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5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戒和同修」,你要懂得随喜、懂得和顺。戒是什麽?守法,各个族群有各个族群不同的法。所以六和敬裡头的六句话,句句也是无量义,也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句子。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都适用,这就是中道。所以三福、六和是基础,这是根本。学佛就是学生活,学佛就是学过日子,怎样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一生,怎样过一个美满的生生世世。佛教导我们这些原理原则,你能够遵守、能够明瞭,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从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佛法是什麽?佛法是正觉之法、大觉之法。「三学」是个纲领,戒定慧三学,《无量寿经》上经题讲的「清淨平等觉」,清淨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三学都在这个经上。不但是三学,也是三宝,觉是佛宝,佛是觉而不迷;平等是法宝,平等是正而不邪;清淨是僧宝,僧宝是淨而不染。三学、三宝,《无量寿经》上圆满具足。落实到生活裡面是菩萨的「六度」,六个生活的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是菩萨行,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与这六条圆满的相应。

 

最后再提升到普贤菩萨的十愿。十愿跟菩萨行差别在哪裡?差别在用心,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以这个为服务的对象,那就是普贤十愿。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这一条的意义就是一切恭敬,我们在佛经忏仪裡面常常念到「一切恭敬」。不但对于一切人恭敬,对于一切畜生也恭敬。李通玄长者对于老虎,他要不恭敬、要不尊重,老虎为什麽会尊重他?为什麽把自己住的地方让给他?礼敬,儒家讲的「仁民爱物」,我们应当要学习。无论什麽人,总是要用真诚的恭敬心来看待。佛门裡面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这样的心量修菩萨行就叫做普贤行。菩萨有的时候没有那麽大的心量,那就是一般菩萨,不是普贤菩萨。经上佛常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也就是说明,不能够彻底断除无明,无明就是妄想;要行普贤行,才能把妄想无明彻底断除,所以心量不大怎麽行?

 

「称讚如来」。礼敬诸佛是从相上说的,所有一切形相以恭敬心看待,尊重恭敬。不但对动物,对植物、对矿物都是一个心,真诚恭敬,尊重敬爱,因为都是法性变现的,样样都是自性。宗门彻悟之后,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说明无有一法不是自性。你见性,性在哪裡?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这个恭敬才达到圆满,这是菩萨行裡最殊胜的、最高超的行门。「称讚如来」,不用诸佛用如来,如来是讲性德,凡是与性德相应的都值得讚歎;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顺性德而行的就应当讚歎。哪些是性德?前面跟诸位讲过,淨业三福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三学、六度是性德,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相应就应当称讚。不要问他有没有学佛,他没有学佛,但是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虽然没有接触佛法,但是他所作所为确实是佛法所说的。佛经不同于其他宗教经典,其他宗教经典只是上帝一个人说的、神说的,人说的不算。佛的经典五种人说,这个诸位都知道,不一定是佛说的,有佛弟子说的,有天人说的,只要他所讲的与佛所讲的意思相应,佛就同意那是经典,所以佛家心量很广大。佛家讲原则,只要原则不相违背就是佛法。佛家常讲「法印」,这个意思好,用法印来印证,法印就是标准。一切众生所说,甚至于魔所说,只要与佛的原则相应,佛都承认那是经典。

 

我过去有一年,在台湾参加大专学生佛学讲座,我在裡面开的课是《感应篇》。曾经有一位法师,年岁比我大,出家也比我早,见到我的时候把我骂一顿,他说你在这裡给这些大专学生讲佛法,你讲佛法就好了,为什麽讲外道的东西?我说我没有讲外道。「《感应篇》是佛教的吗?」我说你说这个?应该算佛教。他瞪着眼睛很大,责备的眼光来看我。我说佛家有法印,印定的。「什麽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算不算法印?《感应篇》裡面所讲的字字句句与这个法印相应不相应?他还算不错,脸红了之后赶快走了。执着,分别执着错误了,心量小,不能容人。佛家讲的法印,遍容一切诸法。《感应篇》、《了凡四训》字字句句确实是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然没有讲到自淨其意,那就行了,一句相应就可以了,我说那怎麽不是佛法?我没有讲外道,我讲的是佛法。我们要明白这个正理。基督教的《新旧约》我还节录了一些,编在《淨土集》裡头,我所节录的跟佛法讲的相应。然后才晓得,佛法确实是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类,无有一法不在佛法之中,所以才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所以才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你自己迷惑颠倒,你自己不觉悟,那就反过来问你,哪一法是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摆在这裡也不是佛法。这些大道理、大原则、大前提总要清楚、总要明白,然后佛经展在面前你才看得懂;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不会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曲解了。要知道古往今来,错解佛意思的人很多,不是一个、两个。为什麽会错解?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裡面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能圆解。

 

文上第三句说得好,『彼亦不来亦不去』。清凉大师注解,注的虽然只有两句,注得好,「现时不来,不现不去」,不可思议。我们学习就要在这些地方学,这个说明事实真相。所以只有现跟不现,确实没有来去。我们将来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现与不现,所以古人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有很多人听了这两句话怀疑了,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去则实不去」,那我还在这个地方,我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境界转变了。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频道转变了,还在这一个画面上。在这个画面上,就是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频道转变了,画面不一样。我们现在现的画面是娑婆极苦的世界,五浊恶世,频道一转变是极乐世界、五清世界。讲事实真相很多人不懂,方便说就懂,方便讲,「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这个听得懂,听了不怀疑;说道「就在当下」煳涂了,疑问重重,反而产生障碍。所以诸佛如来说法,菩萨亦复如是,说真实的比较少数,说方便的多。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8:35: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05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