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三十四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再看下面,「付嘱时节—佛灭八十年无佛—佛不在世」。这是讲释迦牟尼佛八十年后灭度当中就没有佛了,佛不在这个世间了。下面,「佛灭八百年无法—正法将尽,邪法炽盛,人多信邪」。佛灭度八百年就没有法,正法将要尽了。这在《法灭尽经》讲,佛灭度一千年就没有正法,就进入像法,像法就是相似的正法,不纯了。八百年是正法快要尽了,接近像法了,邪法就很多,邪法就很炽盛,人多信邪。「佛灭八千年无僧—末法过半,形似比丘,行同白衣」。佛灭度八千年,现在佛灭度是三千年,距离我们还有五千年。不过现在三千年已经是末法了,末法也就是这个现象已出现,还没有八千年那麽多,八千年后,末法过一半了,末法一万年,过了一半。现在还有个样子,比丘的样子,八千年后,这出家人就跟在家人没什麽差别,没什麽两样。形同白衣,这个白衣是古代印度在家人都穿白色的,出家人不穿白色的,五种正色出家人不穿,出家人披的袈裟要坏色衣,把那个颜色要给它破坏,给它溷合起来,像现在咖啡色的一样。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这些正色的衣服就不能穿,这个正色的衣服不能穿,披在外面就是袈裟。古代印度人在家人就穿白衣,出家人穿坏色衣,他不穿白衣。所以我们在经典上看白衣,白衣就是指在家居士,在家居士可以穿黑的、可以穿白的,出家人就不可以。像海青黑色的,居士可以穿,出家人就不能穿黑色的海青,要穿咖啡色的,这样来区别在家、出家的身分。

 

我们再看下面的表解,「无信男无信女」,这信男信女也没有了,八千年后都没有了。「人能宏道,法无僧弘,教法无寄。僧行同俗,不能起信,不信佛教。无有僧行,无可皈依,不信三宝。」这个就是在佛门裡面没有信男信女,信众没有了。为什麽没有?佛灭度之后一直减少,一直到八千年,就快接近灭法了,信男信女都没有了,没有信佛的男女了,相信的都没有了。为什麽没有?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是人去弘的,道它不会自己去弘扬,道是需要靠人去弘扬。法无僧弘,教法无寄,这个佛法没有僧人去弘扬,佛陀的教法它没有一个寄託的地方。僧弘教就等于是佛陀的代言人,现在我们讲,新闻媒体也报,国家有个代言人,代表国家来发言的。现在佛不在世了,谁代表佛来发言?就是要靠僧。僧这个字在小乘佛教只有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大乘佛教它有四众,出家、在家,男众、女众,四众弟子。你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就是一个僧团,所以有在家僧团、出家僧团。大乘佛法是讲四众,小乘只有二众。

 

现在有很多人也为了这个争得都不行了,主要他不了解,小乘他就是只有出家二众,你用小乘的标准来看大乘的标准,这个当中就很多争议,现在佛门裡面很多这种争议。如果我们从大乘经典去看,这个争议也就不存在了。争议不存在,好像佛法在小乘经典是这麽讲,大乘经典又这麽讲,那怎麽办?遇到了怎麽办?佛灭度前讲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法就是法的依据,不能依人讲的依据,人他用他自己的想法,这个不标准,要依佛讲的法,法就是经典。依义不依语,就是意思对了就好,他的言语表达或多或少,用什麽名词那个没有关係,不一样没关係,意思一样就可以,这个就避免争议,依义不依语。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比较圆满,不了义就是还不圆满,方便说。了义是真实说,说的是实相;不了义就是方便说,权巧方便来说的,随顺众生来说的。经典当中有了义、不了义,小乘经典跟大乘经典比较,小乘是不了义,大乘是了义。遇到经典不同,我们应当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但是现在学南传佛教的佛弟子,他不承认大乘,那也就没办法,那个就谈不上了。但是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要入境随俗,你入到他们的环境,要尊重他们,甚至你讲大乘,他们感觉是受到不重视,你大我小,他这个分别心马上就出现,他就觉得心裡不舒服。所以去到那边,我们要察言观色,要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受大乘。能接受,像现在斯里兰卡强帝玛国师他能接受,跟他讲没问题。有些法师他不能接受,你就不要跟他讲,我们就跟他讲南传、北传就好了,不要讲大小,讲大小好像对他有歧视。但是这大小不是我们讲的,是经典佛讲的,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但是他不承认大乘经典,我们也就没办法。如果他承认,那就好讲了。现在斯里兰卡强帝玛国师他们也慢慢接受大乘教了,因为最早以前他们也有大乘教,释迦牟尼佛也去讲《愣伽经》,这大乘的。后来有些因缘变化,变成南传的,现在是小乘佛教。

 

僧要弘教法,弘扬佛陀教法,如果没有人弘扬就没有寄託。「僧行同俗,不能起信,不信佛教」,僧人的行为跟俗人一样,就不能让一般人生起信心,他也就不相信佛教。他看到跟我一样,差不多,他也就不相信。「无有僧行,无可皈依,不信三宝」,没有僧人的行为,那就没有地方去皈依,当然也就不信三宝。可见得人能弘道,这是一个关键。特别现在先从讲经说法,这个我们老和尚一直提起的,要劝大家发心,特别出家众要发心,要学讲经说法,出家众是主要的工作,在家是附带的,在家是护法为主,出家弘法为主。

 

下面,「付嘱人法」,就是把这个付嘱给人法。我们下面看:「付人—此经三宝付嘱国王—国王有教(教育权)、养(经济权)、卫(主兵权),(如校长)。四部弟子,(如教员)。」付嘱的对象就是人。这部经三宝付嘱给国王来护持,为什麽?国王有教育权,教育的权利在他手上;养就是经济权,资源在他手上;卫就是主兵权,他有保卫国家这个权利、义务、责任,好像一个校长一样。四部弟子,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如教员,国王像校长,四部弟子像学校教书的教员。这是付人,这个人就是国王。

 

「示法,受持读诵—师资进修。开解经义—教化众生。」看下面这个表解,「开空慧道—圣智;修七贤行—贤德;修十善行—天行。圣贤教育,行的教育。」这个示法,受持读诵,受持就是观照般若,要起观照般若,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这是受持读诵的目的。师资进修,这个老师师资的进修,有老师才能够开解经义,教化众生。现在这个师资也很难找,往后,我们淨老预测可能就找不到老师了。所以现在有少数好的老师他讲的把它录成光碟,以后可以教学用,往后可能都需要靠光碟教学了,真正的老师可能就愈来愈少了。师资必须要开解经义,才能教化众生。老师自己没有开解经义,他怎麽教化众生?自己都不明瞭,怎麽去帮助别人?这个也做不到。

 

下面讲,「开空慧道—圣智」,这个圣智,圣人的智慧。「修七贤行」,这是贤德。「修十善行」是天行,天道天人的行为就是十善,修十善你就跟天道相应。所以下品十善是修罗道,中品十善是人道,上品十善就是天道,修上品十善你跟天人的行为就相应了。圣贤的教育就是行的教育,圣贤教育如果没有行,这个教育也落空了。这个行就是实行、推行,现在大陆上流行落实,落实就是实行,落实这个行为。譬如现在我们淨老和尚提倡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你没有去落实,大家在那边读、诵、讲,这个还是得不到它的利益,也没有心得。所以这个经叫行经,佛的经典有分为教、理、行、果,行就是你要在生活当中去实行的、去做的,这个叫行经。行就是要去实行,在《论语》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了,如果你没有去实行、去实习,你就得不到法喜,在佛门讲法喜,儒家讲悦就是喜悦,你内心生不起欢喜心。因为你没有尝到法味,没有尝到那个味道,没有尝到法味,就没有法喜;必定尝到法味,才有法喜。像吃东西,你吃出味道你才欢喜吃,你没有尝到那个味道,没有去尝,你怎麽会有法味?尝不到法味,怎麽会有法喜?一定没有。这些圣贤的教育你没有去做,没有去实行,没有去品尝,你就得不到那个心得,你就没有法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4:13: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26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