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第21集/悟道法师主讲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16/1/12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  档名:WD15-007-0021

play-sharp-fill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四十二页第三行。网络的同修如果没有经本,就仔细听。希望经本的,请向华藏弘化网法宝流通组申请,就会寄给你。我们看经文:

【白佛言。无量品众生。根亦无量。行亦无量。法门为一为二。为无量耶。】

这个一段,波斯匿王又向佛来请问,这段经文就是他的疑问。「性一众多根行无量疑」,就是性是一个,但是众生根器很多,可以说无量无边。根器无量无边,修行的行门也是无量无边。我们常常念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三句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一句我们做法会做三时系念,三时都有念这个四弘誓愿,这个我们就很熟悉。此地讲的,提出这个疑问,『无量品众生』,这个「品」就是每一个众生他的根器参差不齐。这个品就是不同,有高、有低,就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分为九品,上上品到下下品。这个九品是大类,如果发展出去,实在讲每一品都有九品,一品当中又有九品,这样发展出去就有无量品。这个也就是说,众生他的根器、他的品位是无量无边的,这个品也就是他在哪个位次、哪一种根器。

众生无量,『根亦无量』,他的根器也是无量。众生无量无边,那个品类也很多,不要说其他道的众生,就说我们一个人道;人道也不要说其他的三大部洲,就讲我们南赡部洲的地球,光我们这个地球,讲到人的品类就有很多种,有黑人、白人、黄种人,人的品类就很多了,何况那么多的星球,那么大的世界,这个就无量无边了。众生的品类无量无边,智慧的高低也是无量无边,所以根器也是无量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每个众生他都有他的根器,没有完全相同的。根无量,修行,『行亦无量』,众生他的心行也是无量无边的。

波斯匿王的疑问,众生根器无量无边,品类无量无边,根器无量无边,他的心行也无量无边,修行的法门是一还是二?一它就是唯一一个,二不是只有二,二后面还有三、还有四、还有五、还有六,你要算出去也是无量。所以说,『法门为一为二,为无量耶』,是一个法门,还是二个法门,还是三个法门,还是无量法门?这个是波斯匿王又提出疑问来向佛请问。性是一,众多根行无量疑。众生根器那么多,每一个众生都不一样,性是一个,自性是一个,但是在众生方面来讲是无量无边,性是一。所以波斯匿王就请问释迦牟尼佛,众生根器差别这么多,无量无边,佛讲的这个法门是一还是二,还是无量?提出这个疑问。这个疑问也就是我们一般凡夫知见里面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下面佛的一个回答,这个回答:

【大王。一切法观门。非一非二。乃有无量一切法。亦非有相。非非无相。若菩萨见众生。见一见二。即不见一不见二。一二者。第一义谛也。】

这一段经文也就是经典上讲的「离四句,绝百非」,因为你讲一就会有一个二,讲一个长就有一个短,讲一个大就有一个小,你随便举一对就变成四句。譬如说有无、一异、断常,这个都是一对,有对没有,一对异(异是不一样,一是一样的),断就是断灭,常就是永恒的。所以这个举出来,四句举出来就变成百非,百非就是一百句,一百句都不是。所以佛讲,「离四句,绝百非」。这个四句,如果讲有,是增益谤;如果说无,是减损谤,有无它是一对的,有是增益,无是减损。如果说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也有也没有,这个也互相矛盾,相违。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不是有也不是没有,那就变成戏论。所以我们只要讲出来,有一个相对的,都错了,都是有过,过就是错了。所以佛跟我们讲要「离四句,绝百非」,这个就要我们悟入第一义谛。

所以这里经文讲,『大王,一切法观门,非一非二,乃有无量一切法,亦非有相,非非无相』。「佛说一切法皆以观智为门惟为一事」,唯有这桩事情,观这个字,唯有这个字,这个法门,佛讲了这么多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字。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特别提出观这个字,他说一切法门总的来讲离不开观门,就我们念佛法门也离不开观,一般教下讲止观,止当中有观,观当中有止。江老居士他在《金刚经讲义》讲,其实止也是在观当中,观门,我们一般讲观照、观想、观察,都离不开观。我们懂得这个观门,修行功夫才会得力。所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也给我们讲,他说有人说念佛不是观,他说也不对,念佛也是观,他就举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的经题,「佛说」下面第一个字就是「观」。所以这部经又叫做《十六观经》。

我们讲到观门,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修观想念佛,第一观到第十二观修观想念佛,第十三观修观像念佛,十四、十五、十六是九品往生。江老居士讲,他说其实念佛也是观门,因为念佛就是观,而且持名念佛是在《十六观经》第十六观「下品下生」这一章。这个十六观统统叫做观,所以叫《十六观经》。第一观到十二观是观想,第十三观是观像,后面第十四观、第十五观、第十六观,第十四观讲上三品往生的修因,也是观;第十五观讲中三品往生,也是观;第十六观讲下三品往生,也是观。所以第十六观,大开持名念佛,可见得持名也是观,也是没有离开观的原理原则。所以有人说念佛不是观,江老居士说不是这样的,念佛也是观。只是有听经教的知道念佛也是观,一些不认识字的老阿公、老阿婆念佛,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念佛他也往生了,他有没有观?他一样有观,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念佛就是在观。所以所有法门,这里讲「一切法观门」,一切法都离不开观门,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字。

法门,「非一非二,乃有无量一切法,亦非有相,非非无相」。平常我们概念当中总是法门,一个法门、二个法门、三个法门,无量的法门,法门太多了。如果我们懂得这个原理,法门,佛跟我们讲,非一非二。这个就超越我们的常识,我们的常识总是落在相对里面,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发展出去无量无边,落在一个相对里面。佛法给我们讲出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它是超越相对的。我们现在讲相对,四句、百非,它的意思就是说,你讲任何一个,都有一对,你说相对,就有个绝对;说相对又有个绝对,绝对跟相对又是一对,又是相对的,大家去体会这个意思。所以你一起心动念,都是落在这里面。所以我们要真正悟入这个境界就不能起心动念,就是禅宗讲的「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一开口就错了,你一动念头就不对了,都落在四句里面,四句皆非,都不是。所以佛要我们悟入这个真实义。

所以,这是佛「因机施教」,什么众生佛就用什么教学法,「故非一二非有无量离四句绝百非」。实在讲没有一也没有二。但是言语讲出来,我们如果再去想,没有一、没有二,怎么会有这么多法门?我们愈想就愈错;那不想,不想也错,不晓得该怎么办,过去禅门在这就是一个关键。所以过去我们看禅宗公案,我们看了是莫名奇妙,不晓得在讲什么,我们也搞不懂。禅师对一个来参禅的人,问他一个问题,他嘴巴刚要张开,那个香板就打下去了。每一次问,每一次正要回答,香板又下去了;后来再问,干脆不答(反正一开口就要打,干脆不回答),不回答也打。打到最后,到底是回答好,还是不回答好?这个时候提起疑情,它那个妙处就在提起疑情。禅师要有高明的手段,要认识来参禅人的根机,知道他是参禅的材料,他就逼他开悟了。答也不对,怎么答都不对,不答也不对。回答,落在妄想;不回答,落在无明,打到他走投无路,到最后疑情一起来,一念(起心动念)一下停下来,大彻大悟,禅宗用这个方法。教下给我们分析讲解,最后慢慢引导悟入那一剎那还是要放下。

我们对第一义,我们体会不到,也没关系,我们老实念佛就好。就像昨天我听我们净老和尚讲经,说有一个小孩子,小朋友,很小,问他,人从哪里来?如果照平常讲经跟他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怎么会生一个人出来?到底是怎么生的?问题又来了。愈讲他愈不懂,愈讲他就愈复杂。所以老和尚会观机,他就跟小朋友讲,你念阿弥陀佛,念久了你就懂了,你就知道人从哪里来了。这样把他的妄想堵住。反正他如果一想到人从哪里来,多念阿弥陀佛,念多了就知道,赶快念。这个是最方便的,不然你搞了无量劫也搞不明白。所以,「因机施教故非一二非有无量离四句绝百非」。就是我们怎么讲都不对,反正你讲得出来就不对,你想得出来也不对,这个地方你只能悟,那才叫第一义谛。但是你又不能执着有个第一义谛,那又错了,起心动念都动不得。真的是,向上一着,第一义谛,真的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不能去想,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下面讲,『若菩萨见众生,见一见二,即不见一不见二,一二者,第一义谛也』。「见有一二同凡夫,知一原非一二本无二即菩萨」。我们凡夫的见解,总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落在这个数字里面,我们现在讲数学,落在这个数字里面。落在这个数字,那就有一个范围了,因此我们六道凡夫都有个数。所以高明的这种看相算命的先生,你的生辰八字给他,他给我们批流年,真的他可以把我们的命运算得很准。像《了凡四训》里面讲,袁了凡先生他还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给孔先生算命,算得很准,今年考试考第几名,今年收入多少,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个定数。后来遇到云谷禅师给他开示,才知道被这个数所束缚是凡夫。为什么凡夫会被数来束缚?因为有执着。所以,后来云谷禅师教他持准提咒,他说「汝未能无心,安得无数?」说你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定有数,你必定落在数里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定落在数里面。所以教他持准提咒,持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心,不起心动念,超越这个数了。大修行人算命先生来算都没办法算的,算不准的,因为他超越了,他不在这个数里面,你怎么算?没办法算。凡夫才算得出来,因为凡夫有数,他执着这个。

所以凡夫的知见,「见有一二同凡夫,知一原非一二本无二即菩萨」。这个一它是超越我们概念一二三的一,所以这个一它不是数字,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数字那就错了。所以佛法它难懂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因为它是言外之意,你要真正能体会。它不是数字,如果我们不知道,把它看作是数字,这样来解释就错了,它这个一不是数字。所以才讲原非一二本无二,这个就是菩萨的知见,就是佛讲的第一义谛,就是真实义。我们再看下面,下面的经文,佛又给波斯匿王开示:

【大王。若有若无者。即世谛也。以三谛摄一切法。空谛。色谛。心谛故。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我人知见五受阴空。乃至一切法空。众生品品根行不同故。非一非二法门。】

佛又给波斯匿王开示,『若有若无者,即世谛也』。讲有、讲无都是属于世谛,世谛就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我们一般众生凡夫常识可以理解的,我们的常识可以理解,这个叫世俗谛,也就是世间法。『以三谛』,这个「谛」就是真实义的意思,真理的意思。「以三谛摄一切法」,就是这个三方面来包含一切法,一切万事万法。『空谛』,就是谛审一切法即空,这个法是空,所以空是真谛。这个就是天台宗讲的,这里讲的三谛是空假中,「空谛」就是空,『色谛』就是假,色有色相,这些万法,那是假相,『心谛』就是中谛、中道。这个是次第三谛。如果三一无碍就是圆融三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天台宗修三止三观,它有次第三观,还有一心三观,一心三观是圆融的,圆修。各人根器不一样,所以它有这个不同。

真谛是真空,就是泯一切法,这个一切法是空,诸法本空。众生不了解,不了解诸法本来是空的,我们执着以为是真实的,这是我们众生的一个妄见。若以空观来给它遣荡,就是让我们不要去执着一切法,这个就能离于诸相,对于真空之理自然明了,所以这个叫真谛。俗谛就是世俗一切法,诸法虽然本空,皆不可得,但是若以假观来观照,能够了解我们自性具诸万法,历历宛然,虽然假,但是这个相有,这个叫俗谛。但是这个相当中它是空的,相有体无,所谓真空妙有。中谛就是不离二边,不即二边,以中观来观之,就能够知道诸法非真非俗,即真即俗,清净洞彻,圆融无碍,一而三,三而一。这个也就是天台宗讲的一心三观,你空观当中有假、有中,假当中有空、有中,中当中有空、有假。其实你掌握住一心三观,那就是圆满了。这个是讲天台宗讲的三谛。

我们在《三藏法数》,《仁王护国般若经》依照《三藏法数》(《三藏法数》也是佛学辞典)讲的意思也是大同小异。所以,空谛,空即虚幻之义,性相本空,虚假不实,是名空谛,一切法本来它是空。色谛,色就是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万事万法,乃至我们意识所能缘的一切境界,我们能想象得到的,一切都归纳在色法,这个叫色谛。心谛就是八识心王,众生的根身、虚空、世界,乃至善恶一切诸法,都由这个心出生的,所以叫心谛。这个是就本经这个经文来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的。所以佛说『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说一切万事万法不出这三方面。『我人知见五受阴空』,这跟《心经》讲的五蕴(五阴)皆空,这是《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乃至一切法空』,一空到底,五蕴皆空了,这个跟《心经》讲的是同样的,同样的境界,同样的道理。

『众生品品根行不同故,非一非二法门』。众生品类、根器、心行种种不同,实在无量无边,所以佛讲了这么多法门。这么多法门,实在讲,你说是一个法门,还是很多法门?是非一非二法门,你不要去执着,那就对了。你要执着有多少个法门,或是只有一个法门,那就错了。这个在此地也跟大家补充说明,过去我也常常跟同修分享,我们净老和尚劝大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是原则,一个法门,或者一部经典。一部经典专修,能不能成佛?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成佛。甚至不用一部经典,我们看《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大师你说他有读什么经?其实他自己也没读过经,也没听过经,他是砍柴去卖柴,刚好遇到有人在诵《金刚经》,他听到了。他听到了,他开悟了,那个读《金刚经》的人没开悟,他听了开悟。他为什么开悟?他心清净。后来他跟这个客人请问,你念的是什么经?里面的意思很好,他就把这个意思讲给读《金刚经》的人听。那个读《金刚》的人大吃一惊,他读这么久都不懂这些意思,那你听我念个几句,你就讲得这么好,他觉得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他说我看你赶快去黄梅参五祖,请他给你印证;而且这个客人还很发心,拿了十两银子给他当安家费,给他安顿他的母亲(生活费),帮助他到黄梅去参学。

住了八个月,五祖知道他根机成熟了。已经大悟了,但是还没彻底,所以再到黄梅请五祖给他印证。住了八个月,五祖有一天到碓房去,用拐杖在地下敲三下,他就明白了,叫他晚上三更到他的寮房去,他这个暗示他明白。所以晚上去看,果然寮房门没锁,他就推进去,见到五祖。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到这句他就大彻大悟。之前在曹溪听客人念《金刚经》是大悟,还没彻悟;这个时候到黄梅参五祖,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到这句他就大彻大悟,他讲了五句心得报告。五祖知道他彻悟了,后面不用讲了,他全通了,衣钵就传给他,叫他赶快跑,不然人家会来抢衣钵。

我们看,《金刚经》佛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经文不长,不是很长的经文,他还用不到一部经。如果照江味农老居士《金刚经讲义》讲,一部《金刚经》里面的四句偈你真懂、会修了,成佛都有余。四句偈成佛都有余,那何况一部经?我们看到《净土圣贤录》,古代、现代都有,不认识字的老阿公、老阿婆,他就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连一部经也没有,连四句偈也够不上;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四句偈还有四句经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只有一句),或者阿弥陀佛,只有四个字,他都能念到自在往生去作佛,他连一首偈都没有,他就这句佛号他就成就了。但是佛为什么又说那么多经?佛出现在世间,我们看人家一句佛号就成佛了,佛出现在世间就拿个引磬带我们念佛,不就大家都得度了吗?天天讲经干什么?何必那么辛苦!不需要。关键就是这里经文讲的,众生品类不一样,心行不一样,根器不一样,无量无边,千差万别。所以有些人他需要一部经,我们修净土,你可以选一部《弥陀经》、《无量寿经》,或者是《观无量寿佛经》都可以。

我们如果根器比较好,一部经的确够了。真的老实、听话、真干,真的一部经够了,像东北刘素云居士,她就一部《无量寿经》,天天念,念十年;听经也听《无量寿经》,念经也念《无量寿经》,我们老和尚给她印证,她大悟了。她是这种根器的。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九十二年。但是我们试看看,我们学他,看能不能学得来。如果我们根器跟他一样,当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如果我们不老实,那就不行。老实人可以,不老实就不行,不老实要装老实,那也不行。所以佛才要讲那么多经。讲那么多经干什么?都是为这些不老实的人讲的。老实人就不必那么麻烦,一句佛号他就会老实念,他不打妄想,他放下万缘。你放不下就不老实,你真正老实你肯定放下、不生烦恼,我们一天到晚还生烦恼。

诸位不知道老实不老实,我不知道,我自己承认,我很不老实。所以还要上讲台来讲经,还要听我们老和尚讲经,因为我很不老实。老和尚以前告诉我们,我们不老实的人就要多上讲台,老实人人家不用。人家一句佛号,不要说三年,现在甘肃骊靬古城,齐素萍老菩萨那边,得肺癌的杨红梅居士,五十一岁,去那边念四十天,她就坐着往生,她真放下了。你问说她为什么念四十天能够这么好的瑞相?没有别的,她真放下,真想去极乐世界,不再留恋这个世间,四十天。

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讲佛七,若一日到若七日,能不能一心不乱?肯定可以。如果不可以,佛不会讲,讲了对我们来讲就没有意义,讲了我们也做不到,那有什么意思?好像吊我们的胃口。佛肯定不会做这种事情,肯定我们可以做到的,关键就是有没有放下,你是不是真想去极乐世界,关键在这里。如果我们这个世间的事情还很多,还放不下,不要说七天,七百天、七千天,还是功夫不得力,关键在这里。所以《弥陀经》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不一定七天,有的人他一天他就一心,有的人二天,有的人三天。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上根的人一天,中根的二天、三天、四天,下根的五天、六天、七天。所以这个法门你说难,实在不难,七天就成就了,关键是你信不信,你有没有发愿要去西方!信愿具足,念佛一日、七日达到一心,这是可以办得到。

过去一些出家、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比较多,因为出家的人毕竟比较少。所以出家我们听到锅漏匠,他念三年,在家居士念三年往生的也很多,不少。像深圳黄忠昌居士,他做实验,三年读《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他念了二年十个月,差二个月,他也是预知时至就往生了,还不到三年。当时在深圳向小莉向馆长给他护关,当时,好像是二OO六年的事情,已经是十年前了,当时我听到这个信息,我心里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真往生?有一次,有一年我到大理,在云南鸡足山,向馆长请我到她的道场做法会,她把他的日记拿给我看。他的日记我看了,一个直觉感,这个人真往生了。为什么?他说在深圳信德图书馆念佛,在那边念佛他是最年轻的,大部分都是老菩萨,跟我们这里一样,来念佛的都是老菩萨。老菩萨都有习气比较重,关门都很大声,以前我在善果林也是一样,老菩萨起来,声音很大,都会吵到别人。然后在那边同样在念佛堂的就很多人常常生烦恼。但是他看到这些现象他不生烦恼,他修止语,他也不讲,也不生烦恼。从他这个日记的记载,我就确定这个人功夫得力,他伏惑了,伏烦恼,就是功夫成片。

我们不是这种根器的,有的人一部经不够,还要加其他经来补助,比如说我们主修《无量寿经》,再加上《弥陀经》、《观经》来补充说明《无量寿经》。所以过去我们老和尚讲,《无量寿经》读三千遍就开悟了。有些同修真的读三千遍,有的甚至更多,读三千遍之后没开悟,不但没开悟,烦恼还增长,贡高我慢这个烦恼习气还增长了。到最后大家在读经比赛,你读三千,我读四千,他读五千,你们都不够看,增长烦恼。后来我们净老和尚看到这个现象,不对!我叫你们读经,都没开悟,反而增长烦恼,那不对了。再观察,大家都没放下,没有放下贪瞋痴慢,这没放下。所以后来他老人家又讲一部《金刚经》讲记,讲的分量比《无量寿经》多。他讲这个干什么?补充说明《无量寿经》,劝大家看破放下。后来还不行,还有一些同修不但烦恼增长,还讲是非、讲谣言,毁谤老和尚。后来我们老和尚看一看,《金刚经》破理障,现在要破事障,又发现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批注里面引用发十种心必定往生西方,就发现有一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查《大藏经》,看经的内容,刚好针对现在人在毁谤、污蔑的佛的开示,嫉妒障碍这些。所以讲很多经,讲《地藏经》、《金刚经》、大小乘经论,都可以做为我们修《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这个也叫做以经解经。

有的人一部经的确够了,有的人他需要二部、三部,有的十部、二十部不等。你看黄念祖老居士批注《无量寿经》,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来批注。批注是什么?补充说明,让我们更深入、更广泛的能够认识这部经,理解这部经,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疑惑没有断,肯定放不下的,就是有障碍,就是不老实,这个没办法的。所以必须要有这些经教来补助,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所以,一、二或者无量,各人不一样。所以我常常引用吃中药来比喻,比如说有些人他一句佛号就够了,像锅漏匠、海贤老和尚这种根器的。我们病很轻,你去中药行买三块钱的甘草,泡个开水喝一喝就好了,那个业障很轻的,很老实的。有的病比较重的,一味药就不够了,二味、三味、四味,七、八味,十几味。我自己都吃过一百多味的,最严重的,一百多味的药,还要熬三天三夜,火都不能熄掉,那是病很重的。

所以你说法门、经典多少,实在讲各人也不一样。所以过去有人,也是同修,也是为了这个吵翻天,老和尚明明说一部就好了;有的人他说,老和尚讲了很多经,到底是要一部还是要多部?来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各人不一样,各人看自己的根器,如果你是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老实修行,那么你一部够了。特别年纪大的人,还有很忙的人,你一部都没时间去修了,你还能修多少部?如果你真的放不下,那只好多一点,因为你生活上遇到一些问题,你无法理解,要在经典,这部经没有,我们只好找另外一部经,有讲到这方面的,帮助我们处理这个问题。比如说有些同修自己的家属过世,往生了,来问我,他们去哪里?《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里面没有讲到这方面的,这三经是专讲极乐世界的,没有讲六道轮回。这个问题《地藏经》讲得最详细,而且如果你真的想你的父母、家属,去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还会在梦中带你去。如果问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跟他讲《地藏经》有讲到这个问题,如果你要解决你这个问题、这个疑问,请你读《地藏经》,或者听净老和尚讲的《地藏经》光盘,他需要解答的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念佛人,我们主修的经典《无量寿经》,这是不变的。只是说在生活当中,或者修学过程当中,有一些到某一个阶段,遇到哪些问题、困难,需要其他的经,乃至于世间的善书典籍来帮助,这是可以,等于是补充说明我们主修的这部经典,这个就没有冲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浓缩到一,一展开成多,各人根器不一样。所以不要执着,就是看各人根器。不要看别人这样修他可以,我们也要看一看我们的根器跟他一样不一样?他这样修可以成就,我们照他这样修是不是可以成就?如果我们是跟他不同的根器,那我们必定要适合我们根器的修学方法,这样我们才会成就。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大王。七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我今说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汝等大众。应当受持读诵解说。是经功德。有无量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一一佛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一一众生皆得成佛。是佛复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皆得成佛。是上三佛说般若波罗蜜经八万亿偈。于一偈中复分为千分。于一分中说一分句义不可穷尽。况复于此经中起一念信。是诸众生超百劫千劫十地等功德。何况受持读诵解说者功德。即十方诸佛等无有异。当知是人即是如来。得佛不久。】

这个是赞叹总结。佛又对波斯匿王讲,『七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七尊佛就是最近的七尊佛,第一尊毗婆尸佛,第二尊尸弃佛,第三毗舍浮佛,第四拘留孙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第七释迦牟尼佛。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前面六尊佛,到释迦牟尼佛,一共七尊佛,都是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我今说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七尊佛说的都一样,所谓「佛佛道同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都一样。『汝等大众,应当受持读诵解说。是经功德,有无量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一一佛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一一众生皆得成佛;是佛复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皆得成佛』。这个一段就是给我们讲,「受持读诵自行为人解说化他功德无量」。这个功德怎么无量?因为成佛的关键就在般若,没有般若就成不了佛,就是开启般若智慧,所以应当受持读诵解说。

这里关键,读诵、解说我们都有,我们现在也在解说,我们也在读诵,读这个经文,但是关键,受持。受持就是前面讲的观门,你要懂得去观照,这样才会悟入这个境界。如果不懂得观照,那也悟不了,就没有受持,只有读诵解说,没有受持。所以读诵解说目的就是为了要受持,这一点我们要明白。如果能够受持读诵解说,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受持,还不会受持,读诵、解说是前方便,所谓信解行证,读诵解说是信解,受持是行证,能够受持读诵解说,就必定会成佛。所以《心经》讲,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从般若生的。《金刚经》也是这么讲,般若出生一切诸佛。佛成佛了,他再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也都成佛,众生成佛,他又教化无量不可说众生也都成佛,这个功德辗转无量无边。

下面讲,『是上三佛说般若波罗蜜经八万亿偈;于一偈中复分为千分;于一分中说一分句义不可穷尽,况复于此经中起一念信!是诸众生超百劫千劫十地等功德,何况受持读诵解说者功德,即十方诸佛等无有异。当知是人即是如来,得佛不久。』这里一段是讲,「一念净信超百千劫十地功德即是如来得佛不久」,成佛就不久了。这里最可贵的就是于此经中能起一念净信,就能够超越百劫、千劫十地等功德,何况受持读诵解说这个功德,这个功德跟十方诸佛就没有两样了。所以我们就知道,「是人即是如来,得佛不久」。我们今天虽然我们没有悟入这个境界,但是我们有缘接触到这部经,读到这部经,听说这部经,这个善根种子也种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这个般若种子也给我们种下去了,我们念佛对我们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再翻到四十四页,第一行:

【时诸大众闻说是经。十亿人得三空忍。百万亿人得大空忍。十地性。】

这个是听闻这部经的功德利益,在大众当中有十亿个人得三空忍,一百万亿的人得大空忍以及十地性。这个在《净影疏》讲,『三空忍』就是空、无相、无愿,我们读《无量寿经》常常读到这句,「菩萨空、无相、无愿」。空就是众生及一切法都无自性,所以叫空;乃至因缘,相亦不有,就说为无相;这个是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曰无愿,没有能取所取,没有这个心,这个叫无愿。所以这里讲的无愿不是说没有发愿那个愿,是远离妄想、能所,都远离了,这个叫无愿。因缘,有这个相,但是相亦不有,相也不是真有,所以叫无相。众生以及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所以它当体是空。有十亿个人证得空、无相、无愿三种解脱,这叫「三空忍」。『百万亿人得大空忍』,不执有也不执空,叫大空,这是对小乘偏空涅盘来讲。『十地性』就是十地菩萨,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第五难胜地,第六现前地,第七远行地,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这个是十地。最后一段是「结定经名显经功德能护化民应当受持」。

【大王。此经名为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汝等受持般若波罗蜜经。是经复有无量功德。名为护国土功德。亦名一切国王法药服行无不大用护舍宅功德。亦护一切众生身。即此般若波罗蜜。是护国土。如城堑墙壁刀剑鉾楯。汝应受持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上卷这是最后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就是给我们总结订这部经的名称,『此经名为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仁王」,王就是一个领导人,我们现在讲的领导人,会学佛,会来向佛请问的,佛教他的一定是施行仁政,施行好的政治,仁政。所以仁王,仁王他才会请问佛,佛教他治理国家的这些理论方法也是仁慈的,都是好的、正确的,不是错误的。如果不是仁王,他也不愿意来向佛请教,不向佛请教他会向谁请教?向魔请教,魔教他的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对的,对人民、对自己都是伤害的。所以,《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汝等受持般若波罗蜜经,是经复有无量功德,名为护国土功德,亦名一切国王法药服行无不大用护舍宅功德,亦护一切众生身』。「护」就是护持,也是一个保护。佛给波斯匿王以及十六大国王讲,说你们受持《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有无量功德,这个功德「名为护国土功德」,保护国土,保护国家。「亦名一切国王法药服行无不大用」,一切国王都要服这个法药,服行,如果这个药吃下去了,按照这个去实行,没有不得到大受用的,这个法药是无上的妙药。「护舍宅功德,亦护一切众生身」,一切众生都得到护持。

现在讲这个般若经比较深,一般的领导人恐怕听不懂,最近,上个月,十二月七号,国民党朱主席,我们老和尚刚好到台北来开会,他也去拜见我们净老和尚,请老和尚开示治国之道,问怎么治国?我们老和尚讲,现在全世界领导人,被选上了,问他怎么治国?不知道,顶多怎么拼经济。现在我们看到报纸登的,竞选,不管哪个党派,他也讲不出什么治国之方,都是为了选举而选举,那个我们看都不想看,没有内容。所以我们老和尚很慈悲,他既然愿意谦虚的来请示,我们老和尚也就跟他讲,现在我们净老和尚正在推广《群书治要》,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劝他,你要去熟读力行,要去修学中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样对国家人民才有帮助,这才是真正治国之道。这个开示,我们读到这段经,就等于波斯匿王去请问佛一样,朱主席也去请问我们净老和尚,开示怎么治国,老和尚也很慈悲给他开示,还送他《群书治要》的书,还有翻译的批注。这些书其实所有的政党老和尚都有送,没有来向他请教的也送,也托人送过去,希望他们都能学习;亲自来请教就表示他更有诚意,愿意亲自来。所以我们也希望朱主席他真的能够,他跟老和尚讲,他都公开讲,他愿意发心来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希望他真正能够信守诺言,去落实,不能讲了以后又不做。

所以,我也看到现在我们台湾,一到选举就是灾难。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登报,我计划原来是登两家报纸,因为这两家比较没有什么,苹果日报比较没有政党色彩,明天刊出来,大家可以买来看看。另外我想登自由时报,因为我觉得自由时报应该言论自由,什么言论都可以登。但是今天我请人去打听去问,他说不行,要看看你们那个稿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果有影响选举的就不可以登。一般我们自己花钱买广告版,报社不可以给我们改内容的;没有花钱,就是我们投稿,他有权利给我们改,我们没有权利说不给他改,因为不用花钱,他要帮你登,他有权利给我们删改。但是广告版他不可以给我们删改,因为我们自己花钱的。原来我以为自由时报是言论自由,什么人都可以登,结果去问,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也就算了,就登苹果日报。

这个也不是为哪个党站台选举,大家看就明白,我是希望我们台湾不能乱得太离谱,每次到了选举,什么手段都有,这个都是造成我们台湾人民的伤害,我们真的是无辜的。所以我还真想回到以前皇帝的时代多好,我们不用去选,现在要我们每个人去选,我们每个人都要负因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买单,我们会不会选我们也不知道,选错了,我们都要背因果。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讲,现在选举是因果票,你选不选都要背因果,因为这个制度就给你框在那里,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只能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老和尚的开示,最重要就是说治国不能以好恶来治国,不能说这个我喜欢,对他好一点,那个不喜欢,对他不好,不能用这种心态来治国。所以我们要理性的来选举,这个就是护持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安定,大家才有幸福可言。

所以这里经文讲,『即此般若波罗蜜,是护国土』,般若波罗蜜就是保护国土,保护国土如同『城堑墙壁刀剑鉾楯』,「城堑」就是护城河,古代的护城河,这是用这个来比喻,保护国家都有这些设施。般若波罗蜜不可以须臾离,不可以一下子没有般若,没有般若这个国就乱了,所以修般若还是护国最主要的,我们要学习的。『汝应受持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这是佛在这段经文最后面的一个劝勉。《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面,「护国品第五」,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学习。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29日11:49: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23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