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第1集|MP3视频文字|jingkong老法师|深圳

admin 了凡四训(深圳)评论6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一集)  2001/4/16  中国深圳  档名:19-016-0001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各位同学,大家好!这次接受凤凰卫视的邀请,来跟大家谈谈《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过去所讲的跟现在所讲的,当然在境界上有些不同,但是往年所讲的依旧可以做参考。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红黄蓝白黑的黄,字坤仪,他是当时江南吴江县人。他生于明世宗(世宗是明朝第十二代的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这样子,诸位就比较有清晰的概念,距离我们现在有四百多年。《了凡四训》后面附有一篇文章,《俞淨意公遇灶神记》,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门功课。俞淨意生于嘉靖四年,大了凡先生十岁。他们曾经在丁丑年,就是了凡先生第二次去考进士,那一年他是四十三岁,俞淨意先生五十三岁,他们两个同科。俞淨意考取,了凡先生没有考取。了凡先生一直到丙戌年,他五十二岁才考取进士。我们从他一生传记裡面来观察,改过自新也是相当辛苦的事情,不是那麽容易。特别是早年,前二十年很辛苦;到了晚年,功夫成熟了,断恶修善是愈来愈容易。我们来看本文:

 

【余童年丧父。】

 

『余』是了凡先生自称。『童年』,童子的时候。根据「立命之学」来看,我们晓得,他丧父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怎麽知道?因为他遇到孔先生那一年是十五岁,所以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

 

【老母命弃举业学医。】

 

『举业』,就是读书求取功名。他的母亲告诉他,不必去念书求取功名,劝他学医。

 

【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学医有好处,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救济一些病苦之人。

 

【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如果你真的把医学学好了,将来能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对你的一个愿望。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以后,『后』是他十五岁那一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修髯伟貌』,修髯是鬍鬚很长,相貌非常魁梧。『飘飘若仙』,不像是凡人的样子。他看到之后,对他非常礼敬。由此可知,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虽然年纪轻轻十五岁,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懂规矩,这才能讨人欢喜,逗人喜爱。

 

【语余曰。】

这个老人告诉他。

 

【子仕路中人也。】

这个老人好像是会看相的,一看到,你是个作官的命。

 

【明年即进学。】

『进学』,就是明年你就会考取秀才。

 

【何不读书。】

为什麽不读书?你到处在外面游荡,为什麽不读书?

 

【余告以故。】

他就把他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他在外面游荡,可能是在採药。因为十五岁学医,那一定是学徒;或者跟着大夫,或者跟药店裡面作学徒,这都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他把缘故告诉道长。

 

【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向老人请教贵姓,从哪裡来的?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这老人告诉他,他姓孔,他是云南人。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

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现在《四库全书》裡头还收着有。我曾经去翻了一翻,实在说看不懂,完全是属于高等的数学。这个书裡头不但是可以讲一个人的命运,讲国家的命运,讲世界的命运,完全是从《易经》卦数裡面来断定。

 

【数该传汝。】

从定数上来讲,我应该传给你。这个老者第一次跟他见面,怎麽知道能传给他?这裡头就有大学问。这一种学问,跟佛门宗门教下祖师大德传道,非常类似。

 

【余引之归。告母。】

了凡先生就引导这个老人回家,看他的母亲,告诉他的母亲。

 

【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母亲说:好好招待他。试验试验他算得灵不灵?结果一试验,他算得果然灵。

 

【余遂起读书之念。】

从这个地方,他对老者给他推算,他有信心了,这样又生起读书的念头。

 

【谋之表兄沉称。】

跟他的表兄商量。

 

【言。郁海谷先生。在沉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他的表兄把他送到郁海谷先生那裡,郁海谷在那裡教私塾,『开馆』就是教私塾,他把他送到那裡去寄学。了凡先生就拜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孔先生替他推算,他说:你明年到县裡面去考秀才,县考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提学是省考。那个时候考秀才要通过这三关。

 

【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明年去考,明年是十六岁。十六岁去考的时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相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错,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的数术专家,中国也讲命理专家。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复为卜终身休咎。】

既然这样灵验,请老先生算算一生的流年,吉凶祸福。

 

【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

『廪』,也是秀才裡面一个等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公费学生。廪是廪米,它的名额是有一定的,必须要有缺,出缺。秀才裡面考试名次最高的,再递补上去,补禀。

 

【某年当贡。】

贡生比廪生又要高一等,都还是秀才。秀才裡头分很多等级,以贡生为最高,廪生为其次。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你当了贡生之后,某年,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去读书。所以那个时候入太学,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古时候只有一个,叫国子监。太学都是设在首都,设在京城。明朝时候有两个国子监,这什麽原因?明太祖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京有国子监。以后到成祖,成祖迁都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有个国子监。明朝国家办的大学就变成两个,这个常识我们要懂。贡生以上,才有资格到国子监去读书。这是贡后某一年,你会当选四川一位县长,『大尹』是县长。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还乡。为什麽?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

算得这麽准确。

 

【当终于正寝。】

你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

 

【惜无子。】

你命裡头没有儿子。

 

【余备录而谨记之。】

『备录』,一桩一桩的,他所讲的统统把它记起来。这是他一生的流年。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悬』就是他算定的。以后每一年读书考试,名次全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丝毫不差。这裡面有个插曲。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

就是他当廪生,他领的国家给他的米粮,配给他的米粮,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公费生。他要领多少米粮?要领九十一石五斗,他就出贡。换句话说,他从廪生就升到贡生。

 

【及食米七十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算命是给他算,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贡,但是他领廪米七十多石的时候,这个时候屠宗师,『宗师』就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教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教育厅长,他就批准补贡生。补贡生,那就是出贡。他心裡就疑惑,为什麽这个不对?这个算的就不对。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

屠宗师批准补贡,文件上去了,被署印,『署印』是代理,代理的这位杨先生把它驳回来,不准他补贡。

 

【直至丁卯年。】

丁卯年是明穆宗隆庆元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诸位想想,他十六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三岁才当上贡生。十几年,这麽长的时间。直到丁卯年。

 

【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

这个时候督学,就是主持教学的长官殷秋溟先生。他在閒暇之中,把从前这些秀才,他们那些考试卷,没有考中的这些考试卷,重新拿来看看。突然之间,看到了凡先生他的考卷写得非常好,所以就感叹说:这五篇,他做的这五篇文章,就等于五篇奏议。他的见解、文字都好,可以比得上大臣对于皇帝的奏议。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博』是说他见闻广博,他的学识很丰富;『洽』是说他对于理论了解得很透彻;『淹』是说他的文义透彻;功夫一『贯』。这样的文章,很难得看到。他说:不能让这样一个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的人,老于窗下,一辈子当穷秀才。

 

【遂依县申文准贡。】

再给他申请去补贡,这一次批准了。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孔先生算得一点也没错,确确实实他的廪生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贡。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他到这个时候,完全肯定,相信一个人有命运。命运迟早都有时候,强求不得的,于是他的心定下来,妄念没有了,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我说,这种人叫标准凡夫。我们作凡夫都不标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求不到的。命裡有的终须有,命裡无时莫妄求,哪裡求得到?

 

【贡入燕都。】

做了贡生,到燕都,到北京。到北京,当然也许想看看那一边的国家大学。我想他一定是去两个大学都了解一下,选择到底在哪裡读书,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到的。

 

【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为什麽?一生都是命,想什麽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我们看了凡这个情形,也值得同情,也值得可怜。

 

【己巳归。】

『己巳』是第二年,第二年从北京回到南方。

 

【游南雍。】

这个时候了凡先生三十五岁。『南雍』就是南京的国子监。可见得他调查,搞清楚了,他选择南京的大学,想到这个学校去念书。

 

【未入监。】

还没有上学,在没有上学之前。

 

【先访云谷会禅师。】

没有上学之前,听说栖霞山,栖霞山在南京,现在南京有个栖霞寺,他到栖霞山去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他的法名叫做「法会」,所以此地称他「会禅师」,这是尊称他。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大德、一位高僧。这个时候云谷禅师已经是六十九岁,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云谷大了凡三十四岁。了凡三十五岁去见他,这也是头一次遇见。

 

我们在后面传记裡面看到,云谷禅师的行谊,他的道风,他是一个真正开悟的人。虽然很年轻的时候出家,出家的时候也跟现在一样,做一些经忏佛事。但是那个时候经忏佛事,跟我们现在性质完全不一样。后来他觉悟到,出家干这些事情,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我不是为这个而出家的,这个出家就等于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生死事大。十九岁他就去参学,寻师访道,以后他确实成就了。开悟之后,他在寺院裡面韬光养晦,专做苦行,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工他做。以后有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官员发现他,这是一个真正有道的高僧,所以就帮助他,希望把栖霞山的道场恢复。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他介绍另一位法师去作住持、方丈。道场复兴之后,他在山后面很隐密的一个地方,建了一个小的修行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天开岩」。人迹罕至,他一个人在那边苦修。我想,了凡先生去访问,必定是在这个所在;天开岩,一定在这个所在,因为法师已经六十九岁。法师是七十五岁圆寂的,也就是一五七五年,这一年了凡先生四十一岁。所以了凡先生跟他见面,与大师圆寂这个时间并不很长,只有七年。我们想想,他一定是住在栖霞山天开岩。

 

大师平常接众,不管哪个人去访问他,他总是丢一个蒲团,叫你坐在那裡,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一句话都不说。一天不讲一句话,都在定中。了凡先生去参访他,大概也不例外。

 

【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跟了凡先生,他们坐在禅堂裡面,三天三夜一句话没说。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特别是修行人,修行人为什麽不能成就?妄念太多了,妄想、分别、执着太多,这个心定不下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9日17:49: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1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