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26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春秋繁露.祭义篇》,这篇古文当中引「孔子曰:书之重,辞之複,呜呼,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这是孔子自己说的,在这些诗书当中有重複的地方一定是很重要的。呜呼是个语气词,说「不可不察也」,不能够不细细审察,因为这裡头必有「美者」。美者就是一定会有美意在裡面,深意在裡头,我们不能够囫囵吞枣略过去,重複的更要留心去看、留心去悟。

 

雪公又引郑注,郑康成的注解,「孝子在丧,哀戚思慕,无所改其父之道,非心之所忍为也」。为什麽讲三年不改父之道?父之道,一般讲父亲的做法,先人的规矩。孝子三年当中,没有改变父亲、先人的做法和规矩,这是为什麽?因为孝子行丧三年。古人守丧得三年,这个三年,《礼记》当中有提到,是二十五个月,不是说满满三年,它是头尾三年。二十五个月,两年零一个月,这就属于三年了。三年当中,孝子哀泣思慕,很悲哀,心裡很难过,为什麽?因为父母不在了,自己没有机会去行孝,很遗憾;又很思慕自己的父母,这三年当中都是处于哀思的状态,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所以就不能改变原来父亲的做法。譬如说这个家有家业,这一家是有家族的生意,孝子这时候不能管生意了,生意由下属去做,完完全全按照父亲遗留下来的这些做法、规矩来做就好了,不要改变,是这个意思。「非心之所忍为也」,不是说这个孝子心裡故意克制自己,不去改变父母留下来的做法,这是因为他没有心思去改变,他的心思全在哀思上面,是这个讲法。所以这是很自然就会做到三年不会改父之道,等三年哀思以后,要改革、要创新,三年之后才有这个心思考虑。你看孝子心多麽的淳厚,真正像《论语》裡面讲到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属于追远,父母走了,缅怀、悼念、思慕父母,其他什麽都不想想。

 

当然,这裡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父之道」往往是先人留下来的,先人留下来的道肯定有他的道理。一个家有他的家道、有家风、有家学、有家业,做儿女的应该继承家道、家风、家学、家业,不能轻易改变,这也是什麽?孝顺。《中庸》裡面讲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继承先人的志向不改变,特别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经过了历史的验证,是正确的,我们不能轻易改变。这是真正的孝,这是养父母之志。父母虽然不在了,我们的孝心还在。

 

譬如说现在我们这个「家」,已经不像古代的那个家,现代的家是什麽?已经是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小家庭。古代人讲的家,那是几代同堂大家庭,所以家真有它的家风、家道,有家规。家要是没有家规,那就乱了。我们恩师提倡,现在一定要恢复家的精神、家的文化,才能真正恢复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是家。你看《大学》裡讲的,「修身、齐家」,才有「治国、平天下」。你能齐家了,你才能治国平天下。古代的家,那是个大家族,几百人住在一起,你能够管理好这个家,当然你能治国平天下。可是现在这个家没有了,谈治国平天下好像我们没感觉,所以,要恢复传统文化,必须要重新建立家。我们的恩师说,现在要恢复以血缘关係建立的大家庭已经不可能了。你说几代同堂在一起,肯定闹矛盾,不可能了,也不愿意这麽做,都分散了。怎麽办?现在我们的社会结构有新的现象,就是团体很多。像企业是个团体,什麽协会也是个团体,团体不就好像家一样?只是在团体当中的成员,不是以血缘关係结合在一起,而是以共同的理想目标结合在一起。大家要做同样的事,结合在一起,这是同志,志同道合的。在这样一个团体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恢复中华家的精神。这个团体有它的家道,有它的家风,有它的家学,有它的家业。

 

譬如说一个企业,它有所谓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应该是什麽文化?应该是恢复中华传统的家文化,企业的老闆就好像家长,企业的员工就像儿女,企业当中上级与下级的关係就好像父子、兄弟的关係,这一个大家庭。所以,做老闆的要像父母关心儿女一样去关怀员工,员工要像对父母一样去事奉老闆,就是为老闆服务,忠于企业。像我们协会,这也是一个家。这个家裡,我们恩师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我们就像儿女一样;我们之间像兄弟姐妹一样。比我们小一辈的,我们要把他看作儿女;比我们年长的,把他们看作父母。一个大家庭裡面,老中青至少是三代,甚至可能有四代、五代,这不是等于几代同堂吗?我们共同来落实家道、家风、家学、家业。

 

「家道」是什麽?家道讲我们的关係,道是讲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我们协会是做弘扬正法的,大家志同道合走到一起来,有来做义工的,有来做职工的,有来做听众的、做共修的,这都是一家人,这裡面就有五伦关係。父子,刚才讲的,我们的恩师跟我们就像父子一样;有兄弟,同修之间就像兄弟姐妹;有夫妇,夫妇怎麽讲?我们不讲夫妇,我们讲弘护。因为一个家,古代讲是男主外、女主内,主外的在外面挣钱养家,主内的护持这个家,同时培养下一代。我们这个道场,协会有弘法的、有护法的,弘法的上镜头,主外,对公众演讲;护法的在台后默默的护持。弘护是一体,把夫妇这伦改成弘护这一伦。剩下的君臣,有领导、有被领导,一个团体有执事,我们大家都得守规矩,听这些执事的安排,如果不听安排,就乱了。有君臣关係、有朋友关係。五伦关係可以在此落实,这是家道。「家风」是什麽?是伦理道德。我们要讲道德、讲礼仪、守规矩,落实我们恩师提倡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儒释道三个根就是我们的规矩,这是家风。我们协会也有特别家风,就是什麽?绝不化缘,绝不募捐,我们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我们在此修六和敬,这都是家风。「家学」,我们天天在这上课。你看现在一天八小时上课,这是学什麽?学习中华儒释道传统文化,天天讲学不断,这是家学。「家业」,我们荷担圣贤家业,自己成就,也弘法利生,这是我们的事业。你看这不是在我们协会当中落实家的精神吗?大家同心协力为共同的理想,共同走这段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希望把传统文化真正复兴起来,我们要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这裡三年无改父之道,我们的恩师给我们做最好的样子。他学传统文化、学儒释道,从哪学的?从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雪公老人)那学的,这法脉从雪公那传下来;雪公是印光大师的学生,这法脉从印祖那下来的。雪公教我们恩师,讲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複讲的原则。複讲,就是讲课的时候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思来讲,不能添加自己意思。一定要守规矩。特别是讲佛经,因为佛经义理深奥,我们不能够凭着自己意思乱讲,容易讲错,误导众生。我们恩师守着这个规矩,守十年。跟着老师学法的时候,你看第一天,老师就给他三项条件。第一,你来学习,过去你曾经跟过一些大德学习,听过他们讲课,可是在我这重新学,以前学的不算,你所学的我都不承认,你就现在从头开始跟我学;第二,我不允许你看的书你不能看,你只能看我规定你看的书;第三,我不同意你听别人讲课,你绝对不允许听,三个条件。然后告诉我们恩师,这个也不是长期的,你得先守五年,五年之后,这条件就放开了,你能不能做到?我们恩师当时不理解,年轻,还觉得这个老师是不是有点跋扈,怎麽说这三个条件?但是真的是善根很深厚,他同意了,同意了就好好遵守。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感觉到真是好。为什麽?心清淨了。你想想,不准乱看,眼睛给蒙起来了;不准乱听,耳朵给捂住了,这心也就清淨了;以前学的都不算,现在从头学起,这也没什麽可跟老师争执的地方,心也就老实了,听话了,这很容易就与道相应了。所以他马上就得到受用,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那个不亦悦乎的感觉。然后他自己跟老师讲,五年不够,我要延长到十年,我遵守十年。真的,我们恩师遵守老师这个规矩遵守了十年。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7:57: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21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