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1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所以蕅益大师给我们讲的这个器就太广太广了,君子不器,这个意思就太深了。换句话说,非得到离言绝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那个时刻,才能够离开任何所有的器,就是离相、离见。《金刚经》裡讲的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这是讲离相。《金刚经》上半部讲的教你离相,离相之后还有见,见也得离,离我见、离人见、离众生见、离寿者见,你才能大彻大悟,证得道了,道即是法身、法性。所以君子不器,这个理论境界太深太广了,如果不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这样的解释,我们真的把它看浅了。

 

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见都属于器,下面讲的「况瑚琏、斗筲(音稍),而非器哉」,那些更不用说了,肯定都是器。瑚琏是出自于《论语》,有一天子贡向孔老夫子问,「赐也何如?」就是他问老师,我是什麽样的人?「子曰:女器也」,你就是个器,换句话说,子贡连君子的标准还没达到,这是在孔子眼中,君子不器,你是个器。子贡听了可能有点不服,「何器也?」我是什麽器?「曰:瑚琏也」,夫子告诉他,你是瑚琏。什麽是瑚琏?瑚琏是过去在宗庙裡祭祀的时候,盛那些粮食的器皿。祭祀用的器皿是很洁淨、很贵重的,这也是孔子给他说真话,虽然你是器,可是你也是很贵重的器,就是你的用也是很高的,很有作用的。子贡确实是这样的人,子贡是孔门四科裡言语最好的,我们讲他是外交家,辩才无碍,能够说动于诸侯停止战争,可是在孔子眼裡还是个器。你看,圣人的标准多麽高。为什麽他是器?他没证得道,还是形而下,这是讲瑚琏。

 

斗筲,讲这个器就比较浅陋了。也是子贡问,什麽叫做士人?这个士,孔子给他讲,「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样的人才称为士,标准很高。子贡就问,再其次是什麽样子的?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这个人很孝悌,大家都称讚他,这也称为士。子贡觉得这个可能也挺难做到,「敢问其次」,再往下一等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硜硜(音铿)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这个人很诚信,行为很果决,但是他的心量不够大,还是属于小人。「小人」不是个贬义词,就是心量狭小,大概他只想到一身、一家,乃至一国,心量都是小;心怀天下,心装着万世,这才叫大人,这个也能称为士人。子贡问,现在从政者又是什麽样的人?孔子说,唉,「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种人谈不上。斗筲是什麽?这都是容器,你要用斗来装东西称量,容量很小的这种器皿;筲也是容量很少,这是什麽?器识浅陋的人。「何足算也」,谈不上,孔子对当时的那些士大夫、那些朝廷的官员看不上。所以这种器是什麽?斗筲之器,小器量。所以,统统都是器,唯有证得道,才叫做不器。

 

蕅益大师引用李卓吾的话,李卓吾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号温陵居士,是居士。李卓吾说,「下学而上达,便是不器」,就是我们求学,当然先从基础学起,从形而下的学起。因为形而上的很难下手,你无从下手,看不见、摸不着,你怎麽下手?只有上上根人能下手。像《圆觉经》裡面讲的「离幻即觉」,你立刻就觉悟,立刻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证道了,那可以,那是上上根人。但是一般人先学下学,从形而下入手,从这个门入;但是锲而不捨,一直通到上面,证得自性,叫上达,那才叫不器。蕅益大师讲「此言得之」,说李卓吾真正明白君子不器是什麽意思了。可见得,圣学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我们不可以得少为足,要锲而不捨,直至证得自性,才叫圆满。下手处就是下学,我们要从学《弟子规》开始,最好的入手处,学《弟子规》学通了,也能通到自性,叫下学上达。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此地。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20: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8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