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十三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34-0013
让我们先合掌恭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上次我们讲到第五品,第五品是法藏比丘发愿要成佛,不仅是成佛,而且要胜过诸佛,将来要成就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也都胜过一切诸佛国土。发了愿以后,他就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来请示,这个愿能不能够达到。佛就告诉他,鼓励他,只要你有真愿,就像大海,你用斗去量,经历劫数也能够量尽。你至心求道,精进不止,就一定能够实现你的大愿。我们就讲到这裡。我们今天继续看下去,我们来看经本第二十页第一行,从第三句开始看起: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淨佛国。汝应自摄。】
这裡面说了三个「自」,是老师教导学生,你想要成就,必须是自悟、自修、自证,别人给不了你,这是你自己分内的事情。这三个「自」裡面的意思很深,我们说这裡头有三个意思。第一个,这是法藏比丘在过去生中修的善根非常深厚,对于成佛的事,其实他自己也明瞭了。他现在发愿要成就庄严佛国,就是以后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他的老师告诉他,「你自己就明瞭,这个还用得上我说吗?」就是这个意思。法藏菩萨有智慧,他有这样的能力,确实明瞭如何建立庄严佛国。这是学生根机很利、智慧很高,老师只需要一点他就通了,不用麻烦教那麽久时间,根机好。所以,学佛,根基是多麽重要!一学佛就想要好高骛远,往往搞了半天都搞不成,倒不如把我们的根基打好,根基打得好、扎得深,老师一点他就通了,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意思,这三个「自」是讲摄取佛国,是各随意愿。就像我们现在世间有不少的出家在家大德要建立道场,他们也有他们的一个想法,每个人建立道场,这道场将来要做什麽用?是清修为主,还是接引大众?是严持戒律为主,还是广弘经教为主?他都有一个取向,都有他们的一个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理想,所以建道场他按着自己的理想去建。诸佛也是这样,诸佛自己发愿要建立自己将来的国土,他们也有他们的取愿不同。有的他就要建立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像法藏比丘;有的他就偏偏喜欢到最苦的地方,去那裡度众生。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娑婆世界这个国土正好跟极乐世界相反,这叫五浊恶世,这是他的意愿;像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偏偏取向到地狱裡面去度众生,他的佛国土就在地狱。所以,每个菩萨他们的取愿不同。老师听到学生这样请问,老师也不会给他一个答桉,为什麽?如果我告诉你答桉,那是我的想法。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想去建。所以教他『汝自思惟』,你自己想;『汝自当知』,你自己要知道;清淨的佛国,『汝应自摄』,你自己去建立。老师只能是启发式的教育,不能代替学生,这是第二层意思。
还有第三层意思,淨土有报土、有化土,淨土实际上都是自性所变现的,总不离自性。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在这裡他讲了三个自,都是直指人心,让法藏比丘直下见性成佛,这有点像禅宗裡面所说的法身向上之事。这超越了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范围,因为这裡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深广。第三层意思就像禅门所说的机锋,直接让你开悟。法藏比丘在这有什麽反应?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法藏菩萨也很高明。在这裡其实他已经开悟了,他老师这样去点他,按照法藏这样的根性、智慧,他早就应该开悟了,可是他在这裡装着还不知道,装着没开悟,这裡面有他的深义。为什麽?假如他在这开悟,那后头就不用说了,《无量寿经》到这就结束了,底下就不用再讲。这成了什麽?成了禅宗,叫你开悟就点悟了,我们凡夫看了还不明不白。可是法藏菩萨在这裡还装着不懂,他说,「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我不能够体悟这样的境界」,实际上他都体悟了。我们看到黄念祖注解裡面讲,法藏比丘都是乘愿再来、倒驾慈航,法身大士,叫从果向因,他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在这示现做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学生,实际上他的境界早就是成佛的境界。
这裡头还有一个意思,他为什麽要说『斯义宏深,非我境界』,还要请他的老师给他演示『诸佛无量妙刹』?这是利益众生。因为淨土法门叫难信之法,很难相信,极乐世界完全是唯心所现的淨土,凡夫也很难契入。如果没有经历这麽一着,老师给学生演示出来,我们真的无法体会,以为这个极乐世界就是法藏比丘凭空想像出来的,我们也没看到,他怎麽修成的?在这裡法藏比丘要在事上给你做这麽一个表演,他真要学。极乐世界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真的是老师给你一个一个国土演示,让你在这裡头认真的来取法。就像我们要建造一个乐园,我们先去参访各地的乐园,知道该怎麽样去做,然后我们再来画图纸。我们参访了很多很多乐园之后,我们吸取它们的长处,避免它的短处,所以我们所营造的乐园那是超过其他的。法藏比丘要通过这麽一样表演,表演给我们众生看,这是他老人家慈悲。
这裡讲的斯义弘深,深在什麽地方?淨土法门真是深,在这裡法藏菩萨不是用禅宗,他用淨土,淨土这门太深太深,真叫蕅益大师讲的,非九界众生所能信解也。九法界,包括菩萨都不能相信,不能理解,太深了!深在哪?他这个极乐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去往生的上至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下至地狱众生,你只要往生之后,统统成为圆证三不退的菩萨,这真叫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国土没有,就是极乐世界有。普通菩萨真的不理解,所以「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这个境界不是菩萨能够入的,全是诸佛境界。所以,法藏菩萨在这求他的老师,『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如来」、「应正遍知」,这都是如来十号当中两个,总共十号,十个名号,这裡省略,用两个,两个就代表十个。我们之前已经把这如来十号解释过,在这裡我们就不再重複。就是请这位老师『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是求佛,求佛为我说法。说什麽法?说十方一切诸佛如何修因证果,如何建立他的国土,如何来接引众生,这种种的佛事。让法藏比丘能够了解,做参考,自己懂得如何取捨,如何来修行,能够实现他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下面一句,说明他自己求学的态度。『若我得闻』,就是如果我听到佛您老人家给我说的十方诸佛刹土这些事,『如是等法』,这些法门,我一定『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这裡他发誓一定要成就他的大愿,什麽大愿?也就是他要作佛的时候建立这个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来「悉作菩萨」,而且他的「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所有众生都能得闻弥陀德号,都能了解弥陀大愿,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向他的老师表明他修学的态度。世间自在王佛见到这麽好的学生,当然由衷的欢喜,很乐意教导他。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淨。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学生是真学,老师就真教,学生有一分诚敬,就感得老师对他的一分教导。法藏比丘在这是十分诚敬,发的愿这麽真,老师对他也就是十分的教导。这裡可见得师资道合,学生能够有多大的成就,最主要不是看老师,还是看自己,自己对于修学是什麽态度。像法藏比丘发的愿这麽真、这麽大、这麽精进,老师肯定是最关怀、最爱护、最照顾、最乐意教导他,这都是他自己感召来的。『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知道他的学生高明,「高」是他德行高,「明」是指他的智慧大。德行、智慧都这麽高,学生就好教,老师不费力气,他领悟得快。而且他还加上『志愿深广』,就更不得了!他有这个大悲愿力,希望建立的国土,比诸佛国土都要超胜。于是老师立刻就教导他,『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淨』,这可不是小数字,二百一十亿!而且这个二百一十亿还不完全只是数字,它是个表法。在《华严经》和《智度论》裡面我们看到,二百一十亿这是代表圆满;在密宗裡面,二十一也代表圆满,二百一十亿就是二十一的倍数,那也是更代表圆满。所以在这裡是讲,世间自在王佛给他演示的诸佛刹土是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圆满,一个都不漏掉。这些诸佛刹土裡面的「功德严淨」,功是讲修因,德是证果。诸佛修行建立自己的刹土,如何修因、如何证果的这个事情,他的老师给他讲得非常的明白。严淨的严是讲庄严美好。要知道,诸佛刹土是心现的,你的心庄严,你的刹土就庄严,刹土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
最近的依报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学佛,你要知道你是不是真学、你学得有没有成就,先从你的相貌上看,你的体质上看。如果原来相貌不好,现在改了,证明你学佛功夫得力。真要学的话,大概二、三年,相貌就不一样,体质也不一样,你会觉得一下子身体就好很多,很多以前的毛病不知不觉就没有了,这是学佛第一个受用,最粗浅的。这个都得不到,那学佛还没上路,为什麽?你要了解,心是主,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我们的相貌,这都是心中你喜欢这个相貌就得这个相貌。我们在投胎的时候找父母,找到父母之后你出生了,跟父母样子长得很像。一般世间人说这是遗传,其实不是遗传,是你投胎的时候你喜欢这个父母,你喜欢这个父母,你长的样子就跟他一样,都是相由心生。出生以后,你相貌就已经定了,能不能改?还是能改。年轻的时候,那是跟前生的业力相关,所以可能改得并不明显;但是四十岁以后,这个相貌自己得负责任了,这就不是父母那边给你的,是自己的内心在转。如果我们心地温和善良,你的相貌也就是那种温和善良的相貌;如果我们的心险恶,这相貌就不善,这都是自己负责任的。四十岁以后就跟你投胎没关係了,全是你这一生造作的这些善恶业,你的念头决定。第一个是改相貌,学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