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又讲到託孤寄命,我们也引申一下,要弘扬圣贤教育,包括护持这个教育,弘、护两方面都需要人才,有才有德的君子,这是我们所盼望的。人才不是天掉下来的,要来培养,谁能堪担负起培养后续圣贤教育人才这样的使命?这种人也是要由君子才能做。像我母亲为我选择老师,在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十九岁学习佛法、学习传统文化,母亲也是到处去拜访老师,她去找了不少老师。最后,我们恩师淨公上人到了广州,一九九二年,十八年前,在广州应本焕老和尚的邀请,在光孝寺讲了一次《阿弥陀经》。我母亲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感觉到这位老师就是我们这一生要追随的老师。那时我们恩师还并不是很有名,但是我母亲已经看中了。为什麽?就看这个人的德行,还要看他的才能。弘扬圣贤教育的才能,具体表现在我们要能讲。学讲经也有一套规矩,需要学习,而且要在讲台上千锤百鍊,才能讲得好,天天不间断,日积月累,才能才能够积累下来。但是最重要的是德行,德行就是我们恩师讲的放下十六个字,名闻利养、自私自利、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真正是发大愿,立大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真有这个志向了,他一定能够潜心的深入经教,天天锲而不捨、勇勐精进,他就会有成就。所以我母亲在十八年前,就让我专听他老人家(恩师老人家)的经教,我就没有听其他人的,我母亲已经给我选择好了,我就是听话,得了很多很多便宜,省了很多事。

 

一直到二OO六年,我已经是大学的教授,恩师,我跟他已经缘分结得很深了。我原来在美国的大学教书,他老人家劝我到澳洲来,我和我母亲一起原来住美国,就一起搬到澳洲,澳洲政府给我们绿卡,永久居留,我们就在澳洲追随恩师。到二OO六年,我们就下定决心辞掉公职,全职的跟随恩师学法。在二OO六年九月二十七号,我母亲带着我到香港来拜师。我母亲写了一篇「送子拜师文」,来送子拜师,带着一点束脩之礼,依照传统的礼仪,请我们恩师上座。恩师很高兴,他换了件新衣服,接受我们的礼拜。我们先向佛菩萨像三拜,然后请他老人家正坐,我们向他三拜。母亲带着我,依古礼正式拜师,然后我母亲献上这篇「送子拜师文」,写得很长。在拜师文当中,我母亲表态,她先介绍自己、介绍我的情况,特别讲为什麽要拜您老人家为师,正式委託说,「今后茂森跟您老人家学习,他的前程就全由您来安排,他以后在家、出家,也全由您来决定」。这是託孤,我是独子,也可以说得上「孤」,寄命。恩师能受託,真正是有君子之风、圣贤之德。我母亲也是个很挑剔的人,选择老师是千挑选、万考虑,然后才选定走这条路。託付给恩师之后,我母亲也就完成任务了,她把孩子培养好了,现在布施出来,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事业来做努力、做贡献,她自己安心回家养老去了。我是一直跟她相依为命,我是独子,她现在一个人,幸好,真正是恩师说得不错,你要是发心为正法、为众生,有圣贤、佛菩萨来护持。所以,她现在也有人来护持她,生活也很安乐,我也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讲到父母为孩子选择老师很重要,特别是圣贤教育的老师。这个老师能不能够託孤寄命,是不是能够临大节而不可夺志?要用这个方法来选择,你要去观察,他对于名闻利养、对于五欲六尘,还会不会动心,还有没有私心,还有没有贪瞋痴慢?有这些,就怕大节来临的时候他就夺志了,他做不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做不到。在小利小节上,他可能无所谓,他能保持他的节操,但是在大利大节之前,譬如说厚利在眼前,很崇高的名誉面前,他会不会起贪念?如果起贪念,他就夺志了,他那个圣贤之志就没有了。所以他一定是什麽?甘心于清苦的生活,像孔子能够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之,乐在其中;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他要能安住这样清贫的生活,安贫乐道,这种人,能够把孩子寄託给他,这个人是真正有君子之德,他不会在名闻利养上变节。这需要一定时间的考验、观察,然后託孤之后、寄命之后,就不要再猜疑,真正放心。观察的时候、选择的时候,你可以多留心,长时间进行考验、考核,然后定了下来,你就不疑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般,没有智慧的人很轻易的就做出决策,把自己的孤儿寄託给他,结果没多久发现不行,又得改;或者想想不对劲,对对方又猜疑,这个就不行。

 

说老实话,猜疑,现代人很难避免。正如在周朝那时候(周公摄政期间),周公辅佐成王,就有一些谣言说周公想要吞併成王的帝位,想要自己当天子。连成王自己都难免起疑心,因为周公厉害,他又是叔叔、长辈,而且论声誉、论才能远超过自己,他要想夺天子的位子,易如反掌。所以成王都有猜疑,听了人家的谣言,风言风语难免有的,他动心了。周公后来为了让他安心,给他做出行动上的保证,用自己实际行动消除了这些谣言。不容易,如果不是周公那样的忍辱负重,很难成全,周朝虽然建立了,当时还是并不稳定。这就是需要付託的人,我付託给谁,我对那个人要有决定的信心,不能够随便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就退心了,这个就不可能有成就。

 

所以你委託人,和对方受託,双方都需要互相的考察,双方都需要有德行,都要有善心,都要有共同的志向,这个託付才能够成功,才没有障碍。特别是大事业,寄百里之命的事业都不算大事业,现在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圣贤教育,这个事业比任何事业都大,好事多磨,障碍肯定会有。而障碍往往都是从自身上先起来的,自己内心中没有障碍,外面什麽障碍都障不了,就怕自己起了疑惑心,疑惑是最大障碍。「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破除疑虑。下面我们来看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是曾子评价什麽人才能称作士人,士人还没到达君子的境界,士人是在求学的人,读书人。士人『不可以不弘毅』,这个弘是讲广大,这是见识学问要广大。毅,根据包咸的注解说是「强而能决断」,这叫毅,刚毅、坚强,能够决断。决断什麽?断掉自私自利,断掉名闻利养,断掉五欲六尘,断掉贪瞋痴慢,你才能够刚毅;有那些东西绑着我们,刚毅不起来。所以《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讲毅。士人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什麽?『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使命重大,而道路却很遥远。什麽样的责任重大?这裡告诉我们,以仁为己任,『仁以为己任』,以行仁做为自己的任务、自己的使命,所以「重」。行仁这个使命是最重大的,不仅自己行仁,还要向社会推广仁道,让大众一起行仁。『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个大的使命我们一直要肩负着,一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这个「已」就是停止,所以这个是遥远,一生的投入。

 

我们现在立志走这个圣贤道路,希望什麽?也像曾子这裡讲到的,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这一生也选择定了,真的没有任何其他的考虑,就是一心一意来弘扬圣贤教育,尤其是佛法,还有儒家。而弘扬,最重要的是自己行仁,自己要是没做到,弘扬很有限,仅是皮毛,不可能深入。所以「弘毅」第一表现就在于自己力行仁道、断恶修善,对圣贤教诲做到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这是你弘毅的表现。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裡。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53: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4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