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41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大家读《了凡四训》,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明朝的袁了凡先生,真有其人,他就是从小的时候,遇到一位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定了,二十年真的完全按照孔先生所算的来走,一点不差。考功名,考秀才第几名,得到国家多少俸禄,一点不错。还给他算命中无子,秀才以上就没有功名,举人、进士得不到,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算得太精确了,这二十年来丝毫不差。所以了凡先生知道不用打妄想,人所谓「进退有命,迟速有时」,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想也没用,「命裡有时终须有,命裡无时莫强求」。他明白这个道理,这叫知命了。知命的人不会强求,他生活就随缘。但是了凡先生只知道一半,没知道另外一半。另外一半是什麽?人虽有命,但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就不是宿命论。

 

了凡先生二十年来是宿命论,他承认是有命,没错,算准了,不承认也不行,摆在面前的事实,这是前生所造作的因果,决定他这生的命。那命能不能改?这个问题,他是在栖霞山云谷大师的禅堂裡面坐了三日之后,被云谷禅师激发出来的这个问题。因为他跟禅师对坐三日三夜,不动一个念头,没有妄想,太难得了。云谷禅师也觉得好奇,就问他:凡人之所以不能成圣,就是因为妄念相缠,你这坐三日竟然不起一个妄念,你用的是什麽功夫?了凡先生就老实告诉他:我没什麽功夫,只是知道有命,命定了,没什麽想的了,所以心很安。了凡先生这麽一说,云谷大师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一个豪杰,没想到你还是个凡夫。这就激发出了凡的疑情,这话怎麽讲?云谷禅师就说:这二十年来,你的命给孔先生算定了,怎麽就没想到改一改?完全受到命运的束缚,你说你是不是凡夫?这时候,了凡先生就好像醒悟了,命能改吗?能改!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你怎麽改?断恶修善就能改。这一生好的命过去修善得来的,这一生不好的命是过去积恶得来的,我要希望未来的命运改过来,那就断恶修善。

 

所以云谷禅师让了凡先生自己反省,你为什麽没有功名,你为什麽命中无子?这一问,了凡先生就开始反省了,想了半晌,说:确实,我不该有功名。为什麽?自己德薄,所以福就不厚。譬如说很爱谈论是非,很爱嘲笑批评别人,而且做事常常不耐烦,急躁,不能够成大事。大凡福报大的人,做到高官的人,他都有种耐烦做事的心态,他有定力,而且不会乱说话,慎于言。你们发现没有?做得官愈大的人,他的口封得愈好。慎于言的人才可以信赖,多言则少信,多怒则少威,整天发脾气的就没有威风,整天说话的常常别人就不信赖他。就像我们刚才读到的孔老夫子讲的这个四恶,了凡先生发现自己好像也常常有,所以他没有官当,没有功名。他命中做一个小小的官吏,一个很小的小县城的县长。为什麽自己没有儿女?不懂得惜精神,有洁癖,所以水清则无鱼。而且爱心不够,为人也比较刻薄,见到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肯帮助,矜惜自己的名节,把自己的名节看得太重了,很多该做的正义的事情都不想去做,不敢去做,爱心不够。天地能够生养万物,凭什麽?凭爱心,好生之德,如果爱心不足的人就没有后代,愈是刻毒的人愈是没有后代。所以要有后代,要能生儿育女,改变自己刻薄的心,要长养仁爱的心。

 

所以了凡先生反省自己很多过失,明白了,原来自己这个命还是因为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性格决定的,那要改造命运,先改习气。所以云谷禅师给他功过格,他回家认真的来修,每天反省自己有什麽过失,把它写下来,每天修的什麽善事,把它写下来,慢慢修,愈修愈顺,习气渐渐都改了,所以最后命运全改了。你看,他本来命中无子,他生了一个儿子;本来命中只有秀才,他后来做到了进士,考上进士了,做的官也大了;他没有求寿命,但是寿命延长了二十年,他本来是五十三岁要死的,他是到最后七十三岁才走。《了凡四训》,是他六十九岁的时候,写给自己儿子的家训,改了命运了。

 

所以人受命于天,立命在我,这个要懂,这就不是宿命。故不可不知也,这个不能不知道!若不知而强求,则不成为君子之德。强求就是什麽?不是按照因果,那叫强求,勉强的求,那是向外求,不是向内求。向内求是什麽?通过改自己的毛病习气增加福报来改命运,这是向内求。向外求是什麽?不改自己毛病习气,拼命在外面攀缘。即使给你攀到的,也是你命中本来就有的,你不必去攀也该得到的,你何必去强求?强求可能会提早一点,但是这可能会折损你的福报。君子知命,所以乐得做君子;小人不知命而强求,冤枉做了小人。君子不仅不强求,反而不断的修身立德,修己以敬,改造命运,这就更快乐了。君子改造命运,自强不息,他很勤奋,他不是宿命论。不强求,什麽都不做了,那还是小人,他不能自强不息。同时还是厚德载物,养自己的厚德。

 

君子效彷天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各人的前因虽然不同,就是所生的命不同,这个可以算;但是你知命了,还要懂得改命,怎麽改命?修德,这叫立命,这不是宿命论。你能自己立命了,你就能为生民立命。怎麽为生民立命?用教育,把古圣先贤这种道理,尤其是因果的道理,为大家讲清楚,而且以身示范,你先做出来让大家看到。就像了凡先生,他这个《了凡四训》,你看四篇文章,第一篇叫「立命之学」,他先做到了,他把自己经历写出来,太有说服力了!他自己能立命,他就能为生民立命,大家每个人看到了这篇文章都受感动,都明暸了因果事实真相,都能够自强不息的改命,这是真正的君子之德。所以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不仅是君子,是圣人了!圣人如果不能够改自己的命,不能叫圣人。圣人得到天地的心法,为天地立心,这是讲天地宇宙心法得到了,佛法裡讲的明心见性。自己和生民的命都能改了,才能够为往圣继绝学(绝学是古圣先贤的道统),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第一个,君子知命,能知命就能立命。知很重要,知难行易,知特别难。真正知道了,行起来不难,他一定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二条,『不知礼,无以立也』。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无从立身了。《皇疏》对礼的解释,它说,「礼主恭俭庄敬,为立身之本。人若不知礼者,无以得立身于世也」。所谓礼,儒家非常重视。礼讲什麽,我们讲礼的精髓何在?皇侃总结得好,礼主恭俭庄敬,恭是恭敬,俭是节俭,庄是端庄,敬是恭敬,恭是对人,敬是对事;换句话说,就是要恭敬,礼的精髓就是恭敬,《孝经》上讲的,「礼者,敬而已矣」,这是做为立身之本。君子修身修什麽?就是修己以敬,修自己的诚敬心,通过待人处事接物当中修诚敬心。你能修己以敬,才能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你才能够真正做出利民的事业。自己不能做到修己以敬,你也不可能利民。为什麽?你做起事来会起烦恼,可能事情太烦了,你就烦躁,你生气了。自己都没修好,你怎麽能帮助别人?或者看到利养起贪心,对名利执着,做起这些事情就不是利民,可能是害民了。所以儒家以礼修身,修什麽?把诚敬心修出来。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去循礼、守礼,而不是真正修诚敬心,那没有得到礼之本,那只是搞形式。学儒要重实质,形式是帮助修实质。人若不知道礼,无以得立身于世。真的,不学礼无以立(立是立身),在这世间行不通。一个人没有礼,不懂礼貌,待人不能恭敬,别人也不会恭敬他;他无礼,别人也不能容他,他最后没容身之处。

 

《皇疏》又引《礼记.礼运》篇孔子的话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这说明礼的重要。礼不是说人为製造出来的规范,「孔老夫子或者是古圣先贤故意搞一套禁锢我们、约束我们的规矩」,你这样想就错了。它是先王承天之道,所谓天就是自然,符合自然,也就是说随顺自性的性德,这是承天之道,人本来就应该这样生活的。无礼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自然的、不顺自性的,其结果只有苦恼,不幸福,甚至是灾难。所以先王都是证得自性之道,他们所言所行无不符合礼,然后把这一套规矩定下来,让我们先遵守这个规矩,慢慢顺乎自然。做得自然了,你就也证得自性,你也成圣人了。它是以治人之情,情是我们的情欲,是烦恼,要对治,不能纵情纵欲,以礼来做规范。失了礼就要死,得了礼就生,以死生做为得礼还是失礼的一个后果来讲,这是讲到绝了,所以不学礼就不行!这个礼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不是学那些礼仪制度而已,要学那裡的精神,要学圣贤的心法,而在当今社会活学活用,这才能行得通。不是学死的,得活学活用。所以经义得讲透,让我们理解透彻了,我们才知道怎麽去做,不能学呆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1:13: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