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00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这是我最初刚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讨论这个事情,就是知与行的事情,这个老人跟我讲,佛家确实知难行易。为什麽?行就是观念,一念之间,一个念头转过来就超凡入圣,行易。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七日就能往生,往生什麽程度?上上品往生,哪有什麽难处?难在哪裡?难在你不懂!世尊给我们这些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苦口婆心,几个人懂?懂的人都成就了、都证果了,不懂的人慢慢再来。这就是佛经裡常讲熟者先度,熟是根熟的人,根熟就是真正听懂的人,他们先得度,超越十法界,他们作佛去了、作法身大士去了。

 

没懂的,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没有做到就是没懂,你有这个修学态度,你才会有成就。为什麽?知道自己不行,没懂。如果没有懂,自己以为懂了,你的悟门就堵塞了;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没有开悟的指望,你自己以为懂了。这在求学上是大病!一个老师教学生,对学生的观察,看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懂得,有没有成就,就在这些地方观察;你这个学生可不可以教,也在这个地方下断语。也就是你能够虚心,你知道你没懂,老师会教导你;你自己以为懂得,老师不教了,为什麽?教了没用,填不进去,他满了,填不进去,学生堕落,老师也无可奈何。我也就这些事情请教过李老师,李老师摇头,没法子,他说得很好,这种根性不但我救不了,佛来了也救不了。我想想,他的话讲得有道理,为什麽?学的人自满,自以为懂得,老师还有什麽办法?到此地画休止符,没得再讲,你已经懂了。真正的学生,没有做到是我还没懂,还要求老师帮忙。所以标准是定在你有没有做到,你懂多少看你做到多少,你懂一分你做一分,肯定的,你懂十分一定做十分,这个一点都不假。诸位将来学讲经说法观机,这是重要一个观机的原则。

 

可是实在说,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在这些菩萨众裡,哪一个不是先成就自己再帮助别人?自己成就,不论多少,总有一点小成就,你才能帮助别人;如果你自己一点成就都没有,你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不但没有法子帮助别人,恐怕还被众生度跑掉;你不能度众生,被众生度跑掉。我今天听一个同修说,他说有个出家人,修行很不错,在山上住了很多年,一句话不说,真的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禁语禁了多少年。以后被人发现,请他下山,听说没有多久他还俗结婚了,还生了个小孩,不就被人度跑掉了?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很难很难!所以我们修行,自己基础不稳固,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就会出麻烦。我当年学佛,李老师要求我跟他五年。我深受他的恩德,得他的好处,他要求我五年,我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才离开他。所以自己一定要晓得,根要扎得厚、要扎得稳。脱离老师,你在这个社会,社会五花八门,真正是称得上群魔乱舞的环境,你能在这个环境裡撑得住,不会动摇、不会退转就相当不容易,在这裡面断烦恼、长智慧,这是成就。这个法门,『妙眼能知此方便』,佛所说的法皆是方便法,所以此地用「方便」。请看第七首:

 

【如来清淨妙色身。普现十方无有比。此身无性无依处。善思惟天所观察。】

 

前面这两句就是「善入无边境界」。『如来清淨妙色身』,这是什麽身?法身,诸位在大乘经上常常念到「清淨法身佛」就是这个意思。法身是体,法身没有相,法身就是前面所讲的寂静法;那个法还不能要,要了一个法又着了相,就是寂静。寂静就是我们的法身,寂静就是现代哲学裡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它能现一切相,『普现十方』,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为什麽?它能现,一切法都是它所现,所现就比不上能现,那怎麽能相比?在十方世界,可以说是遍虚空法界,什麽地方有感它就有应,这个应是自然的,不是作意的。将来诸位你们成佛,也跟诸佛如来一样,哪个地方有感,你们去现身说法;你绝对不会「那个地方有感,我赶快去」,那你就错了,你是凡夫,你超不了六道轮迴,你超不了十法界。那个感应是自然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那个感应是感情的感,那是痴迷,不是寂静法。

 

寂静是尽虚空法界,寂静的相大,虚空法界是寂静变现出来的,这话的确是很难懂。寂静就是妙色身,清淨妙色身,妙色没有色,为什麽叫妙色?能现一切色,所以叫妙。也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裡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是形容清淨法身,能现之体,怀让禅师所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也是说这个意思,他们两个所讲的话不一样,说的是一桩事情。这是什麽?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真心、自性、本性,此地讲清淨。随类现身,不但现有情身,它也能现无情身(无情身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也能现正觉身,现声闻、缘觉、菩萨、佛身。世尊告诉我们,应以什麽身得度,它就现什麽身。现身不是意,没有意,有意就是痴迷。我们今天凡夫无论做什麽,有意,你落在痴迷上,你跟清淨不相应。诸位要说,没有意能成功吗?意转变成智,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他用的是智,不是意,智无分别,智无所有。记住,无所有、无分别是智,有分别、有所有是痴迷,落在意地上去了,落在意识裡头去了,落在意地裡面那就有比较,有得比了。人家不落在意地,所以普现十方无有比,无论现什麽身都无有比,不仅仅是现佛身,《普门品》裡面讲,应以童男身、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他现那个身也是无有比;应以比丘、比丘尼身而得度者,他就现比丘、比丘尼身,所现的身也是无有比。为什麽?他所现的一切身相都与寂静法相应,这就无有比。我们六道的凡夫不行,六道的凡夫落在意地上;四圣法界也不行,还是用阿赖耶识,没有能够转识成智,几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寂静法,那就相应了,他无论现什麽身皆是无有比。世间无有比,出世间也无有比,为什麽?出世间没得比。世间是有比,出世间没比了,出世间就是出离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清淨平等觉,哪来的比?

 

『此身无性无依处』,性是体性,为什麽会现?感应而现。我们今天这个身相为什麽会现?给诸位说,也是感应而现的,佛是感应而现,我们也是感应而现。但是这个感应不一样,我们的感应是业感,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造的业,业牵着你遇到缘就起现行,是业感。诸佛菩萨是什麽感?愿感,他在过去生中初学佛的时候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成佛之后愿力在,转业力为愿力。愿力是智成就,业力是痴迷成就,哪裡会一样?诸位要细细去想这个道理。所以,凡圣所现的一切现象全是感应,这才是生佛不二,才是性相一如,你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悟,悟在哪裡,我们迷,迷在什麽地方,你才能真搞清楚。你要搞不清楚,叫你破迷开悟,迷不晓得在哪裡,你怎麽破法?叫你去抓贼,不认识贼在哪裡,你怎麽会抓得到?你认识他,你才能把他抓到。所以你自己要晓得什麽是迷,你才能破迷;痴迷都不晓得,你怎麽能够破痴迷?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地方说明佛跟我们不一样。「此身无性」,这个身是相,无有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没有自体。佛给我们讲四大五蕴和合而成,这是对我们凡夫说,说得很粗,告诉你,这个身没有自体,因缘和合而生的。你从因缘这个地方去观察,知道这个身没有自性,能破身见,为什麽?不再执着这个身。不但无性还「无依处」,依处是所;我们凡夫认为这个身是自己,还要给自己找一个住处,找一个依靠,这就错了,没有依处。你们想想看,哪个地方是你家?佛在经上序分裡,佛「在」,那个字很有味道,没有说是「住」。住怎麽样?着了相,你有分别执着,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只说我现在在哪裡,我没有住哪裡,没有住处。这个事实真相你要认清楚、你要懂得,你没有住处,你没有身,这身是假相,无我亦无我所,然后你就不造业,你真的身心清淨,这才是善法当中真正的善法。『善思惟天所观察』,你这个思惟,那你就是真正的善思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9:19: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4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