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85集 文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普贤的十愿,合起来就是孝敬,圆满的孝敬。称赞,与性德、与善相应的,于社会大众有利益的称赞;于社会大众没有利益,与自性不相应的,他不说话,决定没有毁谤。这就是《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说他的心多好!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这个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你们同学见过许哲居士,她那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看到好的,记在心里面向他学习;看到坏的,她说我就像看到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没有放在心上。你们在马路上看到来来去去的人,有没有把他记在心上?没有放在心上,过眼云烟,不落印象。她看到坏人坏事,心里头不落印象,只落善的,只落好的,所以她一生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完全是善好的,决定没有丑恶。这是在我们的现前,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去检讨。所以人家平等心现前了,清净心现前了,正觉心现前了。正觉从哪里看?你看人家问她,什么是宗教?妳对于社会上许许多多宗教是怎么看法?她说,我看所有宗教一片光明,这是正觉心。她要求皈依三宝,不是我们劝她,我们没劝她、没有拉她,是她自动发心皈依的。不知道是什么人送她一本《认识佛教》,她读完之后非常有兴趣,她要发心皈依三宝。传授三皈,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她五戒圆满了。五戒十善都做得圆满,你说这个人的生活多幸福、多么美满!幸福美满是自己求的,佛法叫内学,从你内心里头求,不是从外头;从外面求,那是无尽的烦恼,所以佛教我们从内心去求,不要从外面求。佛法称内学、称内明,唯有从内学,才能转外面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许哲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我们看这个世界不清净,她看世界清净;我们生活在秽土,她生活在净土。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好好的学习。

 

第三个意思「悦意」,悦意是欢喜。《论语》头一句孔老夫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那个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经论里面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欢喜心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我们真正学。习是什么?习是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法喜充满。你所学的不能落实,学而不习之,你不习、不干,那你还是过你的苦恼日子,关键在此地。学不要多,学会一条就做一条。佛教我们布施,真干,真去布施,不怀疑。新加坡这个地区有很多好榜样。许哲居士一生勤行六度;她虽然没有学过佛法,不懂什么叫六度,她六度全都做到了,一条都不缺。一生布施供养,她所得到的,佛家讲的真富贵。佛的功德究竟圆满,是佛这三种布施遍及虚空法界,所以他圆满,这是我们要学的。学习里面,清凉大师提醒我们,悦意一定要能「称根」,在一般讲就是要契机。你要懂得接受布施的人,这个对象他喜欢什么,你的施予一定是他喜欢的,是他迫切需要的,他欢喜;如果你送给他的东西、给他的礼物是他不喜欢的,是他讨厌的,那个欢喜心生不起来,所以一定要晓得观机。

 

佛法的教学,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世出世法,佛教人头一句话就是布施。我学佛亲近出家人,第一位就是章嘉大师,头一天跟他见面,他就教我布施,他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问他老人家如何落实,他就说「布施」两个字,最初方便。最初方便,一直到究竟圆满,还是布施,这是佛法。换句话说,不能够欢喜布施,不能够真诚布施,不能够很痛快的布施,你的佛法修学都不到家,功夫差得很远;你对佛法稍稍有心得,你一定欢欢喜喜去修布施,时时刻刻,念念无间断。你见到人和颜爱语,对人笑笑,这布施,布施欢喜;你板著面孔对人也是布施,布施厌恶。所以我们一切时、一切处,跟一切众生统统都是在结缘,不是结善缘,就是结恶缘,你一念叫人欢喜,结善缘;一念厌恶,跟人结了恶缘。你要广结善缘,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得到帮助的人多;你要结的恶缘,魔障多。障碍重重从哪里来的?都是你自己结的缘,你能怪谁?

 

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忘掉古圣先贤的教育。不但现前这一代没有了,像我这个年岁,只是沾一点边缘而已。我二十岁之前,那真是很浅薄的一点缘分,二十岁之后没有了,没有再听人讲过要孝顺父母、要尊敬师长,没听说过了。现在完全没有了,如果讲这些话人家笑你,你落伍了,不合时代了。是落伍了,没有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是什么行列?三恶道的行列;这落伍也不错,没有落在三恶道里头。不合时代,什么时代?天下大乱的时代,无君无父的时代。我们要不清楚怎么行?

 

面对着这些根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我告诉出家、在家的同学们,今天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没有了,师生的关系也没有了,上下尊卑都没有了,这个社会不好处,太难了。我们学佛,佛教给我们高度智慧、高度艺术,我们从这里体会,怎么能跟大家处好?朋友,完全当作朋友看待。实实在在是朋友,父子是朋友,夫妻是朋友,师生是朋友,什么都是朋友,朋友大家是平起平坐好商量。你要把自己位置抬高,看到别人在你之下,人家不服,你不自找苦恼?你事情办不通,好事也不行,他也不能接受。所以今天只有讲平等,更好的是把人家抬高一点,自己往下,那就更好,更能受到人欢迎;要想我们自己高一点,把人家压一点,人家不服,你什么事都不能办,今天是这个时代。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时代变了,我们求学是跪在老师面前接受老师的教诲,我们是求来的;将来我们要把佛法送给别人,不能叫人家跪在我面前,做不到,要我跪在他的面前把佛法送给他,看他愿不愿意接受。时代不一样了!识时务者,是为俊杰,怎么可以无礼于人?不懂这个道理,我们在佛法也是白学了。经典里面所讲的事提供我们做参考,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它的原理原则,参考过去人的做法,面对今天大众的根性。我们要拿过去那个做法,拿到今天是行不通的,那真的叫落伍,不适合时代。今天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做法,那就是谦虚恭敬、自卑尊人,这才可以,能行得通。

 

前天道教一些道长们来参观居士林与净宗学会,本地李道长陪同他们来的,其中有来自香港的,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每天讲《太上感应篇》他很感动,《太上感应篇》是他们的经。我们佛教讲道教的经,他欢喜赞叹,他别的东西不要,我们讲的《感应篇》他带了好多套去。这叫什么?「称根悦意」。讲道教的经典不是我开头,我们知道开端的是印光大师。印祖当年在世的时候,清朝末年,定海知县(说知县就是清朝末年的,民国不叫知县,叫县长),定海知县请老法师去讲经弘法,老法师因为方言太重了,他是陕西人,言语不通,所以他就派人到定海去讲经,讲什么?也是讲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想想他没有选《感应篇》,他讲《阴骘文》,《阴骘文》短,只有七百多字,《感应篇》比《阴骘文》文字要长一倍,可能是时间上的关系。讲道教的,没有讲佛经。

 

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能体会到,佛教是多元文化。不一定要把佛的经典搬出来讲,哪一家的东西都可以,只要它的内容符合佛所说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常常念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不离开这三个原则。《阴骘文》、《感应篇》确确实实符合这个原则,这篇东西我们读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得多,大概占百分之九十,自净其意讲得少,它符合!如果里面有一篇、有一段、有一句符合如来的法印,我们拿来讲都是善法、都是佛法。佛法教学目的我们都知道,第一个目的是教人转恶为善,《感应篇》、《阴骘文》确实做到这个,这是基础的目的;然后再向上提升,转迷为悟,到最后提升到转凡为圣,不断向上提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22日17:16: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4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