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10/9/2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2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恩威并施,学生才比较受教。其实用任何的方法,最根本的还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能真正有德行,真正学到东西。这是父母、老师自始至终思考问题一个最根本的角度,怎么做才能为这个孩子好,有这分心才能因材施教。下面提到第四件事:

 

【未卜禘不视学。】

 

这个『禘』是指天子祭天,是大祭,一般在夏天的时候祭,叫「禘」。而且这祭祀要先卜卦,决定哪一天祭,而且是祭祀完之后才去巡视国学,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年不会想到就去看学生读书,不会频繁,反而打扰到学生学习。所以一般都是夏天大祭之后才去巡视国家办的大学的情况。为什么?

 

【游其志也。】

 

学习不能常常被干扰。而这个『游』就是悠游宽暇,学得比较悠游自在、比较宽松,不会动不动就有人来巡视,有人来看,都会干扰到他学习。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大学里面的教育它很强调一种悟性的提升,那悟性不是像知识,一直灌进去、一直灌进去就是学得好,而是能够不被打扰,心能静得下来好好的学习。「优游涵泳」,「游」字就有这个味道。但是优游涵泳不是学得很散漫,不是这个意思,是很主动,但是是呈现一个很放松的状况去领纳圣人的教诲。一个人学得很紧张、很紧绷,很难体悟圣贤的学问。好,下面提到:

 

【时观而弗语。】

 

教这些大学生,时时观察他们的情况,但是不要急着要给他们讲很多话,好像要叮咛这个、指导那个,不用太急着要跟他们提醒一大堆。教小学跟教大学不一样,小学他规矩还没建立起来,所以要叮咛很多生活的细节。他已经是这么大的年龄,这就不要很囉嗦,反而让他在学习这些经典当中慢慢去体会。

 

【存其心也。】

 

这个『存』就是让他吸收的过程慢慢的去深思、去感受,然后自己有所得,很欢喜的,「老师,我学这一段,我有什么体会」,那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讲的时候,再借由他的感悟去启发他,「你这个悟得很好、很难得」,鼓励他,肯定他。接着说,「你这个体悟,像在哪一些事情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能那个时候再跟他引导,他已经有悟性了,可以引导到他对整个事理的深度、广度,再继续增加。不然悟性还没出来,你继续给他灌很多东西,有时候会把他的悟门给堵死。

 

大家注意去观察这个时代,小学生有悟性还是大学生有悟性?照说应该悟性愈来愈高,可是一直填一大堆知识,都不让他去感受的,他的悟性会塞住。你不相信,大家可以去做试验,你到一个小学去讲「二十四孝」,底下的小孩会哭。你去大学讲讲看,你要找到一个哭的都不容易。他能哭,他的心是感悟了,跟圣贤人的存心是相互呼应,所以他流眼泪。为什么年龄愈大愈哭不出来了?麻木了。他的感悟能力没有被开发,统统是记一大堆知识,就把悟门给塞住了。小学生比较有感情还是大学生比较有感情?人应该是愈学愈可爱才对,是吧?这一些地方我们都要去看,一个学生他有一个能力很重要,就是悟性要不断提升,他才有智慧。那个东西就不是死的,不是死读书了。他有智慧,他可以活学活用在他的生活处世当中。下一个又讲到:

 

【幼者听而弗问。】

 

这个『幼』是指后面才进班的,他可能才进来几天,比较短的时间。他刚进来,可能对整个班级的状况还不是很熟悉,对课程也还不是很了解,这个时候让他先别讲话,别发问一大堆,先了解一下,熟悉一下。然后让学长,学得比较久的人多发挥、多提问,这个也是一种伦理。你说资历最浅,话最多,感觉怪不怪?或者客人到你们家,你儿子话最多,你的话比他少多了,奇不奇怪?现在这个时代好像不奇怪。以前大人讲话小孩不可以乱插嘴的,这是规矩,问了再讲。现在也不管大人讲话的时机怎么样,他想讲什么「啪」就出来了,这个都无形当中让孩子不懂礼貌。所以『幼者听而弗问』,对一个求学的人来讲,他也比较谦退,不要一到一个地方就非常张扬,张扬就跟谦卑不相应,这对他的学习非常不利。「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谦卦六爻皆吉。就在这些教学的规矩当中,把谦卑无形当中提醒学生。

 

【学不躐等也。】

 

这个『躐』就是不逾越,还是有它的长幼伦常。

 

所以这七点,这是教育的大的规矩、大的条理,也可以是伦理,教育里面这七点很重要。这七点就无形当中它形成一个境教,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种教化。他一进去,祭祀;一进去,就学「《宵雅》肄三」,他那个志向就能够被启发。到学校去,击鼓,非常慎重于学问;进教室又有「夏楚二物」,非常的肃穆、庄重来面对求学问。所以这一些做法其实都是为了让学子能够形成好的心态,能够在他求学当中不被干扰,得到利益。我们看下面讲到:

 

【记曰。】

 

这『记』就是指古书的记载。

 

【凡学。】

 

凡是求学。

 

【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这一句里面提到,这个『先事』,就是学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开始就让他,比方他要学习为官之道,就先学「《宵雅》肄三」,他那为国服务的情操出来了。『士,先志』,读书人先立志。所以他学习就非常有目标、非常有方向。像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立志了没有?你们没有反应。「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要知道这一生的使命在哪里。他在学习传统文化,首先他就立志,他对家庭有什么责任?他对社会、国家有什么使命?他目标非常明确。所以,这一些教学的设施、教学的这一些方法,都是为了让学者一开始就非常正确的目标心态,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其此之谓乎』。

 

下一段,强调教育应该重视它整个内容,还有课程安排的程序,而且教育也要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来看经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大学的教育,这个『时』字,是古代教育它配合春夏秋冬来教,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这是它的课程安排,「居有常,业无变」。所以它课程都是一季一季来施教的。比方说春天他学礼,那几个月他就专注在礼。因为「教之道,贵以专」,他这一段时间统统定了,定可以开慧,他一定有悟处。但我们现在教育都可能没有抓到「贵以专」,是不是根据春夏秋冬编课?不是。一天的课就有三、四科,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现在一节课多久?小学是三十五分钟是不是?三十分钟?这三十分钟还在状况外,已经换下一科了,所以他一天频道要换好几次,大家想一想这个脑子会呈现什么状况?三十分钟数学,三十分钟英文,三十分钟华语,三十分钟马来语。孩子的脑子都被教坏了,他必须非常紧张的把这些东西都记起来。请问,入不入心?记到什么时候?撑到考试,考完了,全忘了,那不是用心去悟的东西记不长久的,硬记的东西他忘得也很快。

 

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我们是同病相怜,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告诉大家,我们这十几年读下来,你们有没有哪一次是读哪一科,然后哪一段、哪一句,让你的人生终生有启发,有没有?哪一句?十几年没有一句。你刚好学了以后,三天以后,突然开悟了,「这句话太受用了!」所以「贵以专」非常重要,他不断的在涵泳,不断的在领会,突然他就有悟处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深思,我们学了十几年,脑子像浆糊一样,什么也记不大起来,希不希望下一代继续下去?不希望,怎么办?这个时代爱莫能助,很无奈。无奈也要扛起这个责任,为什么?丧失民族自信心的结果。这么好的教育方法我们不用,统统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你看现在教成一塌糊涂。所以人确实在这个时代不理智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00:30: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