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71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生长在农村,我爷爷奶奶都是农村人,我上学的时候还常常回农村看望爷爷奶奶、家裡人。那时候,我们是广州市郊农村,在山上还能採到那些很好的菌种,那些蘑菰很鲜美,可是现在全没有了。现在我们家乡已经不是农村了,都变成城市。我们家乡广州萝岗,原来是水果之乡,产的水果都很甜,橙子、荔枝,现在那个味道都不对了,跟以前相比,完全不是那个味。这就是什麽?你看,三十年这就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这种情形,不能够气馁,不能够失望,还应该效法孔老夫子那样,「此老热肠犹昔」,我们热心肠不能退,要发愿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帮助消灾免难。怎麽帮助?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恩师常说的,推广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孔老夫子当年正是推广这个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也是推广这个教育,圣人的事业就是在推广教育,愈是在苦难的时期,愈要推广。

 

我们也很欣喜看到,中国现在对传统文化已经非常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逐步逐步在重视这个问题,知道真的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看到新闻报导,八月六号,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先生参加完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央集体学习之后,接受新华社记者採访的时候表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文化部长说出这样的话,让我们看到了非常欣喜,这个话过去没说过。心存敬畏,敬畏什麽他没有说。在过去,古人对天地鬼神都有敬畏心,对因果报应都有敬畏心。我们怎麽样来培养我们的敬畏心?必须要大力推动因果教育。人懂得因果,他才会有敬畏心;人不懂因果,怎麽可能有敬畏心?真的叫肆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他不是不怕,是报应没到,报应到了,他比谁都害怕,所以因果教育培养敬畏心。怎麽样生感恩心?伦理、道德的教育培养感恩心。蔡武部长提到这两条,如何落实?就是要推动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中国如果能够落实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国家一定安定和谐。中国安定了,全世界都能安定,这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它要安定,才能够使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这不正是我们恩师现在在努力提倡和推广的吗?老人家现在不在澳洲长住,澳洲的生活那是太好了,简直像天堂一样,气候、空气、阳光,现在图文巴水分都充足了。自从大家做三时繫念以后,雨水充足,不像以前那样乾旱了,这是大家的功德感召,环境是随着心来转的。这麽好的地方,老人家不住,跑到香港弹丸之地,为什麽?为什麽天堂不住,要去下凡?没有别的,老人家说,这样离祖国近一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胞觉悟,大家能够破迷开悟,就能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老人家今年八十四,孔老夫子走的时候才七十三,我们恩师八十四了,蕅益大师这句话,「此老热肠犹昔」,也是我们恩师的写照。老人家不仅照顾中国,也照顾全世界。你看,他几乎是每年都会到各国跑一趟,就是今年以来,我跟着他的,就走过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澳洲他也回来过,好多个地方,马来西亚都去过好几次了,就是今年。

 

为什麽他放下清閒的日子不过,要这麽苦、这麽累到处跑?没有别的,周游列国还是为了推广圣贤之道,推广伦理、道德教育。我们看到恩师给我们做这样的榜样,每天只要停下来就是讲经,有时候讲两个小时、有时候讲四个小时一天,八十四岁的老人!不讲经的时候,一定就是在推动宗教团结,出席国际宗教的和平会议,把老祖宗的这些教学理念向世人介绍。这一股推广的力量,确实也是有很大效果,我们很欣喜看到,《弟子规》在全世界华人地区迅速的推广。现在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一个省、市,学校都在学习《弟子规》,全国各地都在热心的办传统文化论坛,回归传统文化,提倡圣贤教育,这是老人家功不唐捐。我们后生晚辈就更需要努力,如果我们要是懈怠,我们自己懒惰,不能发愤,我们太惭愧了。我们首先自己要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了,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没有定、没有慧,你想帮助都不可能,不仅帮助不了别人,会给别人拉走了,自己跟着烦恼去了。这是第九章。下面我们来看第十章。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根据雪公《论语讲要》,这个『子』就是孔子,孔老夫子见到三种人,一个是『齐衰(音资崔)者』,齐衰者是穿着丧服的人,过去我们讲披麻戴孝。披麻戴孝,按照古礼其实分成五种,丧服有五种丧服,这个齐衰是第二种,最重的叫斩衰,五服第一个叫斩衰。斩衰是为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媳妇为自己的公公婆婆,或者是承重孙为自己的祖父母,还有妻妾为自己的夫君(丈夫),这都是要穿斩衰,这是最重的丧服;另外,臣子为自己的君主,也是一样,要服斩衰。第二种叫齐衰,就是这裡讲的「齐衰者」,齐衰稍微轻一点,就是亲人稍微远一点的,不是父母,譬如说伯父、伯母这一类的。第三种是大功,就更次一等,亲戚关係就更疏远了。小功是第四种。第五种叫缌麻,缌麻是最远的。缌麻是用细麻布做的衣服,斩衰是用粗麻布做的,披麻戴孝,一般都是讲斩衰。当然它麻的质地愈细,代表关係愈疏远。另外,服丧的时间也不同,斩衰,穿斩衰为自己的父母这些最至亲的人来服丧的话,要三年。当然,《礼记》上讲的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头尾三年,这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就是「丧尽礼」的意思。缌麻是最轻的,只要服丧三个月,所以这五种孝服不同。

 

雪公引《皇疏》,这是南北朝时代的皇侃,《皇疏》说,「言齐,则斩从,可知。而大功,不预也」。皇侃也是经学家,他有一个《论语》注疏,叫《论语义疏》,所以叫《皇疏》。他讲到,这裡说「子见齐衰者」,说到齐,「则斩从」,齐衰是比斩衰要次一等,如果见到齐衰的人,都能够『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当然对斩衰的人更是如此。「大功」就是大功、小功、缌麻,后面三等,那就「不预也」,就没有需要这样做。这是孔老夫子见到服齐衰这种丧服的人,即使是他们很年少,孔老夫子都不会定在那不动,「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譬如说他坐在那裡的时候,看到有人穿着孝服走过,孔老夫子一定会站起来,表示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怜悯,不会视若罔然,好像什麽事没发生一样,视若无睹,这就不对了。过之必趋,这是经过的时候,必须是快走经过他,不会慢吞吞的。当然这个趋,「进必趋,退必迟」这个趋,快走也不是奔跑,奔跑也失了威仪,他是快走两步,这是见到穿丧服的人。

 

还有第二种人,是『冕衣裳者』,根据《皇疏》,「冕衣裳者,《周礼》:大夫以上之服也」。「冕」是冠冕(我们讲冠冕堂皇),这是礼冠,帽子,礼帽。「衣裳」,衣是指上身上衣,裳是下衣,这都是礼服。看到这些戴着礼冠、穿着礼服的人,这些人都是大夫以上(按照《周礼》),这属于大官。在春秋时期,周朝分五个阶级,最大的、最高的是天子,底下是诸侯,再下面是大夫,大夫是天子的官员,或者是诸侯的官员,诸侯叫国君。大夫底下是士人,士人是读书人,但是他没有做官,可是他可以做官,只要有人用他,他就可以出来。像孔老夫子做过大夫,他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但是做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士人的阶级,一般的读书人,他有才华、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得到重用,士人。再下一个阶级就是一般的庶人,平民老百姓。孔老夫子见到做官的人,在高位,身居高位者,必定也是对他礼敬,也是「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虽少是年纪很轻,做官的人也有年纪很轻的,因为当时有世袭的,父传子,这个官位也可以世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06: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5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