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23集 文字)新加坡净宗学会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二二三集) 199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45-0223

 

请掀开经本,日天子偈颂第八首:

 

【一切诸佛法如是。悉坐菩提树王下。令非道者住于道。宝髻光明如是见。】

 

这是宝髻普光明天子的赞颂,他修学的法门是「得大悲海现无边境界种种色相宝解脱门」。我们将他的赞颂跟他得法合起来看,意思就很圆满了,我们也知道从什么地方学习。

 

佛家常说「难行能行」,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深远。凡夫,佛在经上常说「可怜悯者」,所以诸佛菩萨总是以怜悯心来看一切众生。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可以说无微不至,全心全力的照顾,可是众生并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佛菩萨的好处,往往还埋怨,造作种种的恶业,毁谤、侮辱、陷害。诸佛菩萨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还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佛菩萨晓得,他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是他无知,是他愚昧,是他可怜。不能因为众生造作不善,佛菩萨就终止帮助他,这就不是佛菩萨,这就不是大慈大悲,这就不能称之为仁者。所以佛菩萨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赞叹,也就在此地。『一切诸佛法如是』,没有例外的。甚至于说你杀害他,就像经上所说的,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伤害到极其严重的程度,把这个修行人看不顺眼,凌迟处死,用刀把身体一片一片割,割死,不是叫你很痛快死,佛菩萨没有丝毫怨言,没有丝毫怨恨的意思。不但没有怨恨,还感恩,我们哪里会知道?这种境界我们体会不到。感什么恩?感谢他消除自己的业障,把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消尽了。怎么知道消尽?没有怨恨心,有感恩的心,这消尽了,业障消尽了。如果还有一丝毫怨恨的心,纵然你有定功、有智慧,「佛菩萨教诲我不应该有这个念头,我要把它压住」,你还是不干净。所以仙人感激歌利王,帮助他成就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得到圆满了。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懂得这个道理,六度,一度圆满,其他统统圆满。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会说这一部分圆满,那一部分还有缺陷,没有这个道理。一圆一切圆,一缺一切都缺,这是真修行。赞颂第一句说得好,「一切诸佛法如是」,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的境界,「佛法如是」就是儒家讲的止于至善,究竟圆满的大善。

 

『悉坐菩提树王下』,这一句意思很深很广。这是个比喻,不是叫你真的跑到菩提树底下去坐,那有什么用处?那你就是死在句下。「菩提树王」,菩提是觉悟,树是建树、树立,我们在这个地方建个道场,叫建树,树是这个意思;我们在那里成立一个机构,这都是树的意思。王比喻殊胜、自在、圆满。什么事情殊胜、自在、圆满?菩提,菩提是觉,觉而不迷。只要得到觉而不迷,必定得到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没有得到的时候有三个,给你说觉、正、净,得到之后是一个。好像我们这个教室有三个门,你没有进来的时候外面有三个,进来之后是一个。没入门,法门无量无边;入门之后,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一门。所以经上一再提醒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外面是多,里面是一。大雄宝殿的表法就表这个意思,在外面看,大雄宝殿是两层,两层是表多,进到里面是一层,表一多不二。那个二是代表无量,无量是一,一即无量,这才是觉悟;一不是多,多不是一,没觉悟,你只看到一面,你没有看到两面。看得不完整,看得不圆满,就产生偏见,就生起分别执著,都是知见不圆。《华严》是圆教,圆信、圆解、圆行、圆证,无有一法不圆。佛菩萨在此地教我们,这个地方教我们要觉悟。觉悟你就有建树,这个建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形的是事相,无形的是功德。我们在这里建个道场,此地成立一个净宗学会,这是建树,有形的;这个道场里面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佛门龙象,造就许许多多佛门弘护人才,那是功德,无形的,都是建树。

 

从这个例子我们要明了,在家学佛的同学,家庭就是道场,你要懂得「一切诸佛法如是,悉坐菩提树王下」这两句话如何落实到你家庭,你家庭就是菩提道场。你对于这个家,性相、理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跟这个处所有缘,你们家的房子建筑那个土地上跟土地有缘,跟房舍有缘,跟你的家亲眷属都有缘;佛不度无缘众生,你在这里行菩萨道,就要度这些众生。家亲眷属这是有形的,你能见得到的,你要度他;房宅有房宅的神,土地有土地的神,你有没有去度他?用什么方法度他?最重要是读经,读经、念佛,为他们演说,做出来给他们看。做什么?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要在家里做出来,你就用这个教化你一家人。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是你做得不好;你做得好,哪有不接受的?你做得不像,所以才叫人起反感。果然能够依教奉行,要晓得诸佛菩萨在一切族类当中都是最受欢迎的,为什么?表现太好了,利益众生,舍己为人。

 

度众生,「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热心服务。你为你家庭每一个分子,热心为他们服务,照顾无微不至,家里人哪个不感激你?家里面人照顾了,家里面的宅舍鬼神也都照顾了。中国古礼里说得多,宅有宅神,门有门神,灶还有灶神,不要以为现在我们不供灶神了,不供他就没有了?不供照样有,灶神并没有撤销,你不供他,他照样有。《感应篇》里面就说得很多,就说得很详细,《了凡四训》后面附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不是假的。儒、佛都教给我们慎独,「独」是什么?没有人看见,你一个人关在房子里也不能随便。人看不见,鬼神很多,你要是放逸,得罪于天地鬼神,你自己还不知道。人没有得罪,鬼神得罪了,修行都产生了障碍,不但是证果有障碍,开悟都有障碍。所以印光大师教人教得非常有道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不可以说这个地方可以诚敬,那个地方可以马虎一点,不行,你这个学法错误了。无论对什么人,无论对什么事,一片真诚,这是「佛法如是」,这是觉心现前,你不迷,你真正觉悟了。我们一般人说这个人知好歹,这句话意思很深,知好歹就是他开悟了,他智慧现前了,他能够明辨邪正,能够明辨是非,能够明辨利害得失。实在说这种人不多,不是说没学的人,佛门里已经学佛多年、受戒多年,几个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跟佛菩萨一样,对于任何一个人欢喜接纳,密切合作,成人之美,决定没有障碍善事的事情。

 

我们世间人难,难在哪里?晓得这是个好人,是个好事,但是对我不利,决定要障碍,决定要破坏,这造业。学了佛的人明知故犯,这个罪就重。这些念头无非是嫉妒,好像看到别人得好处,自己心有不甘,想尽种种方法来障碍、来破坏,有意无意之中造这些罪业,错了,大错特错!那是迷而不觉。自己起心动念,还是堕在迷邪染之中,我们没有回头,三皈白受了,三皈是教我们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三皈都没有了,哪里会有众戒?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戒也没有了。戒没有了,哪来的定慧?所以你怎么能不迷?你怎么能不邪?你怎么能不染?你的前途在哪里?不是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靠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说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口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弥陀第十八愿告诉我们,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那是怎么念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说得更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个一念都能往生。关键在一心,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三心二意不能往生。一心是真心,一心是至善;心里面才起一个念头就二心了,就不是一心。净宗虽然说的易行道,我们也要搞清楚易行道的标准究竟在哪里,我们符不符合它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够错会经义,不能够曲解经义,自己耽误了自己一生的大事。

 

世法纯是虚假,不但六道,还包括十法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假的,觉悟的人就不会攀缘,觉悟的人随缘度日,永远保持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是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所说的「受持读诵」,读诵是亲近诸佛如来。其他宗教没有不注重读诵的,伊斯兰教他们的经典称为《古兰经》,「古兰」的意思就是读诵;他们的信徒称「穆斯林」,伊斯兰的意思是和平,所以读诵是他们最重要的功课。天主教、基督教每天都要读诵经文,尤其是天主教徒,他们非常认真努力在做。读诵,佛法里面讲得透彻,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每天读诵佛菩萨的教诲、圣贤的教诲,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转过来。不能够勤于读诵的人,转过来很难!唯有勤于读诵的人,有机会回头,有机会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一直到最后转凡成圣,所以不读诵怎么行?而读诵的时间愈长愈好,读诵的经文愈精要愈好,容易受持。像《华严经》分量很大,无论说理、说事都说得很详细,帮助我们理解。可是行是愈简单愈好,《华严经》的行门,实在上说只有二十条,简单扼要。这二十条里面,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二十条,行门。普贤菩萨的十愿,大家都明了,常常读诵;文殊菩萨十波罗蜜,前面就是通常讲的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再开出来:方便、愿、力、智,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智,方便、愿、力、智这四波罗蜜是后得智,也叫权智,般若波罗蜜叫实智,六度里头最后这一条没有细说,《华严》把这一条细说了,所以总共开出十波罗蜜。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与这二十个修行纲领相应,这叫学《华严》;念佛人,声声佛号具足这二十个原则,这叫华严念佛。所以行门要抓住纲领,解门那当然愈广愈细愈好,我们懂得透彻,这叫做「悉坐菩提树王下」。

 

佛菩萨给一切众生表演,做示范,『令非道者住于道』。「非道」是哪些人?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性德相违背,这叫非道;与十波罗蜜相违背,与十大愿王相违背,乃至于与净业三福相违背,与六和敬相违背,非道,这个道是佛道,非道不是成佛之道。相违背,我们就晓得,违背偏差的幅度小,是四圣法界、六道里面的三善道,如果偏邪的幅度太大就是三恶道,完全违背是地狱道。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现在住在哪一道,如果你要是通达明了,自己就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我们现在在十道里头是住在哪一道,将来我们可能往哪一道去,肯定往哪一道去,都不需要问别人,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这是佛法对我们的利益,佛法的慈悲,让我们偏离佛道的人住于道。我们真正能信佛,相信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诲是真实的、是慈悲的,是对我们决定有利益的,不会骗我们,不会害我们,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住于道。《华严》是圆教的佛道,适合于二十世纪这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民主自由开放,你看看《华严经》里面是不是民主自由开放?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族群的和睦相处,我们在这个经上全都看到了,现在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住于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7日16:25: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14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