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来,我们赠送中国传统文化宝藏《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给予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和着名的大学图书馆收藏,并附上一份简介。事后有人提出,希望对《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的重要性多一些了解,所以我想藉此机会做个简单的介绍。
《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的编纂与价值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朝乾隆皇帝于一七七二年下诏编纂,动员了三百六十多位高官、学者(截至第一部完成为止),曾参与编纂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达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三千八百多人。《四库全书》收录了从先秦至清朝前期共二千馀年的重要图书,共计三千五百种书,约八亿字。经过大规模的选书、校勘、编辑、抄写、校对等工序,历时十年,到一七八一年年底,才从底本抄写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又经八年,陆续抄写出六部。如此,以国家的力量,前后共经十八年,才完成了七部《四库全书》,分别建阁收藏。
七部之中,前四部即所谓的「北四阁」本,藏在皇宫和皇家园林中,大臣、翰林经批准可以前去查阅;后三部即所谓的「南三阁」本,则准许一般士子赴馆阅录。如此,七部《四库全书》得以充分地受到利用。《四库全书》一个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就是打破了私人藏书、密不示人的局限,使当时的读书人也能从这个文化大工程中受益。
《四库全书》涵盖了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学术领域,所以称为「全书」。「四库」指的是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这是中国古代对典籍的一种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十类。
「史」是历史典籍,指各种体裁的历史着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所以历朝历代的这些史书记载得非常完备,提供后人很好的参考。
就以上两部而言,「经」是标准,讲宇宙人生的道理,是帮助人明辨是非善恶的准则。「史」是经验,让人明白自古以来成败得失的关键。读历史就是吸收古人的经验教训,是很好的人生参考。因此「经」「史」两部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卓越的学问和见识是从古籍裡头得来的:读经典可以增长学问,读历史可以增长见识。如此,你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看法自然就跟别人不同,你能够看得清楚,看得深远。所谓你有几十年的眼光、几百年的眼光,从哪裡来的?就是从古圣先贤这种智慧、经验累积来的。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之学,即诸子百家及佛道宗教着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演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着作,即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着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
为便于索引,又编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这是中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分开为四部分,分别置于《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的开头,其绢面颜色也因库书而异:「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四种颜色就使四库的分类一目了然。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的文献。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善本,如宋元刻本或旧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在修书时重新发现的;也有的是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有三百八十五种。《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带给后来的学术界巨大的影响。
《四库荟要》是乾隆皇帝下令撷取《四库全书》的菁华,专供皇帝御览,因此它的特色是选编慎重,卷帙精约。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收齐各类书籍,保存文献;因此网罗繁複,其结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检玩为难。而《四库荟要》是为了供皇帝一人御览,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以只收存享有盛名而又确实能影响世人的作品。其思想学术、义理辞章俱属上乘,而且校勘翔实,版本珍贵,内容完整而少删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菁华尽备于此。所以,虽然《四库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则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书成之后,另抄写出一部,收藏于圆明园。
《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的重要性首在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保存良好着称。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教育,具有完善的教育智慧、理论、方法、经验与成效。例如:《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当中就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中国古代对教育非常重视,历朝历代都将教育列为行政的第一件大事,一切行政都是为教育服务的。这可以从政府的编制上将教育部排在最前面看出:宰相所统领的六部当中,「礼部」排名第一。「礼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它的职责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教育事务。宰相因病无法视事时,由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长)代理其职。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教育。《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完整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古圣先贤老祖宗修身、齐家、治国、平和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效果。尤其是其中关于「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非常宝贵,是无数先哲智慧经验的结晶。这四种教育称为「普世教育」,也就是所有人民都应该接受的教育;但这些恰恰是今日教育所普遍疏忽的。今日社会偏重于发展物质文明,疏忽了精神文明。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失衡造成今日社会动乱、人心浮躁、道德沦丧、世界不安。弘扬这四种普世教育能振兴精神文明,帮助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使得个人身心健康、事业顺利,使得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安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世界永续和平。
所以《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不但是全世界共享的文化瑰宝,而且能够给全人类带来长远的福祉,其重要性由此亦可见一斑。
优越的载体使《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永垂不朽
《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以「汉字文言文」为载体,这是能够承传千秋万代而不变的优越文化载体。这就保障《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得以准确地将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代,历千万年而不朽。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现用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优点是,不会受到语言的改变而变化;而这一点正是表音文字达不到的。同时「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符号,蕴含老祖宗千年的智慧结晶在裡面。「文言文」是古今通用的文体,是中国人老祖宗了不起的发明:老祖宗聪明,把「语言」跟「文言」分开两条路,语言会随着时代而改变,文言则永远不变,能够一脉相承,贯通古今。所以「汉字文言文」这种工具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经验,用这种载具传递下来,我们现在能够读得懂。传到未来数千年,后代的人还是能够读懂这些智慧典籍。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只要学会汉字文言文,就是拿到了打开《四库全书》与《四库荟要》这两大智慧宝藏的钥匙,能够从数千年古圣先贤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中吸取智慧经验。站在数千年古人的肩膀上,必定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深。
汉字文言文并不难学,我问过欧美一些学习汉学的学生,花了多少时间精通汉字文言文?他们的回答都是三年。只花三年时间就能获得数千年的智慧,这是很划得来的投资!
从汉字文言文承传文化的优越性,我们也联想到,世界各国的重要文化经典若想传之久远,最好能够以汉字文言文加以记载。这是使它们永垂不朽的最好方法。
从这裡,我们更进一步推想,未来汉字文言文应该成为全世界通用的书面文字。这不但有助于保存全世界重要的典籍,而且有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人民的互动。这将促使全人类更紧密地联繫在一起,世界永久的安定和平也将从此拉开序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