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集) 2015/10/12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 档名:WD15-007-0010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昨天跟大家学习到五忍,菩萨以五忍终日教化众生,不住众生之相。五忍第一个是伏忍,第二个信忍,第三个顺忍,第四个无生忍,第五个寂灭忍。昨天我们学习到伏忍。伏忍有三品:上品、中品、下品,昨天我们学习到上品。上品,「道种性地,所谓观色识想受行,得戒忍、知见忍、定忍、慧忍、解脱忍。」我们一般讲五分法身,前面五种忍,戒、知见、定、慧、解脱。
接着讲,「观三界因果,空忍、无愿忍、无想忍」。三界因果,因是空,果也是空,因果同时也是空的。过去因空了,未来果也是空,现在的因果也是空。这个现在因果,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就是相续循环转变。好像种子,种子是因,等到这个种子结成果,那个因就没有了,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好像水果它那个核,它又可以当作因去种。
「观二谛虚实」,真俗二谛。俗谛,随顺世间世相凡夫迷情来说的,这是佛讲我们世间凡夫常识里面可以理解的。真谛是圣智所见,俗谛是迷情所见。世间的这些事相,我们迷惑了,迷惑了见到这些事相,佛随顺众生来说世俗的世间法,随顺迷情来讲,这个叫俗谛。真谛是圣智所见真实之理,真实的理性,见到真相了。见到真相,再看看世俗这些都是虚妄的,那不是真的。所以真俗二谛虚实也是空,「一切法无常」,没有一法是不变的,都是无常的。我们知道这一切法是无常,就叫做无常忍,我们对无常认识、认知我们认可了。认可之后,现在有很多事情一直在迁流变化,过去讲的一桩事情,现在已经时代变迁了,不适用了,我们就知道它是无常的,现在讲的,它过一段时间又变了,所以一切法是无常的,没有一桩是永恒不变的,这个叫无常忍。我们对一切法,如果知道这些都是无常,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菩萨这个地位,但是基本上我们比一般人认知上是比他们真实,一般人他对无常他的概念还不清楚,我们比他清楚了。
「一切法空,得无生忍」。一切法毕竟空,无生无灭,它本来就不生。这个无生,密宗讲阿字本不生,显宗也是讲本来不生,本不生,根本就没生,没生当然就没有灭。现在我们看到都是生灭,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心有生灭,看到外面的境界才有生灭。如果我们这个生灭心一停止下来,你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人事物,跟现在就不一样了,你就看到真相了,真相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我们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我们看到电视的屏幕它本来就有,有这个电视的屏幕,屏幕什么都没有,本不生,但是屏幕里面它会出现很多现相,可以说森罗万象,你看电视节目那么多,万事万法,形形色色的,这些现相出现,当出现的时候那个屏幕有没有生?它还是没有生,只是在屏幕出现这些幻相。如果我们看到真相是什么?看到真相,屏幕是空的,这些相是假的,屏幕它没生也没灭。我们看电视的屏幕,并不是因为这些相出现了,那屏幕才出现,那这样就有生了,这个相都没有出现,屏幕它本来就存在,这个相,我们电视频道开关给它关掉,这些现相没有了,屏幕也没灭,它也没有消失掉,没有灭。
我们净老和尚最近讲席当中,都是用这个屏幕来做比喻,当然比喻是不能比喻到真实,但是比喻到一个彷佛、一个概念,让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去体会那个真实,用这个形容比喻我们的自性本不生。如果我们会修行,你在看屏幕,如果这个道理你懂了,你能够提起观照,的确你看电视会开悟的,这个是一点不假。问题,会不会看,如果不会看,我们的心总是被这些境界牵着跑,他笑我们跟着笑,他哭我们跟着哭,被它转了,这就不会看。会看是怎么样?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心不动。你不动,你就看到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不动,看到森罗万象来来去去,我们看电视屏幕一下这个镜头,一下这个现相,剎那剎那它里面这些人事物一直在动,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生灭,但是电视屏幕有没有生、有没有灭?没有。
我们现在看到现实的世界就像屏幕一样,我们现在看到有生有灭,但是这个有生有灭当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你在这个生灭当中看到无生无灭的,那你就见性了,这个在禅宗讲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净宗叫理一心不乱,在密宗叫三密相应。这个需要有观照的智慧。这个时候你对佛在经上讲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无灭,也就是平常讲不生不灭,你认同了。为什么认同?佛见到这个事实真相,你也见到了,你也证入这个境界了,所以叫无生忍。
「是菩萨十坚心作转轮王,亦能化四天下,生一切众生善根。」菩萨以十种坚固心,以这十种心来教化一四天下的众生,能够帮助众生生长一切善根。这个善根在世间叫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在出世间叫精进,菩萨唯一善根是精进。学佛要有善根,生善根,没有善根他不来学。我们现在帮助众生种善根,用佛的名号是最方便的,让他看一句、听一句,看到佛像,或者听人家念一句佛,也帮他种善根种子。这是讲伏忍,上品菩萨以十种坚固心来教化众生,令众生生一切善根。
我们今天接着看下面这段经文,请看经文第二十页第四行。网络前的同修没有经本,请大家注意听,需要经本再向我们法宝组申请。请看经文:
【又信忍菩萨所谓善达明,中行者断三界色烦恼缚,能化百佛千佛万佛国中。现百身千身万身。神通无量功德。常以十五心为首。四摄法。四无量心。四弘愿。三解脱门。是菩萨从善地至于萨婆若。以此十五心为一切行根本种子。】
这个是信忍菩萨。佛法讲信,世间法也讲信。在《华严经》讲,「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佛法的修学,信解行证。在我们《弥陀经》讲,信愿行。世出世间法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信心,这个信是一个关键。所以信心它是贯彻一切法,不管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你世间法要干个坏事,当个强盗,他也要有信心,他信什么?他这样去抢一定抢得到钱。小偷为什么去干小偷?他相信他这样会偷到钱,他信这个。但是这个信当中有迷信,有正信,有深信,有真信,这个信层次种类也不同。此地讲的这个都是菩萨,明心见性菩萨的信,那可不是我们一般的信。
信忍,信要到达到忍,当然它要有相当的条件。此地的信忍,信有三种,前面伏忍,伏忍它有三品,信忍它也有三层。第一个是「想信,十信是」。我们知道菩萨的位次五十一个阶级,这个十信位的菩萨他还没有明心见性,如果以圆教来讲,这个十信他断尘沙烦恼,尘沙习气也断了,不但断见思、断尘沙,在七信位的菩萨他就断见思惑,到十信位破尘沙惑,但是无明惑还没破,所以还没有见性,还没有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在天台宗讲是在十法界,还属于十法界的佛,叫相似即佛。如果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分证即佛;到了妙觉果位,叫做究竟即佛。此地信忍三个层次,第一个想信,这个想信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十信,十信位的菩萨都叫想信。但是这个想信,当然十信位起码十个层次,都叫想信,同样是信,但是层次不一样。
第二个是「久信,三贤是」。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如果以圆教讲,从初住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初住、二住、三住到十住,然后十行,初行、二行、三行到十行,十回向,初回向、二回向、三回向到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叫三贤位,有三十个位次,这个信叫久信。这个久我们也可以理解,他相当深入了,很长久了,这个信忍时间很长了,叫久信。
第三个是「证信」。证信是什么位次的菩萨?「初二三地是」,这样的菩萨,登地了。十地菩萨,他是一、二、三地这样的菩萨,这个菩萨的位次叫证信。证信位的菩萨初二三地,这个菩萨的位次相当之高,已经登地,这是叫证信。所以信忍有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当中它还有细的层次,很多。这是信忍菩萨。
经典给我们讲,给我们说明,『又信忍菩萨所谓善达明,中行者断三界色烦恼缚』。信忍菩萨它这个层次很多,我们前面跟大家报告的,想信、久信、证信,从初信到初地、二地、三地,这当中四十三个位次。「信忍位的菩萨所谓善达明」,善就是善于、善巧,达是通达,明是明了,这个善字是很关键的,善于通达明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讲「善知识」,这个善很重要,如果不善就是有偏差、有错误,他理解的、他通达的、他明了的不对,那个就不善,不善你就不能断色烦恼缚,三界里面的色烦恼缚。下面一段经文讲,「断三界心等烦恼缚」,色代表物质,心代表精神。我们对于外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界的这些,被物质环境所迷惑的烦恼,信忍菩萨他能够断除,不被这些色烦恼所束缚。这是这部经给我们说明,「观法离障摄化德用」。在「菩萨教化品大意」,我们净老和尚有批注,「即是对国族人群一切众生之供献」。贡献什么?我们要懂得这些观法,对这个观法的理论方法正确的通达明了,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就能帮助我们远离障碍,可以帮助众生,就是对国族人群一切众生的贡献。这是信忍菩萨他所修的,所以他能够『化百佛千佛万佛国中』,一百个佛国土,一千个佛国土,一万个佛国土,也能够『现百身千身万身,神通无量功德』,来教化众生,来帮助众生。
下面这个经文就给我们讲,帮助众生具体的一个行门,所谓信解行证,行就是落实在生活上。如果你教化众生,自利利他没有落实到生活上,那都变成空谈、变成玄谈。这些道理理论讲得很高深、很奥妙,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上利益众生方面没有帮助,那就变成空谈。所以解后面要有行动跟上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利利他。所以这里我们老和尚讲,对国族人群一切众生的贡献。现在我们看到这些理论,如果没有人示范做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还是不懂,不知道怎么做,我们老和尚的确他把经典这些经教的道理给它做出来,在现实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做出一个示范,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给我们学习。
所以,菩萨『常以十五心(就是十五种心)为首』。所以菩萨先百身、千身、万身,菩萨当然他有神通,无量功德。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凡夫能不能学?也可以学,我们老和尚就做给我们看。我们现在看下面的「十五心为首」,用十五种心来教化众生。所以这品经叫做「菩萨教化品」,菩萨怎么样去教化众生,讲这个理论、方法跟实践。第一个是『四摄法』,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爱语,第三利行,第四个同事。这个十五心,层次也很多,层次高低很多,为什么?这个信忍菩萨,你看有四十三个位次,想信、久信、证信,四十三个位次,每一个位次都是这十五种心,但是十五种心它的境界层次不一样,境界愈高他这十五种心也随着境界提升了。譬如说第一个「四摄法」,第一个也是布施,这个跟六度第一度布施,这个名词是一样的,都叫布施,但是四摄法这个布施跟六度的布施,它的意思是不一样。菩萨修六度主要是修自己,修六度自利利他,实在讲,利他还是自利,就是偏重在自己修行,利他也是自利。譬如说菩萨布施,布施给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六度的布施主要是对治自己的烦恼,对治自己的悭贪心,布施就是放下,施舍,把我们悭贪的烦恼用布施这个方法给它淡化掉。你常常修布施、常常修布施,修到习惯了,这个悭贪心慢慢就淡化,到最后就没有了,没有就断了。
这个六度的布施,在《了凡四训》也有讲,了凡先生讲,云谷禅师也教他佛法,所以他也知道佛门里面修六度。六度布施首先先布施身外之物,譬如说这个钱财,我们世间人最重视的,刚开始在修布施怎么样?「始而勉强,终则泰然」,刚开始修的时候很勉强。像我们老和尚以前遇到章嘉大师,他请教章嘉大师,佛法这么好,他听到方东美教授给他介绍,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这么好,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的入进去,得到这个受用,有什么方法?章嘉大师给他讲六个字,说「看得破、放得下」。后来他又请问章嘉大师,看得破、放得下从哪里下手,要怎么下手?章嘉大师给他讲两个字,「布施」。他一听到布施两个字,他就想到钱,我现在这么穷,做一个穷公务员,三餐糊口就差不多了,哪有多余的钱去布施?那时候年轻,随着军队过来,真的那个时候的经济很差,当一个公务员真的自己一个人勉强过日,要养家活口都有问题,当然他就想到怎么有钱去布施?后来章嘉大师问他,你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他说这个倒有,多就没有。他说你有一毛钱你就布施一毛钱,你有一块钱就布施一块钱。他老人家听到之后,真的依教奉行,那天开始就开始修布施了。早年我们师父上人他讲经也讲到,他说当时章嘉大师教他修布施,那时候很穷,这个钱要拿出来像割肉一样,很痛苦的,就像《了凡四训》讲的「始而勉强」,刚开始很勉强。愈穷就愈不敢布施,因为布施就没有了;不但穷的人不敢布施,富有的人家他也不敢布施,都是想拥有这个财富,永远拥有这个财富。不断坚持的修布施,刚开始很痛苦,很勉强,慢慢就习惯了,「终则泰然」,到最后就很自然,布施也就心不痛了,功夫就提升了,就进步了。我们修布施,可以从这样开始下手。
此地四摄法的布施它偏重于利他,利益众生,偏重于利他,当然还是属于布施,但是它这个偏重的是跟众生结缘,就是布施摄。六度叫布施度,度是什么?帮助,帮助我们断悭贪的烦恼。摄是摄受众生,接引众生来接触佛法,学习佛法,刚开始用布施摄。布施摄,我们净老和尚也讲过,现在的话叫公关,送礼物给众生,帮助他,给他好处,他就会乐意来跟你交流,跟你接触,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绍给他。这个我们老和尚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在二十年前,新加坡办团结九大宗教。团结九大宗教怎么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他们是有一个联谊会,但是没有什么互动,偶尔办个活动大家聚一聚,实质上没有什么互动。我们老和尚去团结宗教就是每一个宗教送个十万块新币,帮助他们,他们要做慈善救济,要办孤儿院、办养老院,或者医药这些,缺钱,送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他们就很乐意,很欢喜来跟我们佛教来接触。所以新加坡当年天主教,也是有一次我听我们师父讲,就是他们在非洲办一个慈善的机构,听说好像缺个救护车,老和尚就把钱捐给他,他去买那个车子。所以这个交流,送礼、访问、做公关,的确得到很好的回响。所以新加坡它九大宗教真的团结起来了。
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送一点礼物,这个也是布施摄,属于布施摄这种性质的。这个在《常礼举要》也都有讲到。你对一个地方,像我们佛法,你送点礼物,还有法宝,也就可以供养他了,他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今年七月到莺歌镇去做法会,莺歌有一个议员,莺歌是做陶瓷的,我就给他讲,我们老和尚要到英国韦尔斯大学去办汉学院,校长他们很有诚意。那个议员就说,你到英国去,我就送我们莺歌的土产,送陶瓷。送我六个花瓶,那个花瓶我要带还要很小心,不然就砸碎了;还有一枝毛笔,这么大,陶瓷做的。他说那枝笔送给校长,叫他去练毛笔,那个陶瓷做的,这么大的。我如果要去要包装那个,也是一个很大的技术,不然带到那边就摔碎了。相信这些礼物,在我们来讲,对我来讲也没花钱,也是人家送给我的,但是送给他们,他们一定也会很欢喜的。
在图文巴净宗学院办温馨晚宴,那个也是属于布施摄,请这些西洋人来吃素,吃晚餐。现在办得非常成功,做了十三年,一个礼拜请他们吃一餐,礼拜六晚上请他们来吃,办了十三年。十三年不中断,这个悟庄师的功德,十三年不中断,这个也很不容易。所以在图文巴,原来那个地方是一个基督教,很保守的一个城市。当时,十几年前它还是一个八万多人口的,现在十几万了。里面没有一间佛教的寺院,都没有,佛教寺院都在布里斯本,佛光山的中天寺,还有慈济,还有其他法师有一些小道场,我们净宗学会也是在布里斯本,图文巴是没有人去的,那边很保守、很排外的。所以我们老和尚要在那边建道场,山下的同修没有一个赞成,去那边也没有华人,又是基督教的,又那么保守,我们净宗在那边建道场能行吗?但是老和尚他还是喜欢那个地方,去买教堂,那个教堂买下来,十字架换成阿弥陀佛,教堂样子没改,进去就是阿弥陀佛。的确,这些年办了温馨晚宴,还有跟市政府往来,他们有一些什么戒毒中心,老和尚也去捐钱,养老院,也去捐钱。这个城市的市民现在给净宗学院一个评语,说净宗学院那些人都是好人。所以在图文巴市那个报纸,如果学院有什么活动,它那个报纸会主动帮学院登,他们主动登。有一年,也大概十年前,有一年图文巴市办一个展览,那个展览,现在不但不排斥,连悟谦师那双破僧鞋他当宝,那个破僧鞋我们都要丢垃圾桶了,他当宝,拿去展览。二OO三年我大病,我有发愿做一些小尊的地藏菩萨,这么大的,青铜的;有贴金的,还有铜的,我做了一千尊结缘,也送给他们市政府一尊。我送的那个地藏菩萨铜像,他们也拿去展览,现在不排斥,给他们种善根。
说明我们老和尚这个四摄法,在新加坡、在澳洲,现在图文巴市的五个宗教也都团结了,还有在印度尼西亚,他在印度尼西亚回教大学送奖学金,所以印度尼西亚的回教大学给他老人家一个博士学位。伊斯兰教给其他宗教的人送博士学位,大概老和尚是第一个。但是伊斯兰教它这个传播他们是都有联系的,所以在他们第三世界,应该老和尚的名气他们都知道。早期在大陆,也是大学送《四库全书》、送《大藏经》、送奖学金,跟这些学校结缘。所以这个布施摄,我们在师父(净老和尚)示范教导之下,我们多多少少也学会一点,真的也满管用的。布施摄主要是摄受众生,现在又要到英国去办学,布施摄也是要先去做,跟当地的这些众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佛法才能够普遍的去推广。具体的做法,我们老和尚也做给我们看,我们总是要学习。所以菩萨的布施,主要是教化众生,摄受众生的。
第二个爱语,爱是爱护的言语,爱语也不一定说甜言蜜语,讲人家都喜欢听的,不一定是这样,爱语主要是对他有帮助的。但是有帮助,这个爱语学问也很大,在孔老夫子教学四科当中,第一科德行,第二科就是言语。这个言语学,我们如果没有学习,恐怕不知道怎么用爱语,往往我们用错了;也不能把花言巧语当作爱语,那个也不对。爱语就是你讲的话对众生、对大家有好处,有帮助的,爱护他的,对他有利益的,这是爱语。因为对他好!反过来讲,你讲得很好听,但是对他没帮助、没好处,甚至对他有害,那个也不叫爱语;虽然他听了很欢喜,但是对他有损害,那个也不叫爱语。反过来讲,可能他听了不是很乐意,但是是对他有帮助,可能过一段时间他想通了,真的这样没有错,他就得利益了。
所以早年我们老和尚到日本去,因为我们师父上人以前在大陆,他这个年纪是遭受抗日的过程,八年抗战的过程,做流亡学生。他说他们在前面跑,日本人机关枪在后面打,都听得到声音,老师带着他们跑,两只脚走十一个省。所以这个事情,他亲身的经历,对他们来讲是刻骨铭心的事情。所以早年去,去给日本人讲爱语,跟现在讲的爱语就不一样,以前去就常常去骂。日本要改教科书,早年我们师父到日本去,他就建议他们,他说我是为你们日本人着想,你们不能骗你的后代,你欺骗你的后代,你对不起你的后代,以后你的后代的子孙知道,你们这是在骗他的,他会怎么想?当时给他们讲这些话,是不是爱语?是爱语,是爱护日本的言语,你不能做欺骗你们国家人民、欺骗你们国家子孙,你们不能讲这些话,不能改教科书,这样害到你们国家。这个听起来好像他们很不愿意听,但是的确,以我们佛法来讲,对他有帮助,他如果真能接受,对他们有好处;如果不能接受,对他就没好处,甚至有坏处。现在我们老和尚的境界不一样了,现在他到日本去就是教化的层次高了,都是爱语。所以你看信忍位的菩萨四十三个位次,我们凡夫来学我们也是有程度的高低不一样,几年前的程度跟几年后不一样,今年跟明年境界又不同了,一年一年提升。四摄法是一样,但是他的境界层次不一样,深广度也不一样。
这个爱语,现在我们净老和尚讲经说法,劝大家学中国传统文化,这是爱语。当然有很多人他也不能接受,他也听不进去,虽然听不进去还是讲,不断的讲。为什么?因为是爱语,是爱护他的话,一遍他听了,第一遍听了排斥,排斥还是要继续讲,慢慢的他自己常常听到,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种种的问题、困难,他听过有这个印象,他就会去思考是不是这样,慢慢帮助他觉悟过来,这个就是爱语,爱护他的。所以现在净老和尚讲经说法句句都是爱语,没有一句不是爱语,当然有的人能接受,听了很欢喜,能依教奉行;有的人听了,没什么感觉;有的听了不能接受,排斥、毁谤。赞叹也好,毁谤也好,总是讲的话都是对大家有利益的,有帮助的,这个才是爱语。所以爱语不是说讲他喜欢听的,给他巴结,讲得让他欢欢喜喜的,这个就不一定是爱语了。所以爱语这个意思我们要明白。
但是我们劝人也是要有善巧方便,你也不能讲话的口气、态度,你也要看对象、看场合。譬如说,佛在经典上,我们对大众讲经不是专指某一个人,是对大家讲的,大家听了也就比较能够以平常心来接受。如果你要专指对哪一个对象、哪一个人讲,那你要看情况,看他能不能接受,你跟他的交情够不够,你对他了解多少。你对他很了解,知道讲了他会接受,你再讲;如果你对他了解不够,交情不深,你就不能讲太深入的,恐怕你是为他好,但是到最后就结怨仇了,那个爱语就用错了,讲错了。所以《论语》也讲,失言、失人。失言是什么?这个人你不能跟他讲的,你不能跟他讲的话你跟他讲了,他不能接受,他反而恨你,你这个叫失言,你这个言语有过失的,你虽然讲的是好话,但是他听了他生烦恼,你让他没面子。特别就是说,以前我们老和尚也常常引用台中莲社李老师教学生的,他骂学生是关起门来,没有第三者在,再去骂他;有第三个人在,他绝对不骂。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大人,不是小孩子,大人都有自尊心,都爱面子,第三者在旁边你骂他,不是给他下不了台吗?那就不骂。如果第三者在,你骂了他不生气,那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修养相当好。所以一般都是没有第三者在。
如果这个学生他不能接受的,你讲都不能讲,你都要合掌令欢喜,因为你一讲,他恨你,对他不但没帮助,反而有害。只能在大众场合,大家来听讲经,佛就是这么讲的,讲的不是针对他一个人讲的,这个就没有问题。他也能来听,听了多少,或许他在听当中他自己体会到、感受到了,这个对他就有帮助,这个就是爱语。所以你这个爱语,用的情况、时机也要会用,要有善巧方便。所以在《常礼举要》讲,「交浅不言深」,就是交情浅,彼此都不是很了解,不能讲太深入的话。往往你对他不了解,讲的太深入了,你去得罪人了你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我在修爱语。你是很爱他,但是他很恨你,到时候都恨死你了,这个就错了。所以布施、爱语,这个都要学习的。
第三个是利行,利就是利益,对众生有利益的行为都叫利行。这个利行也有止持、作持这二方面,菩萨戒讲止持、作持。止持就是禁止的,譬如说不杀生,是禁止的,众生看到我们不杀生,吃素,不吃肉,就是止持。进一步放生,或者做护生的倡导,这些经典善书,劝人吃素,这个就是作持。对众生有利益的这些行为,对他有帮助的。所以菩萨的言语、行为都是利益众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利行,对众生有利益。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在讲经讲,我们自己一些做法,想一想对众生有没有利益、有没有好处,如果没好处我们就不要做,有好处的我们就去做,这个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地方。凡是有利益众生的,在《了凡四训》讲,利益社会大众列了十个项目,这个《了凡四训》我们可以看。凡是有利于众生的种种行为、做法,我们现在讲办什么活动,办这些活动也是一种利行,对大家有帮助的这些活动,都属于利行。
第四个是同事,同事就是跟他同在一起共事,同事的层次也很多。同事,我们根据这个名词简单来讲,众生做什么事,我们就跟他相同,跟他一样,就叫同事。众生喜欢打麻将,我们跟他打,同事,这个是没错;他喜欢跳舞,你去跟他跳;喜欢赌博,你跟他赌;喜欢喝酒,跟他喝,跟他同事,干杀盗淫妄的事情,跟他同事,但是这个要明心见性的菩萨才行,我们凡夫就不行。我们凡夫善的可以同事,恶的我们就不能同事,恶的同事,他去地狱,我们也跟着去地狱,这个就不行。实在讲,如果就《楞严经》讲,阿罗汉以上的这些圣人,他就能同事,这些善的同事,恶的他也能同事。你看《楞严经》讲,佛给我们讲,他说末法时期佛派菩萨、罗汉都化身在这个世间,有做善人、有做恶人的,都是要帮助众生的。做恶人,有奸偷屠贩都有,作奸犯科的,去偷盗的,屠是杀生的,我们一般讲杀盗淫妄。菩萨、罗汉也会化身在恶人当中,我们看这个恶人当中有菩萨、罗汉化身在里面,化身在里面干什么?跟他同事,跟他同事去帮助这些恶人,去度这些恶众生,你没有跟他在一起度不了他。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恶人,我们也不敢轻视,可能那里面那个恶人他是佛菩萨示现来的,他示现来的说不定,混在那个恶人堆里面,要去度那些恶人,让这些恶人觉悟,帮助他觉悟。
所以有一年我到,这个二十几年前,到台北看守所,那个时候大乘精舍乐崇辉居士,乐崇辉居士他们家好像是在开封街,台北市开封街有一个同仁堂,北京同仁堂就是他们家开的,现在北京同仁堂还在,台北也有多了一家同仁堂。他们姓乐,音乐的乐,乐崇辉居士他办一个大乘精舍,他也印很多大乘经典在流通。我以前在家也常常到他们店里面,它在地下室,它有一个印经会,有时候我也多少去随喜一点,去印经,上面他在开中药铺,现在应该还在。大约很多年前,我在信义路,乐居士还来找过我一次,年纪也满大了,来找过我,还帮我把脉,年纪也满大了。当时他在监狱一个礼拜他都有请法师去讲经,就到景美去找到我了,我就一个星期去一次,都是上午去的,好像前后去了也有二、三年,一个星期去一次。有一次我到一个监狱里面,它有很多的牢房,去那个地方讲开示。有一次在一个牢房里面讲开示,我当初刚出家没多久,出家没几年,还在学习讲经,我大概讲的不理想,也讲不出一个体系,讲劝人家念佛。后来有一个先生,大概年纪比我大,我看有四、五十岁,也是一个受刑犯,我讲完了,我听他讲开示,他说念佛法门你没把重点讲出来,那个重点就是信愿行,要重点讲出来。我听他讲开示,我听听,他讲的有道理,他真的比我内行,经义他还给我挑出来,我说想不到你会讲经。
后来有一次又到一个地方讲,讲完,那个警察说:法师,另外有个地方,那些人满无聊的,是不是请你跟他们去结结缘?我说:好,时间还早,去结结缘。去到那边,好像跟其他的牢房不太一样,我就带了一些小佛卡,地藏菩萨、观音菩萨、阿弥陀佛这些小佛卡进去,反正结结缘。里面有个长胡子的,好像彪形大汉,我说这个跟你结缘,他就挑挑挑,他挑地藏菩萨。我说:你为什么挑地藏菩萨,不挑阿弥陀佛?他说:我杀死了四个人,我不去地狱去哪里,去地狱就要找地藏菩萨。我听他这么一讲,才知道那边都是关死刑犯的,我才明白。那个警察也没有跟我讲,只说那边有一些人很无聊,我去了,结果是关死刑犯的。另外有一个年轻人说他能不能出家?我说照戒经讲是不行的,我说关键心出家比较重要,心出家;念佛求往生是真出家,出三界家、出烦恼家,那是真出家,这个身有没有出家不重要,关键心要出家。他就给我讲他学佛的因缘,他学佛的因缘,他说前面一个被枪毙的,也是当强盗被枪毙的,那个人劝他学佛的。他说他被关进去才开始学佛的,想要出家。后来我就想到《楞严经》讲,佛菩萨在末法时期派的菩萨、罗汉应化在世间非常多,有奸偷屠贩都有。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不敢轻视,这个里面可能有菩萨、罗汉在示现,跟他们混在一起,然后作奸犯科,他被枪毙了,然后被枪毙的时候,你不能像我这样,要忏悔,要改过,劝他要学佛,那个人说不定是菩萨、罗汉化身的,我们凡夫肉眼不认识,但是《楞严经》经典有依据。那个就是同事,那个同事我们凡夫办不到,起码要阿罗汉以上的才行,他有神通能变化,我们不行。我们现在能同事的,善的部分同事,恶的我们先不能同事,恶的等到我们证果以后再来跟他同事,那个就不受他影响了,只会去影响他,不会受他影响。现在同事,有一些好的,我们可以做到的,我们不受影响的,我们可以跟他同事,譬如说你的朋友喜欢看电影,你也陪他看电影,他看在那边喜怒哀乐,你在那边坐着看如如不动,那你可以跟他同事;如果你跟他一样,那就不行。所以我们现在凡夫修四摄法是有选择性的,如果证果以上的圣人他就没选择性,他善恶统统可以同事,他没有障碍,我们凡夫不行。
这个同事的范围也很广,同事,我们举一个比较浅近的事情来讲,譬如说你在公司,你做哪个行业,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上班的,那个就是同事,同事可以互相介绍佛法给他,可以介绍佛法。以前我好像十八岁、十九岁,我到中山北路的大同公司,那时候去打临时工。中午休息,就里面大同公司他们是正式员工,我们是临时打工的,他的正式员工有一个信基督教的,每天中午就来给我传教,他也是同事摄。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听我们净老和尚讲经,懂了一些佛法。实在他讲的有够幼稚的,他怎么给我讲都辩不过我,我讲了一个问题他就无法回答,但是他很有耐心每天中午都来。他给我讲:你要信这个主耶稣,临命终的时候有天使会来接。我说:我们阿弥陀佛接,比天使更好。他就没有办法度我,我还很想度他。同事当中我们跟他交流,介绍佛法,这是很方便的,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这很方便,这是我们现前可以做到的同事摄。比较高层次的、比较深广的那些同事,我们要证果以后那才能同事,目前这个我们还做不到。所以我们凡夫,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摄法我们可以学习,我们净老和尚也做出个样子给我们看,做得很成功,做的影响力也非常之大。
所以经要先求解义,信了之后要去解,有正确的理解,解了之后要去行,要去落实,要把它做出来,做出效果了,人家才相信。你没有做出一个成绩,没有做出一个效果,给人家讲,大家听了还是半信半疑,到底是不是这样不知道。所以在二OO四年,我们净老和尚回到他家乡安徽庐江汤池,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三个月得到效果,整个小镇的民风大大的改变、改善。这次在福州做祭祖系念法会,以前海南岛监狱长他也去参加,以前他请蔡老师去他们监狱讲的,当时他很有魄力,因为他这个事情没办好,他那个职务就没有了,真的也是修菩萨行。他要教(就是传统文化)先教谁?不是先去教那些犯人,先教警察,他们这些官员先教。他怎么教?就是这些警察每天都给这些犯人鞠躬,以前那些警察没有学传统文化,看到犯人不是踢、就是打、就是骂,现在突然他们给他鞠躬,那些人都吓了一跳,怎么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怎么会变这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他就是这个动作,天天鞠躬,他们就受感化了,真的整个监狱里面狱政大大改善。
在广东潮洲揭阳谢总,他那边也是一样,他是办光盘教学。那天在福州他也去了,他又再提出这个事情,他说他们那边一个监狱,那些犯人天天打架,天天抢着吃饭,抢着上卫生间,没有一天不争不抢的。但是他把传统文化这个光盘进去让大家听,大家听明白了,现在不争了,大家都知道相让了,明理了,明白道理了。所以原来在管监狱的警察很头痛,很伤脑筋,现在很轻松了。这一类都是属于利行、同事,真正有利益。所以同事摄,潮州揭阳谢总他也做出这个榜样给我们看,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说没有经过那个过程,他要度这些人真的还真不好度,为什么?以前没有跟他们混过,不了解他们,跟他混过了,他知道他以前那套转过来,变成对他们很大的帮助,这个都属于利行、同事这个范围。好,四摄法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讲『四无量心』。这个「四无量心」,我们也常常听,慈悲喜舍。这个四无量心,在色界天的天人就有慈悲喜舍了,六道里面色界天的天人就有慈悲喜舍。但是此地这里是讲信忍位的菩萨,同样是这个名词,但是层次、境界是不一样的。同样叫做慈慈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这个随着境界层次不同,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前面讲,你看「化百佛千佛万佛」,百佛就是一百尊佛教化的区域。我们讲一尊佛教化的区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尊佛的国土那就是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了。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譬如说色界天人他的慈悲喜舍,也就在娑婆世界六道,他的慈悲喜舍,他的范围就是在这个地方;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他的层次、他的心量能达到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同样是慈悲喜舍,但是他心量大。能达到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那比前面位次的菩萨多十倍,他的心量要大十倍;一万个,那又再大十倍;到成佛,就无量无边。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同样是慈悲喜舍,但是他的心量大小跟着他的境界层次是成正比例的。
我们举一个比较浅近的例子来讲,譬如说我们的心量只有想到我这个家庭,我对这个家庭慈悲喜舍,对你家我就不慈悲喜舍了,你心量的慈悲喜舍只限于你这个家,他家就没了;心量比较大的,我这个慈悲喜舍我这一区,那心量就大了;更大的,我们这个城市,新北市;心量再大,我们整个台湾,包括离岛。我们现在选举快到了,大家都说爱台湾,他的心量只有台湾,台湾以外他就不爱了,他只爱台湾,其他我就不爱,他心量范围就这么大。其他的国家也是一样,我爱我的国家,我对我的国家慈悲喜舍,对其他的国家我就不慈悲喜舍,譬如说美国它的资源,他的国民先享受,听说美国一个国家,地球的资源,它一个国家就用掉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是其他国家用的。我到日本去,我们中国人,不好的自己留起来用,好的外销卖出去,我去日本,他们同修跟我讲,日本跟我们不一样,日本是他们好的留在日本用,不好的他都外销,他爱日本,他就不爱其他国家的。所以我们净老和尚现在给我们开示说,你现在一个起心动念,不要说想得太大,最起码你动一个念也要为整个地球想,你还没有想到其他的星球,起码要为这个地球想,不能只为我这个国家想。为什么?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我们好他不好,到最后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大家都好,那是真好。所以起心动念起码要想到整个地球人类众生的利益,心量再慢慢扩大。所以四无量心色界天就有了,菩萨也是四无量心,但是层次不一样。为什么层次不一样?心量大小不一样,层次愈高,心量愈大。
好,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还没讲完,我们明天晚上同一时间再继续来学习。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我们明天晚上见。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