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29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这是第一种毛病。这个狂,我们讲狂人,狂人者当然就不是中庸之人,也不是君子。但是古人这个狂人,他也肆。肆,根据包咸的注解,包咸是东汉的经学家,说「肆,极意敢言」,就是他很放肆、很随意,言语上他就直来直去,不能够谨慎,这个就是一种毛病。直心直行直言,都会造成过失,应该谨慎其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语乃祸福之门。往往这些灾祸都是因为出言不慎造成,轻者你可能得罪人,跟人结怨;大者甚至招来杀身之祸,都往往有之,所以怎麽可以放肆和随便讲话?这是古人的问题,当然古人会有这种人。「今之狂也荡」,这个荡字根据孔安国的注解,孔安国是西汉人,他注解说「荡,无所据」。无所据,这个据是根据,就是没有根据道德,没有根据礼法,那真的叫做任意妄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所以这个荡字就比肆字问题严重多了,过去虽然讲话放肆,都有道德在,都有礼法在,今人简直就不要道德礼法,胡言乱语,胡作非为,放荡。

 

时到今天我们看到,现在人讲话真的是可以完全不负责任,胡说八道,不知道讲话讲出来之后那个后果。对于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心善恶会带来什麽样的影响,他没想这个,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只是想着什麽?自己出风头,讲出一些话来好像惊世骇俗,吸引媒体的注意,他就说这些话。我举一个例子,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二OO八年五月,是国殇,这是举国悲泣的一次大灾难。结果在灾难的现场就有个人,还是个老师,他自己遇到灾难的时候,他教孩子们,他自己先跑出来了,不顾孩子们。然后在媒体採访他的时候,他竟然还说我就应该先自己顾自己,我不能去救我的学生,甚至我的母亲都不能够去救。他还大言不惭说这种话,这是完全没有道德。你自己这麽做了,你自己背这个因果是你的事,你还要把它讲出来,你看这叫放荡。讲出来之后肯定会影响人,所以有人看到了,「他都这样,我也可以这样」。所以这种人就是祸国殃民。

 

孔老夫子当年对这种人是毫不客气,你看记载中说到,孔子做了大司寇,鲁国大司寇,就是做宰相,做了宰相之后他把少正卯给杀了。少正卯这个人没有犯什麽特别的罪,就是乱说话,讲起话来强词夺理,他也很有佞才,就是有口才,能把死的讲成活的,有这个本事,所以妖言惑众。这种人如果在现代没有问题,人都有言论自由,这是人权,没人说他犯法,最多是他没有什麽道德,但是在他们心目中,道德不值几个钱。可是在那个时候孔老夫子就把他抓起来杀头,要知道这种人讲这个话,它的祸害比那强盗还厉害。强盗最多是伤人的身命和财产,但是这种人他伤人的慧命,那个罪过就更大,祸害就更大。所以言论太自由不是好事,当然一味用法律去制裁也不是根本解决方法,最重要的要提倡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让人懂得凡出一言、行一事都有果报,不可不慎。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像现在媒体发达,一下把你的言论就全部发表出去,那影响力就很大。如果所讲的不是正法,是邪法,这个罪业就大了。所以把因果的道理讲清楚,使人有敬畏之心,不敢作恶。

 

这言语当然也包括这些出版的书籍文章,都属于言论。如果写的这些书、文章引人邪思,诲盗诲淫,那个果报也很惨烈。在历史上《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他就死得很惨,而且是断子绝孙。为什麽?《西厢记》在古代是禁书,导人邪思,描绘男女之间的邪淫。甚至连《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水浒传》这是我们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施耐庵在《水浒传》裡头也有不少诲淫诲盗的描绘,描得很细緻,让人生起邪思。所以他死的时候怎麽死?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舌头,这样惨死,报应!不仅他自己有这个报应,还有儿孙也有报应,所以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那个祸殃延及到子孙。所以施耐庵三代的儿孙都是哑巴,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当然现在人看《水浒传》那没什麽,比这严重一万倍的,现在都到处可以见到,网路上那些淫乱的画面、消息,各种各样的文章、小说充斥在网上,你就想想他们这些人的果报将会如何。我们仔细去看一看,凡是演那种引人邪思的电影、电视剧的演员,或者唱那些淫歌、情歌的歌星、大明星,好死的没几个。咱们在香港,看看香港的这些明星们,你就能看到,这果报就在眼前。所以要提倡因果教育,敬畏心就能提起来,知道确实有天地鬼神在监察,确实有福善祸淫的报应,这就不敢放肆。不仅不敢放荡,连放肆都不敢,古人的毛病都能够解决,不敢再狂了,真的做一个谨言慎行的君子。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矜是矜持,就是自负、有傲气这种人。古代这种有傲气的人「也廉」,这个廉是行为方正,有所不为,那些卑鄙的事情他不去做,因为他有那种傲骨。但是因为他不能够行中庸之道,因此难免会有棱角,有时候跟人在一起,让人觉得这个人傲气凌人,这属于矜。相比之下,今人裡面所谓矜持的人是「忿戾」,忿是愤怒,戾是有种戾气,常常指责人,对人发脾气,这种人肯定是自以为是的,这种叫忿戾。这是古今不同的地方在于什麽?古人都讲道理,他虽然有傲气,有这些烦恼、贪瞋痴慢,他有这个慢,傲慢,但是他有个限度在,他讲道理,他讲原则,他们好面子。所以坏事他不会去做,因此他能够廉洁,能够有操守。可是现在这种傲慢的人可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随意发脾气,随意骂人,都任着自己的意思。甚至小孩都养成这种习气,对父母都会申斥、喝斥,戾气从小就养成了,这还得了!这种人就是目空一切,长大了目无尊长、目无老师,对老师肯定不会尊敬,为什麽?连父母都不尊敬,怎麽会尊敬老师?老师批评他的时候骂他了,甚至他会打老师。现在有这种报导,还不少,不是新闻,还有更有甚者杀害老师,老师也就不敢真心教了,都是应付了事。所以没有孝道、没有师道,这个社会你说焉能不乱!

 

要改善社会风气,唯有要先大力提倡孝道,提倡《弟子规》的教育。你看《弟子规》头八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是把我们的戾气给消除掉了。孩子不能一开始就培养他矜持、傲气,那长成了之后就很麻烦,教不了。所以教孩子一定要让他干活,让他服从,说一不二。不要说太早一辈的人,我们小的时候家裡父母对我们,那都是说一不二,我们是唯命是从,父母说这样做就得这样做,怎麽敢去顶嘴,怎麽敢去违抗?要是顶嘴违抗那父母就不客气了,有打有骂,打过一、二次,以后就不敢了。所以古人讲「棒头出孝子」,有道理。孝子首先要顺,孝顺孝顺,不顺哪裡谈得上孝?你这柔顺的心理养成之后,终身受益。我就感觉到我很受益,在家听父母的话,到学校就听老师话,我们对老师也都很尊重。出国留学跟着指导教授那也是唯命是从,出来工作对领导也都是恭恭敬敬。我们现在学习圣贤教育,对我们的师长更是毕恭毕敬,老实听话,所以这个心理从小就得养成。

 

假如我们自己身上还有这些戾气,还会有抗逆的心理,那就要把它化解掉,那个决定是圣贤教育上面的大障碍。我们想学圣道就得从孝顺心上学起,就得学老实听话,否则也不可能有成就。你看古时候的老师教学生,那是师父带徒弟,不是我们现在学校裡的师生那种关係,过去的师徒如父子,徒弟拜了师之后,对师父得完全听从,不许有自己的意见。你至少得耐心按照师父的教导学个五年,叫五年学戒。这个戒是老师的教诫,你拜了这个老师就得尊师重道。拜了老师又不肯听老师的话那就是忤逆师长,这个罪就很重。现在忤逆师长,将来诱惑现前甚至会做出背师叛道的行为。所以学正法,不是说让你学什麽知识、技术,不是那种世间的学问,是让你学到圣贤的存心,这是心地法门。那就得从孝顺心学起,决定把自己的那些矜持、傲气、棱角磨得圆圆的。所以师父对徒弟,那是不客气的折磨他,在佛门裡面常常见到。

 

有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和尚,高僧大德,每天讲经说法。然后有一个信众天天来听,听得很认真,学得很恭敬,很有诚敬心。师父看在眼裡,故意折磨他。怎麽折磨?看到他进来,不让他进讲堂,叫人把他轰出去、打出去。结果他就蹲在讲堂外面的窗口底下去听,轰也轰不走,打也打不走。师父看在眼裡知道,就是用这个方法磨他,把他这种戾气、这种傲气磨掉,这是烦恼,磨掉以后才能给他传法。如果这些烦恼习气不磨掉,那就不是法器,他就装不了法,听法都是变成听得知识、皮毛,不能得到精髓。所以就这样磨了他几年,最后高僧要准备圆寂了,圆寂之前要传法,传给谁?大家都在猜。结果这和尚说把门外蹲在窗口底下的人带进来,就把法传给他。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师父这麽多年折磨他,这是看中他了。看中他还得考验他,如果他禁受不起这个考验,那就算了,他走了就走了,得不到法,所以要考验。经过历鍊的人,他这功夫境界才是真实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39: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