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4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你可以在「经典」这一门下功夫也能通,通到自性,一通就一切通。你通到自性了,诗也通、礼也通、乐也通,六艺都通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麽?因为自性中本具万法,一定要自己通。通的关键是自己十足的真诚心,而且对老师十足的恭敬心。我对恩师,那是把他看作圣人,这是我讲心裡话,我把他看作佛一样。别人看他不是佛是别人的事,我心目中他就是佛,什麽佛?阿弥陀佛,这是我内心裡真是这样想的。圣贤教我们至诚感通,一切法由心想生,你这心裡头想他是什麽,他对你就是什麽。所以,我想他是佛、我想他是圣人,他对我就是圣人,那我可以直接得到圣人的教诲,也可以通。你要是看他是凡人,你只能得到凡人的教诲,你想,得到圣人的教诲好,还是凡人的教诲好?你才明白为什麽古圣先贤教我们尊师重道,尊师,讲得最明显的,佛经裡面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讲,弟子事师如同事佛,「视之如佛」。把老师看作佛一样,你真正得到佛的教诲,你心想生的。

 

这种虔敬之心自己真得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就能通。当年孔子学琴、学音乐,他跟师襄子学习,这是他的老师,师襄子是一位乐师。老师教他琴(教他弹琴),弹一首曲子,孔子学会了,学会之后,师襄子说,你可以学第二首了。孔子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到这个音乐的内涵。所以继续努力的鑽研,每天就在那裡弹奏。弹奏了一段时间,老师跟他讲,你可以改换一个新的课程,学另外一首曲。孔子说,不行,这首曲我还没有得到乐裡头的志,作乐人的心志是什麽我还没得到。然后他又继续的演习,天天练,天天沉浸在这裡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问他怎麽样了,他说,我已经得到这个作乐人的心志,但是还没有真正感通。就是看不到这个人是什麽样的为人,还继续努力。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忽然就悟了,在乐上悟入,他登高望远,非常的振奋,跟他老师讲,「我已经得到其为人」,说这个人长得是什麽样子的、他有什麽样的气势、气质,「这个人除了文王以外,还有谁?」师襄子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叹,他说,你所弹奏的这个乐章正是「文王操」,是圣人所作,是文王。你看孔子从乐当中就能悟入,感而遂通。他怎麽感通?十足的诚敬心,悟入到自性当中,一通一切通。

 

从这裡我们看到孔子从乐悟入,他只能从一样来悟入,他不能同时学两样,这样很难悟。诗书礼,他是学了一样再一样,心专就能入。你看孔子就学这个「文王操」,老师都说「你毕业了,你可以去学第二首」,他都不要,就专在这一门上面,为什麽?他觉得没通,他不改换题目,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入得就深,他的成就超过他的老师,老师未必有他的这种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我们求学不能抱怨「我没有老师」,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有十足的诚敬心,而且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现在学经教就是一门深入到底,直至证得自性而后已,这是最快速的。这章讲到这裡,下面第九章。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民』就是民众,老百姓。『由』,在古注裡面有多种讲法,大同小异,有讲是「用」的意思,有讲是「从」的意思,也有讲「行」的意思。可使民众由之,就是用之、从之或者行之,不可使其知之,就这个意思。之,「由之」和「知之」这个之字指的是什麽?李炳南老先生讲的是政治和教育。当然政治和教育两者密不可分,《礼记.学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教育本身也是政治,帮助你治理国家。把人民教好了,这国家就太平,所以政治,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办教育。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可以把人民教好。在古时候用礼乐来做教育,以礼治身、以乐养心,用礼乐施教、用礼乐施政,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称为「礼乐之邦」。

 

在「季氏篇」裡面,就是《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孔子讲,天下有道,礼乐、征伐,征伐是讨伐,就是用兵,都是要天子来决定,天子为政他就是用礼乐。《礼记.中庸篇》引「孔子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这就是讲到要为政施教,必须要有天子之位的人,做领导的人,国家领导人,还要有圣人之德的,他才能够制礼作乐。议礼、制度、考文等等,这都是属于制礼作乐,必须有位,还要有德,德、位相配,这样他才有资格来制礼作乐。如果光有位、没有德,不敢作礼乐。为什麽?没有德,没见性,作的礼乐肯定偏颇;有德而没有位,也不行,你没有这个资格。像孔子,他有德,可是他没有位,他不是天子、不是领导人,他只能建议,建议天子制礼作乐,建议诸侯复兴礼乐,自己不敢创作,所以他自己说「述而不作」。

 

礼乐是六艺当中头两个,礼和乐跟道德仁是息息相通的。因为艺,我们刚才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六艺都是通道德仁,而礼、乐又是六艺中的头两种,更为重要。所以,把礼乐,好的礼乐,就是跟道德仁相应的礼乐,施于政治,就能使国泰民安;如果施于教育,就能够教出圣贤君子,所以礼乐重要。礼就是我们讲到的制度、规矩,乐就是艺术。我们看看现在这个艺术裡头,善方面多,还是不善的方面多?如果真正是在艺术内容上面把好关,用孔子「思无邪」这三字原则,把艺术全都进行审核,好的、真正能够启发人善心的这些艺术节目,才能够允许播放出来,这就能够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如果大家都在接受不良的艺术节目的教育,杀盗淫妄、暴力色情这些节目,就把人民教坏了,社会怎麽能和谐?所以礼和乐是施政、施教的关键,自古以来对这两个都是非常重视。你看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建立新王朝,马上要做的就是制礼作乐。如果没有礼、没有好的乐,这叫礼崩乐坏,就叫乱世;治世是真正有好的礼乐,所以它教导的人民每一个都是心地善良、淳厚。把人教好了,社会不就太平了?所以帝王就可以垂拱而治,他不用操心。

 

在古代,做官的是最轻鬆的。你看《四库》,经、史、子、集这四部分,集部很多蒐集的都是古代当官的人写的文章,写的诗词歌赋,他们有时间,常常去游山玩水,跟一些老朋友在一起吟诗作对,他们有这个閒情逸致。为什麽?他们没桉子办,这礼乐已经把人民教得很好了,所以他一天到晚很轻鬆、很自在。现在当官可真的不容易,压力重,天天都是一大堆的工作,分工很细,但每个人都是这麽忙。不像过去,你看一个县官什麽都管,叫父母官,民事的、刑事的桉件,他都管、他都办,经济的、交通的、什麽方面的,就是一个官全部搞定,他还是那麽轻鬆,这说明确确实实教育效果好。古代的教育并不发达,为什麽它就能把人民教得这麽好?确确实实它依从夫子的原则,礼,它符合道德仁,乐也是思无邪。特别是对普通老百姓,乐的作用重要,就是艺术教育。在乡间,老百姓没有机会去读书,但他的道德仁义从哪学?常常有来乡村表演节目的,那些唱大戏的,戏曲裡头,你仔细听它的内容,都是忠孝节义。不好的这些艺术不能演,不好的书不能在社会上流通,禁书,那些书引人生起邪思的就禁止,国家把关。人心都淳厚,都很老实,都非常的善良,这样的人民好教、好管。所以讲到教育、讲到政治,古代那一套真的是值得我们参考。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55: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