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4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六十四集)  2010/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064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泰伯第八」,我们从第七章开始看。上次我们讲到这章,还没讲完,先把这章来读一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章每每读起来,总感觉到一股正气生起来。曾子讲这个话,之所以有这种感染力,因为他本人做到了,他教导我们也像他一样去做。这个『弘』是讲自己见识学问一定要广大,这是从好学中得来。真正好学是天天不间断,时时刻刻都不间断,绝对不会堕自己青云之志,志在圣贤。不管是在通达的时候,还是在穷困的时候,志向都不改,这是讲到「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这个『毅』就是讲自强不息,哪怕是普天下之人都不去行仁道,我还是要坚持,这就是毅力。他之所以有这分坚持,正是因为他有这种使命感,他负起重大的责任、任务。什麽任务?在天下推行仁道,弘扬圣贤教育。而这条路很遥远,一生要坚持,所以这裡讲『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这是真正一个士人所做的事业。

 

在古代,一般有四类工作,所谓士农工商,「士」就是讲读书人,士人,「农」是农民,「工」是工人、工匠,「商」是商人。农工商都属于生产营利的人,而唯独士人不生产,他做什麽?他的事业就是全力在学道,学好了,他就去弘道,这是他的志向。所以这种人在社会上最受尊重,他不为名、不为利,就一个目标,志于道。他自己修德立身,为世间人做好榜样,他的工作就是教学,把圣贤的道理教给大家,他做老师的,所以人们尊重他。他做老师,他也不收学费,天天教学教得很辛苦,一天上好几个钟点课,一分钱学费不收,全是义务。有想学的心的那些人,他们自己自动聚集。士人也不会去招生,因为圣贤的学问是师道,师道有它的尊严,就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他不会去招生,你不请他、他自己去教,不会这样做。只有你来求学,你有求学的心,你才能学到;你没有求学的心,我怎麽样去教,教不进去。学者要有诚敬心,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就是师道。

 

士人不收任何学费,也不要出名,也不要利养。有的人是富家子弟,家裡有条件,他还能供养一下老师;如果是没有条件、家裡贫寒的,老师不仅不收他的学费,甚至会倒贴帮补他。因此,老师真正受世人敬仰,他这个德行做出来了,不做出来怎麽可能服人?所以古代,士农工商,把士人排在第一位,跟现在不同。现在最尊重什麽?有钱人,商人有钱,现在是倒过来了,商摆在第一位,过去商摆在最后,不一样。说老实话,现在真正的士人也没有了,上哪找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真有这样的人,自然大家尊重他,肯定会把他推到第一位,现在没有了。现在学校裡的老师,他们都是要工资的,而且真的都要钱、都讲钱。我过去在大学裡教书,也受了这种污染,出去一堂课讲一个小时,他们至少给我六千块钱我才愿意干。你看这都是卖,士人都变成商人,所以不受人尊重,这也没话说。现在放下了,把那个工作辞掉,真正来学做士人,所以教学一分钱不收。我也不要钱,钱已经对我没什麽用处了,我连银行账户都关掉了,没用。我跟恩师学习经教,因为我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跟着恩师当然也没办法给缴学费,恩师也不需要。甚至老人家有时候还给我一个红包,让我有点零用钱,还帮补我。

 

现在做这个工作,还真有点像士人的工作,以仁为己任,也是立志死而后已。一日不死,一日不休,天天就干这个,干得很来劲。天天,你看现在每个晚上两小时,逢二、四、六、日再加两小时,一天二到四小时讲课。在以前,大学没这麽多课程,我一个礼拜就上六个小时课。过去在大学裡面很自在,礼拜六、礼拜天肯定是放假,一个星期上两堂课,每堂三个小时,上完了,你爱上哪上哪;还有寒暑假,寒暑假加起来有三个月。工资也不错,工资很高,而且可以到处旅游,我参加很多学术会议,都是公家给钱。现在真的跟过去没得比,现在是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天天都是工作日,星期六、星期天还特别忙,上四个小时课,又没有钱。人家看,「你这是何苦来?」这是什麽?人各有志,过去虽然是在大学教书,不能称为士人,没有资格叫士人。你看士人,这裡讲的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这才叫士人。现在有点像个士人的样子,在学着做士人,所以心裡面很欢喜,真正有点体验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味道。

 

生活现在也很简单,每天吃两顿饭,都是早餐自己做,午餐是协会供给,晚餐也就不吃了,因为往往是晚上都要上课,也没工夫吃饭,也用不着吃饭,慢慢习惯了就断掉了。虽然生活很简单,住很小的一个套间,天天生活是特别有规律。不规律不行,你得赶着那个时间点,天天重複同样的工作,但是不觉得枯燥、不觉得乏味。为什麽?浅尝到一点法喜,夫子讲的乐在其中、颜子的不改其乐,真有点体会了。这种体验,觉得那种快乐真的超过世间的名闻利养带来的快乐,简直是不能比。名闻利养的享受只能叫刺激,带给你的是让你有一种虚荣的感觉;但是学习圣贤教育裡头得到内心的充实、喜悦,完全不一样,味道不同。两种味道比起来,那真是古人讲的「世味哪有法味浓!」真正尝到这个味道,真的不会停止了,叫欲罢不能,停不下来了。那肯定我们想到,这样下去,死而后已是必然的,不到死都不会停。

 

就像我们恩师一样,你看他干了五十多年,从学佛,二十六岁学佛,到明年整整六十,一个甲子,他还是乐此不疲,天天也上课,现在八十四高龄,天天上课不断。有时候我们做弟子的会劝导他老人家,「别太累了,可以歇一天讲一天」。「不行,这是我快乐的源泉!」停不下来,真正是死而后已。这个死而后已,不是说他觉得很苦,忍着那个苦一直到死为止,不是,他乐!他乐,他才能够做到长时的、长期的坚持;如果没有这种乐,要坚持确实是不容易。所以,以仁为己任这个乐,不是世间人可以能够体会到的,而你真正得到这个乐,你就不会停止。

 

曾子本身给我们做个好样子,雪公在《讲要》裡面就提到他一生行孝道。这是前面的一章《论语》就讲到了,本篇的第三章,他对弟子们讲,「启予足,启予手」。他临终之前让弟子们把棉被打开,「看看我的手脚,全身完好无缺」,这是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得来的,一辈子行孝道,真正做到了身体髮肤不敢毁伤。所以他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临终的时候才说「免夫」,免就是说以后可以免了,不用再做了,到了生命的尽头,死而后已,这是他行孝一生。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55: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