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故君子之于学也。】

 

君子在求学的时候,这一段其实就是强调学习要跟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他怎么学?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个『焉』是指「于是」,其实就是指学习,就是他是把这些学习、学问时时怀抱在心中,叫『藏焉』。这个就像颜回的态度,「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好的教诲时时放在心上,绝不忘记。『修焉』,把这些学问放在心上,一跟人相处了,马上,「修」就是修行,就是落实,做出来。而且这个修就是用功不懈怠,离开老师了也是这个态度,叫发愤忘食,很积极的在修行。

 

『息焉』,就是休息的时候也想着这些教诲。我们那时候读书,盼啊、盼啊,每次就是盼赶快放假,有没有?一放假,先玩它一个礼拜玩个痛快,有没有?一个礼拜以后,学问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连休息都不忘这些好的教诲。《中庸》开始就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学圣人的教育、教诲,孝心可以忘吗?爱心可以忘吗?恭敬心可以忘吗?这些心境、教诲是时刻不忘,而且时刻提起来。孟子讲,「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差别在哪?他存心不同。君子是时时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看大家的眼神好像不大熟。「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问就是时时要爱敬存心,休息的时候也不忘这些教诲。『游焉』,这个「游」,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这些旅游,到各地走走的过程当中,也在印证所学的东西。

 

【夫然。】

 

他的一个学习态度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他念念都去领会、体会这些教诲,他一定会有很多悟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夫』是指发语词,没有意思,一般要讲话的时候,一开始用这个「夫」。『然』是指假如他如此来求学的话,这个「然」就是如此的意思。他能如此的来求学,用这样好的态度来学习的话。所以他能够:

 

【故。】

 

就是所以。

 

【安其学而亲其师。】

 

他很欢喜、很安于学习这些学问,而且很喜欢去亲近老师,可能把一些感悟告诉老师,把一些不明白请教老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非常喜欢他这些同参道友,而且对所学的这些道理深信不疑。而一个人对所学的道理能深信不疑,他一定是因为力行之后自己很多的印证、感悟,他的信心就愈深,『信其道』。大家相不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还不相信,就是爱得太少,敬得太少。你真正去这么做了,确实如此。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愈为人着想,你愈来愈有;你统统给别人,你自己愈来愈多。大家相不相信?这一点就反应比较少了,「我给他了,那我不就没了吗?」那你对老子这句话你就感觉不深刻了。真的,你完全不为自己了,就体会得更深。

 

我的师长就是一个好榜样,他完全没有为自己想,全部施与给有缘的大众,他自己拥有的福报更大。大到什么情况?不需要钱的时候没钱。为什么?钱放在口袋里,一来有重量,挺累的;二来带太多,心情比较紧张。所以财富最自在的状况就是,不需要钱,没有;需要的时候,要多少来多少。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目标。大家要不要试看看?你试了你才能「信其道」。就是你完全没有自己,没有自私自利,一切都是为大公无私,就能够体会到老子这段话。说实在的,真正发心愿为往圣继绝学的人,他很快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他还没做多少,走到哪人家都照顾,那不是愈为人自己愈多吗?是吧?所以我们发这个无私的心就能体会到这些道理。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所以他虽然没有在老师的身边,但是他绝对不会违反经典,还有老师的教诲。

 

【兑命曰。】

 

《尚书》这一篇「兑命」说到。

 

【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

 

读文言文为什么有味道?因为它每一个字都是很重要的态度。我们看『敬』,敬重学业。『孙』,虚心受教,很谦逊。『务』,这个就是学习的决心,务必要这样下功夫。『时』,叫把握时间,要及时。『敏』,这「敏」就是精进,赶紧提升,鼓励自己不可以懈怠,自己鞭策自己,敏,精进不懈。每个字都是重要的心态。『厥修乃来』,这个「厥」字在这里指所修乃来,其修乃来,就是我们这样去下功夫了,就能真正把学业学好,所修之业乃得完成,就是这个意思。

 

【其此之谓乎。】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这一段是指当时有一些不理想的教学状况,让教学的效果不彰。什么情况?

 

【今之教者。】

 

现在有一些教学的状况,教学者的情况。

 

【呻其占毕。】

 

这个字念「沾」,它是竹字头的假借字,它原来的字是这个「笘」。它是假借,它是笘的假借字,原来是这个字。『占毕』其实就是指书、书简。我们老祖宗造字依照六个原理造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叫六书,六种造字的方法。刚刚举的这个是假借过来的字,它的原字是竹字头这个笘,它们是算相通的。这句话指教学者就是只是读著这个书本,这个『呻』是指吟诵、读诵。

 

【多其讯言。】

 

这个字念「碎」,没有卷舌,「碎」。我们刚刚有强调,因为大学里面的孩子他已经十五、六岁了,不像小孩子你要跟他讲一大堆规矩道理,你要让他好好去涵泳这些学问,而不是像填鸭式给他讲一大堆,反而把的悟门给堵住了。所以这『多其讯言』就是老师话太多,很囉嗦,讲一大堆,告诉他一大堆话,没有等待这个学习者自己去涵泳、去领纳。刚刚我们讲说,「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多观察他,不要急着把很多道理给他灌进去,慢慢他自己有悟处了,跟老师一探讨,再把他这个悟处更加的深度、广度把它打开来。接着讲到:

 

【及于数进。】

 

这个字念「硕」,有卷舌的,这个『数』字就是跟这个『及』一样,这个『及于数进』的「及」就是疾急,都是很急,就很急于让他「数进」,赶快进步很多。其实孔子讲「欲速则不达」。我们要了解,教育跟生产产品一不一样?你看制造业,东西你都把它放好,「喀」,产品就是「喀」,产品就出来了。请问大家,人能不能这么制造?不行,所以我们误解了人的学习状态,我们现在连人都当产品,数学给他灌什么,英文给他灌什么,灌好了他就出来一个成绩好的孩子,有没有?好,请问现在出来是什么产品?「及于数进」,一下就要让他达到所谓的标准,英文是什么标准、数学什么标准。

 

这样子教,第一个,跟不上那个标准的人会怎么样?觉得是坏学生,觉得没有发展潜力,然后被编到后段班去,就被否定掉了。人,行行出状元,有没有说考英文一百分出状元?哪有说所有的人都要会考英文?你哪一个行业要去干的时候说,「来,把你英文成绩拿出来」?所以我们本身那个教育的思考就不是很妥当,教育出来的应该是行行出状元,结果现在教育出来是要考高分。考不到呢?补习,留下来,一张考卷一考再考,学生硬记这些东西,考出来那个成绩有什么意义?你吃不下硬给你塞进去会怎么样?吐出来,这很正常的。所以我们都只看眼前,「反正你这一次给我考到几分就对了」,就硬逼出来、硬逼出来,欲速不达。

 

那你看真正数学、英文都考高分的人,他优秀了吗?他心性我们没关注到,一直压他,他得失心愈来愈重,他对分数特别看重,考试少考两分哭半天,我就是其中之一。无形当中那个心理素质就差,还有输不起。其实说实在的,那个成绩比较差的还比较不容易自杀,那个成绩都是第一名、第二名反而自杀率比较高。所以大家想谁比较危险?人有时候都看不清楚,反而是那一些看起来很好,事实上内心已经生病的人比较危险。这个都是没有按照自然的方式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就会产生很多状况。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个时代的人几个人心理健康?成绩不好的就觉得自卑,不然就「要你管」;成绩好的就傲慢,骄傲、嫉妒。就找不到几个身心健康的人。所以这个都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很多人他学习成绩到某一个年龄就上不去了?比方他初中成绩很好,高中不行了,为什么?因为他那个硬压、硬吸到饱和了,机器有点故障撑不上去了,那是极限了。但是很奇怪有另外一个现象,初中、高中不读书,爱玩,但是心理还算健康,被老师打屁股还笑一笑,他就是不开窍、不读书。可是出社会工作几年,想读了,一读,读得成绩不错,后来还拿个博士学位。每一个人开窍的时间不同,怎么可以把他当产品这样「喀、喀」?真的,我感觉,现在很多人的思惟都是把人当机器,工作五天,不行了,机器要休息了,所以要放假了,休闲一下。人假如是用服务的心、爱心去工作,他就乐在工作,哪是那个逻辑?人六十岁就没用了,要退休了,你真的把人当机器一样,用旧了不行了。所以现在太多的思惟都是真的不把人当人看。人是活的,智慧跟经验应该愈来愈提升,愈活愈有价值!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00:30: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