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4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礼所以立身」,所以『立于礼』;「乐所以成性」,就是『成于乐』。什麽叫立于礼?诗和礼要同时学,为什麽?《中庸》裡头说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讲我们的情,情会发出来,喜怒哀乐之未发叫中,发了之后要中节,这叫和。中节,就是要用礼做为度数,诗一般都是任情而发,没有感情很难写诗,所以「诗发乎情,而止乎礼」。所以礼和诗要同时学,这才能够达到中,中和。「发而皆中节,始得温柔敦厚之旨」,这就是圣人要学中和,得到温柔敦厚之旨,旨是精神。精神是什麽?温柔敦厚,不暴力也不哀伤,温良恭俭让的圣德才能养成。所以学《诗》最高的境界在志于道,但是道必须要用礼才能够成就。

 

《礼记.曲礼篇》裡面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最高的是道,德仁义都是讲德,要用礼来成就。所以孔子教导颜回一生克己复礼,复就是回归、遵守,一生遵守礼。礼是性德,自性中性德流露的,圣人不用学礼,他自然做出来的就是礼,你把他的这些行为记录下来就是礼,因为他是性德流露,自然而然。我们凡人迷失了性德,就要用礼来规范自己,按照性德的规矩来做,做得自然了,你也就回归性德,这叫克己复礼,克服自己原来那些毛病习气,回归礼。所以这是讲「立于礼」,要学圣道,非礼不立、非礼不成。

 

「成于乐」,乐是音乐,学诗、学礼还不算完备,还要学乐以成其性,这是养我们的性情。在「乐记篇」裡面,这是《礼记•乐记》,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说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是讲到礼和乐的关係。音乐,天地之和,和有调和的意思。美善的音乐像天地所调和出来的旋律,十分的和谐,真正听进去了,可以入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像记载裡面讲的,舜王那时候製作的韶乐,你看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真正听进去了,吃什麽味道都感觉不到了,整个人身心跟天地合而为一,真正的乐有这样的效果。「礼者天地之序」,序是秩序,天地中讲究秩序,你看日月星辰非常的有规律,早上,太阳按时就起来,到黄昏它就下山、月亮就起来,非常的有规律。还有现在我们了解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各行其道,各有各轨道,互相不会乱,一乱就会碰撞,就麻烦了。规矩不乱,这就是礼,天地自然界本来就是守礼。所以人能够学礼,也能够回归自然,与天地合一。《皇疏》,这是皇侃的《论语义疏》讲到,「必须学乐,以和成己性也」,这个性是讲性情。我们必须要学音乐,这才能够跟天地融为一片,才能涵养自己的性情,成就自性之德。所以「成于乐」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性德,成己性。所以你看,诗、礼、乐都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的,这才是真正圣贤学问。

 

不过谈到乐,我自己本人就是外行,虽然小的时候学过一些钢琴,大了都忘掉了,对于乐也没有什麽敏感度,很可怜。不像孔子那时候,他们真正有好的音乐,那个乐真正调和身心、性情,可以使我们跟天地融为一体,那是圣人作的乐。现在既没有圣人,而且想找圣人的音乐也难了,现在孔子作的乐、甚至舜王作的韶乐,流传下来的早就已经变调了,很不容易。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面两个就是礼、乐。学六艺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道、德、仁。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六艺是为了成就道德仁。我们现在六艺只能是什麽?像我这样的,只能选择一样,选书,书就是经典,我们认真学习经典,只能学这一艺,其他的也找不到真正的好老师。

 

所以这裡头圣贤的学问,很可能就跟过去的不一样,有没有失传我们现在不敢说,除了书以外,书是经典的记录,这个可以保存得很好。礼是要人与人之间传的,你记录在书上,你也未必会习礼,未必会行得出来,乐也是。射、御现在也不谈了,书、数,数也是非常难找到真传,所以我们只能够在书上下功夫,鑽研圣贤的经典,在经典上悟入,也行,这是什麽?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要费的工夫肯定多。你看这裡讲到孔子当时是教人学诗、学礼、学乐三管齐下,那个快;我们现在只能在一门下,没有辅助的,但是相信只要肯用功,还是能够入道。这是讲到诗、礼、乐三门是孔门共学的学科,是圣人之学的基本修养,必须要学习。

 

蕅益大师解释中说,「读诗而不能兴,读礼而不能立,习乐而不能成,何用诗礼乐耶?」读到蕅益大师的解释,我们最重要的反观自己,我们读诗,读《诗经》,能不能兴起圣人的志向?能,你读诗才管用。读了之后,只是在文辞上欣赏欣赏,而没有真正发起志向来,读诗不能兴等于没读,何用?你读也没用。「读礼而不能立」,也是如此,《礼记》都在,三礼,这些经典在,可是我们能不能立?能不能够掌握其精神?礼,我们要掌握精神,而能够从习礼当中去领会圣贤的精神、存心。乐,我们习乐,现在,一个是很难再找到真正的、古圣先贤所创造的乐章,很可能失传了;即使给你找到了,我们能够习乐,能不能成,就是成己性?可不可以用这个乐成就我们自性之德?如果不能,「何用诗礼乐耶?」这个事情难在哪?难在找不到真正的老师,圣贤的老师找不到。所以,这些诗文、礼文、乐章是存在典籍上,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些道要靠人去弘扬,没有真正入境界的人来传这些诗礼乐,诗礼乐就断掉了。虽然有这些文字在,但是没有人能得真传,所以难!

 

我们这一代,现在是等于补习传统文化,从小就没怎麽学,现在补习。补习,关键是有好老师,现在好老师也难得,找不到了。我很幸运遇到恩师,这真正是好老师,可是他也不能够教我诗、不能教我礼、不能教我乐,我跟他学,学的是经典。能不能成就?只要你有真诚心,你有真正的志向,还是一样可以成就。关键还是我们要有真诚心,诚而能够感通,至诚感通,因为,我们要相信圣贤的性德人人本具,每个人都不缺少,本来就有。但是我们现在不能通到自性,中间有障碍,如何突破这些障碍?这些障碍都是自己内心当中的障碍,总的来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去突破它,唯有用至诚,至诚感而遂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55: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