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0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你要晓得,你自己肯认真去做,你就是度化众生。为什麽?让别人看到你的早晚课是这样做法,我早晚课是有口无心,是把佛经念给菩萨听听,交差就了事,你教我念的我今天都念好了,像小孩对父母、对老师,今天功课做好了,有口无心,那个不起作用。真正古德教给我们,随着经文在自己心行上真正起了变化,这叫真修行。古时候的术语叫「随文入观」,你在念诵的时候,随着经文契入境界;观是观照,要用现在的话就是把你的观念转变过来,《法华经》讲「入佛知见」,随文入观就是入佛知见,把我们自己所有一切错误统统修正,这叫修行。你自行就化他,就影响你周边的人,影响一切见闻之人,人家看到你,听说了,心裡都有感动,所以一切见闻者也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也觉悟了,你岂不是度他吗?

 

『种种神通』,这是讲度化众生的方式。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方式不一样,为什麽?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的程度不相同、习气不相同,现在所受的身不相同、族类不相同、文化不相同,甚至于生活方式不相同、意识形态不相同、思想不相同、信仰不相同,一个法门怎麽能度一切众生?所以佛是用无量法门度无量众生,这是「种种神通化一切」,一切是尽虚空遍法界裡面一切众生,这是佛度化的对象。法门不可思议,还有一类的佛菩萨,以一个法门用种种方法来度众生,也不可思议。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法门可以把它变化成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也可以把它归纳变成一个法门,一多无碍,这是种种神通。

 

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首先学习观机,你看看我们周边的人,接触的这些人,这些人根性不一样、习气不一样,他所出生成长的地区不一样,所以风俗习惯不相同,他出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你都要了解,然后才知道用什麽方法跟他相处,你帮助他,他才能生欢喜心,他才能对你产生信心,你给他说这些法他能够理解,再帮助他修行,才能得到效果。绝不是说一种方法都能合一切众生的口味,办不到!所以在接引,一定是方便多门;接引进门来了,那「归元无二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真正懂得了他肯接受;一般初学,你叫他一门深入,他不能接受。在这个时候,仔细观察他的根机,这个人如果有善根、有福德,可以开方便门,你想学什麽都行,都帮助你,到学一段时期之后再告诉你,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你先给他讲淨土好他不相信。所以种种神通化一切显得非常灵活,一点都不呆板,这是智慧善巧方便的运用。

 

『名称光天悟斯法』,名称光善精进天王,他是从这个法门裡面悟入的,所以他就讚歎佛陀。说到这个地方,我在这裡略略的提一提,与会的这些菩萨们,每一个人学一个法门,一门深入,可是这一门统统归到如来,统统归到佛陀,显示出究竟果位具足无量无边的法门。菩萨在因位虽然是选择一门,一门能通到果海,果海具足无量法门。正如佛在经典裡面常常用的比喻,像江河,江河的水流入大海;没有入海的时候,江河水各个不相同,譬如修的是一门深入,门门不一样,流到大海裡面去就没有两样。诸位想想这个味道,此地讚歎都是显示这个意思,也是《华严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任何一个法门,契入境界就是一切法门,圆满通达。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修行应当怎麽修法。

 

佛法自古教学,无不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契入境界。一门深入,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淨的;同时学很多门,你的心是杂的,你的心是乱的,你没有办法开悟。你们今天有没有真正抓到这个原则?不见得。何以不见得?你除了学这门之外,你还看很多书。我怎麽知道?听说你们常常去买书,书买了当然要看,你一看就杂了、就乱了。所以真正在修学阶段当中,报纸、新闻都不看,让你心真正静下来,心静下来之后你就会开悟;你现在为什麽不开悟?太杂了。所以学习一定要集中精神,集中心力,集中就是定。你能够悟入多少,完全看你的定功,小定你就小悟,大定就有大悟。你悟入的浅深与你的定功,与你心地清淨,或者与你的专注完全成正比例,这是真理,不变的道理。你契入之后,契入至少入一分,入一分就是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入一分,这一分就不可思议。为什麽?这一分就通一切法;除非你不入,入了就通一切法。

 

通一切法之后,你教众生怎麽教法?你还是教一法,这叫大慈大悲,为众生示现榜样。如果你要通达很多,教别人学一门,学生不服气,不会接受,你知道那麽多,只教我学一样,吝法!不但不知道老师苦心,还要骂老师吝法,还要骂老师存的心不善,不愿意成就学生,唯恐学生将来成就超过他。你还在起疑心,还在打妄想,这样不但使学生猜疑,也叫学生造业。所以慈悲心的流露,虽然通达一切法门,还是示现一个法门。其实这裡头所有这些法身大士,哪个不是大通家?个个都是大通家,他们为众生示现的一门,一个法门,这才显示出真正的慈悲。给我们初学人做一个榜样,告诉我们,无量无边的法门,门门都通大道,门门都通无上菩提。这样一来,我们对于不同的法门就会起尊重心,不会再毁谤,毁谤造的业就很重。人家跟我学的法门不一样,我们根性不相同,我们缘分不一样,可是都值得讚歎,都值得尊敬,正是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些人个个不是都契入境界了?并没有说这个法门能入,那个法门不能入,门门都能入。我们的清淨心才能现前,平等心才能现前,这是修行最重要的关键;觉并不重要,因为你心地清淨、平等自然就觉悟了。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就不执着,离开一切执着,平等就离开分别;你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着就不清淨。所以离开了分别执着,你不就是出了十法界吗?你这才契入一真法界,道理在此地。我们在日常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现在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也很多,我们修的是持名念佛,知道持名念佛应该怎麽修法,怎样功夫才得力,怎样才有效果。文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大段,下面第二大段,这是四禅广果天。请看经文:

 

【复次可爱乐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观一切众生根为说法断疑解脱门。】

 

这文很长,一共是十位天王,我们一位一位的来看,这是第一位。天王的德号前面介绍过,我们看他从哪一个法门得道;在中国世俗裡讲得道,此地讲的是得解脱,他是由哪一个法门得解脱。『普观一切众生根为说法断疑』,这个法门名称意思很明显,说的是什麽事情?教学相长,他是从教学当中契入的。所以菩萨没有一个不教化众生,他要不教化众生他就决定不能证果。为什麽?智慧不开,开智慧要缘,他缘不具足。不肯教化众生,自己在家裡面鑽研,所谓是闭门造车,遇到障碍,遇到错误,自己都不知道。教学,你教别人,你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你,所以叫「师资道合」。资是什麽?资助;你是老师,你教学生,学生也资助老师。学生提出他的意见,提出他的疑问,有时候老师都想不到,没想到的,经过他这一问,他明白了,他开悟了。有的时候一问,他自己还不明白,回去再思索,回去再研究,再来解答学生。所以是教学相长,这才成就圆满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佛法讲是后得智、权智,所谓是无所不知。你教的学生面愈广大,你得到的助缘愈多;换句话说,你的智慧才愈广、愈大。你不勤于教别人,你怎麽能开智慧?

 

做学生的要勤于参访,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到后面要跟诸位细说,绝对不是到处去拜师父,你拜那麽多师父也糟糕,这个师父说东,那个师父说西,你不又煳涂了!五十三参实际上是什麽意思?就是此地讲的「普观一切众生根」。这五十三位知识是代表我们现在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从早晨到晚上都要接触的,他是代表这个,表法的。你从生活跟大家接触之中,你就学会很多东西,你就会开悟,五十三参道理在此地。绝对不是说到处去拜师父,一个师父告诉你一条路,两个师父两条路,三个师父三叉路口,四个师父十字街头,五十几个师父还得了!你往哪裡走?你无路可走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瞭,这个参访的意思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自己才能真正得受用。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21:1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4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