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19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再来,还有一个学习的关键点,就是这个「时」字。我们有去实践了,请问实践多少?请问保持多久?学了,可是进进退退,还是很难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中庸》里面开头第一段就说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个心念能够时时依教奉行,照圣贤的教诲去做,那他不只能保持他的学问,他还能提升他的学问。但是,假如不能够时时保持,那我们就很熟悉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这个进退,我们自己学习的力量能不能抵得过后退的力量?一个人在学不代表在进步,只是可能退步得不严重,是不?要想进步,那得要加紧用功,得要下决心。比方,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一天起多少个念头?算不清楚了,有没有人去计算过?没有。打个比喻,比方一天十万个念头,当然不止了,比喻,OK?请问大家,好的念头占多少?有没有占一半?假如没有,我们虽然在跑步,还是在往后退,只是退得比较慢而已。以前退得快,现在退得慢。要时时保持到正的念头超过不好的念头,慢慢到几乎快没有不好的念头了,那学问快成就了。所以这个时字就是一个重点,我们得要保持。

 

这个保持,当然时时要观照自己的心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正念现前,邪念自然它就污染不上。所以,圣狂之分就是在这个一念之间,保持好自己的正念。其实这个道理我们懂不懂?知道,好像还是不容易。又想到,古圣先贤讲的一句话,「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个是几百年前的圣贤人说的,那我们学习叫学贵自知,我们有自知之明才好学,不自欺。我们现在多久不读书面目可憎?所以我们清楚这个情况,书一放下就面目可憎了。所以清楚我们自己的状况,那绝对要精进不懈怠,才能保持。而且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胡思乱想,一有空,马上经典拿出来读诵,愈读愈熟,烙在脑海里、心里,一遇到情况,马上可以提起正念,这个都要靠下功夫。「读诵受持」,这个待会儿都会讲到,孔子的学习的经句都有。这个时候时时能提得起来,才能演得出来、做得出来,「为人演说」。所以我们彼此共勉,精进听经、读经,都不浪费时间。

 

工作是不是学习?不能说读经才是学习,工作不是学习,那不行,那又变成一个执著了,「打开经典才叫学习,跟人家讲话真浪费时间」。那你愈学愈孤僻,愈学愈清高,愈学愈傲慢,那不行了。遇到人、遇到事情就是在勘验我们学得怎么样,学的东西能不能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工作也是用功。生活,在家庭、在跟亲朋好友相处,统统是在用功,功夫才会不断。不然我们一学习执著了,一定要听经、读经才是学习,一边在跟人家讲话,人在魂不在,都在那里想,「真是的,话这么多,浪费我听经的时间」。那我们的真诚在哪里?当下很真诚跟他谈,马上可以感觉到他的需要,赶紧把《论语》、把《弟子规》介绍给他。多把经典介绍给人,得聪明智慧。不然愈学,执著愈多,智慧开不了。所以这个时就是时时保持正念,时时保持在学习的状态。您假如睡觉的时候也在读经,Congratulation!恭喜你,你的状态不错,这是学问得力的表现。

 

而这个时时保持,在《中庸》里面很强调一个态度,慎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实为什么一个人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因为都没有人看到,就开始就松懈了,袜子该怎么,习性全出来了。所以慎独才是真功夫。任何人都没有看到我们,我们完全依照经典做。但是假如学成,有人在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没人在的是另外一个样子,那就愈学愈虚伪了,就变伪君子了。告诉大家,你假如给一个人说,你是伪君子,他会不会承认?他说你才伪君子。所以学习也有误区,学到最后都学个样子给人家看,那就不妥当了。

 

所以在《论语》里面讲到,「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这个是学生问孔子,读书人怎么样「在邦必达,在家必达」?结果孔子就反问学生,那你觉得什么叫达?结果学生回答,他在家乡里面人家都知道他,在这个国度当中人家都知道他。孔子说,你这个不叫达,这个叫有名气,叫闻,不叫达。那学生接着讲了,夫子,什么才叫达?「质直而好义」,所以从这些教诲我们就感觉得到,学习不从心地上去观照,很难真正得到真实的学问,「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我们看到,质直,其实就是他的本质非常的正直、诚恳,而且处世时时都是道义的存心,质直而好义。那这个义,五伦十义,他一定会尽心尽力他的本分,有情义、有恩义、有道义。察言而观色,他很通达人情,这样他才懂得怎么去安慰人、怎么样去引导人,他体恤人情,才好跟人家引导,跟人家讲道理。他假如不通达人情,哪怕他懂很多,都跟人家格格不入。而且跟人相处,虑以下人就是能下人,非常谦虚恭敬。就像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温良就是正直,有道义,恭敬待人,谦卑待人。

 

所以,没有夫子讲这些话,可能学生对很多道理都还没有办法很深入。因为人还是比较容易看表面,「这个人名气很大」。所以接着夫子讲到,「色取仁」,这个色就是他的外表,他很刻意的表现出我是仁慈之人,给人家看。其实他私底下的行为是跟仁慈相违背的行为。比方,今天一个人在做公益事业,做公益事业好不好?大家放心,我的问题不会太难。你看,做公益事业,在做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一接到电话,非常客气,对人非常亲切,有问必答,有什么需要他尽心尽力去帮忙;电话一放下,跟同仁吵架。真有。那你说他在道中吗?不在道中了。好像演给别人看的都很好,自己关起门来不能看。我们比方说恕道,恕道是夫子处世重要的指导,要有恕道。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跟朋友亲得不得了,然后兄弟姐妹他理都不理,你说兄弟姐妹受不受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个家庭是这样,推而广之,在一个单位里面,你对外面的人那么好,对里面的人这么不好,谁受得了?色取仁而行违。

 

可是麻烦麻烦在哪里?他还不承认,「居之不疑」,「我挺好的,你看我多热心」。所以我们学得怎么样不要问外面的人,不准。问谁?问自己,那是有功夫的人才问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问最近的人,身边最近的人,有结婚的问另外一半最准。学了之后,人家有没有愈来愈欢喜就知道了。还是愈学人家愈不认同,那可能就不妥当了。

 

好,所以这个时时保持,我们得在一切时,甚至对一切人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态度。《大学》讲的,「诚于中,形于外」。这个「学而时习之」还没讲完,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跟大家再来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0日19:1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5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