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开敷夜神章|第22集|文字MP3|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华藏讲堂

华严开敷夜神章  (第二十二集)  1986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12-004-0022

点此听MP3

八百零六面第五行,我们将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时王见彼诸来集会。于己乞求。生爱敬心。生悲愍心。生欢喜心。】

从这个地方开始。这段经文是说国王修广大的布施。经文有八个段落,有八个小段,这个地方是第五段,这段讲这个国王布施时候的心态。像这些地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布施是修福,这是诸位都知道的,同样修布施,他所得的福报也不相等,有的得大福报,有的得小福报。为什么不相等?当然有它的原因,这个里面的原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用什么样的心去布施。今天我们看这个国王他用的是什么样的心来布施。经文一开端说国王见到这些人,就是来求施舍的人,人数非常之多,前面我们见到过的。他见到这么多人来向他求乞,他『生爱敬心』,这就相当不容易。在一般,像世俗这些富贵人家,遇到有求乞的也能够施舍,但是「爱敬心」生不起来,他可以生悲愍心,爱敬心生不起来。悲愍心就是慈悲心、怜悯心,就是同情心,这个可能生,爱敬很难生。菩萨他把这个心摆在第一位,这里面很有意义。不但能够爱护一切众生,而且对一切众生能够平等的尊敬,这样的施舍,他才能得大福报。悲愍心我们一般人有,欢喜心就比较上要难一点,也有布施能够生欢喜的,但是如果对于常常来找你麻烦的,你就生了讨厌的心。永远能保持欢喜,这就是功夫,这个就是大福报。

【生尊重心。生广大心。生善友心。】

这个地方要跟诸位说一说,来求乞的人,施主为什么对他要『生善友心』?真的是「善友」,他要不来向你求布施,你的布施波罗蜜到哪里去修去?正因为他来乞求,成就你布施波罗蜜,成就你无量无边的福德,他不是善友谁是善友?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你明白了,凡是来向你乞求的这个人是你的善友,成就你六度之一。那同样的,来侮辱你的,来毁谤你的,来找你麻烦的,这人是不是善友?也是善友,没有这样的善友,你忍辱波罗蜜就修不成了。我们常常在道场里面看到的,有少数人,道场人多,人多口杂是非多,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忍受不了就要生气,一生气功德就没有了。如果你要想到那个人是我的善友,成就我忍辱波罗蜜的,你自己是真正在修菩萨道。实在说就是真正成就对方的善业,他修的的确是善业。

佛经里面,诸位要读《法华经》,你看「提婆达多品」,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的冤家对头,不是一世的,生生世世的。释迦牟尼佛自从发心修行以来,如果要论资历,他不如弥勒菩萨;换句话说,照常理来说,弥勒菩萨先成佛,他应该在弥勒菩萨之后成佛,我们按年资来说应该是如此。但是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走在弥勒菩萨之前,什么原因?世尊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帮的忙。所以他对于提婆达多不但没有一点怨恨之心,非常的感激,使他的修行提前圆满。他成佛之后,神通第一的弟子是大目犍连尊者,他就特地派遣目连尊者到地狱里面去探望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堕地狱了。这是生生世世跟佛做冤家对头,堕地狱了,这是他有一次想谋害佛,想把佛害死,这么一个因缘。目犍连尊者回来以后世尊就问他,提婆达多现在情形怎么样?他说他在地狱里头那个享受不亚于天宫。我们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堕地狱里头有福报的还在享福。他什么样的福报?他促成佛提前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他的福报。所以诸位要明白这个意思,你要是一念能忍辱,你自己成就了,对方也有福。为什么?他帮助你,成就你忍辱,这是他的福。他毁谤那个行为,那是罪,罪里头还有种福。如果你要一生气,不平,要去报复他,好了,他只有罪没有福,我们自己也堕落了。所以像这些地方,你真正明了之后,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自己的善友。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物,个个都是善友,个个都是帮助我们修菩提道的,应该「生善友心」。不能忍受,受不了了,自己要反省,要知道惭愧,为什么?菩提道路上走不通。尤其是在现代这个时代,如果不能修忍辱波罗蜜,决定不能成就。不但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就,就是念佛往生也不能成就。

佛在《金刚般若经》上虽然说六波罗蜜,他特别强调的是布施、忍辱。布施是教我们放下,把什么放下?把悭贪放下,把恶业放下,把瞋恚放下,把散乱放下,把愚痴放下,一个布施波罗蜜,圆圆满满的就包括了六波罗蜜。要样样都放得下,你才能有成就,一样放不下都是障碍。放下之后要能忍,才能够保持功德而不失去;如果不能忍,虽然放下,功德保持不住,不能保持。所以特别强调布施跟忍辱,为什么?不能忍,你就不能得定;念佛人不能忍,就不能得一心不乱。我们想求的是一心不乱,既然想得一心不乱,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就明了忍辱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往生,不能忍,不但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也得不到,连个下品下生都没分,可见得忍辱的重要。下面说:

【生相续心。】

就是布施这个心不能够间断。

【生精进心。生不退心。生舍施心。】

前面那个好懂。『舍施』什么?「施」即是布施,连布施这个念头也要放下,你就真正得自在。常常心里想我要修大布施,这个心还是个妄念,连这个心也没有。没有,那布施做不做?布施天天在做,因为能够「舍施心」就真正达到了三轮体空,与般若智慧就相应了,真正到心地清净。

【生周遍心。】

『周遍』是决定没有分别。

【生平等心。】

对于一切万物用『平等心』来看待,用「平等心」来布施。心虽然是如此,在事上不会平等的,心一定是平等的。事为什么不平等?每个人需求的不一样,譬如说我们施财,这个人他说我只少一千块钱,求你帮助一千块钱,那个人说我需要一万块钱才能过得去。可见得事上不平等,心平等,这才叫真正的平等。

【生清净心。】

不但布施要清净,修任何一个法门,自己所得到的就是一个清净心。如果我们修任何一个法门,自己心地不清净,诸位要晓得,你所修的都是世间有漏福报,果报在三界之内;假如你心是清净的,这就把福德变成了功德。我们在修一切法门里面,可以以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所修的是功德还是福德,如果我们所修的得到的是心地清净,这必定是功德。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这是功德,修行人千万不能忘了这一点,否则的话,一生都修的痴福,与功德毫不相关。

【生成就心。】

『成就』是自他两方面来说的。

【生速疾心。】

『速疾』是快速。不但自己修行要早日成就,帮助别人也希望他早一天成就。如何才能将成就提早?给诸位说,除了念佛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其他法门固然是有成就,成就有限。怎么个有限法?你要明白理论,你就不会怀疑了。其他的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断惑证真。咱们现在不要说惑断,伏都伏不住,还能谈断吗?不要说细惑,说最粗的,见惑里面边见,边见就是偏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合起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先入为主,成见很深,戒取见是对于修行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果地上的成见,成见很深,这是很粗重的业障。我们能不能把它除得掉?无论你修禅、修密或者修学其他的法门,这些烦恼习气你要是不能把它从根拔除,就不能出三界。所以修禅,纵然能修得四禅八定,功夫就不得了,一盘腿坐下来可以坐几个月都不要下座,他也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有这样的功夫,假如他那个烦恼要没有断掉,他的果报也不过是在四禅天而已,出不了三界,诸位一定要明白理。所以古大德常常给我们说,如果没有带业往生这个法门,十方诸佛没法子度众生,一切众生也别想有成就。这个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别是在末法时期,众生业障习气非常之重。所以要想自己快速的成就,要想别的同修也能跟我一样快速的成就,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实实在在没有第二个法子,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应该要觉悟的。

所以净土的经论我们要细讲,要深入的来研究讨论。为什么?疑根要不拔除,我们就没有办法死心塌地的来修学这个法门;不能够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生要想真正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证无上菩提,这个机会就失掉了。这一部《华严经》到末后也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诸位要是多多的看看《印光大师文钞》你就了解,他老人家说得很明白、很清楚,虽然他是菩萨再来,法身大士应化而来的,但是他在示现里面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普陀山藏经楼里面住过三十年,印光大师在没有出名的时候,三十年在藏经楼里面,他把《藏经》都看得很熟很熟,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他不通达,最后是抉择净土法门,不是随随便便选择的。他老人家弘法的时间不长,他七十岁以后才出名,大家才晓得普陀山有这么一位法师。八十岁他老人家就圆寂了,所以印光大师弘法的时间只短短的十年,但是对于近代的佛教影响非常之大。这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厚积薄发」,培植得太厚,所以发出来的时间虽然不长,力量非常的强大。他所说的话,句句话没有人敢反驳,没有人敢批评,那就是他积的功力之深厚,所以得到全国佛教界的尊重。《文钞》里头一再告诉我们,他每讲到净土起信必定引《华严经》。

《华严经》里面,在释迦一代时教当中,就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讲到一生圆满成就的,只有《华严经》善财童子,他是肉身成佛的。成什么佛?圆教佛,不是藏教、通教、别教,成的是圆教佛。他怎么成佛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因此判《弥陀经》还在《华严经》之上,《华严经》结归归到《弥陀经》。所以《弥陀经》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不可思议的功德,一点都不错。我们现在生的是什么时代?这个世界核子大战随时可能爆发,这个战争不爆发则已,爆发之后,这些外国许多科学家都做过评估,这个世界的人至少要死一半,受伤、残废还不计算在内,这是人类空前的浩劫,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所以实在讲,我们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供给我们探讨其他的经论,没有时间了。能够在三、五年当中把这句佛号念好,念到功夫成片,就有把握往生,你才算得到真正的安全。大战一爆发,你马上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在乎,你就逃了这一劫。所以哪里有时间再去探讨这些大经大论,实实在在我是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我与同修们在一起跟大家研究《华严经》,帮助你起信;研究《弥陀经》,是帮助你往生,这样才把其他的经论暂时搁在一边。为什么?要救急了。你真正能信、真正能发愿,那是你无比的善根福德;你不相信,或者信得不深,愿不切,那只能够在净土法门里面结个法缘,这一生能不能去那是个问号。究竟能不能去,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都明白。这是讲「速疾」之心。

【生见种种善知识心。】

『种种善知识』,不但包括像前面讲的善友,善友是与我们一样的人道,「种种善知识」就包括了六道的众生、包括了无情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像本经后面所说的,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正符合大经里面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要高度的智慧,甚深的警觉心,才能够发现没有一物不是激励我们的道心,帮助我们,成就我们自己的道业。所以说『生见种种善知识心』,在禅家讲就是明心见性。

【善男子。尔时彼王见诸乞者。】

这就是来向他乞求的。

【心大欢喜。】

这个『大欢喜』,如果我们从前面这几句体会到这个国王施舍时候的心情,我们就能够想像得到,真正是欢喜,无量的欢喜,无比的欢喜。

【经须臾顷。】

这是讲时间快速,敏捷。

【假使转轮圣王尽无边劫所受快乐所不能及。】

这个几句话非常有意思,形容菩萨的法喜充满。修布施如此,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修禅定、修般若,无有一法不如是。所以前天有个同修来看我,说他念佛,念念就很烦,非常的厌烦。他也晓得他的业障很重,人家念佛,愈念愈欢喜,我愈念愈烦恼,念都念不下去。我告诉他,念不下去也得要念。他说那怎么个念法?我就告诉他,我说你开头念个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厌烦吧?不厌烦。念到多少时候厌烦?大概念到几十声的时候就厌烦了。我说不要紧,你念个十几声,你就不要念,你就不烦了,过一、二个钟点你再念个十几声,你不要叫它到你厌烦的程度,始终保持这个度数,慢慢的再增加,这样才能消业障。一听到佛号就烦,永远不念了,你那个业障有增无疑,没有法子消除。自己晓得这是个严重的业障,要想方法来克服,要想方法来对治,这样才好。所以我们看到别人修行得法喜充满。

【如是忉利天王。】

这是比喻,前面只讲了转轮圣王,这再说『忉利天王』。

【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

一层比一层高。

【尽百千亿那由他劫。】

这是讲时间之长。

【所受快乐亦不能及。】

都比不上菩萨修布施。

【善化天王于无数劫所受快乐。】

『善化天王』就是兜率天再往上面,就是化乐天,欲界的第五层天。

【自在天王于无量劫所受快乐。】

这就是欲界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王。

【大梵天王于无边劫所受梵乐。】

这是讲的色界,色界里面四禅的初禅。『于无边劫所受梵乐』,「梵」是清净。

【光音天王于难思劫所受天乐。】

『光音天』是四禅的第二禅。

【遍净天王于无尽劫所受天乐。】

『遍净天』是色界第三禅天,在我们娑婆世界来说这层天是最快乐的,可以说是娑婆世界里面的极乐世界。

【净居天王不可说劫住寂静乐。】

这是四禅天,四禅天福报最大的。净居天是四禅里面的五不还天,这个地方都是三果圣人居住修行的所在。『不可说劫住寂静乐』,我们看的这个「寂静」,就是禅定。

【悉不能及。】

都比不上前面国王修布施的时候,看到大众向他求乞这种欢喜之心,世尊用这些词句来形容。所以这种欢喜实在是不可思议。

【譬如有人仁慈孝友。】

这再从比喻上说。『仁慈孝友』是我们学佛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这四个字不能够具备,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这是人格。「仁」就是有个真正能够爱人之心。中国人造字,这个字是会意字,两个人。两个人是什么意思?看别人要想到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乐曰慈,拔苦叫悲,我们希望自己快乐,我们也要把快乐给别人,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安乐,这是慈心,这是慈行。「孝友」,孝之一字是孝顺父母。中国人不讲孝敬,他讲孝顺,不顺就不叫孝。这个顺里面还要有智慧,并不是说完全是感情的,完全是感情叫愚孝,那不是大孝,大孝里面是有高度的智慧。父母贤明这没话说,如果遇到父母愚痴怎么办?一定要用智慧慢慢的去劝导,使父母也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大孝。所以学佛的同修一定要孝顺父母,你能孝顺,你劝你的父母念佛他就相信,他就欢喜;你不孝顺,劝他念佛,他决定是反抗的,不会接纳的。先要顺从,然后慢慢叫他明理,把佛法的好处、佛法的功德利益让他渐渐的明了。

我们想想他为什么不能接纳?这里面必然是有隔阂、有误会存在,这种隔阂、误会都是这个世间几百年留下来的,也是佛教一些流弊、腐化造成大众对于佛法一个恶劣的印象。这个事实普遍的存在世间,我们要明了,他反对佛教,理所当然。不要认为他一反对佛教,他罪业深重。他要听了这个话,他更不高兴,加倍的来反对,怎么可能接受?你一定要找出这个原因,消除这个原因,他就能接受,他就真正知道佛法的好处,要这样来劝导他。孝一扩大,不但孝顺父母,孝顺师长,孝顺一切众生。普贤菩萨把整个《华严经》里面修行的方法归纳成十大愿王,里面就有两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把孝字扩大了。友是友爱兄弟,友爱一切众生。所以这四个字是学佛人基本的修养。佛在此地给我们举这个比喻,譬如有人,这个人仁慈孝友:

【遭逢世难。】

他不幸遭逢这个世间的大灾难。

【父母兄弟姊妹妻息内外宗亲并皆散失。】

在大难来的时候,大家逃难,真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生离死别的不知道有多少,有家归不得的,家亲不能够团圆的,就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不知道有多少。诸位生在台湾,一家幸福圆满,你们不知道这个滋味,没有法子想像得到的。

【忽于旷野道路之间而相值遇。】

在旷野或者在路上忽然遇到了,你想想看这个多欢喜!

【瞻奉抚对。情无厌足。】

实在不得已,拿这种情形来形容,形容他的欢喜,这是用个比喻来形容国王的欢喜心。

【时彼大王见来乞者。心生爱敬。欢喜踊跃。庆幸之心。亦复如是。】

这个国王这时候遇到这些求乞的人,他这个欢喜心也是像这样的。实在给诸位说,比这个不晓得要超过多少,所以他能成为法身大士。我们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生不起来。为什么生不起来?对于事实的真相,完全是迷惑颠倒,不认识。你要果然认识清楚了,你的欢喜心绝不在菩萨之下。正如同「开经偈」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你现在遇到了,遇到这个机会了。实在说,这个机会天天都在眼前,天天都在周边,可是无量劫以来没认识,虽然天天有机会,没把握住。今天开悟了,今天明白了,这个机会样样都把握住,一个机会也不放失,你这一生就圆成佛道。这一点是我们要珍惜的,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这个事情,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都是我们消业障的增上缘,都是我们断烦恼的增上缘,希望诸位要好好的去想想。你要想通了,你这一生在菩提道上决定不会迷失。你要想不通,遇到喜欢的,生了贪爱心;遇到不喜欢的,就生了讨厌的心,你天天还在增长贪瞋痴,那与道就相违背了。贪瞋痴是业障,增长贪瞋痴这个麻烦大了。一定要贪瞋痴一天一天要减少,戒定慧一天一天要增长,这个消息就好。如果是天天增长贪瞋痴,每天迷失了戒定慧,那一天念十万声佛也没用,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这个佛号不能伏烦恼,佛号虽然念得多,不得力,不能把贪瞋痴伏住。佛号要能把贪瞋痴慢伏住,这个佛号就得力,才管用。所以这段经文对我们来讲有大利益,很有启发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周边的人物、环境,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付。你真正明白了,怎么不生欢喜心?这真是古人所讲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就在我们环境当中,菩萨认识,这叫有慧眼,法眼开了,认识了。这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这就是阿兰若处。

再看下面一段,第六段,这段文不长,是讲施愿广深。

【善男子。其王尔时因善知识。】

这句话要记住,『善知识』就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这就是「善知识」。因善知识:

【于佛菩提解欲增长。】

这个『欲』是欲望。什么欲望?是对于菩提大道的觉了,对于一切法的开悟,这个增长了。

【诸根成就。】

这个『根』是指六根。六根成就什么?正如同世尊在《楞严经》上给我们开示的,交光大师在注疏里面勉励我们舍识用根,就是这句话。我们用根中之性来接触万法,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这就是明心见性,这才叫成就,成就我们见性的功德,这是真正开悟,彻底的开悟。

【信心清净。欢喜圆满不可思议。何以故。此大菩萨勤修诸行。】

就是六度万行。

【求一切智。】

这个『一切智』就是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所求的只有这一样。提到这桩事情,事实上是真难,千经万论不离这个,我们到哪里去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一句话,发愿往生就是发无上大菩提心。他这句话确实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迷梦惊醒了,恍然大悟!再仔细想想一点都不错,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一生成佛,没有一个不是立即成佛。为什么?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纵然下品下生,也圆证三不退。《要解》里面对于这个事理都说得非常的明白。圆证三不退,着重那个圆字。什么样的地位才能到圆证三不退?给诸位说,圆教的等觉菩萨才是圆证三不退。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咱就说个下品下生,他也立刻就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一往生西方他就好像是等觉菩萨。所以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给我们讲出事实的真相。说他是等觉菩萨,他不是的,为什么?见思烦恼没断,他是凡夫;你说他是凡夫,他圆证三不退。所以说等觉也不是,说凡夫也不是,到底是什么?一切经里面没有这个阶级,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也没有这个事实,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它有,只有它有。因此这部经值得怀疑,一切经里头没有说这桩事情,只有它说。所以怀疑这部经的人很多,为什么?找不到另外一个证据来给它佐证,如果我们真能通达理论,也会怀疑。

但是佛菩萨实在是慈悲到了极处,在我们唐朝,玄奘大师是再来人,窥基大师是初地菩萨,来帮助玄奘大师的。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修定的老人,年岁很大,头发、胡须都是白的,遇到这个人之后,他就叫他到中国来投生,等他取经回来之后要收他做徒弟。这个人就是窥基大师,初地菩萨再来的,法相唯识宗的开山祖师。他们师徒两个人,就是两位菩萨,在这当中给我们做了个证明,证明《弥陀经》是真的不是假的。拿什么来证明?窥基大师给《弥陀经》做了个注解,《弥陀经通赞疏》,玄奘大师也把《弥陀经》翻译过,他这个译本不流通,在《大藏经》里面诸位可以查得到。但是对于罗什大师的译本并没有否定它,并没有说他翻的不对;换句话说,玄奘大师对于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完全是默认、承认了,他翻得没错。而窥基大师更进一步给《弥陀经》做注解,不用老师的译本,用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这就更给我们做个证明,翻的不但不错,完全正确。我们一看到《通赞疏》,这些怀疑统统没有了。这个经决定不是伪造的,玄奘大师在印度见到原本,而且这个原本还带回来过。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也完全没有错,一个字都不错,我们能够放心的依教修行,决定往生。如果没有这两位菩萨在当中给我们做了这个证明,在今天末法时代恐怕《弥陀经》几乎就站不住脚。所以玄奘大师跟窥基大师以法相唯识宗的祖师出现来给我们念佛法门做了个铁证,我们再要不相信,再要怀疑,那就没法子,那真正是善根福德太少,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蕅益大师的《要解》,连印光大师都赞叹备至,说即使阿弥陀佛亲自到这个世间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过如此。你想想印光法师对蕅益大师赞叹到这种地位,我们今天得到这个《要解》真是如获至宝,那怎么不欢喜!一切经论我们得到了,未必能消化,未必能得真实的受用,这是事实。《弥陀经要解》得到了,你要肯信、肯愿,就决定往生,他怎么不欢喜!如果嫌《要解》太简单,希望能更多懂得一点这个经中的义理,有莲池大师的《疏钞》,博大精深,确实能断一切疑,能生坚定的信心。所以蕅祖告诉我们这句话,我们要相信,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只要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圆教的佛果。

【愿得利益一切众生心无懈倦。】

我们用这个法门来帮助一切众生。当然在近代来说,一切众生要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如果不是善根深厚特别的多、特别的强大,是很难接受的。很难接受那就要讲解,就要劝勉;换句话说,帮助他认识。要帮助他认识,就不能不在疏论上下一番功夫。不仅是在疏论上要下功夫,自己还要有实际上修行的心得。自己没有修功,自己不能肯定,如何能劝人?自己真正得到实在的利益,我们才肯定的把这个利益与别人共享,分享给别人;自己对于这个毫无把握,那就办不到。所以自家必须在念佛法门上认真的要修解行法门,然后自己才晓得,只有这个法门能救自己、能救众生。不是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其他的法门好,不是我们根性能做得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没有能力能断烦恼,只有这个法门最好。有能力断烦恼的,那另当别论,那个不是普通人,我们没有能力断烦恼。即使真正有能力断烦恼的,我觉得他如果是大慈大悲,广度众生,他应该示现来修这个法门,来救度末法时期的众生。我们这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是古佛再来,我是等觉菩萨再来,我一定也乖乖的修念佛法门,做一个样子给众生来看。劝勉众生修这个法门,他决定成功。我们看看近代,多少的大德,出家、在家,不管他在教理上研究哪一宗、哪一部经、哪一部论,行门上全是念佛求生西方,这些榜样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再看底下这一句:

【愿得充足一切众生衣服饮食。愿获菩提无量妙乐。舍离一切诸不善心。常愿积集一切善根。常愿救护一切众生。常乐观察萨婆若道。常乐修行一切智法。满足一切众生所愿。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业惑障山。随顺受持一切佛教。行一切智无障碍道。】

到这里是一段,但这个后面几句意义还非常之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念是念了一段,下次讲我们接着『愿得充足一切众生衣服饮食』,从这里讲起。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5日04:53: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70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