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集—草堂集(三)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8/7/24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0003
「迟早则随所愿耳」,我们仔细观察周边的人、事,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亲戚朋友,大家就会体会到这一句。我们人生,佛法讲,什么事情,人事物都是缘聚缘散,缘聚的时间长短各有因缘,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你要增加一天也不行,减少一天也不行。
我看到这个就想到,我周边这些人事物也是这样的。最明显的,我俗家的二哥。他喜欢喝酒,酒喝醉了他就闹事,喝了几十年的酒,抽了几十年的烟,他的嗜好就是喝酒,找朋友喝酒。酒喝了就控制不了自己,回家他就闹,可以说闹得我们都不能睡觉。这个时间有多长?三、四十年,就是我弟弟的小孩从出生到长大,可以说三十几年了。我们也没办法,他的习气。他没有结婚,我也没有结婚,我弟弟结婚了,跟我弟弟住在一起,我也是一样。但是我比我二哥好一些,因为我出家了,所以出家之后就不住在家里。
有一天,他喝醉酒去砸人家的车子,去闹警察局,晚上警察打电话到我家来,叫我们去把我二哥抬回来。我就给警察讲,我说拜托你把他关二十四小时,让我们好睡一点。警察说不要不要,我们不要,你们赶快来抬回去。后来没办法,跟我弟弟两个人把他抬回来,抬回来被他闹到天亮,所以没办法。这个日子实在讲,我跟我弟弟都受不了,实在我弟媳妇也不容易,她对他也没有一句怨言。后来有一天,我弟弟的孩子长大了,都二十几岁了,长大了,小的也一、二十岁了。有一天他就突然说我要上阿里山,到我三哥以前出家的寺院去。我弟弟说时间这么晚,已经晚上了,明天再去吧。不行,就在那天晚上一定要载他到山上去,我弟弟没办法,连夜把他送到阿里山那个道场去。我三哥看到他来就吓坏了,说你不要来这里喝酒给我闹事,我这里是道场,吃素的,这里不能喝酒,不能喝酒吃肉的。我二哥就说,我不会来这里给你闹事,你放心好了。所以他到山上去就变了一个人。跟他喝酒吃肉的,我看很多个都死了,都年纪不大,四十几岁就死了,死了好几个。当时也是看到他这个人,大概棺材板盖下去他才会改,因为人死了他就不能再喝了。但是没想到他上山住了一段时间,竟然要求菩妙老和尚给他剃度,要出家,五十八岁那一年。我们也想不到,以为他喝酒大概是棺材板盖下去才会改,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有这么一个转变。
菩妙老和尚很慈悲,还收留了他,所以出家四年后他才往生,在寺院往生的。所以人,有句俗话讲盖棺论定,就是他棺材板还没有盖下去,就不能确定他一生是怎么样。所以我读到这句深有所感,你看他闹了三十几年,时间到了,他一个晚上都不停,叫我弟弟连夜载他上山。他说孩子大了,他这个房间要让出来给你的小孩住,连夜他就走。大概被他吵的这个债还清了,上辈子大概我们去吵过他,所以这辈子被他吵回来,还清了,他就走了。所以昨天讲到这句,我就想到这个事情深有所感。的确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的,你仔细观察周边的自己家属,人事物也都这样,缘聚缘散。
今天我们接着看第七段,我先把这一段念一遍,请看二O二页第三行:
【七。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
这一段『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可」就是这个事情知道不可为,不可为为什么还去为?这个举出『诸葛武候』,就是诸葛亮,孔明。诸葛亮当时他看到汉室的气数已尽,再要恢复也不可能,不可能他还要维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人,本分该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把它做好,然后这个事情成不成,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儒家讲天命,它有天命;在佛法讲,众生的业因果报,因缘,因缘不具足,或者时节因缘还没到,这个事情也不能成就。但是要不要做?你还是要做,尽心尽力,功德就圆满了。好像我们要做一桩善事、一桩好事,但是因缘不具足,根据我们现前的因缘,大家尽心尽力去做,这个事情有成就,是大家的福报;不能成就,众生福报不够,时节因缘还没到,这样功德也圆满了。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尽力去做,该做的事情尽心尽力去做,能不能成就看天命、看因缘,就是这个意思。
『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成败利钝也不是我们能够预知预见的,我们凡夫也没办法,只有去做,能不能成就看因缘,不能不做。『此圣贤立命之学』。大家读过《了凡四训》,第一篇就是「立命之学」。立是建立,这个命运是自己可以建立的,我们自己修身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修身以俟之,把我们自己修好了,待天命,等待天命。我们佛法讲,把自己先修好了,等待时节因缘,就是儒家讲的天命,佛法讲时节因缘,意思是一样的。先把自己修好,等待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成熟了,这个事业自然它就成就了,这个就是立命之学,自己要先把自己建立起来。这段简单的意思大概是这样。
这段它也是一个公案,因为讲这个义理就很快了,而且这个就比较简要详明,如果照这样来讲,不讲公案就比较快了,查生难字也没几个,这些道理大概消文释意讲一讲也就很快。但是我要把原来这个公案去讲,很花时间,因为很多生难字是我从来没看过的,都去查字典,还好现在电脑很快,所以查了就很花时间。这个也是给我自己准备功课,因为我自己本身也不是很用功的,为了要讲故事给大家听,我只好去查;如果不讲故事我也不会去查,也有好处,对我也有好处。实在讲,就是上台讲课的讲师要预备。过去我们老和尚讲经说,你们来听经也要预备,今天要讲哪一段经,你要先读一读。所以讲跟听,实在讲都是要预备的。但是讲的人当然预备要比听的更充足。
我就念《阅微草堂笔记》这段公案,原来的公案跟大家讲一下。因为讲这个公案,可以让你更了解这一句它的内容,能够把它衬托出来,这些事项、什么原因讲了这句话,你的感触会更深刻,更容易去体会、理解。所节录出来的,主要都是理比较多、事比较少;公案,事比较多,事当中有它的道理在。我就把这一段,跟大家讲这个故事。「献县令明晨,应山人」,这个献是奉献的献,县是县市的县,县令就是现在讲县长。这个是在河北省沧州市下面所管辖的一个县,在河北省。应山人,这个县令叫明晨,明白的明,早晨的晨,明晨,这个县长叫明晨,他是应山人。应山是在现在的湖北省,湖北省应山县,这个县令他是湖北人,在河北当县长。
「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尝就是曾经,欲就是想,他想,想去为一个冤狱来申雪。他知道有个案子,那个人是被冤枉的,被判刑抓去关,那是冤狱他知道,他想替他申雪,替他平反。但是他又考虑上官不允,考虑他如果提出替这个人来申诉,来洗刷他的清白,还他的清白,恐怕上面的长官不允许。为什么长官不允许?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一个法官你给人家判错了,判了冤狱,如果真的调查他是冤枉被判的,那法官有没有罪?可能换他要被关了。他如果为了保护他自己,他愿不愿意让他申雪?他一定不愿意,是不是?所以这个我们可以理解。而虑上官不允,他很想替他申雪这个冤情,但是他考虑到上面那个长官不允许。疑惑未决,到底他该不该替他洗刷这个冤情?自己在那边疑惑,不能决定。要替他申雪,怕上官不允许;不替他申雪,良心不安也过不去,明知道他是冤枉的不替他洗刷冤情,自己良心也过不去。所以在这当中犹豫,疑惑不决。
在这个时候,「儒学门斗有王半仙者」,门斗是一个形容,我们进入一个屋子里面要有个门,门有一个门框,那个叫门斗。这个儒学门斗,就是你要进入儒学这个门,要经过这个门斗才能进得去。也是形容易王半仙,你要学儒学就是要向他学,意思是这样的,他学问、道德都很好,要向他学习你才能入门,就是这个意思,他儒学造诣很深。他叫王半仙,一个人被称半仙,他也有他的一些功能。「与一狐友」,他跟一个狐狸交朋友。古时候这个很多,现在也有,这个狐就是一般讲狐仙这一类的。「言小休咎多有验」,休咎就是小的吉凶,就是小事情,不是很大的事情,都很灵验。他跟这个狐仙做朋友,当然我们就知道他有什么事情就去问狐仙,狐仙就会跟他讲哪些事情是好、是不好。
这个我可以理解,昨天跟大家讲过,我母亲从小带我到扶乩、问神这一类的,问吉凶祸福的。在台湾,我小时候大概十三岁的时候,在我们住的地方松山,我们隔壁有一个卖米的,在走廊摆一个圆桌子,上面放一张图很大,圆的,好像八卦这样,圆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然后用一个我们装酱油那种碟子,小小的,倒过来,要问事情的人就是手指头按在那个碟子。好几个人同时要问事情,你要问什么事情你就手指头按在碟子的背面,然后它自己会跑,转转转,转到哪里停了,看那个什么字,你要问的事情就是它的解答。我小时候也很好奇,就在我家隔壁看很多大人在那边,小时候我们都打赤脚去玩的,我就在那边好奇去看。我是听大人讲,那叫碟仙,碟仙听说是狐狸狐仙。旁边弄个小桌子,这个碟仙、狐仙还有抽烟,所以他也点了一根菸放在旁边小桌子,好像还有一杯酒,看他那个酒慢慢会减少;看他那个菸放在桌子上,然后像有人在吸一样,一闪一闪的。因为以前我也抽过烟,所以知道菸一吸的话,菸就一闪一闪的。我很好奇,就看那个菸,也没有人,就放在桌上,它怎么就自己一闪一闪的?那个碟子怎么会动?我很好奇,就爬到桌下去看下面有没有安什么机关?结果一看,什么也没有,它自己会走,那个很奇怪的。听说那个是狐仙,我小时候看过那个事情。
这里讲王半仙跟一个狐狸做朋友,讲一些小的吉凶祸福都很灵验,这个王半仙就带明晨县长去问狐仙。「遣往问之」,就是建议去问这个狐仙,你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到底你要为他申诉还是不为他申诉。去问了之后,「狐正色曰」,狐仙就很正经的,正色就是他很正经的,脸的表情就好像我们讲话讲到重要的事情很正式、很严肃,大概这个狐仙也修行够了,变成人形,这个狐仙正色对明晨县令讲,「明公为民父母」。明公是对他的尊称,你为人民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传统当官的就是父母官,人民的父母,当官的看人民像自己的子女一样,所以为民父母,你是这个地方的父母官,这个地方的人民都是你的子女。「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这个狐仙就很正经的跟他讲,你这个事情应当论冤不冤,到底这个案情他是不是冤枉的,你要论这个。如果是冤枉的,你就不要问上官允不允,你就不要去考虑上面长官他允许不允许你替他申雪这个冤情。你现在应当要确定他是不是被冤枉的,冤枉的,你应该申雪就要申雪,你为民父母,这是你的责任,你就不要去考虑上官允许不允许,你只要论这个冤情是不是真的被冤枉的。你调查清楚,真的被冤枉的,你就要替他申诉,上官允不允是上官的事情,你就不要去考虑那些了,意思就是这样。狐仙就给他讲,「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制府是明清这两个朝代总督的名称,总督就是现在的省长。
「门斗返报,明为悚然」。这个王半仙就把狐仙的话给县令明晨讲了,明晨县令听到悚然,非常惊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他就转达狐仙这些话给他讲,因言制府李公,就是李卫当总督,他还没有当总督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这个好像大陆有拍一个连续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李卫当官」,有没有看过?我看过。就是李公卫,他还没有发达,还没有当总督的时候,「尝同一道士渡江」,他还没有当官之前,曾经有一次跟一个道士坐船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适就是刚好,舟子就是划船的。以前过江要坐渡船,以前小时候我坐过,渡船就是你丢个几文钱、多少钱给他。我小时候在俗家汐止,渡过基隆河那个时候没有桥,就是有渡船。以前我舅舅他们也渡过船,赚些工钱。争诟就是在互相在争论、互相责骂,坐船的客人跟划船的在互相争论、互相责骂,大概是争过渡的钱,大概是争那个,互相在骂。这个道士在旁边看到,「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这个就知道了,就是跟那个渡船的人在争搭船的费用,大概就是计较那几文钱,计较那个钱,可能他不愿意多给那一点钱。这个道士在旁边就讲,命在须臾,须臾就是很短暂的时间,命就没有了。这一句也跟佛在《四十二章经》讲的一样,人命在呼吸间。我们现在在呼吸,如果一口气不来,呼出去吸不进来,生命就结束了,命在须臾间,很快生命就结束了,还在那计较那几文钱干什么?这个道士就跟他们讲,就跟那个客人讲。「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俄就是没有多久,一下子被帆船的脚所扫到,被绊到的这个人就掉入江里面被淹死了。一下子的时间,刚刚还在吵架,还在计较那几文钱,一下子掉到江里面被淹死了,堕江死。
「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这个李公就是李卫,在旁边他也看到这个事情,心里想,这个道士不是普通人,怎么刚刚讲完,果然那个跟船夫在吵架争几文钱的,一下就掉入江里被淹死了。这个船开到江当中,流风作就是起了风浪,几乎整个船差点就翻船了,若那个船翻过去,整船的人都被淹死,这个时候看到这个道士禹步诵咒。禹步就是道士在作法,前前后后、一高一低,大家如果看过道士他在走那个七星步,在念咒、在作法,那个正规叫禹步,大禹的禹,禹步。用道家这种方式来作法念咒,念了咒之后,风止得济,风就停下来,整船的人就平安度过了。李卫这个时候李公再拜谢更生,就非常感谢这个道士救命之恩,他的禹步诵咒让这个风浪平息下来,就感谢这个道士。
「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道士就给李卫讲,适就是刚才,堕江那个人他被淹死了是他的命该绝,他命终了,吾不能救,他的寿命到了,他的命注定要被淹死的。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叫定业不可转,过去世造的业,定业,这一生他自己又没有改造命运。他说我也救不了,所以这是他的命,我救不了他,他堕江了。后来遇到风浪,「公贵人也」,这个李卫因为他后面还要当官的,所以他不能死,他命不该绝,因为后面他还有福报,这个是他还没有当总督的时候,他说你以后是贵人,就是事先跟他讲。「遇阨得济」,阨就是高险之处,因为你是贵人,所以遇到这个危险还是可以得到救济的。「亦命也」,那也是命中注定,遇到这个危险,道士可以帮得上忙,可以有惊无险,这个也是命。刚才堕江被淹死的那个也是命;你现在遇到风浪,遇到道士诵咒作法得救,这个也是命。所以「吾不能不救,何谢焉?」他说你命不该绝,我看到了怎么能不救?何必感谢我?应该做的,不必要感谢。「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这个李卫又再给他拜谢。领就是领受、领教,师就是称他为师父。你刚才讲的很宝贵的教训(在佛法叫做很宝贵的开示),吾终身安命矣,他说我这一生,终身就安于命运了,不做非份之想了。这个也是跟了凡居士被孔先生算命算定了一样,他终生无所求了,命就是这样了,你打什么妄想?他就终生安命,李卫也是这样。
「道士曰」,道士就跟他回答,「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这个道士又跟他讲,终身安命是不尽然,也不尽然是这样。一身之穷达当安命,我们人总是有命运,一生,穷就是遇到困难,达就是通达、没有障碍,我们的命运总是这样的,有时候运气很好,有时候运气就不好,当安命,也要守本份。不安命,就是不安本份,我们一般讲不认命。要认命,你不认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奔竞就是佛法讲一直攀缘,一直要怎么做怎么做。命中有时自然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命中没有,你怎么求,用什么方法,你还是得不到;命中有,你自自然然就会得到。你不安命,这样去奔走、去竞争,用种种的手段,无所不至,也没有用。
不知李林甫、秦桧,李林甫是唐朝的宰相,秦桧是宋朝的宰相。李林甫做宰相十九年,人很聪明,也很会写书法,也会画画,但是心地很阴险,很嫉妒贤能。秦桧是宋朝的宰相,宋徽宗那时候的宰相,害死岳飞。这个道士讲,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陷是陷害,就是说这两个人都当宰相,心不好,陷害善良,陷害忠良,他是不是因为陷害忠良他才能当宰相?不是,他命中有当宰相的命,所以他不要去陷害那些忠良,不要去嫉妒那些贤能,他还是当宰相。现在去嫉妒、陷害这些忠良,自己徒自增加罪业,就很冤枉。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有的,你不要耍那些阴险的手段,你一样得到;你命中没有,你耍什么手段也得不到。你何必去陷害那些忠良,自己造了这些罪业,那不是很冤枉吗?这个意思就是这样。所以徒自增罪案耳。
「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这个道士又开示了,什么事情你也不能都把它推给命,你该做的就要去做,不能说那个是命运我就不用去做了。我们也不可以说,我命中有得吃,我也就不用去买菜煮饭了,这些统统不用干了。是不是这样?大概这样也不是。命中有,你正常该做的事你还是要去做,国计民生之利害,这个不可以都推给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这个补救是我们讲的,那个命你也可以去改造,改造命运,命自己造的,自己也可以改。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统统推给命就好,人统统不用做了?这不是这样讲的,你该做的还是要去做。所以这个命的意思也不能会错意,会错意那又误会了,不能统统推给命,人都不干。所以,你做得好你命还是可以改,改造命运,把不好的命改成好的。所以天地人,人称为三才之一。否则,人有什么用?朝廷何必设这个官?那也不需要官了,因为一切都有命,设那个官干什么?所以这个意思不能错会。
「晨门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这一段,我们老和尚节录的就是这个公案这一段。「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李卫很受教,就请问这个道士尊姓大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这个道士跟他讲,如果说出来恐怕你会很惊讶,所以也没有跟他讲姓什么、叫什么。「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看到这个道士下船之后,往前走数十步还不到一百步就不见了,翳然灭迹就是不见了。当然这个道士不知道何许人,应该不是普通人,可能八仙中不知道是哪一尊仙。你们那天有去拱北殿,有没有看到八仙?拱北殿它是儒释道的,当中是供吕祖,就是吕洞宾,八仙最有名的。
「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纪晓岚先生说,过去在会城这个地方,李公就是李卫,曾经谈这个事情。纪晓岚先生他听到这个事情,听到李卫跟他讲他遭遇的这桩事情。纪晓岚他有一个疑问,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这个是李卫跟他讲的,但是这个又是从狐仙讲出李卫还没有当官之前发生的事情,纪晓岚先生他就有疑问,不知道这个狐狸牠怎么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李卫亲自给纪晓岚讲的,现在明晨县令,王半仙替他问这个狐仙,狐仙给他讲出这个事情,纪晓岚他有疑问,狐仙牠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李卫跟他讲的,他又听到王半仙讲这个事情。用佛法就可以解释,大概这个狐狸有神通。这个公案我们就分享到此地。如果听不明白,我们再来研究,一定把它听明白才知道它这个意思,它对我们是启发什么道理,我们来效法、来学习。再看下面这一段,二O二页,第八段:
【八。果一生无利己损人心。鬼神皆加礼敬。】
第九段:
【九。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
这两段也是一个公案。『果一生无利己损人心,鬼神皆加礼敬。』为什么鬼神会对这个没有利己损人心的人这么礼敬?因为这个在凡夫来讲很难。因为人都有私心,自私自利的心,凡夫都有四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我就有人,就有我执,有我执就难免有私心,自私自利。我们如果修养比较好的,能够大公无私,这个就不容易了,虽然还没有到圣贤这个地位,但是有这样的心就很难得了,难能可贵,所以我们是凡夫总是会有利己损人的心。这个也是给我们修行人讲的,我们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我自己有没有利己损人的心?如果没有利己损人的心,不但人礼敬,鬼神都礼敬。『人心微暧』,「暧」就是暧昧,昏暗不明,就是说你心里私下有一点私心,鬼神都看得到。
『虽贤者一念之私』,这个贤人偶尔起一念私心,『亦不免于责备』,也会受到鬼神的责备,何况我们不是圣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会有这个过。有过就是要依这个标准来改,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慢慢淡化,淡化到完全大公无私,没有私心了,这个就是佛菩萨圣贤教导我们的,凡事都为大家想。所以老和尚也常讲,我们佛法就是为众生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有利益先想到要怎么利益众生,不要第一个就先想到利益自己。先想到利益别人,利益一切众生,常常存这个心,我们这个自私自利的心慢慢就化解了。这是我们念头的问题。
这个公案是「北村郑苏仙」,北村也是一个地名,姓郑的,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媪就是一个老妇人,「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这一段就是北村这个地方有一个姓郑的,苏是苏州的苏,仙就是神仙的仙,他叫郑苏仙。有一天他做梦梦到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看到阎罗王抓一些囚犯、犯人。人死了就会到阎罗王那边去,有在生造恶业犯罪的,阎罗王就把他抓起来。有邻村一媪,就是隔壁村庄他认识的一个老妇人,这个老妇人也去到阎罗王那边了,也是死了。到殿前,阎罗王改容拱手,阎罗王看到这个老妇人进来,跟对其他犯罪的人不一样,犯罪的是统统抓起来,看到老妇人进来改容拱手,那个表情就很好了,而且还赐给她一杯茶。「命冥吏速送生善处」,冥吏就是给阎罗王办事的这个官吏,命令这个冥官赶快送这个老妇人往生到善处、好地方去,她就往生到人天善道。
郑苏仙看到这个事情,「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郑苏仙就私下问这个冥吏,阴间这个官、这个判官,这是个农家的老妇人,她有什么功德,为什么阎罗王对她这么尊敬?「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为害也。」这个冥官就给郑苏仙讲,这个老妇人她的功德就是一生没有利己损人的心,这个非常难得。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读书人做到很大的官也不免都有私心,利己损人的心。然利己者必损人,你利己必定会去损害别到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机械就是用心机,这些都是从这一念所产生出来;种种冤愆因是而造,很多冤枉、很多罪业也都是这一念心去造的。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造了很大的罪业,也都是这一念私心所造成的损害。「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这个村庄的老妇人,她能够控制她自己这个私心,这个讲书、读书的大儒,学问很大的,如果自己还有私心,看到这个老妇人都要感到很惭愧。读圣贤书,做不到;老妇人没读书,她做到了。能不惭愧吗?「何怪王之加礼乎?」怎么能怪阎罗王对她这么礼敬?「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郑苏仙平常他就很会用心计,用心计难免要损人利己,他听到非常惊讶,他也觉悟过来了,他也觉悟了。
「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郑苏仙又问这个冥官,他说这个老妇人还没有到这里以前,有一个当官的,穿当官的公服,昂然入,就是抬头挺胸进来。进到阎罗王殿,当官的人跟阎罗王讲,自己称,就是自己讲,他所到任何地方只有喝一杯水。今无愧鬼神,他说我看到鬼神我问心无愧,我到任何地方我只喝一杯水,我也不贪钱。王哂曰,哂就是微笑,一个口、一个西,这个念「审」。阎罗王就微笑讲,他说设官以治民,设这个官干什么?要治理人民的一些事务,治理下至驿丞闸官。驿就是以前马休息的地方,换马的地方。驿就是一个驿站,好像现在的车站,现在到日本去,他们还是叫驿站,马车停的地方。这个译丞他是不入品的官,我们中国以前讲七品官最小,芝麻小官,这个驿丞他还不入品,管迎接、仪仗这些事务的。闸官就是管水门的、管水的,像我们现在石门水库管泄洪的那个管理的,在清朝时代属于河道总督下面的。那个就是讲不入品的官,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阎罗王讲,都有利弊,应当你去管理,你要去处理,弊的要革除,利的要去把它带动起来。当官不能说只要你不要钱、不贪污就是好官,不能这样讲,你要为人民做事,不是你不贪污就是好官。你不为人民做事,不兴利除弊,设你这个官干什么?阎罗王讲,不是不要钱就是好官,你有没有替人民兴利除弊?有没有替人民做事?如果像你这样讲,不要钱就是好官,弄一个木偶在堂上,连一杯水它都不会喝,那不是比你更好吗?你还喝一杯水,它一杯水都不用,一个木偶放在那边就好了,设你这个官干什么?雕一尊木偶放在那里不是更好吗?阎罗王就这么跟他讲。
「官又辩曰」,当官这个人又跟阎罗王辩了,他说「某虽无功,亦无罪。」他说,我虽然没有替人民做什么事,但是我也没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阎罗王就跟他讲,公一生处处求自全,你都是第一个就先保全自己,怕犯错。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有些冤狱你知道,但是你怕被卷进去有嫌疑,你都不敢讲,那你不是辜负人民吗?那些人民他有什么冤情,你该讲的你要讲,你为了避嫌疑,为了保全自己你都不讲,那你不是辜负人民吗?某事某事,有很多事情,你畏烦重,畏就是怕麻烦,而不举,而不向上举报,不做、不干,非负国乎?你不是辜负国家吗?你领国家的薪水,你怕麻烦,怕这个事情繁重,你就不想干,你就不做。以前我当兵的时候有一句话,那个话都是错误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就是这个意思,大家不要做,做多了错误就多,被责骂。多做多错,少做就少错,不要做统统没错,就这个意思。这个官就是这个意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他没错,所以他说我没罪,跟阎罗王辩。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阎罗王又讲,你没功就有罪,不是你不贪钱就有功劳。
「官大踧踖」,听了阎罗王这么一讲,踧踖就是很恭敬但是感觉很不安的样子。「锋棱顿减」,原来进来理直气壮的,现在被阎罗王这么一讲,他的棱角、锋锐之气马上就降下来,那个高姿态马上就降下来了。「王徐顾笑曰」,阎罗王慢慢就笑着跟他讲,「怪公盛气耳」,他说怪你盛气凌人。阎罗王也跟他讲,「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当然也肯定他不贪污这方面的,他说这个不是一二等的好官,他是三四等的好官,来生还不会失去人身。冠带就是来人间做人,穿衣服就是有冠带,意思是来世还能得人身。你是三四等好官,虽然不是很好的官,但是来生也还会得到人身,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促命即送转轮王」,阎罗王跟他讲到这里,他就催促冥吏送做官这个人到转轮王那边去轮回了。大概他也没有犯什么大错误,还是可以得到人身去往生。
「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这个是纪晓岚先生他一个结语,他对这个故事公案的结论、评语。我们老和尚就是节录这一段。暧就是你有一点私心,鬼神都知道的,虽然是贤者,如果有一念一点点私心,也不免于鬼神的责备。
好,我们这节课时间到了,下一节课再跟大家来学习下面这一段。这一次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我一回去都要去查生难字,查这些资料,所以就不能跟大家一起来听课。如果不要上台我就很轻松,时间到,进来坐就好了,听老师讲课是一大享受的,是人生最高享受。大家不要看到我没来听课就不专心,大家专心听周老师上课,因为我不是偷懒,因为我在上面其实也是很紧张的,要赶快查资料,不然等一下讲不够,就不晓得怎么讲下去了。好,我们就下课休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