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7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七十四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74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一面,第五行看起,「复有无量日天子,所谓日天子,光燄眼天子,须弥光可畏敬幢天子,离垢宝庄严天子,勇勐不退转天子」,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看第六尊:

 

【妙华缨光明天子。】

 

我们看到『妙华』,学佛的同修立刻会联想到《妙法莲华经》。名号裡面确确实实含着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广义的妙华,「华」是表因行,菩萨六度万行,因是装饰品、庄严具。菩萨行都加上一个「妙」字,妙就是与光明相应就妙,『光明』是表智慧。凡夫心行与智慧不相应,所以不能称之为妙。行这个字范围非常的广大,从起心动念都是行为。实在说,一切众生的念头是众行之根,众行是讲万事万法。有情众生我们常说他有行动、有行为,无情的众生也有行动,它那种行动我们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如果说是受过相当教育,在日常生活当中,纵然是极细微的看不出来,也能看出相当的深度,能够体会到今天物理学家所讲的分子的动态、原子的动态。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可以能够见到,这是一切万物的行为。一切物的行为,真的比我们凡夫心行妙多了,为什麽?一切万事万物的行为,它能够随顺自然,随顺自然就是随顺性德,所以也能称为妙。现在科学家研究的确实是很妙,大讲到太空物理,小说到量子力学,确实非常奇妙,或者称之为非常微妙。但是科学家不知道这些东西与心性有密切的关係,所以它那个妙跟佛经裡面的妙有等级的差别,佛经这个等级就高,佛法裡面讲非空非有,这才叫妙。

 

相有性空,这个说法诸位听得很多,而实际上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性跟相都不可得,那才是真的,可是这个说法我们很难体会。如果说相有性空还比较好懂一点,性相俱不可得很难理解,这才是真正的微妙。既然性相都不可得,佛还为什麽要示现?为什麽还要度众生?这道理在哪裡?这道理就更妙了、更深了。佛在经上常常用四个字来形容,「法尔如是」,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法尔」是自然的,这裡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要用现代话说,纯粹是物理的现象;再深一层说,是自然心理的现象。凡夫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裡?起心动念违背了心理的自然现象、物理的自然现象,这就招来许许多多的灾难。个人的灾难是生死轮迴,万物的灾难就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要知道都是从念头上生的。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不会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愣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淨土裡面所讲的「一心不乱」。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应住」,心要住在哪裡?住在一心不乱,住在常住真心,那就是随顺自然的心理,随顺自然的物理。而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两桩事情又看错了,又打妄想,又起分别执着了。这一错,麻烦可就大了,所谓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这些事实真相唯有佛陀能说得出来,为什麽他能说得出来?他见到这个现象,我们现在科学家讲发现,他发现这个现象。现象本来就存在,从来没有人发现,他发现了。在佛法裡面不叫发现,叫证得,叫证入,或者叫契入;用的名词不一样,就是现代人讲的发现。所以佛得受用,我们迷在这个现实的裡面,产生许许多多的错觉,我们不得受用,在这裡面的感受很痛苦。如果是入这个境界,那你的感受就自在,得大自在。

 

这个名号我们将他落实,日常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定要与智慧相应。说到慧,必定就连到戒定,诸位要知道,戒定慧三学,三即是一、一即是三,没有独立的。我们学佛,为什麽学得这麽辛苦,学得这麽艰难,竟毕生勇勐精进都得不到结果?原因就是一开端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这个错误观念,以为戒定慧是三桩事情,不知道它是一桩事情。这样子,不但是一生,累劫修行都不能证果,修得太苦了。如果知道它是一桩事情,戒裡面有定慧,定裡面有戒慧,慧裡面有戒定,一而三、三而一,你就容易,就不难了。为什麽说容易、说不难?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如果你说这三个,三不是一,一不是三,这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打妄想,你就难了。

 

佛法没有别的,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捨弃掉,真正捨弃掉之后,万法是一不是二,不但戒定慧是一,万法归一,诸位也曾经听过。万法怎麽归一?你试试看,怎麽归法,如何归到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万法就归一。一是什麽?一心,一法界,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维摩经》裡面说它做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真,一真就是不二。所以我们心裡面起心动念还有二,这就很难契入。几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入了不二法门,你就证果了,你就契入了,你就发现一真法界,你也彻底明白十法界,这要真正会用功才行。可是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不肯捨弃分别执着,就难在这个地方。而分别执着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因此任何人都帮不上忙,这是实话。如果别人能帮忙,诸佛如来应当帮我们忙,他要不帮忙那就不慈悲,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必须你自己真的明白、真的觉悟,把分别执着放下,于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着,你的戒定慧三学就现前,你就发现了。现在给你讲戒定慧,是名词术语,有名无实。什麽时候你真正发现戒定慧?放弃妄想分别执着就发现。这是佛法的总纲领,如来就是用这个教化一切众生,这就是「妙华璎光明」。

 

我们虽然不能像佛菩萨那麽彻底放下,多少也放下几分,放一分你就开一分智慧,放两分就开两分智慧。这个东西要真干,绝对不是口裡面说说就算数,一定要真干。放下的人跟没放下的人不一样,放下的人得大自在,心地清淨,一尘不染。跟大众相处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他也打妄想,这又是怎麽回事情?这叫和光同尘,永嘉大师讲的「分别亦非意」,执着也非意,妄想亦非意,那才妙。在普贤行愿裡面这叫「恆顺众生」,顺着众生的妄想,顺着众生的分别,顺着众生的执着,其实统统没有,这是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以为这个东西有,佛知道这些东西都没有。为什麽要随顺众生?随顺众生才能帮助众生,如果不随顺众生就不能够教化众生。这就所谓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大开方便之门,是这麽个意思,在这裡面成就功德,就是随喜功德。功德是什麽?更深一层的戒定慧,将戒定慧不断向上提升,这是妙法。由此可知,功夫完全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受用也在日常生活当中,教理要与善友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这样子才能够自利利他。下面第七尊,菩萨的德号是:

 

【最胜幢光明天子。】

 

『幢』在此地是表佛法,佛家常讲「高树法幢」。幢是旗帜一类,我们世间人讲举起大旗,举起你大的旗帜,幢是旗帜一类。旗帜是代表信号,远远就能够望到看到。「最胜幢」就是代表佛法裡面最殊胜的法门,在本经就是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最殊胜的法幢。《华严》是最胜,淨土也是最胜。为什麽说淨土最胜?因为《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说明极乐世界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那怎麽不殊胜?隋唐时代的古大德都认为,《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的意思,如果我们用经开三分这个意思来说大家更好懂,《华严》、《法华》好比是淨土经典的序分,《无量寿经》才是这个经典的正宗分,所谓引导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古德曾经说过,淨宗的经论古人都称为往生经,往生经包括三经一论,专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称它作往生经,往生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来说的。真正究竟圆满,无比的殊胜,称为最胜幢,世间任何一法不能跟它相比,世出间无量无边的法门也不能跟它相比。

 

我往年在台湾是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经》,以后因为常常出国,这部经断断续续的在讲,讲了十七年没讲完,《八十华严》讲到「十迴向品」,讲了一半,《四十华严》一半还没讲到。以后在《华严经》上明白了,一般人讲开悟,悟的是什麽?我在讲《四十华严》的时候,有一天在讲台上忽然起了个疑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到底学哪个法门?我起了这麽一个疑念。文殊、普贤这两位大士,他们学的是什麽法门?起了这个疑问。然后在《华严经》细细去观察,明白了,文殊修弥陀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普贤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善财童子是文殊的学生,是文殊的传人,是文殊菩萨得意弟子,你想想他学什麽法门?当然修的是念佛法门。念哪一尊佛?念阿弥陀佛。我这样才肯定往生经第一殊胜。

 

所以以后《华严经》放下,不想再讲。为什麽?《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讲《无量寿经》就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何必要惹大部经这麽麻烦?分量这麽多!我们讲浓缩的《华严经》,讲精华的《华严经》岂不是更好?所以讲《华严经》这个念头就断掉了。那个时候讲这部经,我们还没有这些录音、录影的设备,那个时候没有留下来。在这些年当中,有许许多多法师、大德,凡是遇到我都劝请,希望我把这部经完完整整的讲一遍。我遇到的人太多,次数太多,想想也许有这个必要。但是到哪裡去讲?如果还像往年一样,常常到各个地区去巡迴弘法,每年到各个地区跟大家见见面,我就想《华严经》恐怕五十年都讲不完,所以讲这个经的念头很难提起来。韩馆长往生,往生之前非常希望我把这部经讲一遍,我感她的恩。第八尊: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8:23: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88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