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7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而「原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的重要性,在经典当中是处处都有体现。比方在《资治通鉴》当中讲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整个政治要办理得好,根本最重要要有好的人才,要有好的人才,要谨慎的来推举,而且还要考核,是真正有德有能的人才,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国效力。《中庸》当中也有讲到「为政在人」,要把政治办好一定要有人才。「其人存,则其政举」,也是《中庸》的教诲。有好人,他能推行好的政治,主张制度。「其人亡,则其政息」,这人不在了,他没有在的时候不能用德行来感召大家,纵使有最好的制度也没有用,人亡政息。我们看《周礼》这么好的宪法,也要有英明的人把它的教诲、精神去落实,才能够再利益当下这个时代的人民。所以从这些经句当中,我们知道人才的重要。

 

孟子讲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徒善,很有善心,能不能把政治办好?只有善心,你还要用完整的制度,才能政通人和,才能把国家很多事情办好;空有善心不行,还要有善的制度方法。但徒法,你只有善的方法制度,没有这些好人去推展、去执行,甚至用好的方法去谋私利,那政治也不可能会清明。所以,这个人才的重要性,从经典当中看到,包含从整个史册历史当中,也彰显得很清楚。像我们之前学的「出师表」,「出师表」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大家都背过「出师表」,不能一讲起「出师表」脑中一片空白,最起码孔明的心声,那种至忠、至诚我们要体会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你们的嘴巴怎么没有动?怎么都还给课本了!当中还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整个洞察到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栋梁,这个梁是不能倒!「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你看,人才是一个朝代兴衰的关键所在。

 

不只汉朝如此,我们看唐朝。唐玄宗开创了开元之治,是盛世,这是他早期;后期却造成了安史之乱。这个大家可能想,那是因为近女色的关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真正大忠、大贤的臣子。当时候开元之治,有韩休、张九龄这样的贤德之才,那个时候唐玄宗常常听他们的劝。有一次唐玄宗又在玩乐了,心里还有牵挂,我现在在做这事不知韩休知不知道,他怕这些忠臣。所以「果仁者,人多畏」,臣下有德行连皇帝都敬畏他。结果唐玄宗话才问完,突然底下的人说「报」,韩休的奏折已经来了,把他吓了一大跳,速度太快了。结果旁边的人看了就不高兴,你看韩休把皇帝都吓成这个样子,就开始进谗言。这个韩休太不像话了,皇帝您看您都因为他身体都瘦了,愈来愈瘦了。当时候唐玄宗怎么回答?他说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值得!他知道听韩休的话可以肥了天下人。结果,后来这些贤大臣去世,当时候的人感叹,「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没有这些劝谏的奏折来了,没有人提醒,人就容易玩物丧志。所以整个朝代的兴衰,跟人才有决定的关系。

 

人才这么重要,一个朝代、一个团体要如何感召贤才?那就很重要。《大学》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一个领导者必须要先有德行,才能感召志士仁人来共襄盛举,来为国家、为民族,为有意义的事业一起努力。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要感召好人才,还是要回到修身的根本上,有德才能感召志士仁人。所以《大学》整篇最核心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根本巩固了,它自然能茁壮、能开花结果。今天不固本,纵使再好看,比方鲜花很好看,它没根、没本,几天就凋谢掉了。今天我们很有钱,我可以用钱找到人才。真正有德之人,绝不是因为你有钱来,看到你没有真正利益社会的理念,迟早都会离开,钱留不住人才,钱只能招感贪财之人。所以感召来了,还要能够恭敬对待他们,有德行来对待他们,他们才有可能留下来,道不同就不相为谋。

 

所以得人才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自己的修养、德行下手。尤其这个时代,是团队的时代,你说一个人要做多大的事业,不可能,团队合作。所以格言当中有提到,「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德行好,人家才愿意来,才能招感来。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招感来的,善招感善报,恶招感恶报,善心招感善人,恶念招感恶人,必然之理。所以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你的气量要恢宏,度量要大,你斤斤计较,处处挑人家毛病,人家跟我们相处很难过、不安心,那人家很快就离开了。所以有度量,还有恭敬心、包容心对待他人,才能让人家安心。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无求备于一人」,不要求全责备于一个人,哪有可能说人十全十美的,一个人有长处,很难没有短处。你要留住人才,应该欣赏、善用他的长处来为事业付出,要包容他的短处,进而协助他改正他的短处。君、亲、师,这个也是亲师的精神,也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去做的,所以才叫领导。领导里面还有教导、还有劝导、还有引导,这个才是领导做得比较全面。

 

感召人才来了,所谓「知人善任」。你要了解这个人的德行,了解他的才性,他的才能、专长在哪里,你要用其长,这都要通过知人。当然,首先用人叫「德才兼备」,德摆在前面,所以用人要德在先。这个观点我们之前有一起学习过,司马光先生在《资治通鉴》里面,写的一篇非常精辟的文章「才德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你用了小人,你的家族,以至于你的国家都有可能会颠覆,所以用人不可不慎。当然这篇文章大家都背过,再复习一下。「聪察强毅之谓才」,聪明、观察力很强,做什么事情很果决、很勇猛,而且做了很有毅力。我们一般看到这样的人,也会挺佩服他的。但是他很有毅力、他很刚强,问题是他是非善恶清不清楚?假如他是非善恶不清楚,他一冲冲到底,你拉都拉不回来。所以聪察强毅是属于才华,正直中和这个才是德行。公正、直率,处世中庸,强调和为贵,处处不跟人对立、不跟人计较,以大局为重,这是有德之人。所以从德才来看人、来知人,这个很重要。

 

之前有听说企业界,他们很重视才德的观察。他们说「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这个不可以乱用。为什么无德有才,限制录用?这个限制就是说,这个上位者的智慧、能力足以驾驭这个人,那没问题。就像诸葛孔明当时用一个将军,没问题,他压得住他。可是孔明死前就安排好,这个将军会造反,怎么处理。所以这个不可以随便用,很危险。所以没有孔明的德能,不能用这样的人。「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德行基础,好好培养他。尤其有德行,他立了志,学习他会认真。所以培养人得有耐心,下工夫,三、五年会是一个大才。「无德无才,坚持不用」,用了对整个事业帮助不大。这是企业界他们从才德当中,谈到用才的一个标准。当然对我们老师来讲,一个学生无德无才,那就慢慢培养。在教育界,我们要抱着一个精神,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自始至终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是成就人,教育不是淘汰人。你看孔夫子至圣先师,教育学子不疲不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7日11:03: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8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