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第25集|文字版|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安士全书评论阅读模式

安士全书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五集)  2018/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19-025-0025

视频MP3点此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五十七页,「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五十七页,我们从第四行这里看起:

【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因为这三天六堂课也讲到人,文昌帝君「于是训于人」,这个人字,周安士居士根据佛经各种典籍,来给我们说明什么是人。实在讲我们没有读《安士全书》,没有读佛经,没有读古书,我们现在人都知道我们是人,人这个字学问可大!所以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我们做为人都不知道怎么样才是一个人,从儒家、道家、佛家引经据典,给我们详细的分析说明什么是人,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人有几种,种种的,人的长相。包括我们上一节课上的,四大部洲的人,脸相都不一样的,是根据我们生长在哪一洲,我们是南阎浮提南赡部洲,我们人的样子跟地球差不多。所以其他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人这个人头、面、四肢、身体形状,跟我们有些差别。北俱卢洲的人是方形的,因为他的土地是四方形的。东胜神洲它地是圆形的,所以他们人的头、脸是圆的。西牛货洲他们人形如半月,好像那个月亮一半,前面突出来,后面是削平的,脑部后面削平的,因为他们那边的地就像半月一样。所以周安士居士也引用,鸟都栖息在树木上,所以鸟的羽毛就长得跟树木一样,因为牠们住的地方都是树,所以羽毛类的,像鸡、鸭羽毛类的,牠那羽毛的相好像树枝一样。野兽都是在野外草里面行走,所以野兽的毛长得像草一样。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的,学习到「人有六根六尘六识。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也;以眼观色,以耳听声,根尘相对,而识存乎其中矣」。我们六根对着六尘,这当中就产生六识,这我们一般在经典看到十八界,三六十八,十八界。「同一六根也,凡夫用之,则为六情、为六入、为六受、为六爱、为六贼」,这我们凡夫六根的作用是六情,情是情识;为六入,入就是入六尘;为六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六种感受;为六爱,爱是贪爱;为六贼,这个六根变成贼,这贼的意思就是偷我们的功德法财。「若菩萨得之,则为六神通矣」,菩萨就变成六神通了,菩萨的六根跟我们凡夫的六根那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在菩萨他是六种神通;在我们凡夫就是上面讲的,我们一般讲变成六烦恼了,那不是六神通。关键在迷跟悟,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迷了,菩提就变成烦恼,实在讲同样是那个六根,没有差别,关键在迷悟不同。

这个《三时系念》,中峰国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明白,「只因迷悟之有差」,所以才有凡圣迥异这个差别。实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夫跟佛都有心,都一样,从本体来讲都一样的,没有差别,现在的差别就是迷跟悟。所以这个当中六道里面凡夫,六根对六尘里面境界千差万别,无量无边。所以举出「不可悟天人以水为琉璃」,天上的天人他看到水是琉璃,琉璃就是透明的宝,水清澈青琉璃色。水如果清澈结成像冰一样透澈的、透明的,那就叫琉璃。大家如果有到九寨沟去旅游,我去了两次,九寨沟的水非常干净、非常清澈,都青绿色的。如果修水观,我觉得去九寨沟修是最好的,有一个境界给我们观。《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是日观,观太阳,太阳快下山的时候。第二观就观水观。这一观第三观就是观琉璃,就是那个水变结冰,冰变成琉璃,琉璃是透明的,青琉璃色的。

天人看水是琉璃,我们人看到,那就是水。但是天人看到水是琉璃,饿鬼看到水是脓血,同样一个东西,怎么每个人看的不一样?这个我们可以从经教里面,《占察善恶业报经疏》蕅益祖师他注解这个,注解得非常详细,就是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心态不一样。他就举出我们现前人间的例子,他说如果一个美女在前面,有欲男子,欲望很盛的男子看着那个,贪爱心、强烈心就起来了。有欲的男子如果他的老婆看到,跟她先生肯定不一样的,嫉妒心就起来了。他举出这个例子,他说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每个人看的感觉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心不一样。外面境界是一样平等的,「境界无好丑,好丑起于心」,统统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把这个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实在讲真的是天下本无事,套句东北人讲的话,啥事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出来,那事就多了。

所以我们现在用六根就是平等,不起心、不动念它就平等,什么境界现前照得清清楚楚,但是如如不动,《金刚经》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修就修这个。实在讲我们说一个真话,我看江味农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颇有感触,我们虽然修念佛法门,但是放不下。我们讲真话,有几个放得下的?为什么放不下?因为没有看破,事实真相我们并没有深入去观察。不要说观想、观照,观想要有定力,观照要离心意识,我们先用观察都没有,所以你没有看破的功夫,自然就很难放下。看破他一定放下了,如果还放不下,就是肯定没看破。我们平常讲看破、看破,我们要看破,但实际上讲,没有去用功,没有用功修看破的功夫,所以还是要修的。

所以《金刚经讲义》也讲得很有道理,讲般若,我们念佛人实在讲也是不能缺少的。我们为什么现在往生西方的信愿生不起来?就是放不下。我们是讲实在话,不要讲好听话,讲好听话实在讲也没有意义。我们要真修行就要听真话,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虽然念佛修净宗,但是并没有放下这个身心世界,牵挂的事情千头万绪,这样我们愿生西方那个心生不起来。所以夏老在《净语》里面讲,「口说极乐邦,心恋娑婆界,如此念弥陀,佛在西方外」。我们一天到晚「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口说极乐邦,但是内心是留恋这娑婆世界,舍不得离开,舍不得放下,这样的心来念弥陀,佛在西方外,在十万亿之外了,这就是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没有发愿,那个要往生西方你要愿意舍,就是愿意放下娑婆,愿生极乐这样才能去。你要搞清楚,不是说你念佛就能去,要信愿行,你没有信愿,念得再多还是在娑婆世界。这蕅益祖师在《弥陀要解》给我们讲,如果没有真信切愿求生西方这个心,我们佛号念得「如银墙铁壁」,也没有得生之理,也没有往生的道理。我们为什么心恋娑婆界?为什么放不下娑婆世界?没看破!

别人我不知道,我现在是根据我个人讲的,你们我不知道,你们可能大家统统放下了。因此我念佛念了那么久,怎么搞的,一点消息也没有?烦恼重重,伏不住烦恼。《金刚经讲义》以前在家的时候听师父讲,师父没讲我也没有在看,实在讲也是很不用功。那个时候烦恼重重,道场人事物烦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就很烦的时候,我就想到《金刚经》不是讲这些吗?我就把《金刚经讲义》再翻一翻,跟三十几年前在家的时候看,感觉有不一样。所以《金刚经讲义》,如果我们还没有放下的同修,我建议还是要学,如果你放下了那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要没放下以为放下,那可能这一生又去不了了。所以《金刚经》也帮助我们看破放下,《金刚经》这些,我们念佛人还没有放下的还是要学习。那个不是说只有禅宗在学的,以为说那个是六祖学的,那不是的。其实那个般若是佛法的中心,离开般若就不是佛法,就变世间法。

大小乘佛法、显宗密教,它的中心就是般若,你看佛讲经四十九年,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这个很明显就是告诉我们,般若是佛法的中心。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讲,「般若不可须臾离也」。有时间这个经还是要学习,实在讲现在都是时间问题,我是很想跟大家来修《金刚经》,这个我们净宗也是需要的。《金刚经讲义》我们老和尚以前有讲过节录,也讲的分量相当多。但是节录,我觉得还要深入《讲义》就更好,我们根性比较差的,还要深入《讲义》,分量当然就更多,但是有需要的。《金刚经》如果有一首偈我们真明白,会修了,那真的成佛有余。因此我们看这些祖师大德他们都修过,你看蕅益祖师、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哪个祖师大德不通宗通教的!虽然我们并不是要求要到通宗通教,但是我们起码要要求我们这一生,真的要生起信愿行,我们只要求说这一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看『人须知十二因缘』,做一个人,前面讲了很多,没有听过的同学也可以听光盘。我们人必须知道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一般讲说是缘觉修的法门,声闻修四谛法,缘觉修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其实也是一乘法,这个在《法华经》里面讲,看下面。《法华经》就是《妙法莲华经》,简单讲叫《法华经》。

【《法华经》云。无明缘行。】

我们看下面小字:

【无明者。宿生烦恼痴暗也。缘。犹生也。行。即所造之业。谓宿世因愚痴昏暗。所以造业也。】

佛法讲根本烦恼都是从无明生起的,此地小字给我们注解无明者,什么叫无明?『宿生烦恼痴暗也』。「痴」是愚痴,「暗」是暗昧,不明白。所以不明白叫无明,如果明白就明了。这个无明还有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像缘觉修的就是他破枝末无明,可以证缘觉果位;大乘菩萨修的是破根本无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无明也有分根本无明跟枝末无明,如果根据枝末无明讲,就是缘觉修的十二因缘法。『缘』这个字,『犹生也』,缘就是生起的意思,如同生一样。无明它就生起行出来,『行,即所造之业』,「行」就是造作的意思,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那个造作就叫行,造作的意思。我们三业有了造作,因为有无明,起了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行就缘识。

【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

无明产生这个行,这个行就是开始造作,造作的根本从起心动念开始。在《唯识》里面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因为大乘讲的无明跟小乘讲的无明,那个层次不一样,大乘讲的无明就是最初不觉,无始无明。这个最初不觉,一念迷了,就产生这些问题出来了。讲到无明,我早上也跟我们老师分享,我在十九岁的时候,刚刚听我们老和尚讲经讲《楞严》。我在大同公司打工,有个同事基督教徒,中午休息的时候都会给我们传教。他讲的,我都反问他,他也不能回答我,所以我也不能接受他的。我跟他讲,这是无明,他说你们佛教就讲无明。他说人是上帝造的,我问他上帝是谁造的?他也说不出来。他就说你们佛教都讲无明,无明从哪里来?怎么会有无明?

我们讲无明,最初不觉,我们读中峰国师《三时系念》「最初不觉」,最初,哪个时候最初?一年前吗?十年前吗?一百年前吗?还是一万年前,还是无量劫前?什么叫最初不觉?大家三时系念做这么多场了,有没有听过中峰国师这句开示?好像大家都没有听到,只有我一个人在念,只有我知道,你们都没听到,在下面打瞌睡。所以上台讲经有个好处,就是自己必定要听到,坐在下面可听、可不听,可以听到,也可以打瞌睡不听的。什么叫最初不觉,考一考,什么时候开始不觉的?最初不觉,就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就是最初不觉。你不要给它想的无量劫前,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你这样想你永远不会开悟。《华严经》讲是念念成形,一念一念,我们师父讲,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就是一秒钟弹四次,四乘以三十二,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有一千二百多兆个念头过去了,每一个念头那一念就是最初,每一念都是最初,你才找到根本无明那个源头。念念都是最初一念,你不要想我刚才那一念是第一念,现在是第二念,下面就第三念、第四念,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念念都是最初一念。最初一念,那一念不觉就产生这些出来。

所以禅宗参禅他快,他单刀直入,他的道理就是在那一念当中给它切断,那你就大彻大悟。它那是念念成形,每一念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一念都是最初一念。所以念念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如果真的相续你就断不掉了,它念念都是独立的。所以蕅益祖师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疏》里面,注解讲相续叫相似相续。我们师父讲经也是这么讲,叫相似相续相,你这一念跟前一念很接近,但是不一样,不同了。念念都是独立的,你只要把那个当作一念给它切掉,禅宗就用这个参话头,单刀直入把这个妄念那一念切掉,你就顿悟了,你就全明白了。所以做三时系念,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念佛会念到理一心不乱,就理念;不明白这个道理也没关系,我们用事念,念到心清净了也会开悟。理念、事念都会开悟,各人的根器不一样。当然如果你懂这个道理那是更好,更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提升。所以无始无明,无始就是它没有开始,所以才叫做无始。如果有个开始就不能叫无始,无始劫来,无始就是没有一个开始。

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也是一念顿现的,念念顿现的,我们现在看到好像现得很久,不是,它是相似相续相,刹那在变化,我们凡夫没有感觉。它是很快速的念头相似相续,这样很快速转动连接起来,那就形成这个现相出来了。如果动的念头停下来,那就没有,它就没有生灭相,就是不生不灭了。动了就看了好像有生灭,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常常用以前旧的电影胶卷。以前我们小时候去看电影,播放电影的以前在野外看,后来电影院有电影播映室。以前小时候就是露天的,放一个布幕,播映的机器就在转那个胶卷,就打上银幕,人事物都在动。二十四张的胶卷,就是一秒钟给它转二十四次,打在银幕上看起来人都在动了。事实上它每一张都是独立的,每一张都是静态的,如果你转的给它停下来,它就都没有了。还有现在这个动画,以前画卡通(画动画),有一次我在网路上也看到一个动画,他是拿便条纸,便条纸有这样一叠的,然后这样好像数钞票一张一张的。他画一个人,每一张都画、每一张都画,然后这样像数钞票很快,这样一直一直跳过去,现在银幕上那个人就在跑了,其实那纸张是静态的,但是你给它弄得很快,你看起来它就跑了,这些是动画。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宇宙万象,佛给我们讲是动画,这是大动画;我们现在看到科技发展出来这些动画,小动画。我们现在整个统统是动画,动画怎么来?我们的起心动念速度太快,我们没有感觉。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讲《大经科注》、讲《华严经》的时候,讲念头起心动念,是指根本无明那个起心动念。一秒钟一千二百兆,那个我们怎么可能会知道?不知道它在起心动念,那个速度太快。所以,我们形成人有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我们妄念现出的幻相,虚妄的境界。虚妄的境界它就不是真实的,就是《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句你会了,你念佛功夫就得力。我们念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要说什么事一心、理一心,连功夫成片我们都没办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就着相,就取相了,贪瞋痴烦恼就生起来了。《金刚经》这个两句,「不取于相」,是对外面这些境界相你不要去取,这是对外的。你观察外面的相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是虚妄的,虚妄你就不要去取。

所以大概在三十年前,我们师父叫我去做圆圆的(大概就这么大),透明的贴纸。我说师父做那个干什么?他说你要做透明的,把《金刚经》的经句印上去,印红的。透明的贴纸,用红色的字把它印在那个贴纸。我说这要贴哪里?他说给人家贴电视。就是透明的贴纸不影响画面,电视一打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居士要看电视,电视一打开就会看到那一句,就是提醒你们看电视不要取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电视里面那个相也都是虚妄的、假的,哭不要跟着哭,笑不要跟着笑,不取于相。另外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是贴电视,我记得那个印很多。其实那个现在也可以再印一些,现在可能要贴手机,手机一打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提醒提醒,提起观照功夫。但是你会用这个功夫,你看手机是在修行!

所以我那天跟我们同修讲,开心法师我去他那里挂单,他在看电视,看歌仔戏。我说师父,你怎么在看歌仔戏?他说我是在修三止三观,我在修止观,空假中。我们师父也常讲,你会修,真的,你看电视也会开悟,看手机也会开悟。但是你不会修,我们是愈看愈迷惑颠倒,因为不会修才不准你看;你会修了,那就不用限制你,那个对你没有影响,反而变成你修行的一个增上缘,关键都在会跟不会。以前参禅的人去找禅师,要跟他学,禅师教他参「你会么」,会参吗?你懂不懂、会不会?我们念佛也要会念,也不是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声音很大、很标准,那叫会念,那也不见得就会念。这些道理总是要懂。

我们再看下面,『缘识』,「识」就是『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初起」就是刚刚起这个「妄念欲托母胎」,这个小字的注解,这是属于缘觉修的,这个识初起妄念就要托母胎了。我们为什么跑到母亲胞胎来?我们起心动念迷了,就入那个胞胎,情动入胎。我们在前面,「文昌帝君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他讲了每一世的经过。我们前面讲到做雪山大仙,这个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玉皇上帝派他在那里做大仙。那个山神白辉跟他讲,多宝如来过去在那边修行成佛,修了八年成佛了。他看到那边风景很好,这个雪山范围实在包括西藏这些地方。我有些空档我就会看看风景,电脑打开看「西藏发现」,看那风景非常好。所以他在那边修行。后来他有一世也是到一个山做山神,做山神他也很自在。但是有一对夫妻去那边向山神求儿子,他们没儿子,然后他受了感动,同情这个妇人要个儿子没儿子,他就情动入胎,他动了感情就跑去投胎了,做那个妇人的儿子。所以这里讲的就是初起妄念,你的念头一起来就去投母胎了。我们来投胎也是看到父母在相交,起了念头就进来,进到母胎里面去了。如果你不起心动念那不会的,一起心动念就迷了,就入胎了,这就是行缘识。

【识。缘名色。名色者。谓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

这个『名色』有它的名称,有它的色相出来了,就是初初托胎,进入母胎这个六根慢慢就成形了。

【名色。缘六入。】

『名色』就再演变成『六入』。

【有此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故云六入。】

名色慢慢『六根』就形成了,六根耳眼鼻舌声意,这个六根有了,有了六根将来必定它会『入六尘』,根尘相对「入六尘」,所以叫『六入』。

【六入。缘触。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

六根就是入六尘,触是我们出生三、四岁对这个六尘无知,『故仅名触』。就是有接触,但是他还不知道,很天真,童年很天真他就不懂事。在一般,就是一岁到十岁是属于童年,童年小孩不懂事,所以就很天真的,所谓天真无邪。为什么天真无邪?不懂事,所以有童年、有天真,他只有触,他不懂。但是现在小孩可不一样,你看到这里,你再去对照现在的小孩,才生出来几个月就会玩手机,电脑上有看到,他很会玩,开关在哪里都知道,那就不是只有触。但实在讲现在小孩童真、童年,天真没有了。

那懂事是什么?懂事就有烦恼了。不懂事什么都不知道,他没烦恼,所以小孩玩、玩,没烦恼。三、四岁,四、五岁,还嘻嘻哈哈的玩,他不懂事,他有真正的童年。现在的小孩没有童年,以为是进步,实在讲是很可怜,他童年的这种天真都被蒙蔽了,所以小孩现在他就能察言观色。我听蔡老师讲的《弟子规》,他说现在五、六岁的小女孩唱那个情歌,表情很投入,很痛苦,那真的是这样,我们电视常常看到。大家鼓掌好好,好什么?这么小就生烦恼,好,好什么!不懂,现在小孩不懂,大人也更不懂!所以这是讲一般正常的,现在的小孩是不正常的。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以前的小孩三、四岁时无知,现在三、四岁那可懂事了。下面讲:

【触。缘受。】

你有接触了,接着就有感受。

【受者。五六岁后。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

五、六岁以后慢慢就能领纳眼前这些境界。

【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至十八九。贪着声色。即起爱心也。】

这个六根对六尘有感受了,有感受之后他就进一步缘这个爱,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这个几年贪著外面的声色,对这个六尘即起爱心,就起贪爱那个心,从十四岁到十九岁,这个阶段就是缘爱。

【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

取就是要取得,要去取得,从二十岁后这个贪欲的心愈来愈炽盛,对外面驰求,追求这些欲望就不停止,就是开始去取,要去赚钱、要买车,要讨个漂亮的老婆,要住好的洋房,什么、什么这些,这就是取。

【取。缘有。】

你有了取,就会去缘那个有。

【三界谓之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复有生死。】

就有这个事情,有这个现相出来了。下面讲:

【有。缘生。生者。未来之世。复当生于六道。】

你有了,也造这个业了,那就要受生死,造善恶业在六道就有生死轮回的现象。所以有缘生,生未来之世,来生来世,『复当生于六道』,来生来世还是再到六道来,还是从前面这样一直又再轮回。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有了生,出生了那就『缘老病死、忧悲、苦恼』。生缘老死,就是我们身体上就有生老病死,我们这个身体就有这个苦受。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有生老病死这苦受,心里有忧悲苦恼的感受。

【老死者。谓未来之世。老而复死也。】

这一生老死,死了之后再去生,生了之后再去老、再去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真的是没完没了。我们这一生要了,只有念阿弥陀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别无他路。横超三界,这个是最重要的,要把这个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我们再看下面: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这是讲『无明灭』,你从无明灭了行就灭,行就没有了,因为都是从无明产生的。无明没有了,无明灭掉没有了,无明灭了行就灭,你就没有造作。『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没有生就没有死了,生死就了了!这个是缘觉的修法,这就灭。这个修法从爱取有去把它断了,也就所有的都断了,从爱取有去断,贪爱或者从取,或者从有,「有」那个断的功夫就比较高了。

实际上讲,修得最直接切入的还是《金刚经》,为什么叫金刚?实在讲,《般若经》六百卷都能破这些烦恼的,但是《金刚经》,般若再加上金刚,它是《般若经》的精华,无坚不摧叫金刚。所以要灭这些烦恼,可能没有《金刚经》还真不行。这是我个人修行是深有感触,不是只颇有感触而已,深有感触,这个的确我们要来深入。我们修这些实在讲也是依众靠众,大家有缘在一起互相的提升,互为依缘,依众靠众,丛林共修建道场,它的作用在这个地方。如果一个道场你没有在共修共学,那没有必要道场,买一个房子我们自己可以住就好,没有共修,道场那么大干什么?派不用上场。或者是办办活动,实在讲,我们这一生学了佛,我们第一重要就是哪桩事情,我们要去想清楚。我现在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生死大事都还没办好,实在讲办什么活动?那是什么活动?六道轮回的活动。以轮回心造轮回业,不就这样吗?但是我们有些缘来了,也无法去拒绝。所以有些缘它现前了,我们去随缘;没有这个缘,我们决定不可以去攀缘,但是随缘当中也要懂得怎么修。

江味农老居士他在注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前面一首偈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对外境界相不取,我们就能断烦恼,不着相了,这个对外的一个观照。如如不动是对内心的观照,内心观照那个难度比较高一点,你对外面就比较容易一点。对内观照,如如不动就是说我们的自心本来就如如不动了,你要观照那个心,你那个心本来就没动。你现在在妄动,这个妄心当中它有一个如如不动的,它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佛法教学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那个本心,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如如不动,什么叫自性?本就是它本来都没动。它本来都没动,我们现在看这些好像都在动,那个动不是真的,那是虚妄的,其实它根本就没动。我们见到自性,你就在虚妄当中见到一个真如不动的自性,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明白自己的心,见到自己的性,性是什么?六根里面的根性,如如不动。

《金刚经》观这个如如不动,你如果可以观得起来那更好了,本来你的心就如如不动,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所以灭无明,用《金刚经》这个来修是有很大帮助。江味农老居士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前面那个没办法修,后面佛再加上这一句,前面那个修得有困难再加上这一句。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变化的,物质的、精神的,心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统统叫有为法。所以在唯识《百法》里面,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后面六种是无为法。无为法,只有最后一个真如无为是真正的无为法,其他五个无为是相似的无为法。譬如说虚空,虚空没有生灭,三千年前是这样的,三千年后还是这样,它没有生灭,没有变化,那个叫虚空无为。但是它不是佛讲的那个真正的真如无为,那个是相似无为。

佛在《楞严经》给我们讲,这整个太虚空当中,十方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整个宇宙太虚空,在我们自性里面,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天上那个天空的一片云彩。我们现在看的十方的虚空,在我们自性里面,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太虚空当中上一片云彩。所以虚空无为它是叫相似无为,不是真的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是我们真如自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江味农老居士也是一直修这个观,他说修了二十年没感觉。后来有一天他读到这一句,忽然有所悟处,怎么修?他说每天我们从早到晚,遇到的这些人事物,有让我们顺心的,有让我们不顺心的,有顺境、有逆境,这个境缘那很多很多。他突然悟到就用这首偈来观,他说极小的事情,极微细的事情,他都时时刻刻提观照,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不去取那个相了,不执著。这个也是需要下一点功夫,虽然我们听了这样,我们可能现在用目前还使不上力,但是使不上力还是慢慢加工,慢慢会得力。譬如说人家突然骂我们一句,我们第一个反应:你怎么这样?这个时候就赶快提起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是梦幻泡影,假的不要认真,不要计较。所以他说用这样在生活当中祕密的去观照,他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念佛心也踏实了,以前念佛伏不住烦恼,看经眼睛也比较亮。所以这个我们可以大家来修,对我们念佛有帮助。下面讲按:

按【但知身为母之所生。而不知父亦有分者。童稚是也。但知身为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因宿世业缘生者。庸众是也。】

按就是按照以上这个经典讲的道理,但知道身体是母亲所生的,而不知道父亲也有分,实在讲这是父精母血才能合起来,才有我们这个身体,所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定阴阳合和它才生。这个身体母亲生我们,但是父亲也有一分。所以不知道父亲也有分,这个人就很童稚,我们一般讲很幼稚。『但知身为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因宿世业缘生者,庸众是也。』只知道这个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的,而不知道因为这身体是我们宿世造的业,这个业缘所生的,那叫庸众,庸就是一般庸俗的人他不懂,他不知道。我们再看下面:

按【余最不喜天生圣人之说,如天果能生圣人,则当常生圣人,既已生尧舜,何为复生桀纣?若不能禁桀纣之不生,则亦不能保尧舜之必出,尚谓天地能生人乎。】

这一段周安士居士他讲余,就是讲他自己,当时有很多人讲,某某人他是天生的圣人,他天生下来就是圣人。譬如说孔子,圣人是天生的,天生的圣人。周安士居士讲,他最不喜欢听人家说天生圣人,他觉得不合道理,不合理。所以他下面举出来了,为什么他不喜欢听人家说天生圣人这个说法,他说如果天能够生圣人,那应当天常常生圣人,我们这个地球上个个都是圣人,应当都是常常生圣人。『既已生尧舜』,尧舜是圣人,尧帝、舜帝是圣人,『何为复生桀纣』?生了尧舜是圣人,为什么还要生夏桀商纣?这两个是暴君,无道昏君,既然生了圣人,又为什么生了暴君?可见得也不能不生。

若不能禁桀纣之不生,你没有办法禁止说不生桀纣这样的人,你禁止不了,则亦不能保尧舜之必出,也不能保证你就能生出尧跟舜。『尚谓天地能生人乎』,所以这个说天生圣人,「天地能生人」,这个讲不通。这是周安士居士讲的,道理讲不通的。他这个讲法非常合理的,那讲不通的,天能够生圣人,为什么不常常生圣人,生了那些坏蛋干什么?这些都是众生各人业缘所生的,前面讲宿世业缘所生的,造善造恶都是自己造的,不是谁生谁的,这个都是众生所谓自作自受的。下面给我们讲,又另外举出一个例子:

按【纳妾者。多方求子而无子。】

『纳妾』,就是古人,古礼有这个礼,如果娶了大老婆不能生儿育女,照这个礼,他可以透过这个礼去纳妾。这个古礼,比较明理的老婆有,但是不多,如果她不能生小孩,她会建议她先生再纳个妾。中国人传统就很注重有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建议去纳妾。纳妾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大老婆不能生子,纳妾希望有子女有后代,所以纳妾主要是为这个。所以纳妾者『多方求子』,为了求个儿子,『而无子』,但是天不从人愿,纳了妾还是没儿子。

按【私奔者。唯恐有胎而有胎。】

『私奔』,就是私下发生关系的,发生关系当然就怕人家知道,也恐怕有怀孕、怀胎,怀胎就被人发现。所以这个私奔她就不想有这个胎儿,不想有胎儿,偏偏她就会怀胎,这个也很奇怪的。所以现在堕胎的很多,现在私奔的可多!还没有结婚就怀孕,那以为好玩,玩一玩,然后最好不要怀孕,不要怀孕她偏偏怀孕。那纳妾要求子反而没子。

按【则生育亦不独父母之故矣。】

所以生儿育女,也不是只有你父母这单方面的缘就可以,还要儿女这个缘他来了,这样聚合起来了,才有这个子女。这个当中各种因缘的聚合,缺一个就没有。所以这段给我们讲,都是业缘所生,前面讲十二因缘,这样下来,所以不能偏在一种说法。偏在一个说法,那就不正确了。给我们说明这个非常合理的,也是事实真相就是这样。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

这我们明天上午十点二十分再来录,明天讲开示我就讲这个,因为利用这个时间来录,我录一集是一集,人家催着我要这个光盘,所以很不好交代。这边是有请开示的,这边还有几分钟时间,这有三个问题,我这边做个解答。

问:第一个问题,就是因目前已学习英文课程,如何学习并不被课程所影响?

答:如何学习?就是专心学,要学英文就专心学把它学好。不被影响,主要你不离佛法的薰习,就不会受影响。我们这边有讲经,你就一定来听。学了英文就不要去看那些什么电影,那就不会受影响。听经闻法你不断,或者读经这个不断,这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年轻人多学一种语言,或者能够学两种、三种,那当然是更好。但是我们学个一种也就不容易了,学习英文我们做为一个辅助的课程,我们生活上的需要,或者是我们讲经弘法的需要,做一个辅助的课程。英文要学得很好,可能也是要有时间,各方面的因缘条件,尽心尽力就好,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样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问:第二个问题,如果逆缘现前,如何保证不退心?并怎么进?这个叫什么镜?打这个字是眼镜的镜,是不是打错字?

答:不退怎么进,应该是怎么精进!这打错字也没关系,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个没有关系的。这个如果逆缘现前,人家欺负你,人家骂你,人家侮辱你,人家陷害你,人家毁谤你,种种的这个统统叫逆缘。逆缘还有很多种,你生病也是逆缘,身体不舒服也是逆缘,遇到一些家里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什么事情,统统是叫逆缘。逆缘如何保证心不退?刚才讲了,我建议你去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才能不退,不然你就肯定会受它影响,你会生烦恼。所以这个可以学江味农老居士的观法,这个观法实在讲,我们有时间深入这个会有受用的,我偶尔翻来看看,也会有一点受用。好,有受用就要像江老居士他们专心去深入,那有受用。我为什么没有受用?因为懒惰懈怠不用功。用功就是说你要用心的,专注在这上面来下功夫,这叫用功。这是一个观法,这是最直接的。如果再不行,我建议你去看《占察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你为什么遇到逆缘?这有因果的,一般人从因果教育来切入,是比较容易一点。

跟你讲最直接的,从《金刚经》切入,像六祖一样,你这个逆缘来,你能观得起来,就明心见性,就见性成佛了。他切入这个它的殊胜,它的顿就是非常殊胜的,禅宗达摩传来这个祖师禅,它不是世间禅定,它不是小乘禅,那也超越这个大乘止观。《妙法莲华经》讲三止三观空假中,天台宗的,《华严经》讲五止六观,这是一乘的观法。你看,世间禅定、小乘禅定、大乘禅定、一乘禅定,这统统是属于教下。禅宗叫教外别传,教外别传它就是单刀直入,直接切入,它的定是什么?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你本来就定的,他就不用那么辛苦修修修,修到最后你还是要入这个自性,才能永远不生不灭。不然你修世间禅定,禅定退了又没有了,辛辛苦苦的修,好不容易修成了,时间到了又没有了,变成无益的苦行。修小乘定不能明心见性,修大乘也要修到像,再提升到一乘《华严》、《法华》,那才能够彻悟,所以你要懂得禅定。每个法门、每个经典都有它的特色,所以这要了解。

问:三、在三时系念中念佛会有妄想怎么办?如何提起真诚清净心?

答:不要管它就好了,你一直管它,那个妄念就愈多了,既然它是妄想你理会它干嘛?所以古代禅宗大德讲,「不除妄想不求真」,永嘉大师讲的。你要去除妄想,那妄想就更多,不理会就好;你只要理会阿弥陀佛,这样一直念一直念就好,这样我们心就慢慢它能够定得下来,常常薰习。好,那我们解答就到这里,文言文先修班同学问的问题,我们简单解答到这里,这样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再说。

等一下我们念佛回向之后,有同修要皈依,请到佛堂。好,我们明天上午十点二十分,再继续来学。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5日05:06: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70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