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七集) 2010/10/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27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一起学习《礼记.学记》,今天应该也是最后一节课。而上一节课讲到,主要的重点是让我们了解,教育是因为怎么样而兴盛,教育因为哪些不足、哪些错误的教学方法而衰败。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他很明白教育怎么兴盛、教育怎么衰败,他就懂得如何为人师。有了这些认知,而且要循循善诱,「和易以思」,来开导、来教育学生,和易以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用这样的一个心境、一个引导,一般学生都很容易接受。我们看到这个和易以思的方法,方法能不能产生效果,还是跟教学者的心境有关。

 

我们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常常参加研习课程,而且学校还有规定,一个学期要上多少研习课程才行,那都是几十个小时的时间。上了几十个小时的课,我们自己在教学当中曾经用出来多少?然后用出来效果好还是不好?其实学每个东西、做每件事情,都应该事后要有一个沉淀、一个反思,才能知道学得扎不扎实,才能知道做得恰不恰当,甚至下一次能不能更好。这也是一个对事的态度,精益求精,学习也好,教学也好,它就不是一个交代的工作而已,「反正我也去上了课,反正我也教过了」。应该要深入,学到的东西有没有用出来?用出来之后效果到底好不好?不好,应该再怎么调整、怎么进步?

 

我们学到了和易以思,是个教学的方式,但这个方式能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跟一个教学者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比方我们说「道而弗牵」,引导他,不要让他感觉好像硬拉着他、牵着他的鼻子走。那怎么达到循循善诱让受教者很能接受,如沐春风?教学者他自己要放下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急于求成的态度,他才能这么柔软。所以看着方法,方法跟心境它要相应,叫心行一如,他的整个言语行为跟心境是完全相应的。有一个故事讲到,有一个人走在路上披着一个大衣,刚好北风跟太阳看到了这个路人,当然天气也比较冷,所以披着个大衣。北风呼呼的吹,说到了,「太阳,我们来较量一下,看谁能把他身上的大衣给拿掉」,北风就说「我先来」,然后就开始一阵一阵强风刮起来了。结果这个行人看到风愈来愈大,他的衣服抱得愈紧,他愈紧,北风看了就愈不高兴,就吹得愈大,愈吹他愈紧,这叫适得其反。

 

我们面对自己的小孩、面对自己的学生,大家有没有一种感慨,这个孩子是我下最多功夫的,结果效果最差,有没有?三个孩子、四个孩子,那个最让我操心的反而最不懂事。很有可能我们在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执著点,就拼命要把道理塞在他的脑子里。其实他已经听得两眼发直,我们还继续一直灌输、一直灌输,到最后就好像一个人吃不下,「你再吃、再吃」,他会怎么样?很简单,吐出来。东西、食物如是,很多知识、学问,你硬把他塞,塞到最后他实在是消化不良,他就会排斥,他就会看到你就赶紧跑。听到妈妈的脚步声,赶紧装着在看书的样子,不然妈妈要囉嗦了。

 

所以,虽然北风吹得很强,适得其反,最后精疲力竭,只好放弃了,「不然你试试看吧!」太阳先生不慌不忙,你们什么时候看过太阳慌张了?是吧?它那个热慢慢加、慢慢加,不着急。最后不长的时间,这个行人马上,「天气真好」,就把外套给脱掉了。徐徐的阳光就好像春风化雨,人很容易接受。所以内心没有控制,很柔软,让人很舒服,这个是道而弗牵的内功。

 

「强而弗抑」,这个强是鼓励,而不去压抑他,而不去否定他。而这个鼓励,那不是套几句话,那是真正打从内心信任「人之初,性本善」,不管这个人现在有怎么偏颇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不怀疑他的本善。这个时候的言语就非常恳切,非常让人家觉得有信心。所以,其实一个孩子他假如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这种孩子很敏感。可是他假如碰到一个人是相信他可以成圣贤,绝不怀疑他,绝不否定他,时时看到他就是鼓励他,这个孩子面对这个长者他的态度会很不一样。为什么?没有人喜欢让人瞧不起他。碰到一个信任他的长者,信任他的老师,他也被唤醒善良,希望能好好的提升、表现一下。

 

我们之前在学校带班,班上难免有一些学生,你还没见到他们,就有同事很热心,这热心加个引号,来跟你,「这个人来历不小」,怎么样怎么样,就开始讲。所以当老师的要练一个功夫,人家跟你讲这个学生哪里不好、哪里不好,右耳进,左耳出,要练这个功夫。不然一听,把它记在心上,看那个孩子怎么看都很奇怪、都不顺眼。所以人的心要像镜子一样,不要落这些不好的痕迹。所以能够不否定孩子,知道那是「苟不教,性乃迁」,那是因为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我们成人的错,不是孩子的过失,还是信任他可以好。我们这种真诚,孩子毕竟是涉世未深,他的心还是很敏锐的,他可以感觉到老师的这种真诚。所以在你面前就会找一些表现的机会让老师肯定。

 

我记得带那几个学生,早上一大早来,他看我一进来,就走到我旁边,在那转过来转过去,然后看我没说话,他主动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事要帮忙吗?」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在老师旁边可以做很多事。所以从言语当中、从做事当中给他机会、给他鼓励,强而弗抑。不是言语是鼓励,我们当老师的人,面对每一个学生的眼神,都能达到强而弗抑的力量。那不是当老师如此,我们现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每一个人了解人生的真相,都知道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那我们也要信任一切的人,只要他有好的教育,慢慢的改过,他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今天希望能成就、能利益身边的人,都能够掌握这个和易以思的心境跟方法,来跟我们的亲朋好友互动。

 

最后,「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这个达是不要把话全部都讲尽了,他都没有思考,那就只是填鸭而已了。能开而弗达,这个也要教学者不要太急躁。有的教学的人,一开口,哒哒哒哒就停不下来,像机关枪一样。教学要善于用心观察,看学生他在听的过程当中,他有没有思考?他有没有领受?这个时候边讲,看他的眼睛,可以了解到他吸收的状况好不好。比方,我们讲得太快了,然后他的眉头就会开始皱起来;你稍微放慢了,他就有点和缓下来了。不能一个教学的人,讲到人家口吐白沫他还继续讲。人家倒下去,再把他拉起来,拿一盆水冲下去,是吧?真的,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谈话,一个人话特别多,哒哒哒哒,旁边的人都「啊…」,他还继续讲,愈讲愈来劲。这个都没有很好的结这一个缘分。所以待会大家假如「啊…」,我们就下课。当然,很多方法它不是固定的,人家已经听得都快睡着的时候,你可以下课,也可以讲讲故事,是吧?这个就要在每一次教学当中察觉自己的不足,「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一个教学的人第一次讲课睡了三分之二,下一次目标就是二分之一,慢慢进步。

 

而一个人他对于我们所谈的道理能不能受用,是他有没有贯通这个道理,而不是说你把理给他讲完了就达到效果了,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有时候都会说,「我都跟他讲过了」。请问我们讲的时候,他的眼睛告诉我们听懂了吗?而且这个开而弗达,还要不强求,今天讲,看他不能完全领会,也不着急,下次再讲,很有耐性。人没有耐性,要开而弗达,不容易,都会很急躁。等待机会,「当其可之谓时」,刚好一个机会点,点这个道理特别适合,抓住这个时间点引导,点到为止,让他自己思考想通了。他自己想通的,那个道理就留在他的心中,那个不是知识,那是他的体悟,那是他的智慧。

 

所以这个时代的教育好像觉得学愈多愈好,然后拼命装知识进去,十几年的岁月走过去了,我们都塞了不少东西。请问大家还记得多少?拼命塞。这个就好像吃东西,拼命吃,最后会怎么样?吃坏肚子,全部排掉了。而领悟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孔子里面给我们引导的观念,我们记忆都很深刻。我们前不久才一起学习《论语》里面的有关学习的经句。请问大家,印象最深的记得哪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没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夫子譬喻学习就好像要造一座山,只剩下一抔土还没有运上去,我们就放弃了,那还是没有做成,学问不能半途而废。都是善用譬喻跟生活结合,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所以教育绝不能跟生活给脱节开来。那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讲到,用《了凡四训》里面的一段,云谷禅师非常善于引导教学,教得很好。他不只是教小孩,他是给一个读书人引导,给他鼓励、给他思考,确实很善于教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03:35: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3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