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85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接着经文说,『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圣人可以说是睿智的,但不诚的话,他不可以教化万民。当然圣人他是慈悲、有智慧,这个「智」裡面没有慈悲,那就变成感情用事,那就不算是圣人。所以圣人之所以能够化万民,是他是诚心去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他的言语恳切,令人感动。我们认识一些很有德行的长者,我们亲眼看到,他跟人家谈话,一开口二、三句话,对面的朋友就流眼泪,而且是第一次见面。那个是真正人家听他一、二句话就可以感觉到那种诚心。尤其现在的人都很缺乏爱,现在你说十个家庭,夫妻不吵架的有几对?那假如夫妻常常吵,孩子从小成长他就一定缺乏真心的爱护,因为家长都感情用事多,情绪化多。所以遇到这种无私的人,一心一意要利益人的这样的长者,他的言语很快就让人家感受到。我还见到有个女子,遇到一个很慈悲的人,从遇到他,听他讲第一句话到离开,其中应该有五、六个小时,从听他第一句话到离开(五、六个小时)还在流眼泪。所以感人至深都要靠真诚。

 

我们现在传统文化也非常多志士仁人愿意来投入、来奉献,在全球华人也有不少讲师在弘法。讲课的时候,确实引经据典,头头是道。那听众他会很感佩,很仰慕。结果下了台,私底下,这些听众遇到了,看到他很激动,然后就冲过去,多听他讲两句话。可是当下这个讲课之人假如表现出很冷漠,言语一点都不亲切,甚至还有点好像嫌弃对方。会讲课,很聪明,但是假如没从心地上下功夫,没察觉到自己不够真诚,那给听众的杀伤力就很大,因为他一下子形象差别太大,那个真的会让人家精神错乱,调不过来。一个他这麽仰慕的人突然这麽冷漠对待他,他可能会内伤很多天。所以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是要诚惶诚恐,要珍重这分信任,更应该真诚对待。

 

我们还曾经听到讲课的人说,「好啊,下节课我一定让他们哭。」讲这个话就不真诚了。你讲课是自然的流露,大家互相交心,很自然,感动,怎麽会是「好啊,下节课我一定让你哭」?这个会不知不觉,有时候没有观照到自己的态度,前一、二节真诚流露,大家也很感动,慢慢掌声多了,讚歎多了,「你讲课讲得真好」,开始在琢磨这个课要怎麽讲,这句话要怎麽讲,才会赢得掌声。那把这个精神不是用在提升心性,而是用在这些言语的推敲、琢磨上,慢慢这个诚就会退。好像讲得言语上愈来愈精彩,可是听众比较敏感的人觉得愈来愈不感动,这个都是很微妙。

 

接着我们看下一句讲到,『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父子可以说是最亲密的,而且「父子有亲」这是天性,不是说人刻意去教的。我们从二、三岁的孩童跟父母相处,就可以很明显观察得到,他对父母那种孺慕之情是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天性是本有的,但为什麽最后父子会不亲?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说,父子之间现在不好沟通,有代沟。那原来是天性,它之所以会起变化,我们想,为人父母者应该负比较大的责任,因为孩子是我们养育、教育大的。我相信没有孩子不愿意跟他父母那种亲密跟他小时候一样,那是人生的幸福。

 

首先,为什麽孩子会慢慢没有办法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父母讲一套做一套,那慢慢的孩子这分天然的信任会受影响。我曾经看长辈打孩子,为什麽打他?孩子阻止他去赌博,他还打他的孩子,我都在现场。孩子这种至情,希望父母不要去赌博,人家看了应该很感动,「号泣随,挞无怨」,应该看了感动。你说当父母的人还发脾气,还打他,那这个就是瞋恚心现前,真诚就没了。所以其实这种父子的真诚是天性,它是后来遇到障碍,主要障碍还是我们的习性障碍它,乱发脾气,就不能跟人真诚相待。或者傲慢,儿子瞧不起父亲,觉得父亲学历低,不识字,「不诚则疏」,疏远自己的父亲。所以这都是教育的问题,教育应该要长善,应该要不忘本,而不是增长他的知识以后,增长他的学历以后,反而愈来愈傲慢,那这个教育就偏掉了。所以傲慢就会不诚。

 

包含贪,有贪求,也很难真诚。比方说父母好面子,那自己也不是圣人,会做错事,拉不下脸来给家裡的人道歉,慢慢可能就家裡人都不讲话,不好沟通,就隔阂了。诚才能感通。所以很多学了传统文化的家长,感觉到自己确实过去有很多不对,应该跟家裡人道歉,真的发自内心忏悔、反省,家裡的人确实又回到以前,可以畅所欲言,心裡的话可以互相倾诉。所以自家不能有祕密,不然就不真诚。包含好面子,孩子有表现得不是如己意,就觉得孩子给我丢脸。这个面子真的害死人。不只父子关係是这样,包含夫妻关係,「你钱怎麽赚这麽少!」那夫妻相处就愈来愈觉得有隔阂,不被尊重,不被体谅。

 

接着下句讲,『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君王他是一国之长,那是最尊贵的地位,但是虽有尊贵的地位,如果没有自重,那慢慢的可能会自取其辱。所以在上位者,他人的尊重可不能变成一种对人的要求。所以自己做好,自然赢得认同跟爱戴。我们看在商朝时候,有个天子太甲,他是商汤的后人,当时候伊尹还在。结果太甲不修道德,就非常放纵自己,最后伊尹没办法,把他放逐,放到桐宫这个地方。他本来是天子,是最尊贵的,那他自取其辱,最后「不诚则卑」,他反而变得不受人欢迎,不为人所尊重。结果后来他反省三年,回来之后,真正改过自新,他还是赢得人民的尊重。所以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他处在这麽高位,他的过失大家看到、知道,但是他改过来,老百姓还是同样的仰慕他。所以这一句,「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我们想起《弟子规》说的,「待婢僕,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他有这个地位,如何表现他的高贵?慈爱下属,宽宏大量,才显得他的尊贵。就像我们刚刚讲到,那个领导者他也要首先反思,他要先尽本分,而不是以他的地位来指责、要求他人。

 

接着经文讲到,『夫诚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诚」是一个很重要的品德,应该是品德的根本,所以君子时时恪守这个德目,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真诚,不只是他念念不敢违背的道德操守,而且也是治理国家之根本。所以诚是修身之本,亦是治国之本。《中庸》裡面讲,「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真诚现前,事情一定可以成就。《谏太宗十思疏》裡面,魏大人有讲到一句,「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连不同民族,可能言语当中都有障碍,但你只要竭诚,都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唐朝那个时候,确实多少国家民族都到大唐来,亲如一家。「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是居功自傲,自傲自满这个态度一形成,可能连最亲的骨肉最后都会形同不认识的人。可见,其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都在这个真心、诚心。

 

就像刚刚那句经文讲的,「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就让我们体会到,真诚是本有,为什麽提不起来?被习气所障。傲慢就是严重的习气,怀疑心也是严重的习气。傲慢、怀疑别人,那这可能都是对人都有成见。有成见,真诚现不了,甚至是带着有色的眼光,话还没讲,人家看我们的眼神就觉得很不舒服。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1日15:43: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15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