛大慈大悲,主要是要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这是佛法真正的目的。佛知道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想到要了生死,还迷恋在六道生死轮回里面,非常可怜。他们还不能接受了生死,佛就恒顺众生先跟他讲人间福报、天上的福报,所谓人天福报,人天乘,接引他们入佛门。他们得到人天福报,进一步再劝他们要发愿了生死,因为人天福报在六道里面不究竟,六道轮回的问题不能解决,苦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先接引入佛门,然后再往上提升超越六道。超越六道了,证声闻缘觉果位,劝他们再提升,要提升到大乘,修菩萨道。到了大乘修菩萨道,再提升到究竟圆满成佛,那才算真正毕业了。这是佛的善巧方便,我们不能不了解佛菩萨的慈悲心,不能不了解佛菩萨真正他的用意,都是要帮助众生了生死的。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寺院道场提倡人间佛教,甚至劝人不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来生再来做人,到人间来做好事,这个跟佛出现在世间教学的方向明显的违背了。违背,实在讲无非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个就与名利相应。这样的善知识,这样的老师,这样的道场,我们就不能去那里参学,你到那个地方,你学不到东西,不但学不到,自己智慧不够,可能还被误导走入歧途,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不管他修哪个法门,修哪一部经典,哪一宗、哪一派,但与出生死相应,与名利不相应,那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在看到我们净宗导师上净下空老和尚讲《大经科注》,在我们世间也做很多好事,包括团结宗教,但是都是指归净土,回向发愿导归净土,目的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所以我们有殊胜的因缘遇到了,不能错过,是真善知识。我们听《大经科注》,你仔细听,你就明白了,都是劝人要放下世间的名利,要真正发愿往生西方才能成佛度众生。其他善知识我们不知道,如果你想要去参访其他善知识,祖师给我们讲的这个是原则,看他讲的、修的是跟出离生死相应?还是跟名利相应?如果跟出生死相应,跟名利不相应,这是真善知识;跟名利相应,跟出生死不相应,那不是真善知识,就不能跟他学。以上给我们讲参方眼,你要有慧眼去辨别,祖师慈悲给我们举出这个原则。

 

下面是讲,『大菩提相应,眼前活计不相应者,则为正,反此则为邪』。「大菩提」就是成佛,教我们一生成佛的,发大菩提心,要跟这个相应,「眼前活计不相应者」,跟眼前生活计画不相应的,这个是正。这是从出生死方面,自利,也要利他,大菩提,菩提加一个大,就是自利利他这样的心,才叫大菩提。自己要了生死成佛道,也要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成佛道,这个才是真正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也跟我们讲,我们前面学习过,善知识看到佛的正法快灭了,快没有了,发愿来护持,不让它断绝,看到众生苦难,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跟菩提心就相应。像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办汉学院,在联合国团结宗教,宣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儒释道教育,这个就是跟大菩提心相应。念念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生活、名闻利养,不是为了这个在计画的,如果为了个人生活享受就跟大菩提心不相应,一切都为苦难众生。祖师给我们讲这个就是正,正知正见,「反此则为邪」,反过来就是邪,就是邪知邪见,我们就不能去依他。『正则依,邪则舍』,正的,正确的,我们就依教奉行,依着他来学习;如果邪的,错了,我们就不要跟他学习,「舍」就是舍弃,不要跟他学习,也不能去听他的。以上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参方眼,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解释具眼不忘参方志。

 

【具眼不忘参方志者。本求无上菩提。虽邪正分明。不妄生憎爱。善吾师。不善吾资。但随缘触境。增长道心智眼而已。此本分中最要紧事。其余丛林粥饭习气。万万不宜沾染。亦不必厌恶也。】

 

这一段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做『具眼不忘参方志者』。「具眼不忘参方志者」,下面就是给我们解释这是什么意思。『本求无上菩提,虽邪正分明』,「本求无上菩提」,本就是我们本来的志愿、本愿,本愿是什么?求无上菩提,要求作佛,求作佛你不能邪正不分,要「邪正分明」。虽邪正分明,『不妄生憎爱』,就是前面讲的,教我们认识清楚什么是邪师、什么是正师,我们认识清楚,邪正分明,虽然邪正分明,但是在这个当中不要取虚妄的妄心生起憎爱,好像对邪师就很讨厌,「憎」是憎恨、讨厌,对正师就起了贪爱、喜爱,这个心态也错了。对于邪师不生瞋恨,对于正师也不能生贪爱,这个心态都要避免,避免生起憎爱。避免生起憎爱就是用一个平常心,正师我们要亲近,邪师我们要远离,但是在亲近远离这个当中不生憎爱。这个心就是《无量寿经》经题讲的「清净平等觉」,没有憎爱就平等。所以我们也不要去憎恨那些邪知邪见的。

 

下面给我们开示,『善吾师,不善吾资』,不管邪跟正,我们只要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没有错误,这个善师,正知正见的善师,那是我们的老师,「师」就是要向他师法学习,向他效法,跟他学。所以善吾师,好的,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向他学习;「不善吾资」,不善,不好的、不正确的、错误的,那也是帮助我们,资是资助。怎么这些不善的、邪知邪见的也是帮助我们?帮助我们什么?我们不要向他学习,不要学他那个样子,他错了我们跟他学,那我们也跟着错了。他来表演,他来提醒我们,他做一个错误的示范,劝我们要看清楚,他那个示范是错的,不能学他那个样子。这样对我们就有帮助,让我们知道哪个是错的,他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他表演给我们看,示范给我们看。我们看清楚了,善的,我们学习;不善的,不向他学习,知道那是错的,这样善师、不善师对我们都是有帮助。

 

『但随缘触境,增长道心智眼而已』。不管是善或者不善,我们随缘接触到这些境界,都是增长我们的道心,增长我们的智慧眼目,让我们的智慧不断增长,没有这些人来表演我们就不能增长。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善有恶、有在家出家,各行各业,恶的,示现贪瞋痴的,那也是菩萨,善财都去参,善的他学习,不善他不学,对他有礼敬没有赞叹,这样就增长我们的后得智,增长道心智眼。『此本分中最要紧事』,这个就是我们修行人本分当中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桩事情,其他的不重要。

 

『其余丛林粥饭习气,万万不宜沾染』。「粥饭习气」就是不精进努力修学,住在丛林,吃饭时间到了就吃饭,不肯学习,这种习气不可以沾染。不要看到别人是粥饭习气,只知道吃粥吃饭,不懂得修行,不能染上这个习气,染上了我们也就不能成就。『亦不必厌恶也』,这个也非常重要,看到别人有粥饭习气,不如法,不肯上进,看到你也不要生烦恼。「亦不必厌恶」,就是你也不要生烦恼,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受到他们影响,这样就好了。你也不要看到他们就生烦恼,生烦恼又错了。这一段给我们解释,「具眼不忘参方志者」。第十八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接着我们看下面第十九段: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月14日11:50: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8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