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0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集)  2010/7/1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20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我们接着来学习《论语》里面的「学习」。刚刚我们提到弘一大师的书签,大师是道德学问有高度的成就,而且非常爱国家民族。老人家在抗战的时候写很多歌曲,振奋全国的人心,爱国爱民族,弘一大师是好榜样。而且大师从《格言联璧》当中,挑出对于我们现代人特别重要的教诲,也是我们最常犯、没有注意到的这些生活的应对进退的道理,挑得非常好,大家可以去拿《格言别录》、《弘一大师晚晴集》,里面都收录得非常精彩,对于我们道德学问、人情练达有很好的提醒。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面临战争,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是文化的断层,以至于是世界的存亡。现在谈这一句话不夸张吧?大家有没有注意这几天的新闻?马来西亚天气还挺好,都没注意吗?不能只有看到马来西亚,要胸怀世界。科威特五十二度,印度四十七度,大陆很多地方都超过四十度,这天气非常异常。我们读经的都很清楚,人心才是天灾的根源所在,人心转了,这些天灾就能够化小、化无。但人心要靠教化,教化得有圣贤的教诲、经典弘传开来。所以哪一个地方最能用英文把中华文化弘传到全世界?我要常常给你们复习一下,因为我英文不行,大家既然有这样的基础,有文化的薰陶,又有语言的能力,有了还不做叫什么?叫见死不救。没有,那还另当别论。我们又是炎黄子孙,又有这些语言的基础,要好好充实,一定能够让中华文化,我们尽力把它弘传开来。

 

当然,对于世界的安危,当下我们就可以尽一分力。从哪里做起?「时习之」,时时保持善念、正念,对世界是大贡献。科学也证明了,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人善念,那个水结晶非常漂亮;恶念,水就很丑陋。人心恶了,天灾人祸不断。不只用水做实验,还有用麦子。那个种子还没种下去,给它一些善的言语、意念,结果那个种子种出来的麦子就比没有的长百分之二十五。所以现在不只水证明了,麦子也证明了,好多物质都证明了。还有一次是证明,在那个打仗的现场,聚集一堆人发出和平的念头,结果没多久,过没几天,这两军就停战,签和平协议了。这个都是我们当前世界发生的事情。所以一个人的善念都有很大的力量,更何况是一群人,甚至是一个国的人?所以治国是真的可以平天下。一国的人都是善心、善念、善行,全世界的人都要向他效法学习了。

 

奇怪了,最近天气异常,怎么马来西亚都没事?看新闻怎么都没有马来西亚的新闻?世界各地都报了,我们台湾台北都三十八度了,三十八度叫发烧。我后来想一想,原来是我们马来西亚的首相提出来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八月三号,我们要召开一个世界宗教和平论坛,全世界很多宗教和平人士都会到我们马来西亚来。而且首相是今年的卫塞节亲自到佛教的寺院对着媒体讲,要把马来西亚建设成宗教和谐、社会和谐的一个示范国。大家要了解,一个念头是动天地,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首相,那个产生的善念、善力是很大的。有这样的首相,他的人民很多都会起而响应效法,那都是善念,这个国家就有福了。大家要搞清楚为什么马来西亚最近不热。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当一个明白人,问题出在哪我们很清楚。

 

当然,「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我们当下时时是善念、善言、善行,从当下做起,有机缘了,赶紧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介绍给他人,把它弘传开来。而这个介绍最好的就是自己做好榜样,人家一看就生欢喜,让人如沐春风。怎么让人如沐春风,对圣教很有信心?那就要言行一致,要时时保持都是跟经典相应的行为,不能人前一个样,背后一个样,人家就不能认同了。所以我们刚刚讲到这个时习之,就要慎独,没人在的时候都一样。真的没人在的时候是另外一个样,人在的时候,有时候都会露出马脚。甚至于说坦白话,真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装的了。为什么?眼睛不真诚。我不是说大家,我是说孟子讲的,「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藏不了的。你是应付的,还是「诚于中,形于外」的,这看得出来的。

 

所以这个慎独再延伸,就让我们反思,我们是用真诚的心在学、真实的心学的,还是应付的心?比方领导在跟领导不在的时候都一样,这个就是真的了。像我们以前在学校读书,老师在跟老师不在不一样,那这个就不行了。包含,我们今天对领导恭敬,对下属也恭敬。不能对领导好得不得了,对下属凶得不得了,这个都是不正确的心态。对领导好,对下属不好叫什么?对上叫谄媚,对下叫虐待,那怎么修道?「你看我对领导多恭敬」,那都是假的。我曾经刚好跟一个人在谈话,然后他对我挺客气的,讲讲讲,讲完了,结果他刚好回头,他一个下属过来了,他一回头,劈里啪啦就骂他一顿,把我给吓坏了。我说那个跟不知道哪一省的表演很像,叫变脸。那个快到那种程度,我人还站在那里,你看他功夫高不高?发起脾气来如入无人之境,然后更夸张的是什么?骂完以后回来又是一张笑脸,「蔡老师,我们接着说」。

 

所以圣贤人不是这样教我们的,你看我们《礼记》打开来,「曲礼曰:毋不敬」。这个毋不敬用意很深,不只对一切人恭敬,对一切事物都恭敬。为什么?你对人恭敬,对事物不恭敬,那这个学问就没了,道德就没了。有学问的人应该是处处都是保持这颗恭敬心才对。「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恭敬心还可以有时候用一下,有时候藏起来,那就不是在修道了,一切皆恭敬才对。所以,上班下班都是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最重要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假如台上台下不是一个样,不要说弘扬传统文化了,那是给古圣先贤脸上抹黑了,不只无功,过很大了。所以我们在弘扬的人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说,这个「时」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能提醒自己时时保持,学问境界就能上升,这是一个关键。

 

【不亦说乎。】

 

所以这个「学」就是信解。「时习」,实践了,时时保持了,这个就是行,去力行了。力行以后,境界提升了,证,契入那个境界。什么境界?『说乎』,法喜充满。大家尝过没有?这种味道就是连睡觉都会笑醒,很欢喜。为什么?心里面丢掉这些烦恼牵挂了,常生欢喜心。我打一个比喻大家就知道了,那个刚出生的孩子,你注意去看他,他动不动就露出微笑,有没有?一、二岁的孩子平均一天笑一百七十次,成年人平均一天笑七次,有够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大家已经破了平均值了。你看孩子没有这些欲望,没有这些习气,他很容易就微笑了,看到妈妈那种笑容真是灿烂,知足、无欲。

 

我们习染太多了,放下愈多,身心就愈愉快。所以这个「说」得要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比方孔子讲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读书乐到都忘了自己几岁了。我们每天还在那里想,皱纹,那一定是没有契入读书的乐趣;有乐趣了,手不释卷,欢喜。像我们以前在读《论语》,念中学的时候读《论语》,「一箪食,一瓢饮」,讲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我念完的时候心里面都说,真的吗?那个时候感觉不到,因为那个时候的状态是在追求,把人生的目标是享乐,那就根本不可能去体会到深入经典的乐趣。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0日20:15: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