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24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10/10/1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33-0024

play-sharp-fill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早上好!我们接着讲的经文,「积德累功」,这一段教导我们怎么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整个第三段都是具体谈如何去做如何行善。这一段后面有讲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那假如我们每一天都做一件善事,三百善一年就做到了,一千三百善四年左右就做到了。所以理上每天做一件善事,就能达到这个目标,问题是能不能坚持每天都做到。所以发心容易、恒心难,要做一天的善事不难,做一个月持续的善事,甚至是三年、五年,那就要很有恒心。

我们看了凡先生,他的三千善也是做了十年才做到。这过程当中还有很重要的断恶、改过。不改习气,每天贪瞋痴慢还在作用,功过就相抵了。要行善、要转变命运,一定要从改习开始。我们要自知,我们最严重的习气在哪?要从这里下手,这个才叫真干。

这一句经文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就道德,他都是要靠日积月累的提升跟力行,要积、要累。所以我们说「崇德」,一个人德行非常崇高,他也是从「积」来的;功很大,也是从「累」来的。我们看,「积」是由少而多,「累」是由低而高,都是滴水穿石所谓厚积薄发之功。

佛门有一句话讲,菩萨修行唯一善根是精进。他已经发心了,但是能不能提升得快、进步得快,要看他自己精进程度。我们今天发愿要积德累功,一定要有勇猛精进的心,而且要有坚久心。「坚」就是任何境界都不退缩,「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的坚定,绝不退缩、逃避,勇于去面对境界挑战,这是「坚」。还有「久」,久就是长远、持续不间断。

有一个读书人叫葛繁,他是宋朝镇江的一个太守,他的德行很受到推崇。人家请教他,你怎么有这么高的德行?他说他持续行善四十年,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就是坚久。人家问他行什么善,他讲到,比方脚垫歪了,它可能会去挡到别人的路,人家走路可能会去踢到,我赶紧把它摆回原来的位置、摆正;人家渴了,我一看马上了解,赶紧倒一杯水给他喝。所以行善其实很重要的是要念念为人着想,那每天都有很多善可以做。

比方看到这个同仁今天嘴角翘得很高、心情很不好,可能我们几句勉励的话、提醒的话,让他念头一转,这一个情绪包袱放下了。所以人行善,这个嘴吐莲花是很容易行善的,给人信心、给人鼓励、给人希望、给人提醒都是行善。但是这个嘴,「祸福之门」,它要造恶也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一忍不住了就造恶了。

所以大家看,《弟子规》谈言语的修养,谈了多少?看一看都快三分之一。大家注意,「信」,「凡出言,信为先」,七分之一而已。大家注意看,「泛爱众」里面有多少是言语的修养?「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是不是言语的修养?「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所以为什么《无量寿经》谈到修养,身口意三业,把口业排在第一位?「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言语一动,其实都是心的反射,所以言语不好好修养,这个清净心达不到。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背后的存心,就可以知道心偏颇在哪里。只要开口了,一定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为人着想的心去说,从这个心境上去说。

我们刚刚讲到,精进很重要,勇猛精进需要坚久的心还有信心。有时候人行善,遇到一些境界,要不怀疑真理,要不怀疑自己的能力,这都会在行善当中半途而废。所以在《弟子规》里面讲到,人勇猛精进就应该「勿畏难」,任何境界来不怕;「勿轻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善的大小,从心地上看,统统是出自孝心、恭敬心、善心。今天假如一件小善不去做了,那这个善心已经跟事情不相应,自己的心已经生分别了,「大的我才做,小的不做了」,那叫贪功。真有善心,很细微之善,他都会很自然的去做。

不知道有没有跟大家提过,我们二OO四年到澳洲跟大家分享《弟子规》,刚好师长这十天的课程都参与,那我们每天就跟师长坐着车子去参加课程。结果有一天回来,我坐在前座,我心里想,我一开这个车门,老人家要下车,我车门一定挡到他。所以我就想,等师长走过去了我再下车。结果师长走过去,余光看到我还没下车,他就帮我开车门,把我吓得不行。但是那种自然就会让我们弟子很感动、也很受教。你说师父这么高的威望,很自然的看到任何人有需要,赶紧就去协助、去帮忙,「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也不能随着,比方名气大了、地位高了,还有没有那种时时都能体恤他人的态度?假如这个行小善的敏感度低了,那其实我们已经被外在这些名相、这些身份给污染了。所以修清净心得要在很多这些细微心态当中去观照,才比较容易看到自己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比方我们的平等心、我们对人的真诚心,都不能因为外在的这些条件增加而堕落。

而且这个勇猛精进当中,也不能在人前很积极,没人看到的时候就退步,这就是用应付、虚伪的心在修行。包含行善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刚刚讲的是阳奉阴违,现在还要防虎头蛇尾。你比方,今天听了这个道理,非常积极,做了两个礼拜,慢慢的又退了,这个就是没有有始有终。所以用功要不间断,不只不间断还要不断提升才对,才叫精进哦。「进」,就是提升上去。所以这个坚久心重要。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段话特别提醒我们,不要糟蹋了这一生的殊胜因缘。了凡先生说,「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差一点,你们要背的功课又要增加一段了,「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苟且就一直往后退。包含做的过程当中,不要吝啬钱财而终止。布施,佛门万行以布施为先,得把这个贪心去除掉。也不要因为人家讥笑你、讽刺你就受影响;也不要因为人家会怨你、会骂你,你就不做了。这个叫勿畏讥,不要畏惧人家讥笑你,不避嫌、不避怨。

实在讲,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做人的根基都不牢,所以做什么事情,你说所有的人都认同不大容易。你要真正做好事、做重要的事情,要得到大家都能理解也不容易。所以要成事之人,不惹事、不增加是非人我,但也要不怕事、勇于承担,哪怕要面对很多的毁谤、侮辱,只要众生能得利,再大的挑战都不怕;哪怕全世界的人都骂你,你都要能够接受,只要众生真的能得利益。我们那个名闻利养就是好面子,真正能够完全放下。所以为什么叫忍辱负重?忍不下来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做得好。也不要在福报当中享受,慢慢的就不奋发图强。所以顺境淘汰人,逆境磨炼人。

我们现在都是享佛陀的福报、享师父的福报,享福当中要知福、惜福、造福,不能退堕。也不要因为牵于私欲,而做事不能果断,不以人情做佛事,要大公无私去行善,不要图果报,不要务虚名,一心一意去做,包含不要敷衍、不要好高骛远、不务实修,都要从当下的本分、当下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去下功夫。然后,这个空只有美言而没有真实去落实,这样就名不副实。刚刚提到的这些,都可能是我们在积德累功当中容易出现的状况,我们要克服。面对这些教诲,都能欢喜去受持,然后委曲去成就这些善行。

我们在要积德累功之前很重要的是,佛门讲,「解行相应」。什么是真正的功德,我们要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了,就知道怎么样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真正落实。所以信、解、行、证,我们相信善有善报,行善可以改变命运,行善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信了,我们去了解什么才是真善,这样才能够行得彻底。所以了凡先生又讲了一句话,「为善而不穷理」,不明白判断的道理在哪里,自己觉得修得不错,叫「自谓行持」,结果「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我们冷静去看,在修学人当中真正改变命运的有多少人?这个大家可以客观去看,改变命运的人其实不多。这个有原因是,一来,没有真正把道理搞清楚;再来,是真干的程度够不够?在大陆,胡小林董事长,这个改变命运是非常明显。大家看胡总在孝顺父母当中,他是体恤入微。连报纸,他发现父亲眼睛比较不好,订的那个报纸是加大的字。都是在这些最细微的地方,流露他的孝心、诚心。现在整个大陆法宝,胡总做的法宝,那是大量大量的流通,那都是几百万,甚至都有可能积累下来,都上千万的在送这些法宝。尽心尽力去做,这样就能改变命运。

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还常常想到自己,然后就不去做了。这个就是习气还放不下,要改变命运就不容易。所以,像师父赞叹刘素云老师,她是念佛以前真的就从没为自己想过。我们看到,她那时候生活都很困难,还认养了五个大学贫困生。我想,她那个留的钱几乎是没有的,有了钱就布施,有了钱就布施,从不为自己也不为自己的家庭去积财。包含她是官员,都没有用她的关系帮她的子女去找工作。从这一些地方我们看到,她完全没有私心,这是我们的学处。

所以深入了解什么才是真善,进而去真干,那我们绝对可以积累很大的功德,这一生也不会空过。因为尤其这个时代知识爆炸,很多观念在传播,很多积非成是的现象都出现了,我们假如不会判断,可能在很多境界当中,都不知道怎么做。大家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你们都没有?没有叫不正常。没做才没有,有做铁定会遇到一些举棋不定的现象。这几天大家有遇到的话,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时候再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积非成是」就更具体。

《了凡四训》,为什么师长叫我们要念三百遍?就是让我们真正把很多道理给搞清楚。但是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三百遍呢?所以「因循」二字,这时间就耽搁掉了。真念了三百遍,很多问题搞清楚了。所以修学最重要的是老实、听话。师长的教诲都是过来人的劝告护念,真做了有真受用。当我们还不清楚这么做了会得什么利益,做就对了。就像那个锅漏匠,人家也不知道,连念阿弥陀佛能去哪里都没问。谛闲老法师叫他,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他就念了。不简单,人家心里面没有任何利害的念头。念了有什么好处?他没问,他只知道师父不会害我,就老实念。连一部经都没听过,就听话,念了三年站着往生,连后事都不麻烦人,手上捏著几个现大洋。所以师长叫我们念三百遍,是为了让我们真正明白道理,才不会「自谓行持,岂知造孽」。

讲到修善积德,《了凡四训》在善方面,从八个角度来探讨。我们复习一下,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半、有满。大家回答,就看得出来学过《了凡四训》,有放在心上,难得。

我们从这八个角度,大家现在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很多圣贤人的身影?一讲到「有真、有假」,有没有想到中峰禅师?读书人问他,礼敬人、赞叹人是善;打人、骂人是恶。「中峰云:未必然也。」「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这个判断错误是很正常的。所以中峰禅师点出来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从心地上去做的是真的,都是做样子的那是假的。「无为而为者真」,它是随缘的,水到渠成,不攀缘的,这是真的。「有为而为者假」,太造作、太攀缘、太刻意,这就不是很圆满了。这是真、假。

接着,「有端、有曲」。其中有一段话我们印象比较深:「纯是一颗济世之心,则为端」;「有一毫媚世之心……」你去一心一意为这个社会,那是端正的;假如这个过程当中,还有搞名闻利养、还有媚众,这个就是曲了。「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其实我们看,一个人起了情绪发怒了,「愤世」,他的心是爱憎很强烈。这个「爱」不是爱心而是贪爱:他喜欢的事,他就爱做得不得了;他不喜欢的事,就排斥、就批评;喜欢的人,就好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他就跟人对立、跟人冲突。那他去做好事迟早会出问题。为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纯是爱人之心」就是平等爱一切的人。他有愤世了,那这个人没有真仁慈的心,他还是落到他的情执、爱憎。一爱憎了,那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那把团体可能就分裂了,就搅得可能都要掉进这些是非里面去。人和怎么来?所以「身修而后家齐」,真正能放下贪瞋痴慢,才能聚得了人心,才能把家庭团结起来,所以「爱人之心」为端,「愤世之心」,那一定要把这个瞋恨心要放下,嫉妒心、看人不顺眼这个心都要放下。所以真正积功累德,实质上就是放下习气的功夫、放下烦恼的功夫。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恭敬、真诚的态度。这个「玩世之心」那就很嚣张傲慢,那他纵使做好事了,还会拿着成绩去压人,去炫耀,最后流弊就出来了。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你在各行各业要去服务大众,「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能务本,本立而道生。

所以是真、是假,是端、是曲,根源还在这个心地是觉还是迷惑了。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40: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26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