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所以一个思惟的错误对整个社会人心都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现在老人好像他走在路上就特别紧张,感觉好像年轻人觉得他没用,这些都无形当中教育的错误。假如我们都是教育老者有智慧,老者为家庭、社会奉献最多,那年轻人看到老人,赶紧跟他挖宝!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到那个庙口,都是听那个老爷爷「讲古」,讲很多历史故事,我们都听呆了。他有学识,引人入胜。年轻人都把他的这些学问、技能把它学下来,传承下来。老人只要有年轻人肯跟他学这些经验、智慧,高兴得不得了。

 

好,所以假如这么着急,硬灌输很多的知识,都没有顾及到学生有没有吸收。

 

【而不顾其安。】

 

他已经学得很痛苦了,那个心都不安定了。这个『安』也可以用跟前面的相呼应,就是太急于求进度,急于求成,他的学习就不能安弦、不能安礼、不能安诗。因为学这些东西都要扎基本功,你很急,基本功都扎不好。所以现在很多学习,比方说学古琴、古筝、学书法,学这些学问,怕的是什么?功利,一讲功利就陶冶不了性情。有一些教书法的,「学三个月保证让你比赛得名」,要不要?得名多风光。真正学三个月得名的他学到什么?他学到一个壳,有没有学到心灵的提升,涵养性情?没有,壳干什么?好看。看多久?我不知道,但看不了太久。而且第一个,学习者不会启发从内心的喜悦,反而觉得很难过、很难受,烦死了。为什么?硬是要他赶快能学成什么结果,不自然,叫「揠苗助长」。

 

我们曾经看一个报导,一个学钢琴的女孩得了第一名,因为那是比较大型的比赛,记者就问她,「妳得了第一名,妳现在最想要的是做什么事情?」他可能想说拿第一名她妈妈一定给她钱什么,就问小朋友,「妳最想做什么事?」那个小女孩板著一张脸,「我最想把我那个琴给砸了。」大家想一想,爸爸妈妈拿了一个奖状,最后孩子是想把琴给砸了,请问这张奖状有什么意义?有没有意义?有,面子好看,是不是?「你看,怎么样、怎么样,我女儿得第一名。」好看多久?人现在真的是只顾眼前,顾不到自己的心,也顾不到孩子、学生的心。他幸不幸福是他的心决定的,不是他外面有多少学历、多少外在的条件决定的,是吧?这个都要冷静思考。我们教育这个孩子,不就是让他走上幸福人生?他的心都病了他怎么幸福?所以『不顾其安』,他愈学愈痛苦,愈学愈不扎实,愈学愈浮躁。

 

【使人不由其诚。】

 

在教导的过程当中,老师的态度不够真诚,可能有好恶的心,看这个学生比较顺眼,对着他都笑嘻嘻;看另外一个学生有点不高兴,就板著一张脸,这就不真诚,那学生就会感觉差别待遇,心里很难受。

 

【教人不尽其材。】

 

没有了解到学生的材性,没法因材施教。所以这一段其实都在强调一个教学者的修养,跟他教学的态度还有他的方法得不得当。另外有一个说法,『使人不由其诚』是强调在阐述一个道理没有办法通透让学生能悟到其他的道理,他的引导能取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能旁通。『教人不尽其材』,这个强调做事的方法,应该是让他会做这件事,再把做这件事的道理能旁通到用到其他的事情。但是教的人不能有这样的学问功夫就达不到这个效果。学一样才会一样,做一件事才会一件事,这个教得就比较死板。但是假如是这样,有时候看起来他是学一样好像会一样,可是他反而是不会变通,就变固执。

 

【其施之也悖。】

 

这个『施』就是指他施教,给予孩子的教育,违背了自然的轨迹,违背了正确的心态,违背了教学的顺序,要由浅而深,由易而难,你不能一下子「及于数进」,让他消化不了。『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

 

对学生的要求不合理。这个念「拂」,跟提手旁的拂字相通,它也是提手旁拂字的假借字。

 

【夫然。】

 

假如教学者这么教,这个『然』就是假如如此教,会产生什么结果?

 

【故。】

 

因为这么教,所以:

 

【隐其学而疾其师。】

 

这个『隐』就是痛苦,把学习当隐患,他很担忧,「怎么又要学了?」『隐其学而疾其师』,这个「疾」是怨恨他的老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苦于学习的困难。而他这个『难』里面还包含,就是他都搞不清楚,没有办法明白,都堵塞住了,他就觉得很难突破、很难学习,而不知道学问的益处,『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

 

这个『终』是指读完了课业,就像我们现在虽然毕业了,『业』是完成的功课、完成的学业。

 

【其去之必速。】

 

所学的这个东西很快就忘了,就丢掉了,甚至于是连看都不想看了。大家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有没有心有戚戚焉?我每一次有注意到那个大学联考最后一科考完,钟声一响,考生一出来,把书包唰,「解放了」,就从那个三楼、四楼就丢下来了。这个叫『其去之必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

 

【教之不刑。】

 

教育不能够有很好的成就。这个『刑』是指,跟模型的型是相通的,成型,不能成型就不能产生好的效果。

 

【其此之由乎。】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情况,所以教育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教育之所以不能达到好的效果,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教学者有没有以身作则?我们自己没做到,要求学生,人家不服。教学者心态真不真诚,方法得不得当?教育者有没有无尽的爱心?不然教一下,学生不受教了,他就生气了,就不教了,就放弃了,那这个心态就不对了。所以一个教学者怎么评判他好不好?他修养、修身,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所以老子讲,「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给大家写一下,「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我们所有读书人都是以希圣希贤为志向,我们要学习圣贤人,对一切人有爱心,不放弃任何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放弃人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心态。在一个学校里面,对于成绩好跟不好的应该要一视同仁去爱护,这个心是对的,是有修养的,学生也才学到德行。假如老师对成绩好的好,忽略成绩不好的,心态错了,所有的学生都学错了。成绩好的傲慢,成绩不好的自卑或者怨恨,不认同老师,反老师。一个人会反父母、反老师,以后他就会反社会。所以老师的修养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的心态。

 

好,我们接着这一段是教学的四种成功的方法,跟六种失败的方法,这对一个教学者来讲很重要,他要明白。这个我们也顺便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所用的方法是不是跟正确的是相应的。大学的教育方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

 

这个『禁』就是防止,『发』就是指他的一些不好的欲望在他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懂得先把他导正,长他的善,他就不会产生这些坏毛病,这个叫『豫』,「豫」就是预防法。就像医学一样,还没等生病就先预防,他就不会生病了。我们之前有提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那得就是要去贪心;斗就是要去傲慢,去跟人争斗的心、跟人比高下的心;戒之在色,他就要有正气,不被邪气所牵。好,那我们从小孩子的心态就要能不贪色,然后不贪心,不患得患失,不跟人争、跟人斗,他从小就懂得让,懂得知足常乐,懂得重德不重色,懂得「天道祸淫最速」,不洁身自爱、淫乱的人,他的祸患很快就到了,这个都是让他明白道理,不敢作恶。这个都属于『禁于未发之谓豫』。尤其我们刚刚讲「慎于始」,这个就很重要了。

 

在《弟子规》里面很强调「禁于未发」,可以说从心地上讲,没有一句不是「禁于未发」。比方「父母呼,应勿缓」,禁什么?禁不恭敬。你不长他的恭敬,他不恭敬就来了。爸爸、妈妈叫他,在那里拖拖拉拉,这个就发了。「置冠服,有定位」,算不算禁于未发?算,他还没有养成东丢西丢的坏习惯以前,就让他养成好习惯,「长善」,就是「救失」,就是禁于未发。尤其《弟子规》里面「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那个用绝、用勿的就是很严重的,你一犯了就麻烦了。这个都属于「禁于未发之谓豫」。

 

【当其可之谓时。】

 

这个属于机会教育点。比方,一个人小的时候他的精神特别集中,这个时候你要让他多背这一些圣贤的经典。你这个时机错失掉了,等到他二十岁了,成年了,他的思想比较不集中,这个时候要再背就不容易背了。像我们三、四十岁再来背容不容易?辛苦,不过这个时候就不要想辛苦,这个时候还是要想一句「精诚所至」。丹斯里李金友先生他也是五十岁才背,背得不亦乐乎!现在请丹斯里先生讲话,他一定「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背得很高兴,对这些道理记得很清楚。所以障碍还是在自己的心。这个是谈到了什么时机点他学的效果最好。另外一个是机会点出现的时候。比方说,孩子刚好不会,你可以协助他;刚好犯错,你可以教导他;刚好患得患失,心情不好,这个都是一个机会点。所以会教育的人,对他来讲,没有一件是坏事,他可以透过这件事教育自己,教育别人。烦恼跟觉悟是一念之间,能够引导到他觉悟了,那这一件所谓的坏事就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最重要的叮咛,甚至于会成为他去叮咛别人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这个『陵』就是不逾越,不超进度,能循序渐进,这个『节』就是节度、分寸。而且说实在的是每个学生可能都有差异,他的整个吸收能力、理解力都不同。刚刚前面那一段就是没有顾及他的吸收状况,「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所以这个『孙』就是渐进法,循序渐进,适当,考虑到他的年龄、资质,然后教材难易适中,不要一下子教太难的。

 

【相观而善之谓摩。】

 

他互相观摩,互相效法学习,这个叫『摩』,叫观摩法,互相切磋,这个「摩」字有切磋的意思。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这四个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能成功的道理。那这是方法,方法一定要跟什么相应?心境,心行一如。不然方法很好,但是心没到位,人家还是很难接受。所以「禁于未发」是完全为他着想的心,不是变警察,「被我抓到了」,还是那种强压,反而会反效果。「当其可之谓时」,那都是爱护他的心,在那个状况出现的时候,很柔软的去协助完,然后引导他。假如很浮躁,虽然学生犯错是个机会点,你桌子一拍,「你又来了」,那这个机会点就没有了。「不陵节而施」,是一个教育者要放下急于求成急躁的态度,才能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老师自己要有时时跟一切人事物学习的心境,才能带动孩子相观而善。所以这些都跟一个教学者的心境、修养有没有到位,才能把这些方法用得更好、更纯熟。

 

好,今天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1日00:30: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