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29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这裡讲郑国之声淫哀,不得性情之正,跟雅乐是相违背的。但是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郑声,喜欢这些靡靡之音,而不知有雅乐,所以这是孔老夫子说恶郑声以乱雅乐。乐也可以泛指所有的文艺节目。我们看看现在这个时代就很明显,杀盗淫妄、色情暴力的这些文艺节目充斥世间,现在要真正找好片子都挺难的。说找一部电影,纯粹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而没有那些色情暴力的镜头,恐怕太难找,万裡挑一都不知挑不挑得到,所以就乱了。雅正的东西没有,被排挤掉,现在都是淫乱、污秽、污染的这些节目内容充斥市场。所以人们看了这些看习惯了,反而看到雅正的内容就不习惯。好的片子觉得无聊,反而觉得那些色情暴力的看得津津有味,你看麻不麻烦!所以孔子要是在这个时代,那不知厌恶郑声之乱雅乐厌恶到什麽地步,真是可哀可痛!

 

我们在这种时代当中要自己会保护好自己,人家乱,我们自己不能乱。我们自己可以不看那些电影、电视节目,他们有权力去做这些影片,我有权力不看。所以我自己就是这样,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看报章杂志,我不受它们的污染,所以他乱我不乱,这就好。要不然在这个时代想说不受污染、不堕落,哪那麽容易!真正是外面的声色尘境都是诱惑你的。这裡讲了两个,一个是色,一个是声,这就代表什麽?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面六尘境界,如果心裡没有主宰,你肯定被它诱惑,你一生起贪染就是堕落。所以这个「恶」字重要,恶字不是说我生起瞋恚的心讨厌它,那是烦恼。这个恶,是提醒自己我要远离它,不要受它污染。所以有这个恶字,证明他没有迷、他没有堕落,孔子用的是这个功夫。在声色犬马那种境界当中不受污染,他有这个能力。可是我们不行,我们毕竟是初学,我们要远离,我们的「恶」要表现在远离,不要去接触这种境界,这就不至于受到污染。

 

下面一句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就是口才锐利,很会说话,甚至强词夺理,无理能讲成有理,这种利口可以取悦于人。他讲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就会受迷惑,就被他迷住了。所以孔安国的注解当中说,「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说媚时君,倾覆国家」。这种人往往是奸臣,奸臣都是很会说话,利口之人,说得很好听,可是掂量掂量他讲的内容,没有多少实在的,多言少实。而说话谄媚,很会奉承人,对自己的领导(君就是领导)阿谀奉承,那是为了图自己的私利,最后的结果让领导昏昧,做出的决定不正确,导致国家倾覆,这就是破家亡国。在历朝历代当中我们看到,凡是宠信奸佞小人者,那些皇帝多半就是以倾覆国家告终。你看宋朝的秦桧,他就很会讲话,害死岳飞,丧权辱国。历朝历代都有这种人,像唐玄宗李隆基,当时杨国忠、李林甫这批人都是利口之人,最后险些把唐朝葬送了。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出逃,幸亏有郭子仪平定了内乱,才让唐朝朝廷能够恢复起来。

 

这三段都是讲,注意不要被那些邪曲的东西、邪曲的内容所迷惑。紫色夺朱色,郑声夺雅乐,利口覆邦家,这都是讲什麽?因为开始的时候不依规矩,不辨是非,最终导致以邪夺正,以淫乱雅,以利口颠覆邦家。所以圣人在这裡说恶紫、恶郑声、恶利口,就是教人要严守规矩,防微杜渐,不可以大意马虎。邪和正,往往有时候很难分,最初如果是在细节上没留意,发展下去那邪就会乱正,所以严守规矩重要。儒家重礼,礼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严持这个规矩。佛家讲究严持戒律,戒律不可以稍犯。就好像人在大海中,我们讲有个救生圈就可以浮在海面上,救生圈就好比是护着身体的戒律,我们赖它以生存,我们的慧命赖以生存。假如说有一根针扎一下那个救生圈,把它扎个小口,气都放完了,那就得沉下去了。哪怕是像一个极小极小的针洞这样一点戒给破掉了,法身慧命就会遭到灭亡,所以防微杜渐重要。特别是根本重戒,佛家讲的杀盗淫妄,这四大根本重戒得持得非常的精严,稍有不慎,以为小节不用拘束,那难免就会有危险。

 

过去佛陀时代阿难尊者,他是跟佛出家,做比丘,持比丘戒,戒律也持得很精严。有一天他自己离开僧团,出去外面自己乞食。乞食本身是正常的,因为当时佛家的僧团他们都是去乞食,他自己不从事生产,别人施捨给他什麽他就吃什麽,他们的工作就是从事教育工作。人家给他食物,他就要跟别人讲法,度化他。结果阿难尊者他就离开僧团自己出去乞食,走到了一个淫女家。这个淫女叫摩登伽女,看到阿难长得很庄严,生起爱慕之心,喜欢他。她就用一种魔咒,念这种魔咒让阿难当时神魂颠倒,差一点就犯戒。幸亏释迦牟尼佛神通广大,立刻口授文殊菩萨「愣严神咒」,让文殊菩萨去救阿难,把阿难救出来,不至于破根本戒。破根本戒,那决定是堕地狱。阿难他没有想犯戒,心术也不会邪曲,都是正大光明的,我们现在看他都是圣贤人,他的修行不亚于颜回。为什麽他还险些遭难?就是没有在防微杜渐上谨慎。本来僧团一起出去就比较安全,他当时自己想着没有关係,「我一个人出去,只这一天」,可能内心就这麽想的,「一天不会有什麽大差错的,天天都如此,就这一天有什麽问题?」结果就那一天出现问题了。他自己没有防备的心理,人家有主动攻击的心理,那你就遭殃。这是举出一个例子来讲防微杜渐的重要。

 

蕅益大师的注解裡面讲到,「二也字,一者字,宾主历然」。这三句话裡面两句是讲到也字,「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最后一个是者字结尾,「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蕅益大师看得很仔细。宾主历然,其实就很显明,宾和主,主就是讲最后一句「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宾是做比喻用的,就前面两句是做比喻,是引导,引出最主要的最后一句。所以不是说孔子真的那麽痛恨紫色,不是那意思,郑声当然孔子是会厌恶,但是这两句引出第三句才是更重要的,利口可以覆邦家。这跟前面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合在一起我们来参,那个意思就体会得更加明显。不仁之人就会颠覆家邦,不仁者一定是巧言令色、利口之人。

 

我们有这个认识要对照自己,你能对照自己才能够看出别人,你自己不是那个利口之人,别人对你巧言令色的时候,你就能够明白他是一个什麽样的人。当然我们不应该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应该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他这种利口也是习气,本性都是本善的,习性有不善,习性是可以改的,因为习性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改。帮助他改,我们要用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很会说话的人,你最妙的对治方法就是寡言沉默,他就会受你的感化。对那种狡诈之人,你就对治以老实。他欺诈,我老实,我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他以为他赚便宜了,等他什麽时候明白了你是知道的,他就被感动。这是对治之法,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九句: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章孔老夫子讲的这个道理很深刻,他先说一句,『予欲无言』,表层的意思就是说我不想说话,孔老夫子说我不想再说了。子贡就在这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是子贡的老师,子贡也很好学,他很爱听老师讲,他说如果老师您不讲了,这小子就是弟子们,将何述焉,述就作传述来讲。夫子您不把这道理说出来,我们弟子们将怎麽传述给后世?结果孔老夫子答覆子贡说,『子曰:天何言哉』,天何尝说话?天没说话。『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虽然没说话,可是它能够有四时不停的运行,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百物因之而生生不息。百物就是万物,这个百字也不是数目字,它是泛指一切,一切的生物都随着四时而运作。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生不息。所以天办了这麽多的事,生养万物,『天何言哉』,天又何尝说话?孔老夫子的心境多麽高远,真的圣人是效法天。《道德经》上也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是效法天地之道,这才能够入圣人的境界。圣人没别的,就跟天地合其德,他的德行跟天地一样,生养孕育万物,而无作无言。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39: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