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23集 文字)新加坡净宗学会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有一篇缘起,缘起里的行门提出五门功课,便于修学。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敬」,第三门「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够了。如果我们一生能奉行,时时刻刻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违背这五个原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就是将佛陀对我们的教诲落实。以后我们又给净宗同学编了个《修行守则》,还是以这五个科目为纲,撷取一些经文,重要的教诲做为辅助。守则是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行,一定要做到!经典太长,如果不能背诵,守则一定要能背过;你不能背,你怎么会做得到?记都记不住,如何能奉行?一定要背得很熟。「悉坐菩提树王下」,这句是什么意思?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都能够提得起来,那就是坐菩提树王下。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这五个科目相应,这就是菩提树王下,这是真正修行,真正在用功夫。佛法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真正做内功,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恶业自自然然就淘汰掉、消除掉了。宝髻光明天王从这个地方证道的、悟入的。我们再看底下一首:

 

【众生盲暗愚痴苦。佛欲令其生净眼。是故为然智慧灯。善目于此深观察。】

 

光明眼天子,长行里面得法是「净治一切众生眼令见法界藏解脱门」,这在前面跟诸位详细说过,偈颂里面意思就更明显了。『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盲』不是我们瞎眼睛,六道众生眼睛好的人很多,此地这个盲是心眼盲暗,不是肉眼。如来有五眼,我们现在只有肉眼,其他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这四个眼盲暗;《华严经》上讲十种眼,我们九个眼盲暗。所以才有『愚痴苦』,所有无量无边的恶业、苦报,都是因为没有智慧,都是从贪瞋痴起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在此地要警觉、要省悟,我们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就是经上讲的盲暗愚痴的众生。我们要明了,首先自己要肯定自己、承认自己是生死凡夫、业习深重的凡夫。换句话说,自己要晓得自己有病,晓得自己有重病,你才会求医;自己有病而不知道,不肯求医,等到病入膏肓就来不及,再好的医生也救不了你,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有病。六道众生有病,四圣法界的人也有病;六道众生是重病,四圣法界的人病比我们轻,都是有病。什么人没有病?一真法界的人没有病,超越十法界了。用《金刚经》做例子,四相、四见都破尽,这个人没有病;四相破了,四见犹存,不行,还是有病。诸位要知道,四相是执著,四见是分别,断尽了,那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了,这是分证位的佛果,你没有病了。所以我们自己肯定自己有病,求佛菩萨帮助,佛为大医王。『欲令其生净眼』,「净眼」就是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可见得我们今天的盲暗是净眼没有了。

 

『是故为然智慧灯』,「智慧灯」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说的一切法就是智慧灯;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所表演的,让我们观察,教我们学习,那是智慧灯。佛教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了解自己与自己生活的真相,这是看破;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两句话怎么讲?上,随顺佛陀的教诲;下,随缘度日,就是下化众生,决定没有攀缘,决定没有无事生非。佛法是以智慧为主,六波罗蜜是以般若波罗蜜为主,如果没有真实智慧,前面的五条都不能称波罗蜜,那前面五条是五种世间的善法,果报是世间的福报,布施得福,持戒得健康长寿,忍辱得圆满的色相,精进、禅定得智慧,它是世间福报。般若是什么?般若是离相,经上佛所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一切善是归纳这五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一切善,般若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是功德,能断烦恼,能破愚痴,能开智慧。离相就是离分别执著,离相的心是清净心,离相的样子是平等。离一切相,清净平等觉才现前,清净平等觉落实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燃智慧灯,我们要能体会,要懂得学习。学习,实在说惠能大师讲得最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还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左是什么意思?左是降,往下降落。我们中国习俗是右面升,左面降,所以我们上讲台,上去一定从右面,下来一定从左面,人家一看,你懂规矩,你学过的;你从左面上,从右面下,人家一看,你没学过,你不懂规矩。你看戏台表演,现在新的舞台我不懂得,古时候旧的舞台,你看平剧、看昆剧、看地方戏剧,他出场一定从右面,入场一定从左面,他懂规矩。所以我们要晓得如何来学习。

 

菩萨六度心、六度行,起心动念绝不违背这六条,再小的一桩事情都跟这六条相应,菩萨行,穿衣、吃饭都是。吃饭、喝茶也是布施波罗蜜,不是我们接受别人的布施,就是我们布施给别人,两者的意思都圆满。我们接受别人布施供养,养这个色身,养这个色身干什么?这个色身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用内财布施,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体力来布施,布施供养大家。吃饭、喝茶要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波罗蜜,几个人能够觉察出来?饮食里头有忍辱波罗蜜,细嚼慢咽要忍耐,不可以狼吞虎咽,那个吃法伤身体,所以要有耐心。连喝一杯水都要有耐心,中国你看一些读书人品茗,一杯茶多大?酒杯那么一点大,好半天他才喝完,他很有耐心,在这个地方看到人家的禅定功夫,看到一个人的修养。从普通喝水、吃饭,真的,一举一动人家都能看出来,你有没有修养,你有没有学过,你的言语、你的动作,你的神情、表态不能隐瞒人,全部都暴露了;你修行有没有功夫,你修行到哪个程度,一接触一目了然。

 

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佛家常讲「八风吹不动」,那是定。善利不起贪心,伤害也不会退心,无论处顺境、处逆境,处善人、处恶人,以平等心相待,不会被境界所转,这是禅定。在饮食里面,你吃东西,好吃的多挑一点,不好吃的少吃一点,你禅定没有,一看你被境界转了。六波罗蜜在哪里修?时时处处。不是说在这个地方修,那个地方就忘掉了,那你这个六波罗蜜没有!修学的功夫决定不能中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佛如是,所有一切法,法法皆如是。我们功夫不能成就,功夫不得力,原因在什么地方?太多的夹杂,太长的间断,夹杂着烦恼习气,所以不能成就。搞了这么久还是不能成就,将来再搞一生,搞到老死都不能成就,原因在什么地方?不会用功,不会修行。六度最后一条般若,般若是对于一切事理、一切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明了当然就不执著,前面五条就自在随缘,你就得大自在。

 

佛为我们燃智慧灯,我们要灯灯相续,我们要做个传灯者。佛教给我们,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应该要教别人,辗转化导。我们学多少就做多少、教多少,教学之中不断的在进步,不肯教学就没有进步,这个道理要懂。菩萨没有一个不热心教学,所以人家烦恼天天减轻,智慧天天增长。我们跟菩萨做个比较恰相反,我们智慧不增长,烦恼天天增长,习气永远主宰我们的念头,主宰我们的行为,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就是此地讲的「众生盲暗愚痴苦」。佛的智慧灯就是经教里面的教诲,我们要恢复清净眼,不能不仰仗佛的智慧灯;换句话说,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要肯定自己的想法、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服,不能不服。为什么是错误的?我们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的想法看法就是错误的,不必去强辩。到什么时候,我们的想法看法是正确而不是错误?佛给我们说了最低的标准,阿罗汉果,你证得阿罗汉果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阿罗汉是正觉,何以说他是正觉?他见思烦恼断了。佛讲的有道理,我们听了不能不服,见思烦恼没断,哪有不错误的?说见思烦恼很多人不懂,我们说得粗浅一点,自私自利,这大家好懂,这个说得实在是很浅,见思烦恼的意思深。就是这样的粗相,自私自利,我们有。只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行,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为什么?夹杂自私在里头。夹杂自私这个念头愈是重、愈是多,你造的业也就重、也就大;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得少,你造的罪业也少,罪业也比较轻。所以不是正知正见,佛讲话有道理、有标准,不是随便乱说的。

 

佛教给我们修学,也是断见思烦恼,我们常常把它换句话来说,要放弃分别执著,执著就是烦恼,分别就是妄想,就是所知障。但是什么人肯放弃自己的成见?这个难!修行证果不容易,原因就在此地。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善财一生成就,而且很快成就。我们看他的参学,一级一级向上提升,他参访吉祥云比丘,他是圆教初住菩萨;他访问海云比丘,他是二住菩萨;他参访妙住比丘,他是三住菩萨,不断向上提升;末后参访普贤菩萨,他成等觉菩萨。为什么别人能,我们不能?这里头只有一条,他没有自己的成见,完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他不断向上提升。我们为什么升不上去?我们自己成见夹杂在里头,障碍住了。我想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坏了!永远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特别是在初学,初学是根基,这就讲到尊师重道,什么是尊师?一切随顺老师。可是这个话,今天同学们,许多同学都会怀疑,那个老师知见错误了怎么办?所以求学要访师,你亲近哪个老师你要选择,选择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真有德行、真有学问,他肯不肯教我们?我求学的时候常常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是一个善知识,有个真正肯学的人来找我,我一定教他;我今天想学,这是个真正善知识,我去找他,他一定肯教我,我就从这里起信心。哪一个好老师、哪一个善知识不希望有传人?道,一代一代要传下去,你肯接受承传,他求之不得,哪有不热心教诲的道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7日16:25: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14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