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35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所以子张在这裡说的这两句,实际上是用很重的语气来提醒学道的后学,我们这些人,对我们所学的道要深信不疑。深信,必须要真正理解,你才可能深信,要不然成了迷信,一定要理解,理解才是正信。正信还未必是真信,看你肯不肯去做,你要是不肯做,不肯依教奉行,那就不是真信,这充其量叫正信。你明白道理了,知道是这麽回事,但是信得不够真,就不叫笃。你真信了,你就真力行,力行就有心得,那你要弘扬。你弘扬不一定说上台讲课,就在你日常生活跟人接触的当中,你就做人家的好样子、好榜样,你就在弘道了。所以学道德的人必须是要做大众的好榜样,行为正直没有邪曲,光明磊落,大家看了你才敬佩你。否则真的是,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就是你有和无都无所谓的,不足轻重,别人就不敬佩你。所以要别人敬佩,首先你自己要自重、要自爱,你自己不自爱、不自重,别人怎麽会爱你、尊重你?

 

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引用了两个人的话,第一个是,「卓吾云:骂得很」。李卓吾先生这个话也很犀利,说子张这一章话骂得狠,骂谁?骂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的人,这种人基本上是个废人,对这世界没啥好处,他所学也没什麽用处。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到,读书人志在天下,要为天下人服务,要教学,读书人的使命应该是教学。士农工商,士就是主管教育,教育首先要身教,你先做到,然后才是言教,否则被子张骂了,就成了一个庸才。

 

「方外史曰:弘字,笃字,用得妙」。这方外史到底是指谁?我查了一些资料,我想很可能就是指憨山大师。以前我没有去认真查这方外史是哪一位大德,没查到,后来发现原来憨山大师他有一个号就叫方外史,就是明朝一位佛门的高僧,他的法号是德清,这也是一位明心见性的禅宗大德。蕅益大师当时就想跟他出家,憨山是蕅益大师最敬重的老师之一,当时憨山在世,蕅益大师看他的年谱。弘一大师有写了一个蕅益大师年谱,蕅益大师在二十四岁时发心出家,出家前梦到憨山大师,一个月当中梦了三次,在梦中他很清楚,见到憨山大师就哭,蕅益大师那时二十四岁,说「相逢恨晚,很想早点亲近老人家您,但是没有这个缘分」,在梦中相见。结果憨山大师在梦中告诉他:「此是苦果,应知苦因。」为什麽相逢这麽晚?这是苦果,苦因在哪裡?这是提点他考虑到世间苦因果。所以佛法讲四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世间法,集是因,苦是果,集是烦恼,烦恼集结在一起,最后就形成苦果,烦恼就造业,造业就受报,就是苦果。出世间的因果是灭、道,灭烦恼这是果,要修道,这是出世因果。四圣谛,一个是世法的因果,一个是出世法的因果,往往是小乘阿罗汉修这个成就。

 

结果蕅益大师在梦中就说:「弟子志求上乘,不愿闻四谛法。」蕅益大师志气很高,他志在上乘、大乘,不愿意闻小乘法。憨山大师告诉他,「且喜居士有向上志」,你有向上之志,利根人,「虽然不能如黄檗、临济,但可如岩头、德山」,黄檗、临济、岩头、德山都是禅门裡大彻大悟的禅师。蕅益大师听了这个话,还想再问,结果就醒了。就想到古人哪有什麽高下?于是他就想要从憨山大师出家。当时憨山远去曹溪,禅宗的祖庭,他就跟随憨山的弟子雪岭禅师剃度,这也算是憨山的门人。所以他对憨山的着作可以说有深入研究,这个方外史应该是憨山大师。憨山大师对于儒、道也很重视,虽然自己是佛门的高僧大德,但是也鼓励大家学儒、学道。憨山大师有一个《道德经注》,注得也很好,还有一个《中庸直指》,解释《中庸》的。蕅益大师也有一个《中庸直指》,在憨山基础上又进一步做一个注解,做得比憨山大师更精要。所以《四书蕅益解》裡头常常引用方外史,应该是指憨山。过去我没讲清楚这个问题。

 

弘字,笃字,用得妙。可见得当时憨山大师也注解过《论语》,但是很可惜我们没看到那个稿子,很多这些文献可能就是失传了。像蕅益大师《四书解》裡头只有三部,《孟子》的注解没有,很可惜。执德不弘的「弘」字和信道不笃的「笃」字用得很妙,妙在哪裡?孔老夫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字很妙,道要靠人去弘扬。人,首先他要有道德,他先做到,再去弘扬,这就是人能弘道,这种人是圣贤。如果是执德不弘,他想要道来弘,道怎麽能弘?不是道来弘人,是人来弘道。所以反过来,执德不弘,就是指的「非道弘人」的问题。所以人自己要成就,还得要去弘。首先自己成就,那自然就能弘;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叫弘。笃,信道要笃,笃信,信得坚定,信得厚重。真信,那个信心清淨的话,他就能够悟道了,《金刚经》所谓的「信心清淨则生实相」,实相就是道,宇宙人生真实相就见到了。所以这两个字是方外史提醒我们的。我们再看下面第三章: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这是子夏的门人跟子张的一段对话。『门人』就是弟子,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门人就等于孔子的徒孙。孔子可能不在了,子夏、子张做为孔子的弟子,他们成为老师了。子夏的弟子们有一次去请教子张,这等于师叔,请教师叔说,怎麽交友?『交』就是交友的意思。子张没有先回答,而是反问,『子夏云何』,你的老师子夏是怎麽个说法?『对曰』,子夏的门人就对答,『子夏曰』,就是家师子夏是这麽说的,『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就是可以交往的跟他结交,不可以交往的就要拒绝他。

 

子张听了之后就说,『异乎吾所闻』,这跟我所听到的不同。他所听到的当然是从夫子那裡听到的。他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就是子张从夫子那裡听到的,君子尊敬贤人,而又容纳众人。众人,当然「流俗众,仁者希」,真正的贤人很少,一般大众他也能容纳。「嘉善而矜不能」,嘉是嘉美、褒奖的意思,对于善者能够力行善事,善人我们嘉美他、表扬他。矜就是同情,不能行善的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同情他;或者是没有什麽能力的,像贫苦的人,我们也要同情他。子张举出他所闻到的两句话,就是前面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底下这两句是他自己的看法,『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如果我是大贤者,对于人又有何不能容纳的?『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如果我自己不贤,人家就会拒绝我,不用等我去拒绝别人,所以怎麽会说我去拒别人?

 

他所说的这个观点,当然跟子夏教他门人的观点就有不一样,哪一个对?先儒注解当中说,两个都对,两个人说的道理都是他们学自孔子的,所以两者都可以兼收并蓄。子夏教门人,「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交友要谨慎,要有选择,这是对的,要选益友,不要交损友,这也是孔子说的。子张是以宽容来讲交往,所以他能够说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所以《雪公讲要》裡面引《集解》包注,这是《论语集解》,何晏注的,它裡头引了包咸的注解说,「交友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两个人说的都对。交友,就是你真正志同道合共学的朋友,应该像子夏那样的慎重选择,可以交的才交,不可以交的,我们就敬而远之。子张说的是泛交,就是一般的交往,一般交往,你不可以把人拒之于门外,这个跟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一样的交往。这是什麽?对于贤者要尊重,当然要亲近他、学习他;对于一般不贤者,一般德行学问平平的人,所谓不如己者,毋友,就是不要跟他们一起共学,但是还是要包容,他们有事来求教,你也应该做相应的接待。这都是泛交,不是特指同参道友。所以两者我们可以兼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56: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4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