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六度十大愿王(第4集|MP3视频文字)jingkong老和尚主讲

 

「利行」,利是利益,所有一切行为对社会、对众生肯定是有正面的利益,决定没有负面的。「同事」,是接引众生的手段、接引众生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随缘。我们今天接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一切都能随和而不执着,这叫做同事。我们今天到日本,我们的生活起居完全随顺这个道场,这是同事。我跟你是朋友,我决定不要求特殊的招待。人要有嗜好就不能跟人同事,要没有嗜好能够随缘。

 

第四个字是『愿』,普贤菩萨所代表的。普贤菩萨跟一般大乘菩萨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微尘、毛端裡面都容纳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诸佛众生,在微尘裡面、毛端裡面,这我们没办法想像到的。谁能够契入、去亲证?普贤菩萨能,大乘菩萨都没有这种神通。你想想看,微尘有多少?毛端有多少?世界是重叠的,重重无尽,《华严经》上所说的,普贤菩萨的心量等虚空法界。《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决定不能够圆成佛道;证得圆满的佛果,一定要修普贤行。

 

淨宗法门是修普贤行,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从哪裡看出来?《无量寿经》上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淨宗法门跟普贤的关係太密切了。普贤是娑婆世界淨宗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华严》,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淨宗初祖,我们要晓得。修淨土不修普贤行,你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魏默深居士把《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成为淨土四经,是大有道理在。普贤行就是全部《华严》的行门,到末后把全部《华严》行门归纳为十个纲领,我们称之为「十大愿王」,实际上这十愿,真正的愿只有前面这七条,后面三条是迴向。

 

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要学。「诸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特别着重在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换句话说,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一尊佛(佛如来)。什麽人能够修普贤行?一般讲法,法身菩萨,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修普贤行了。我们凡夫努力认真去学,希望能够接近,希望能够沾一点边缘,礼敬的心、礼敬的行,不能不认真去做。「礼敬」,决定是平等的,绝对不分善恶邪正,为什麽?他都是未来佛。但是称讚就不一样,「称讚」是:他的心行与法性相应,称讚;与法性不相应,不称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样子给我们看,你看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三个人是代表贪瞋痴,善财童子去参访,有礼敬没有讚歎。所以我们在这裡就学到,这个人的言行与佛法经教相应,讚歎!与经教不相应,不讚歎!我们在《华严》上学会的。

 

「广修供养」,你看看他用供养,他不用布施,这是以最尊敬的心,对待佛、对待父母跟对待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就如同父母一样,如同诸佛一样,所以它这裡没有布施,只有供养。大乘菩萨裡头有布施,普贤菩萨没有布施,普贤菩萨是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这是修福,福慧双修。如来果地上无量无边的大福,从哪裡来?从广修供养来的,尤其是法供养。「忏悔业障」,业障要是不忏悔,你的智慧永远不开,为什麽?业障障碍你自性般若智慧,业障障碍你的德能相好,所以业障要不能够剷除,你就没有办法明心见性,这是肯定的。

 

「随喜功德」非常重要,为什麽?一切众生都有嫉妒障碍,随喜功德是对治嫉妒障碍,众生愚痴、不知道,看到别人有好事,心裡觉得难过,还在想办法去障碍他,想办法去破坏他,他不知道那个罪业不是跟那个修积功德人结的,「这个人做好事情,我看了很不舒服,我把他破坏」,那个罪是不是对这个人的?不是,跟这个人毫不相关。罪从哪裡结的?罪从事,他做这个好事对社会、对众生有多麽大的影响,罪从这裡结的,他的影响愈大,你的罪就愈重,与那个人毫不相干。所以世间人愚痴到这种极处,不晓得造作罪业之大,佛法裡面结罪,真是结到虚空法界,他不晓得。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裡面讲的,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另外有一些出家人嫉妒障碍,造谣生事,把这个道场破坏,把听众都劝离开了,说这个法师破戒。这个道场被毁掉了,造作罪业的人堕无间地狱,与这个法师相不相干?不相干。法师就像《愣严经》上所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他发心讲这部经,讲到中途被人破坏了,这法师的功德是圆满的,他的心圆满,他的发心圆满,他圆满功德。破坏是什麽?是道场被破坏,众生得度闻法的机缘被破坏,他的罪是从众生结的,从道场结的,跟法师一点关係都没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法师,说老实话,佔便宜了,本来他一部经讲完,他的功德才圆满,现在一部经不要讲完,功德就圆满,这对法师来讲是好事!讲一部经很辛苦,他这一部经要讲一个月的话,他讲一个星期被人破坏,他一个星期功德就圆满,对他讲是好事,罪跟法师不相干。我们学佛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业障不能不忏悔。

 

随喜功德就大了,随喜的功德跟法师的功德一样大。同样大的时候,随喜的人最聪明,法师要讲一部经,讲得好辛苦,功德圆满,他那个随喜的心,他把他的功德全部就拿过来,跟他一样大。这就好像以灯燃灯,法师是一盏灯,我们自己是一盏灯,我这个灯藉他的光,点燃了,光跟他一样大,我藉他的光点燃了,自己没有费力气。这就是觉跟迷,一念觉,修功德实在讲很容易;一念迷的时候,那造无量无边罪业。所以见到人做好事,有力量,帮助他,没有力量,心裡生欢喜,这个功德大。法师在那裡讲经,我不会讲,我劝我所认识的人都来听,这些人听经的利益,自己都有分,成就自己的功德,就在一念之间。

 

「请转法轮」,是自己有这个智慧、有这个机缘,这个地方没有人讲经说法,邀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这一方冥阳两利,不但一般人听经种了善根,纵然不开悟没有关係,阿赖耶识种善根了,这个地方九法界众生得利益。讲经的道场,法会的道场,决不是有形这几个人,无形的众生不知道有多少倍!你没办法计算。所以成就道场、讚歎道场,功德说不尽;障碍道场、毁谤道场,刚才说过,佛菩萨不动心,但是护法神,还有许许多多的鬼神,你把他们闻法的机缘破坏了,他那个恨,恨得多深!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然后你才会真正懂得修「随喜功德」,你才会「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就是护持正法,正法常住在世间。这七条是愿,普贤菩萨的愿,念念不捨。后面三条是迴向,「常随佛学」是迴向菩提,「恆顺众生」是迴向众生,「普皆迴向」是迴向法性、是迴向实际,经文常讲「迴向实际」,「实际」就是法性,所以后面这三愿是迴向。我们限于时间不能做详细讲解,但是这在大经裡头都有详细的说明。

 

第三句跟诸位报告过了。最后一句『无上菩提』是大果,「无上」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名号,是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我们能够「修大道、养大德、履大行、证大果」。「佛」是诸佛如来;「祖」是祖师大德;「自行」是真实智慧,不是真实智慧,他不会真正去修行的;「化他」,教化众生,是大仁、大义。自行化他的大事就圆满了。所以印祖讲的这四句十六个字,也是佛法大总持法门,把整个佛法圆圆满满的都包括在其中。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08:53: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19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