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41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这是子张问了孔子,孔子告诉他何谓五美。子张听明白了,听明白了得照做。我们听明白了没有?真正听明白了,哪怕听明白一章,你气质就会变化。学圣学贤,它的效果就在于变化气质。一部《论语》讲到现在快讲完了,还剩一小时咱们就讲完了。假如你气质还没变化,等于白学了。那怎麽办?从头开始听,再听一遍。幸好现在有光碟,有挂网,你们自己下载多听。

 

子张底下又继续接着问,『何谓四恶?』这是君子应当戒除的。孔子继续为子张解释,『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这是第一条。为政者如果不先教人民,没有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人民不懂得道德,不信因果,为所欲为,甚至不辨善恶、不辨是非、不辨邪正,乃至利害都不知道,犯了罪,做了错事,为政者就杀他,这叫「虐」,暴虐无道。所以虐待人民是什麽?没有去教他就惩罚他,这就是虐待。那何止是为政者如此?一家的父母,如果没有教孩子怎麽做人,怎麽去行孝,怎麽做事,没教他,他犯了错误就打他、就骂他,那也是虐,虐待儿童。所以要教,父母的责任要教,养不教,父母过(「父之过」,当然也有母之过,父母同等要有教育儿女的责任)。一个老闆,一个企业老闆,如果没有好好的教育员工怎麽做人、怎麽做事,员工犯了错误,立刻就把他解雇,这也是虐。所以你好好想想,这个虐字我们有意无意就会犯。换句话说,只要你不去好好办教育,难免都会有虐民,虐待人民。

 

下面第二种恶,『不戒视成谓之暴』。根据马融的注解说,「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这个意思是说,为政者如果事先没有一再的告诫,宿戒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告诫他,而责目前成,就是立刻责成他完成这个任务,要看到成果,这就叫暴。「视成」的意思就是立刻要求看到结果,这就是暴力,为政者不可以这样。要怎麽样?事先提醒告诫。不能够事先没说,然后突然之间就说,你明天就完成,那个也是暴虐,苛刻暴虐。

 

第三个,『慢令致期谓之贼』。这是政令发布得很慢,叫「慢令」。「致期」,就是限定时间非常紧急,刻不容缓,要让人民百姓限定期内一定要完成。这是「谓之贼」,是贼害人民。这裡面做老闆的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为政者对你的下属,老闆对你的员工,怎麽样施行仁政?这一条特别要注意到,要早早的发布政令,让大家都知道,让大家早早做准备。而且在这当中不断的去跟进,不断的去查问,看看进度如何。如果是紧急的,赶快先做,不能说我发布了这个命令之后,我就坐等成果,到了事前的一天然后再去问,可能这当中也都会拖了很多,那个时候,如果还要去惩罚人,就会引起下面的怨恨。要惩罚得先惩罚自己,先做自我检讨,「我自己没重视这个工作,如果重视这个工作,我会常常过问」,这才行,要不然就是贼害了。

 

「四恶」最后一条,『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安国的注解这裡说,「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财物本来就应该给人的,但是「出纳之吝」,就是很吝啬,吝啬于出纳。本来该给的,还吝啬,这是有点像有司之任,有司就是小官,所谓库吏,管库存的。库存的出纳员,当然他每一样东西出纳,他都要紧盯着,他不能错乱,错乱他有责任的,所以他就每一样出纳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形容什麽?谨小慎微。如果是做领导的人,就不能做这种工作。做这个工作往往会小家子气,出手就很吝。所以,所谓出纳之吝是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为人君的,做人领导的,那个是要大方、大度,有大心量,特别是对于人才,在利养方面要照顾得到。一般的人往往都在利养上会计较,倒不一定是说计较你给他多少,他是计较你能不能平等,计较你对他是不是尊重。你做领导的尊重员工,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给他利养。像你增加他工资,提拔他的职位,这就是表示对他的尊重、对他的赏识。你能赏识人,人当然就会有积极性;你不肯赏识他,他也就不会那麽积极给你工作,自然,人心是互相的感应。所以做领导的要懂得调动员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你手上有人才,如果领导是高高在上,不关心下属的疾苦,对下属的需求也漠不关心,而且出手还很吝啬,往往这种人留不住人才。

 

大凡是能做大事业的领导,他都有一种气质,就是礼贤下士,对贤才他非常礼敬、非常谦恭。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这就是做大事情的领导,看准了贤才,他能够礼贤下士。一般人做不出来,他心量不够,他不能容人,这就很难。像诸葛亮,他不是希求名闻利养的人,他是想着什麽?终身高卧隆中,躬耕于陇亩,他要过隐居的生活。但是这个人真是一个人才,有智慧、有学问、有道德。刘备去请他,请了三次,那种诚心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才出来报刘备知遇之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刘备气数不可能恢复汉朝,最多是三分天下。所以诸葛亮还没出山之前,就给刘备说明白了这个战略部署,「我们只要守住蜀汉就可以了,在巴蜀(就是现在四川)。你要想整个天下能够吞併下来,你这一代人做不到」,这是诸葛亮的睿智。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刘备谦恭诚心的启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绝对不会浪费这个光阴,真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了报他的恩,这是古人的道义、恩义。我们做领导的希望要有人才,得拿出刘备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而且出手要大气。人的心量大,他才能成就大业,所谓量大福大。小家子气的,你跟他,一看他,知道这种人不可能成就大业。哪怕他现在可能福报很大,但是他做不成大事,没这个心量,这个我们要懂。所以这四恶是对我们的告诫,为政者当戒除的。我们再看本篇最后一章,第三章: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章是讲知命、知礼、知言,这三方面都非常重要,学者不可不知。孔子把这段话做为告诫,这味道是无穷的。编排《论语》的人,把这章放在最后,也是有他的深义,一会儿我们再谈。首先孔子第一句话是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命」是什麽?我们先看先儒的注解,孔安国注,「命,谓穷达之分也」。穷是贫穷,行不通;达是通达。穷达之分,分就是有数,一个人一生,贫还是富,穷还是达,都有个数,这叫命。

 

皇侃的《论语义疏》就把这个意思展开来讲了,「命为穷通夭寿也」,穷通还加上夭寿,夭是短命,寿是长命;换句话说,人的富贵、寿命、儿女、功名等等都有个数,这叫命。我们平常人讲你命很好或者说命不好,这就是讲穷通夭寿。「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也。若不知而强求,则不成为君子之德」,皇侃这个话解释得好,就是人一生下来他就带着个命数,这个命数受之于天,就是我们讲的天生的。基督教宗教裡面讲的,上帝创造的,上帝设计好的。实际上是什麽?实际上就是因果。人这一生命好,是因为前世修得好,前世他能修财布施,他这一生就有财富;前生能修无畏布施,这一生有健康长寿;前生有法布施,能够常常教导别人,他这一生有聪明智慧,这都是前因决定后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果报丝毫不差,不可能种瓜的得豆,种豆的得瓜,没这个道理。所以,所谓受之于天,这个天应该解释为天然、自然,果报自然,不是人为预设的,前生造的是什麽,这一生就决定是什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1:13: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