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7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古人知人从两个标准,举孝廉。这是太正确了,所以现在政治界也好、各行各业也好,举人才都应该回到孝廉。一个人才举错了,影响到的地区人民太多、太大了,无法估量,那对国家、对团体的损失都是太严重了。我们现在看世界上捉到的贪官,那真是搜刮人民的财物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你看还有多少人民在饥饿当中、在困苦当中。所以推荐人才,曾国藩先生在这篇文章当中说到,哪怕是最低的公务员,都有责任为国家选拔人才。在很多位圣哲人,我们看曾文正公、范文正公、林则徐先生,从他们的传记当中都看到,他们随时有本子记录他们所发现的好人才,一抓到机会赶紧推举,赶紧让国家用这些好人才。

 

所以俗话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话用在家族,我们没有好的下一代,对不起祖先,对不起父母。曾文正公在家书当中说到,父亲把他一生的经验、智慧都传给他,假如他不能够尽心尽力传给他的这些弟弟们,他就没有尽到孝道;他能真正把这个传给弟弟,传一分他的孝就多尽一分。我们看到这里,很感佩,「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从家庭、家族延伸到国家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假如没有好的下一代,我们这一代的人全部都是不肖子孙。「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所以我有一次看到一篇墨宝,「河川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这环境都不能住了,我们对不起后代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承先启后的文化资产、文化智慧断在我们这一代,我们有何颜面见祖先,那也对不起世世代代的子孙了。所以这个无后为大,意义非常深远。

 

所以为国举才,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个行业都有人才,都出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那这样的人才对社会的利益都相当相当的大。让商业有商道,让医学界有医道,让教育界有师道,都要靠人才。为官者,上位者有君道,下位者有臣道,都要靠人振兴,叫人能弘道。当然,推举人才,我们也要有智慧。学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讲知人。老子也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然自知我们才不随顺习气,烦恼轻,自己智慧才能长,才能看清楚人事物;自己心有好乐,就不得其正。偏了就看不准,跟某个亲朋好友关系好了,就看不到他的问题、他的缺点,叫「好而知其恶」。看不到了还袒护,「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他错了你不劝他还袒护他,那害死他。「恶而知其美」,你讨厌这个人,可是他真有能力可以为团体,你还排斥他、还嫉妒他,你造的孽大了。

 

「进贤受上赏」,我们之前讲过;「蔽贤蒙显戮」,你嫉妒团体里面的同仁、人才,你子孙要遭殃,那造的孽大!你不尽忠,还障碍整个团体发展,所以嫉妒心造的孽相当大。所以自知者明,从自己先对治自己的这些贪瞋痴慢的习气,看人才看得清楚。而从这些史册当中,包含我们最近在学习《群书治要》,我们之后大家也要一起来学习《群书治要》,这是非常精辟的宝典。谁来学?我们先学,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能少我们一个就对了。「学问为济世之本」,我们得有非常正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才能利益人、利益家、利益社会团体。我们思想观念都错误,给人家误导了。所以我们得自己先学好!

 

句句都很精辟,愈学愈欢喜,愈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其中在知人方面就有一句提到,「居视其所亲」,他平常处世待人看到他跟什么样的人亲近,方以类聚,都是跟有德行的人在一起,那他德行也不会差到哪里。你看到一个人都是找比他年长的、比他有学问的,这个人就是好道德、好学问,他主动去亲近贤人。所以「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他很有钱,看他有没有布施给贫穷的人,他有,他才有仁慈心。他很有钱,送的都是那些高官、有地位的人,那是锦上添花,甚至于是谄媚巴结,那就不是好的人。「达视其所举」,这个达就是他通达,他有地位,甚至在政治界有一定的官位,这个时候观察他,他所推举的是怎么样的人。他是自己的偏心、好恶心,要巩固自己的势力,推荐的都是一些有关系的人,那这个人就不廉洁。他推荐的都是有德的人,很多都是他不认识的,就是私交不是很熟的,但是了解过,这个人确实有德行,这时候推举,这样才是公正。再来,「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他困穷,他遇到很大的阻碍,但是他有气节,他不巴结逢迎,不该做的他绝对不做。他也不会去给人家讲好听的话,或者去走关系,这个他绝对不做。「贫视其所不取」,他很贫穷,但是绝不取不义的东西。这一段是在《史记》当中提到的,从这五个角度来知人,不至于偏差太大。

 

当我们有机会推荐人,推荐人是一种责任,不可以只看跟我关系不错,这不对,这不是负责任,不是理智的态度,还是要很慎重来做这个事情,这也是对别人信任的一个回报。在《论语》当中,对于知人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等于是从三个层次观察人、判断人。「视其所以」,这个「视」是看,这个「以」就是他平常日用之间,你马上可以看清楚、了解的,这个属于你就近观察他的情况。而「观其所由」,它就不只是看他现前这个。这个「由」是经由,他整个经过。我们比方要录用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工作经历。你看这个人工作经历,三年换了十个工作,那这个行为,可能要不他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不他忠诚度不够。这就从他整个人生、他的过去来判断,那就更深一层,要「观其所由」。当然,我们也要有人生的阅历,就容易判断,见多识广。

 

再来,「察其所安」,这个「察」又更深一层,要洞察,要审查。「安」是他的心安在哪里?比方说他行善非常高兴,助人为乐,比被他帮助的人还要快乐,你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善根深厚。假如他作恶还很得意,作恶了都不觉得自己有错,还很安心,那这样的人就不能用,他的心就比较偏颇了。这个时代,很多人干坏事,很安心,他觉得社会上都是这样。他假如这样就安心,那他是随波逐流的情况。甚至做坏事觉得自己有本事,偷了公家的东西,他觉得我有小聪明;少报税,他觉得自己有能耐;欺负别人的感情,他觉得是他的本事。现在价值观偏颇。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他处事、他做事之后的心态来判断一个人,那就更准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7日11:03: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8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