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十四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印祖劝念佛人兼念观音菩萨,说一天如果念佛一万声,再加念五千声观音,迴向给这个世界苦难众生,因为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我们在读《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也劝我们,「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就念观音。观音菩萨感应的事蹟非常之多,特别我们现在多灾多难的时代,更需要劝大家念观音菩萨。所以印光祖师有一篇文章叫「普劝全球同胞念观世音菩萨」,在二战的时候,那篇文章都印在《文钞》裡面,那一张也可以印单张出来流通。如果还没有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可以先劝他念观音;如果一心念佛要往生西方,就专念阿弥陀佛。你要兼念也可以,你不兼念,你要专念也可以。观音菩萨对众生的贡献很多,我们现在也冥冥当中受观音菩萨的加持保佑。我们如果念阿弥陀佛,没有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也保佑,因为是西方三圣。灾难很多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观音菩萨,不要想到跑去哪裡,后来我想一想,跑到哪裡也都不安全。

 

这是给我们讲它的宗用,请我们去参《愣严经.观音圆通章》,以及《法华经.普门品》。大家如果有兴趣,观音经我们有因缘,大家可以来一起学习。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是能成就究竟圆满大智,为护国之所依凭。」我们能够修般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用《愣严经.观音圆通章》来做为我们修学的方法;以《法华经.普门品》来利益众生,奉献给众生,这样就能够成就究竟圆满的大智,成就究竟圆满大智就是成佛。为护国之所依凭,就是我们护国所依据、所凭据的就是般若智慧,没有别的,所以离开般若也就不是佛法。这是讲它的宗用。释名、宗用我们简单介绍到此地。

 

我们看下面,「乙、略开二护」,再看下面,「知王意问护国因缘。先说护佛果因缘,护十地行因缘」。下面是举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这是引用经文裡面的话。我们再看下面,「护国必先兴教,兴教必先培育良师,而后化民成俗,是为护国强根固本之大法门也」。这是讲护国必须先兴教,兴就是兴起佛陀教育,要兴教必须先培育良好的老师,而后才能够去化民成俗,是为护国强根固本之大法门。这一段给我们讲,就是护国要先兴教,兴教必须要先培养老师,有了老师才能化民成俗,这才是护国强根固本的大法门,根本大法。我们看淨老和尚现在在做的就是培育师资,培育老师。你看马来西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现在请蔡老师在那边,就是培育一些老师。培育老师最少要十年以上,这个师资培育不是短时间可以培育出来,必须长时间,而且要专。

 

老和尚讲,就是在马来西亚,他说一个淨宗学会认养一个老师。怎麽认养?就是这个老师他去中心,就在那边学习,要发薪水给他,他有薪水就可以照顾家庭,拿这份薪水养家活口;他有什麽事情,他家裡的事情给他照顾、给他帮忙。现在我大哥第二个儿子,他以前是教小学的,他读国立的师范学校,出来去教,台湾政府规定要教十年,不然要赔钱,因为读国立不用钱,他教了十年之后就辞掉了。如果他继续在小学,他可以做主任、做校长,但是他听到我们老和尚在提倡传统文化,二OO四年他就去庐江汤池跟蔡老师去学传统文化,去住在那裡。住在那裡一年多,蔡老师就先派他去马来西亚,去那边跟当地的侨胞交流。后来庐江老师全部搬过去,我侄子就回来了。他没有结婚,但是也要有分责任去供养父母,所以回来有一段时间他就去上班。后来蔡老师又叫他去,他去那边没有薪水,我说我们老和尚提倡一个淨宗学会认养一个,我们华藏淨宗学会就认养你好了,就给你去。我说你一个月要多少?他就给我开出他在学校的薪水,他在教小学,一个月是台币四万多块。我说那就比照你学校好了,我给你,我认养。他有这个薪水就每个月供养我大哥、大嫂,我有一个房子给他住,他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在那边学习。学习不是短时间,因为马六甲这个中华传统文化中心现在正在盖,可能明年就会完成,在马六甲,目前是在吉隆坡租的一个地方,马六甲这个盖好就是属于自己的。培育师资是目前一个很大的工程,必须长期惨澹的经营。这个事情如果国家来做是最好的,我们民间做毕竟力量有限。如果国家领导人知道这是护国强根固本大法,一定会积极的去做这桩事情。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哲学为诸学之母,佛学为哲学极峰(方东美老师语),兴教必先佛学」。这是引用我们淨老和尚的老师,哲学老师方东美教授的话。哲学为诸学之母,诸学就是其他的学术,其他各方面的学术,哲学是所有学术之母,像母亲一样;佛学为哲学极峰,佛学是哲学的最高峰,这是方东美老师讲的话。因为方东美教授他是学哲学的,在大学裡面有哲学系。要兴起教育必须先从佛学开始,因为佛学是哲学的最高峰,当然要从佛学开始。在讲席当中我们淨老常常提起,「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学佛的因缘是方东美老师给他介绍,他才入佛门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教学存进贤圣之意,学者存诚敬之心,唯诚敬工夫得入圣学,能持不失」。教学的目的,它的目标是进入圣贤之意。儒家过去,「读书志在圣贤」,就是读圣贤书,他的志愿就是希望自己将来也成圣成贤;我们学佛,读佛经,也希望我们将来成佛、成菩萨,他的目标在这个地方。要学圣贤、佛菩萨,学者就是学习的人,心裡要存诚敬之心。这是印光祖师很重要的开示,祖师在《文钞》给佛弟子开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修学关键就在诚敬之心,如果都没有诚敬心,那就学不到东西。因此我们淨老和尚在讲席当中也常提,以前台中莲社李老师教学,他说学生同样在一个课堂上课,每个同学得的利益不一样,有的人得的利益多,有的人比较少,有的完全得不到利益。同一个课堂讲课,也不是说个别教授,对这个人他特别教,那个人就教少一点,有的不教,不是这样,都是平等的,因为同在一个教室上课,讲的是同样的话。但是听的同学,为什麽有人得利益多,有人得利益少,有的人得不到利益?关键就是各人诚敬心不一样。所以不是老师有偏心,是各人诚敬心不一样。如果没有诚敬心,老师再怎麽教也没有用,他也得不到,因为他不能接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09:47: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2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