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85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在佛法修学它也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很严格,只要我们把执着断掉,你就证阿罗汉的学位,第一个学位你就拿到;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执着是烦恼,不执着就没有烦恼,烦恼就断掉了,你就拿到第一个学位。如果再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拿到第二个学位,你就成菩萨。最高的学位是把妄念都断掉了。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还有妄想,妄想就是无明,是非常微细的妄想,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妄想,我们简直是胡思乱想,不能称为妄想,胡思乱想;极其微细的妄想也断掉了,那是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所以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够帮助自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让他们认识佛陀教育。我们今天不厌其烦,给人家讲佛陀教育;不说佛教,说佛教怕他以为这是宗教,我们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希望把他唤醒,让他觉悟、让他明瞭,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肯定它是教育,那就是一切众生都应当接受教育,尤其应当接受佛陀的教育。「佛陀」是智慧的意思,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世尊告诉我们,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能与这个相应这才称善,「善慧光明」,可见得善这一字是把慧光普照提升很高的一个层次。

 

第四尊,『普云音天王』,名号当中我们立刻就能够体会到这是说法,说法是以音声。「普」是平等,平等的说法,没有偏好。不是对喜欢的人就多说一点,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就不给他说,那你就不普;普是平等。「云」的意思在此地是表法,表什麽?表不着相。像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都不着相,《般若经》裡面所说的三轮体空,不着我能说的相;我是能说,不执着,一执着就生烦恼。不但不执着,刚才讲连分别心都没有,这才完全顺乎自然,随顺法性,随顺自然生态,没有一丝毫的执着。也不执着自己所说的法,也不去分别接受闻法的那些人,你看这个心多清淨。所以「云」在此地表不分别、不执着,相有体无,云彩的相我们看到有,现在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层裡头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它是有这个相,远看有这个相,近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我们体会这个意思,意思裡头有「非有非无」,决定不能够执着,决定不能够分别,取这个意思。这就是教我们要学习佛菩萨,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非有非无,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身体在世间干什麽的?绝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而示现的。为他们示现,因为自己不执着我、人、众生,所以示现就等于未示现,说法等于没说法,所以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诸位体会这个意思,就像云一样,非有非无,所以他得自在。自在是什麽?在顺境裡面没有贪爱,不会起贪爱心,在逆境裡面不会生瞋恚心,无论境缘的顺逆,永远保持平常心,这才叫大自在。

 

平是心地的清淨平等,常是永远保持,你能够永远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你就是菩萨,在佛法教学裡面你就拿到菩萨的学位。当然,同样拿到这个学位,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所以菩萨有分五十一等,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五十一等,但是最低等级的菩萨也把我执这个执着放下了。如果你还有执着,执着这个身是我,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你初信位的菩萨没拿到,这是个标准;必须自私自利的念头完全没有,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是什麽?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所有的,所以捨身受身就非常容易,一点痛苦都没有,因为它不是我;像我们衣服一样,脱一件衣服、换一件衣服多自在,哪裡有什麽痛苦?不会有痛苦。菩萨的捨身受身就是随类现身,随类现身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我们到什麽场合穿什麽衣服比较适合,就跟这个情形一样,很简单、很容易,问题就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样子,才能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

 

第五尊,『观世言音自在天王』。这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又有密切的关联,前面德号裡面显示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态度,这一句着重在观机,非常重要。也就是众生他需要听些什麽,需要学些什麽,你教他那就非常适合;如果你教导他的他不需要,教导他的,他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我相信很多人就不愿意学,学了也没用处。所以第五尊天王显示的应机说法,你要想帮助众生、教化众生,你先要观世,观察,世间是讲现前,此时此处,现在大家需要的是什麽。佛在经上常做比喻说,佛自己比喻为大医王,像大夫治病,众生是病人,大夫给他治病,你要给他开处方,你要给他药物治疗,到底开什麽处方、给他什麽药,先要知道他害的是什麽病,这叫观机。知道他害的是什麽病,然后你教导他就契机,药到病除,他的病就好了,真正得利益。我们知道生病如果吃错了药,不但病不好,可能连命都送掉,很冤枉!说法也是如此,说法要不契机,断人法身慧命,那个罪过更重。所以说法观机非常重要,这个观机不外乎人之机、时之机、处所之机,然后才能做到应机说法,「观世言音」,你的说法就自在,你表演也自在。才能真正帮助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众生,让他们生欢喜心,大家来向佛菩萨学习。

 

第六位,『寂静光明眼天王』,「寂静」是根本智,「光明眼」是智慧的起用。《金刚经》上说「如来五眼圆明」,圆明的五眼从哪裡来的?从寂静来的,所以佛法的修学关键在定。我们知道佛家的宗派很多,法门就更多,四弘誓愿裡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经论裡面也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修学的方法,门是门径,通达契入的门径,这都是比喻。但是把它总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这三个字就把无量法门都统摄,没有一个法门能超越这三个字之外。而这三个字是以定为枢纽,慧是目的,戒是手段,戒不是目的;因戒才得定,因定才开慧,称之为三无漏学。我们修学,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用的什麽功夫,你在平常念佛也好、诵经也好、念咒也好、拜忏也好,无论你修学用什麽方法,你要能与戒定慧相应,你的功夫就得力;你与戒定慧不相应,你的功夫就不得力。有很多人常常感歎,我很精进也很努力,也很想好好的学,就是功夫不得力;但是你就找不到不得力的原因,原因就在寂静,你的心不静。

 

我们要问,为什麽你的心不能够静下来?你所学习的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你用功用得不如法,所以你得不到清淨心。如果用功如法,你一定能够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因定开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可见得寂静非常重要。由此可知,喜欢热闹是修道人很大的障碍。所以小乘法裡面非常着重寂静,道场也清淨庄严,不像大乘,大乘热闹,搞法会,讲究排场,小乘裡头看不到。大乘在热闹裡面得寂静,真寂静,可是在热闹裡头要得不到寂静,那你就堕落了,比不上小乘,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由此可知,真正想修学的人,想成就的人,自己一定要认真反省,时时刻刻检验自己的功夫;换句话说,天天要检查。如果我们在热闹场所当中自己把持不定,你就要懂得离开,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远离愦闹之处」,你要懂得离开,不能接近。为什麽古人修行,建的道场都建在深山,人迹不到之处?你想到他那裡去很困难,那个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你一定要走路,甚至要走两三天才能到。他就是取境界清淨,远离社会、远离都市,甚至于连村庄都远离,取环境的寂静,对自己修行有帮助。

 

现代人修行非常困难,难在哪裡?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事情,电视送到你家裡来,报纸送到你家裡来,广播送到你家裡来,让你头脑裡面像浆煳一样一塌煳涂,理都理不出来头绪,你怎麽能够把心定下来?这是个困难处。所以我常常劝初学的同修,从哪裡下手?你真正想念佛、想学佛,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你的心才能够定得下来。现在有许多在家同修,他的工作如果得不到讯息,他就没法子工作。在这种情形之下,你要想了解的只是你自己工作需要的,你每天得到这些资讯就够了,与工作不需要的一概不要去理会它,你就能减少一大部分。但是今天工作需要的这些资讯已经不少,已经产生严重障碍,让你的心情绪定不下来,原因在此地。所以今天修行,困难比过去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对我们修学来讲,现代人的福报比不上古人。不要以为现在科技进步,我们物质的享受得到科技的方便,实际上我们今天得来这些享受,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付出代价太重了,真正是得不偿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46: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1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