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65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六十五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12-045-0065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倒数第三行:

 

【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

 

这是摩睺罗伽王最后一尊,这一尊菩萨的德号『可爱乐光明』。「爱乐」是从事上说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他们能够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爱护一切众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在他们心目当中都觉得很可爱,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凡夫为什麽做不到?这个因素是执着自己的成见,执着自己的见解,与自己知见相接近的就可以容纳,如果与自己见解相违背的就不能够接受,这是凡夫,不是菩萨。菩萨的心永远是清淨的、是平等的,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恆顺众生,这一点我们要学习。决定明瞭众生在迷,没有觉悟,迷的时候哪有不执着的道理?哪有不分别的道理?不但凡夫之人具足妄想分别执着,即使佛法界裡面,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萨,妄想分别尚且没有能断尽。佛菩萨明瞭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他能够恆顺众生,绝不执着自己的见解,实在讲自己根本就没有见解。

 

佛给我们说的这一切法,完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绝不是他的分别执着,这是性德的流露。佛知道性德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的;换句话说,从释迦牟尼佛自性裡面流露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是一不是二。现在问题就是佛与法身大士他明瞭,知道这是性德的流露,凡夫之人不知道,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是佛的意思,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这就是凡夫之人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为什麽?你的意思,你的说法,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有什麽差别。所以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不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佛菩萨知道,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要问,众生有没有分别执着?也没有。明明看到众生在分别、在执着,怎麽说没有?相有体空、事有理无,这是诸佛菩萨所见。所以他们的心清淨,他们的行自在,他才真正能做得到随顺。因为知道事相的体是空寂的,既然体是空寂的,事相哪裡是真有?所以这个「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叫「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所以菩萨就真的随顺,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恆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为什麽说功德?真的是功德,在随喜当中「定慧等学」,这是我们讲菩萨,菩萨果证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他还是等觉,平等的修学;「悲智双运」,对待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智慧,护念一切众生,慈悲加持一切众生。「可爱乐」。

 

有一位同修寄了本书来给我看,这本书也是属于预言一类的。它跟一般预言书不一样,用小说的体裁写出来的,是个古老的传说,是南美洲祕鲁那个地方传出来的。裡面讲到九个觉悟,其中在第四个觉悟裡面讲「能」,他所说的「能」实际上就是佛法裡面讲的「光」,在中国气功裡面讲的「气」。他说这个东西是一切众生维持他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量。有些人的能很丰富,这个人就非常健康,容光焕发,气功讲这个人气很足。如果能量消失掉、流失掉,没有能量再补充,他的精神就萎靡不振,身体就非常衰弱。能量的摄取,在一切众生的身上都可以能得到,最丰富的能量是树木花草,特别是原始的森林,自然的能量最丰富。他这个说法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人常讲「地灵人杰」。地为什麽叫灵?这个地区能量非常丰富,人在这个地区长成,他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就特别丰富,显得健康强壮、聪明灵活。所以这个话说得还满有道理。

 

能量是怎麽样摄取的?他说的跟我们佛家讲的也很接近,就是爱心。如果你对于这些树木花草,你细心去观察,观察他的美,你就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能量就交流了,而且这个花木显得格外的美,它也通灵。这个道理我们在常识裡面体验到,爱花的人,花对他开得就特别美;不爱花的人,照他一样的方法去养那个花养不活,花开出来就不美。你去仔细观察,他什麽时候上肥料,什麽时候浇水,你也按照时间、按照分量去做,你没有爱心,你培养那个花就不行、就不美,没有精神。所以这裡面,人与人之间,人与花草树木,人与天地万物,最重要的是爱心,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没有爱心,你就没有能量。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观察宇宙万事万物「可爱乐」,它可爱,所以他就充满了光明,这光明像他那个书上讲的「能」,能是光明,这裡面还有智慧,无量的智慧。

 

这个书裡面提到平常我们饮食,饮食是我们人摄取能量最重要的一个方式。能量也可以说是营养,你要怎样才能得到饮食裡面完全的营养?你一定要喜欢这个食物,你在没有吃之前要欣赏这个食物,欣赏它的美,喜欢它,那个能量就全部吸收。如果吃这个东西讨厌,不喜欢吃,吃下去之后你也吸收不了能量,没有感应。所以主张在饮食裡细嚼慢嚥,不可以狼吞虎嚥,那摄取不到能量。我读了这本书很有启示,当然这本书裡头所说的大部分我们不能赞同,它到最后的结论,那个成就,在我们佛法讲仙道,它不是佛道。为什麽?没有离心意识,是一种养生之道,可以说是种高级养生之道,跟这一尊摩睺罗伽王德号裡面的意思非常相应。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要想修得诸佛菩萨那样的成就,爱心不能少,要特别着重慈悲为本,学佛慈悲是根本;没有慈悲心,佛法裡面就不得其门而入。

 

慈悲,决定不是爱缘慈悲,佛在经上讲慈悲讲四种。慈悲的意思就是爱护、关怀、照顾,父母对于儿女关怀,照顾得很周到,可以牺牲自己来照顾儿女,这算不算慈悲?在佛法裡也说,这种慈悲叫「爱缘慈悲」。你爱他,对他才有慈悲;讨厌这个人,不爱这个人,对他就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这种叫爱缘慈悲,一切众生都有的。第二种叫「众生缘慈悲」,这是在凡夫裡面智慧高的、心量大的,他不但能爱他自己家裡人,他也能够爱他的亲戚朋友,也能够爱社会大众,今天我们讲的爱国家、爱民族;再要扩大,爱全世界的人民,这个爱心就大了。佛将这种称之为众生缘慈悲,你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大概凡夫最高的境界只能达到此地。第三种叫「法缘慈悲」,菩萨的慈悲心。菩萨明瞭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就像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应当要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万物,这是因为这个道理。这个爱心就大了,可以展开到九法界一切众生,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这个爱心充满。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是因为一切众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这麽个缘故,对天地万物、虚空法界,这个爱心充满。而如来果地上的慈悲叫「无缘慈悲」,没有条件的,连同根、一体、所现所变这个念头都没有,这才叫到究竟圆满。还有同根、还有一体,还有所现所变,裡头还有条件在,那个慈悲叫法缘慈悲。无条件的慈悲才是究竟圆满。

 

诸佛菩萨那个爱心就像虚空一样,圆圆满满的充足,诸位想想他那个能量多大!光明遍照。因此他才有能力随类现身,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能随类现身;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就是这麽个道理。我们要学佛,你要问从哪裡学起?从爱心学起,你能不能够爱自己,你能不能够爱别人,如何把你这个爱心扩大(爱心扩大就是你的能量扩大),这也是我们修学裡面的一个总持法门。从爱心裡面就能够见到光明,这个光明是两重意思,一重是讲光彩、明亮,这是从事上说;另外一个是光明当中充满了智慧,不但在有情众生你看到他充满智慧,无情众生裡面,植物、矿物、沙砾石头,你都能看到它的光明。这些都是属于境界上的事,我们自己功夫有没有达到?达到之后你对于万事万物的观察,你的感受完全不相同。所以名号裡面含的意义确确实实是无尽的深广,我们也只能够略说,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样去修,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底下一句总结: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17:35: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8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