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8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朱子集注》又说,「盖知禘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而治天下不难矣。圣人于此,岂真有所不知也哉?」孔子哪裡不知禘礼?不仅说能知禘礼的仪式,也了知禘礼的精神。圣贤人知禘之说,禘礼是怎麽一回事、它的精神是什麽、它的做法是如何,都能通达。通达了,就能够理无不明,诚无不格,他能知,便能行。他的理都明瞭,这个理,朱子说的理是指天理,天可以理解为自然,自然之理,或者是说自性之理、天性之理,都能明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明白了。诚无不格,他真正有真诚心,能感格天地万物,无不格。格是感格、感通,《中庸》裡讲的「至诚如神」,人到了至诚的地步,诚到极处,如神。神,我们讲神圣,这人就是圣人了,他就有通达十方的能力,我们讲神通,这是源自至诚之心。有至诚之心,又通达明瞭宇宙万物之理,治天下就不难,可以真正像老子讲到的「无为而治」。所以禘礼终极的精神是在治天下,以仁孝至诚来治天下,这是圣治。圣人对这番道理岂能说不知?他当然知。在这裡说不知,是因为朱子说的两个原因,问的人水平不够,跟他讲也没用,所以说不知;第二个是忌讳,不言自己国君之恶。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蕅益大师引程季清居士的话,程季清居士是明朝末年的,跟蕅益大师同时代的人。《蕅益大师文选》裡头有程季清的传记,是大师亲自写的,还有一篇讚,这是一位大德居士。「程季清曰:王者于天下大定之后,方行禘礼。尔时九州之方物,毕贡于前。历代之灵爽,尽格于庙。可谓竖穷横遍,互幽彻明,浃上洽下。无一事一物,不罗列于现前一刹那际矣。示天下如指其掌,不亦宜乎」。程季清的这番解释就把《论语》这章的义理拔高。他说王者,这个王是圣王,譬如说文王、武王。在「天下大定之后」,武王灭商纣,能够平定天下了,然后首先制定礼乐(这时候周公出了很大的力),所以禘礼就在天下大定之后举行,这是天子祭自己的祖先。在行祭礼的时候,「尔时」就是行祭礼的时候,「九州之方物,毕贡于前」,九州是整个中国。当时周朝的疆土之内,所有的诸侯都来助祭,他们来献供,陪同周天子祭祖先,所以把所有的供品、供物都献到灵前,祭坛之前。

 

「历代之灵爽,尽格于庙」,灵爽是指祖先的灵魂,历代祖先之灵都在宗庙当中享受祭祀。尽格于庙的格,有感格的意思,祭祀者能够以仁孝诚敬之心来感,列祖列宗的魂就来应,就来享用祭祀。用这种做法做为表法,有仁孝诚敬之心,而且这个心到了极处,能够感格宇宙十方,无所不通。正如《孝经》裡讲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可谓竖穷横遍」,竖穷是讲时间,竖穷三际,三际是指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十方是东、南、西、北,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是八方,再加上、下,就是十方。十方法界无不感通,过去、未来也无不感通。「互幽彻明」,感应道交,通彻无碍,能感的心是至诚,所感的境界就没有障碍。所以「浃上洽下」,这浃是指透,水透出来的意思,我们讲汗流浃背,那个浃就是透,通透,透出衣服来了;也有讲深入的意思。这个洽也是湿润的意思,浃上洽下就讲通透,上下通透。讲到上下,就包括万事万物,上有天、下有地,天地之内万物。

 

「无一事一物,不罗列于现前一刹那际矣」,没有一事、没有一物不现前,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这一刹那间显现在面前。不仅是现在的万事万物,过去的万事万物、未来的万事万物,全都现在这一刹那间,就在此时此刻突破了时空。为什麽?因为这个能感的心是真心,真心是遍法界虚空界,真心现前了,法界一切万事万物统统现前,没有障碍,时空也突破了。一刹那际,一刹那不是讲时间,就讲当下,你当下能够生起至诚的仁孝诚敬之心,心裡头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分别执着,甚至起心动念都没有,念头都放下,就在这一刹那际,那个心就是仁孝诚敬的真心;有一念夹杂在裡头,这个仁孝诚敬就不能叫至,不能够到极处,它有障碍。所以在祭祀当中,实际上也是一种修大定、开大智慧的过程,祭祀者以这种至诚恭敬心,入这样不思议的境界。到这个境界,「示天下如指其掌」,这话一点不为过。不仅说天下之事了如指掌,看得清清楚楚,宇宙万物万事都是了如指掌,现前明白了。在《无量寿经》裡面有句话讲,「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跟夫子在这裡讲的「示天下如指其掌」是一个道理。就是因为真心现前了,一切境界通达无碍。

 

蕅益大师最后有一句话讲,「方外史曰:既云不知,又指其掌,所谓此处无银三十两也」。所以孔子哪裡不知?他先说不知,然后又指其掌,证明他天下事了如指掌,那禘礼怎麽说不知?这叫做「此处无银三十两」。孔子为什麽这麽做?一来他是有讳恶的这种用心,不言鲁国之恶,这种逆祀的违礼行为他避而不谈。但是有更深层次的意思,说不知就是让我们放下念头。你有所知,必定有所不知,那你得到的只是知识,这个知识就变成所知障,障碍了。障碍什麽?障碍真心现前。孔子先说不知,等于是点悟我们不要起心动念。一落入思想,一落入所知这个障碍当中,你真心就现不了。现在叫你不知,真的有点像禅宗一棒打下来,把你念头打掉,让你去顿悟;然后一「指其掌」,你就明白。念头一放下,真心就现前。本来真心人人本有,只是被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些念头给挡住了,现在一放下,天下万物,宇宙万物都了如指掌。到了无知的状态,你才无所不知,这个智慧,佛教裡面称为般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在江谦《补注》裡面说,「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本性一体之说也。知神人之一体,为万物而报恩。其知禘与一切祭之说矣。若杀生以祭神,行私而求福,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昔人有埋金而榜之者曰,此处无银三十两。蕅师盖借以喻孔子不言之言也」。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讲天地万物跟我是一体的,跟我是一不是二。在这一体当中,怎麽可以分我分他?那就变成一分为二了,割裂了整体的宇宙。圣人没有别的,就是回归到这一体当中。怎麽回归?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回归。妄想分别执着是把这一体割裂开来。这是讲到本性一体,本性一体,宇宙万事万物一体,神与人当然是一体。所以祭神、祭祖都是在提示我们回归一体,用我们真心去感格,这裡头哪裡有障碍?「为万物而报恩」,万物对我们都有恩,我们是赖藉、依赖万物而生存,吃的、用的无不是自然界所赐,所以我们要起报恩心。真正悟明这个道理,才知道禘礼和一切的祭礼是怎麽说法。换句话说,这种礼都是教我们回归本性一体的境界,让我们转凡成圣的。

 

现在人把这些礼的精神全都迷失掉了,而在形式上做功夫,祭神要用杀生,猪牛羊做为牺牲祭品,用血腥来供养神灵;祭祀的目的变成求福,为了自己自私自利的目的,譬如说希望升官发财、希望自己平安健康,这都是私,求自己的福报,而把礼真正的精神给丢掉了。这是什麽?不仅没有回归一体,而是加重了分裂,把我和神灵分裂,把我跟宇宙分裂,把我跟万物分裂。杀害生命来祭神,神会享受这种血腥供养吗?礼的意义是启发我们为万物报恩,我们还要戕害万物、还要行私求福,这叫做「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句话是出自于《论语》,也是本篇的,后面我们会讲到。说得难听一点,叫亵渎神灵。神灵都是神圣的,他们的观念跟圣人一样,视万物天地与自己一体;现在我们戕害万物,杀生祭祀,求的都是自私自利的目的,这不等于亵渎圣灵,获罪于天吗?「无所祷也」,你祈祷什麽?这不是祈福,这祈来的是祸。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46: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