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5/7/17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 档名:WD15-007-0005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接着再来学习《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十四页。我们昨天讲到十四页倒数第三行,这一段我们再念一遍,昨天这一段还没讲完,我们还是从这一段开始念。
【大王。摩诃衍见非非法。法若法非非法。是名非非法空。法性空。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缘空。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灭。何以故。九十剎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
昨天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一段是波斯匿王代表十六大国王请问佛,前面听佛讲这一切法都是空的,既然都空,般若波罗蜜它怎么能照?到底是谁在照?佛回答,如果执着有无这二种见解,就不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二边都不着,不着有,也不着空。般若不好讲的地方,也是这个地方,我们听得比较不容易理解,也是这个地方,听到有就执着一个有,听到无就执着无。佛讲这个空,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在哪里?在有当中,有在空当中,离开二边的见解,才是真正的般若妙智。这一段经文给我们讲,这一切精神物质、世间法出世间法,就像《心经》讲的「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就一空到底,一空一切空。为什么说是空?明明我们看到都有这些现象。这个现象,佛在此地给我们讲出来,它是『法生法住法灭』。它生住灭的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程度?『九十剎那为一念』。一念很短暂,『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这个速度就非常快了。
佛在大乘经还有大论里面讲生灭的现象,最少有十种讲法,《仁王经》这是一种说法。如果根据《菩萨处胎经》,佛问弥勒菩萨,「拍手弹指之顷」,我们这样弹一下,弹一下的时间,我们老和尚常常用秒,他说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他说身体好的可以弹七次。以前讲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快速弹四次,一弹指;现在听说有人可以一秒钟弹七次,从四次调整到七次。一弹指有几念几相几识?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十二兆;如果乘以四,弹四次就一千二百兆,现在七次是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个我们凡夫无法去体会的。所以我们老和尚常用电影的胶带,以前老式的电影胶带,一秒钟开合二十四张,一秒钟就是生灭它有二十四次。二十四张就是一秒钟当中它转动二十四个画面,每一个画面它都是独立的,它只是连接起来快速转动,然后我们看到银幕就在动。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看起来就好像是真的了。现在的电视速度比老式的电影快,现在听说是一秒钟就一百次,一百次的生灭,也就是底片是转一百张,一秒钟转一百张,快速度的。经典讲得这么细,我们没有那么深的禅定,的确我们也见不到,是听说。但是现在根据我们凡夫能够感受到的,电影的胶带、电视,还有现在画卡通动画的。
有一次,我在facebook看到有一个拿一迭好像便条纸这么大,画一个人,一迭这么厚,就像数钞票一样,一张一张很快的这样跳过去。刚看那个人在纸的画面是静态的,但是它每一张都有画一个人的像,然后这样很像数钞票,啪啪啪,这样很快速的,看到那个像就在跑了。所以卡通影片那个原理就是这样,它每一张都是静态的,但是他画很多连续动作,然后快速转动,静态的就变成在动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卡通影片的底片、电影的胶片,再看看佛经讲的,我们现在看到宇宙万事万物这些现象就是我们的心在动,动的速度有多快?如果根据《菩萨处胎经》讲的,这样一弹指有几个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兆!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幻相?感觉不出是幻相,明明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现象,感受不出来。如果定功深,到八地菩萨他就看到了。
此地讲的「九十剎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这个我们一般凡夫都无法去理解,《菩萨处胎经》讲的我们更无法去感受到。所以讲一念,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快到那个样子,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都被骗了,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们怎么会感觉得出来?怎么会知道这个世界原来是虚妄的,像《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真的感觉不出来。听到佛经这么讲,我们基本上有个概念,知道这一切现象都是我们起心动念。现在讲这个起心动念,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发觉的这个起心动念。我们现在发觉我刚才动了一个念头,不是这个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是很粗很粗的。此地讲的起心动念是很细很细的,你没有很深的定功,你见不到。如果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么快速的一念,你一下把它断掉了,你就见性。所以禅宗,他就用这个方法,把那么快速的妄念一下给它切掉,你就看到真相了。
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是时间要念长一点,念到最后也会见到真相。念到你的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看到现前这一切现象就叫不生不灭,经典上讲「无生法忍」。显宗、密宗修到最高就是这个层次,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密宗讲「阿字本不生」,阿这个字,它就是本来它没生。生灭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我们是无法去想象的。所以大乘经典常讲「不可思议」,讲不可思议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无法去思想、思惟,用言语也表达不出来,只有自己亲自悟入那个境界,你就明了了。我们虽然还没有入那么深的定,但是我们根据现前这个道理来观察世间相,我们常常这样去观察,慢慢我们这个心也会比较放得下,因为了达诸法实性它是空寂的,好像镜花水月,非有非无。这一切好像镜子里面的花、水里面的月亮,你捕抓不到,你捞也捞不到,但是它有那个相。我们看到镜子的花,我们要去抓那个花抓不到,抓不到我们知道那是镜中花,那是镜里面的花,你就放下了,你就不会去取、不会去执着,因为你知道那是镜中花,假的;水中月,你要捞也捞不到,你也不会去取、不会去执着,也是假的,是个假相。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现前看到的这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佛法、世间法,顺境、逆境,所有一切就像镜花水月,我们心不取不执,我们不要刻意去观,心也就空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就空了。所以剎那生灭,剎那不住,无常。剎那生灭它是个幻相,是我们起心动念产生的一个幻相,不要去执着那个幻相,不要去取那个幻相,我们就可以得大自在、得大解脱了。所以这些道理常常听一听,帮助我们看破放下,是有好处,有这个利益。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以般若波罗蜜空故。不见缘。不见谛。乃至一切法空。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第一义空。般若波罗蜜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但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十行故有。佛果故有。乃至六道一切有。】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给我们讲一个空,一个有。这个空是一空到底,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空有不二。我们套《心经》的经文来讲,《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讲空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所以法性空故,诸法皆空,为什么说这一切法是空?因为法性它本空,它本寂、本空。法性就是它的体,它是空的,就像我们看电视屏幕一样,屏幕它的体是空,它什么都没有。我们看电视屏幕,你把它关掉,空空的,你就看到空空的,一打开它又有了。当有的时候,屏幕它还是空的,不是关掉才空。当它现有的相出来的时候,它当体还是空的,所以法性它是空。但是它怎么会现?『法集故有』。「集」就是集合起来,你看这里都是讲集,我们一般讲因缘聚集,因缘聚集它就产生现象。缘生缘灭,缘生,也是从空生;缘灭,也是回归到空。好像看电视的屏幕,一打开缘生了,把它关掉缘灭了。打开,有从空出现;把它关掉,有又回归到空。我们用电视这个比喻,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你常常开电视、关电视就想到这样,你开就有,你不开它就没有。不开的时候跟开的时候,它空有是不二的,有在空当中,空在有当中。大家用电视屏幕彷佛去体会经讲的这个意思。你再看看我们现实的人生,跟电视里面那些节目不是一样吗?所以俗话有一句话常讲「人生舞台」。我们看舞台上表演,开始表演生了,表演完就灭了,就没有了。我们看看人生,从生到死,我们一天当中从早上到晚上,那不都是缘生缘灭吗?我们现在大家在这里听经,时间到了,大家来,缘生了,现在屏幕上照,现场有这么多听众,有我坐在这里讲,我们网络上也有同修在随喜;等一下时间到了,大家散了,就没有了。我们每一天,时时刻刻,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缘生缘灭、缘生缘灭。善恶、好坏,到头都是空,都是一场空。所以这一段经文,空有是不二的。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善男子。若有菩萨见法众生我人知见者。斯人行世间。不异于世间。】
《金刚经》讲的,大家会比较熟悉一点,《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为《金刚经》读的人多,还有《心经》读的人多,《金刚经》的经文大家比较熟悉,这部经讲的人少,听的人也少,所以看到这个经文我们就比较不熟悉。我们看到这个经文,跟《般若经》它意思是一样的,它翻译的文字上有一些差别,但是经义是一样,都是属于般若,《般若经》。下面讲:
【于诸法而不动不到不灭。无相无无相。一相法亦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是即初地一念心。具足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即载名摩诃衍。即灭为金刚。亦名定。亦名一切行。如光赞般若波罗蜜中说。】
这一段也是跟我们讲实相、观照。实相、观照,古大德常讲,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这是我们学习《般若经》它的重要之处。经文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它是一个工具,我们透过这个工具,要真正体会它的真实义,能提起观照功夫,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只有停留在文字般若里面。如果停留在文字般若,不懂得提起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懂得再多,我们还是得不到受用,这是我们必须先了解。所以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证实相般若。
这一段跟我们讲,「权智照俗因集而有达有即空故不为动」。智有实智、权智,实智是什么?照空,你见到空相,那是实智,就是真实的,它是空;权智它是照有,有就是有这个现象。权智照俗谛,就是有。俗因集而有,这些现象因集而有。因为你知道这些现象是因集而来,才会产生这个现象,它当体也是空的,所以就能通达有即空。空在哪里?在有当中,有它当体就是空的。当体就空,『于诸法而不动、不到、不灭,无相、无无相,一相法亦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就达这个空。因为知道这些都是因集而有,它没有自性,就不为所动,这是真正了达,就是智慧现前,这样就能得定。所以『亦名一切行』,一切的行门,『如光赞般若波罗蜜中说』。下面,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大王。是经名味句。百佛千佛百千万佛说名味句。于恒河沙三千大千国土中。成无量七宝。施三千大千国中众生。皆得七贤四果。不如于此经中起一念信。何况解一句者。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萨。何以故。十地三十生空故。始生住生终生不可得。地地中三生空故。亦非萨婆若。非摩诃衍空故。】
这段经文,『大王,是经名味句』,「味句」就是讲文字,经文文字。『百佛千佛百千万佛说名味句』,这个经文文字,味句就是经文,「文字为能诠,实相观照为所诠,佛佛道同」。文字是能诠,实相观照是所诠,所诠也就是说它所包含的道理方法。文字它讲的就是实相,就是跟我们讲事实真相。文字讲的是事实真相,文字能诠,实相观照为所诠,我们要能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每一尊佛说的都一样,所谓佛佛道同,说的都没有两样,一尊佛讲的就代表所有一切诸佛讲的,是一样的。所以「百佛千佛百千万佛说名味句」,每一尊佛说的都是同样的。
下面这是讲布施,『于恒河沙三千大千国土中,成无量七宝,施三千大千国中众生,皆得七贤四果,不如于此经中起一念信』。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是讲财施、法施。财布施,三千大千世界国土当中,都把它变成无量七宝,这个无量七宝是太多了,真的这是我们无法去形容。我们在这个世间,你要到银楼去买一个金子(一块金子)就宝贵得不得了,价值都很多了。不要说三千大千世界,就我们一个地球统统是七宝就不得了,何况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还是无量的,那你看这个七宝有多少!这么多的七宝布施给三千大千世界国土的众生,这是讲财布施,财布施给这些众生。不但财布施,还有法布施,而且布施佛法,让这些众生得「七贤四果」,阿罗汉四果,证小乘果位。财施、法施都有,这是非常非常殊胜了。
但是,「不如于此经中起一念信」,就是财施、法施布施这么多,又帮助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都得到七贤四果这样的果位,不如于此经中起一念信,一念信就超过财、法布施了,这个财、法布施不能跟它相比。『何况解一句者』,财、法二施不如于此经中起一念净信,布施这么多的七宝,而且帮助三千大千的众生都得到七贤四果这样的果位,还不如对于这部经当中起一念净信,那个功德超过太多太多,「何况解一句者」,解就是给人家讲解说明,一句就是这里面当中一句。这个跟《金刚经》讲的,《金刚经》也是用这个比喻,《金刚经》佛也是这么讲的,就是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给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这福报大不大?太大了,实在太大了。我们这个世间,现在这个地球上,如果我们拿个一亿的台币来布施,这个就不得了,我们听起来就天文数字,一亿台币。有的大庙一亿是不够的,都是上几百亿的,几百亿才盖得起来。我们听起来,这个对我们来讲,一亿对我们来讲就是天文数字;那几百亿,我们已经快要不可思议,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台币几百亿,跟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那是无法相比的。你说那么多的财布施,福报多大!但是不如有人为人演说一四句偈。四句就是一首偈,为人演说,演说一四句偈。以前我听这部经,当然佛这么讲,我们也没有理由不接受。但是心中总是有疑问,因为不了解,为什么?那四句偈,我们看起来没什么。譬如《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给人家讲这个四句,你福报就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人还要大,我们不能够理解。
后来听我们老和尚讲,讲到这一段给我们说明,我们就恍然大悟了。我们净老和尚讲,你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这是财布施,能够帮助众生解决物质生活的问题,他会过得很富有、很富裕;但是不能帮助他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做不到。一四句偈,你为人演说,那个人他真听懂了,四句偈就能帮助他成佛了,他就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成佛,他得大解脱、大自在,了生死、出三界,圆成佛道,广度众生。后来我一听,我就明白了,这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真的不能跟它比。所以普贤菩萨也讲,「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说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是最殊胜的,也是最重要的。所有一切财供养也是为了法,因为法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财供养能够解决我们现前生活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我们的生死问题,不能帮助我们成佛。这个地球,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统统给你,你还是要生死轮回。在我们现前这个世间,这个地球统统给你,你是这个地球的王,一旦你死了,你也带不走。这个利益跟佛法一相比较就无法相提并论了,那真的无法去比较了。所以法供养的福报实在是太大了!你想想帮助一个人成佛,功德多大!因为成佛他就能够度无量众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看到这个经文,我们就不会有疑问了,佛讲的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下面讲,『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萨』。这一段,「句非句非非句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萨」,我们念,也许我们念了也搞不懂。大家念了,你们懂吗?这一段就是讲「文字文义人法俱空」。文字,这个句就是文句,般若它不是在文字,所以句非般若,它不是般若。般若也非句,但是我们又不能离开句,我们用个比喻,我们透过比喻去理解个彷佛,指路牌,标示,指路牌。比如说三重,从台北过来,路标箭头,那边是三重,在台北那边的桥头立一个牌子指个方向。但是牌子那个地方不是三重,它是告诉你,从这个方向去会到三重。如果你看到那个牌子,以为三重就在这里,到了,那就错了。我们看到这个经文,经文就是般若,经文是般若没错,你要依经给你指导的方向去提起观照,你才会证到实相般若,不是经念一念你就有般若了。《心经》,每次三时系念,我们念了好几遍,一次三时系念都要念三遍,我们有般若吗?《般若心经》大家念得最熟悉,都会倒背了,有般若吗?我们没有,我们是停留在文字般若,你没有起观照般若。我们不会像观音菩萨起观照,照见五蕴皆空,它就有作用了。我们不会,不会都是在文字,念念念,念得很熟,也不会观照,所以一直停留在这里。所以告诉我们般若非句,句非般若,你要懂得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意思是告诉我们这个。好像看到指路牌指方向,你要懂得,它叫你再往那个方向走,你就会到达目的了。
禅宗有一部书叫《指月录》,也是同样的意思。《指月录》是什么意思?就是手指着月亮,你说要看月亮,有人跟你讲月亮在那里,会看的人他会循着手指往上看,他就看到了;不会看的,看到手,这个就是月亮。那是手指不是月亮,他不懂他的意思,他就看到手指以为手指是月亮。好像读经文,以为经就是般若,经它里面讲的是般若没错,它是教你依文字的般若,你要懂得去提起观照般若,你才能证实相般若。如果迷理执相就是凡夫,道理你不懂,你迷了,迷就是不明了,执着这个相,着相就是凡夫。佛教我们要离相,不可以着相。这是讲文字。
下面讲,『何以故?十地三十生空故,始生、住生、终生不可得,地地中三生空故,亦非萨婆若,非摩诃衍空故。』这个教我们,「正观中生死佛果二不可得,无听无说听同说同一切法如」。生死佛果二不可得,生死佛果就是一般讲生死涅盘。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我们凡夫住生死,二乘声闻、缘觉住涅盘,都有住,住就是有执着。菩萨他二边不住,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涅盘、生死都是空,都不可得,生死是假相,佛果也是虚妄的。所以《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十法界六道法界虚妄相变化很大,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四圣法界也有变化,变化没有我们那么大,但是还是虚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有相,应该是真的,一真,但是还是虚妄;但是它那个虚妄跟我们十法界的虚妄,不一样,它可以永远保存,如果你回归到常寂光,它这个相也没有。没有它是隐,它可以隐、可以现,有缘它就现,没有缘它就隐,隐就是回归常寂光,大光明藏,回归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自性本体,遇到跟你有缘的众生,你成佛了,跟你有缘的众生往生到你的世界来了,他是明心见性,但是还没有成究竟圆满佛,你就能现实报庄严土,在四圣法界现方便有余土,在六道法界现凡圣同居土。所以有隐有现,一切相都是从常寂光出现的,相没有了,它回归到常寂光。所以常寂光它有隐有现,遇到缘它就现,没有缘它就隐。「正观中生死佛果二不可得」,我们念《心经》,对这段的文,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心经》经文讲,「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生死佛果都不可得。「无听无说听同说同一切法如」,一切法皆空。这是它的空理,护佛果。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者。非圣见也。倒想见法。凡夫人也。见三界者。众生果报之名也。六识起无量欲无穷。名为欲界藏空。或色所起业果。名为色界藏空。或心所起业果。名无色界藏空。三界空。三界根本无明藏亦空。三地九生灭。前三界中余无明习果报空。金刚菩萨得理尽三昧故。或果生灭空。有果空。因空故空。萨婆若亦空。灭果空。或前已空故。佛得三无为果。智缘灭。非智缘灭。虚空萨婆若果空也。善男子。若有修习听说。无听无说。如虚空。法同法性。听同说同。一切法皆如也。】
这一段就是讲一切都不可得。《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我们如果想到《心经》讲的,这一段经文比较多,《心经》经文文字比较简要、比较浓缩,空理是完全一样。我们念《心经》,大家念得比较熟悉、比较顺口,提起来大家比较容易理解。这个经文比较多,浓缩起来就是《心经》讲的无所得。『一切法皆如』,就是一切法皆空,讲这么多的空,就是一空到底。我们现在明了这个空,经文文字讲的这个义理,很好;如果不明了也没关系,你常常听,或者你记住一个「无智亦无得」,这个就是空。我们真正提起观照,你的般若智慧开启,你完全就明了,你才不会迷在文句当中,迷在佛学术语名词当中。我们有时间慢慢来分析每一句、每一个字,这个都可以的,但是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也要有兴趣。这可能有少数人比较容易,可以接受,大多数人,并不是说他没有耐心,是因为他没时间。
所以过去,我们净老和尚到美国讲经,他说在美国讲经没有办法像台湾这样讲。台湾你讲一部经,我们这一部经来讲个一年、二年,还可以,还有人会来听。在国外最理想是三天,而且你讲简要的、简单的,为什么?大家没时间。而且有的住得都很远,他开车来听也要开很久;而且还要有假日,平常上班恐怕人家也没时间。不过现在有一个方便,透过网络、光盘,这个就比较方便;虽然方便,在家里看,你还得要有时间。你在家里也有你的事情,也不是说你完全都没事情。时间很多,当然可以细细的来琢磨。我们就是把这个经文消文,把大意提出来,这样可能大家才比较会有耐心来把这部经听完。因为我这样讲是很快,这次都讲不完,可能还要分好几次才讲得完。如果很详细的一句一段来讲,这部经恐怕我们连续讲三年都讲不完。怕大家没那么长的耐心,纵然有耐心,可能大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这一段这个大意,就是讲正观当中生死佛果两方面都不可得,无听无说听同说同一切法如,就是一切法都空。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大王。菩萨修护佛果为若此。护般若波罗蜜者为护萨婆若。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四无量心。一切功德果为若此。佛说法时。无量人天众得法眼净。性地。信地有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萨大行。】
「护般若波罗蜜是护因,护萨婆若海是护佛果」。这个护,我们一般讲护持,我们讲护法。护法是护什么法?就是护般若波罗蜜,护这个法,这是真正的护法。所以护般若波罗蜜它是护因,护法的因,护萨婆若是护佛果。佛的果位,他有『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四无量心,一切功德果为若此。』一切功德果,佛果位上的一切功德,德能。萨婆若,萨婆若是佛果,佛的果地,成佛了。成佛的因是什么?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成佛的因,萨婆若是成佛的果,护这个因果。我们要怎么护?要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那是真正的护般若波罗蜜。我们自己能够这样来修学就是护持,护般若波罗蜜这个法。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不是外面来的,不是学来的。
护法,我们有内护、有外护。内护,现在我们净老和尚教我们开启般若波罗蜜的方法,他现在教的都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教的是这个;「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的般若智慧,开这个慧,这是内护,他教导我们。外面的护法呢?知道老和尚教的是这个目标,然后我们护持这个修学方法,这就是护般若波罗蜜,这是护因。包括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在办传统文化,教汉字文言,像马来西亚马六甲办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它以儒为主,现在修《群书治要》,学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他要求也是一样,跟学佛是一样的方法。他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学习的人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的要求就是一部经修十年,前面有一些共同科目,《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共同科目,但是你选一部经要深入十年,这是开启自性般若智慧的教学方法。他护这个法,他教导学生教这个法,就是护这个法。我们外围的外护,也明白老和尚的教学方法,我们也护持这个方法。
所以最近我们老和尚去英国,想要办汉字文言学院。在七、八年前,英国剑桥大学的汉学院,麦大维教授也曾经到香港请老和尚去他们学校办大乘佛教学院。老和尚说:你们请我去恐怕不容易,他说我有条件。什么条件?他说:学生怎么教,你们学校不管,你不能用你们学校那种教育的框架、制度来架在这上面,那我没办法教。因为现在学校的教学制度,它都是交叉式的,一学期都学得很多、学得很杂,请很多老师,学生听了满脑袋妄念就非常非常的多,这个开不了智慧,只能学到知识。所以西洋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知识。我们佛门,包括儒释道传统的教学法,是开智慧。智能解决问题没有副作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副作用。老和尚提出这个条件说,怎么教你不管,学生交给我,教是我的事情,到时候我批准这个学生说他及格、毕业了,你学校只负责发文凭这样就好。后来也没消息了,大概他们回去开会,大概没有人会同意的。
所以老和尚讲,你一部经念通了,所有的经都通了,不但佛经通了,世间法也都通了。有一天,我遇到我们老和尚的秘书维邦,他说:师父讲这个,跟那些西洋人讲,给他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念一部经念通了,他什么都通了、都会了,他说:给他打死,他也不会相信。他不能接受老和尚这个教学方式,老和尚去办了,跟他们一般办大学是一样的,开不了般若智慧,达不到这个效果,彼此就浪费时间,所以去了对他们没有帮助。最近英国韦尔斯大学又要跟老和尚合作办汉学院,有一个北京的赵博士介绍那个校长,校长很诚意,我们老和尚到英国,他也亲自来跟老和尚谈合作的事情。我就私下跟赵博士讲,一定要跟赵博士讲到他懂老和尚的教学理念,不然英国人他也不懂老和尚这个教学理念,还是用他们学校的方式,恐怕就达不到我们老和尚教学的目标,这个也就没有意义了,对他们没有帮助。
所以我现在是做外护。如果他有办,老和尚要我去护持。我去护持,我什么能力都没有,钱也没有,能力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人。那去护什么?我能护的就是我知道师父他是这种方法,别人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他,从旁给他提醒、来协助,护持这个。老和尚也建议说,先办一个实验学校,实验看看,科学精神就是理论方法加实验,然后结果看怎么样?如果实验成功,说明这个教学法是可行的,慢慢就会被世界上很多人,特别是西方国家,让他们理解,慢慢他也会接受。当然现前是个很艰巨的工作,护持这个工作非常难的,阻力非常大的,因为大家都不相信。所以这个需要耐心,需要时间。所以讲到护般若波罗蜜是护因,这个就是根本,非常重要。有因才有果,如果没有这个因,你萨婆若也达不到,你护果也谈不上了。这是讲护持,内护、外护。
总归一句,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这个原则,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现在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会起观照,我们不懂得用观照功夫,所以伏不住烦恼,烦恼伏不住。烦恼伏不住,我们修了很久,还是烦恼强,到最后都会退转。为什么退转?生烦恼,我们自己内心的烦恼降伏不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真正认识,真正的敌人不是在外面,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烦恼贼,那个在作怪。如果我们不回归去观照自心的起心动念(烦恼),这个贼你抓不住,你就被它损害、被它伤害,害我们生生世世六道轮回你就出不去,那个才是真正的贼。而且这个贼,我们还把它当作好朋友。外面那个贼,我们看到就要去抓他,要远离;里面内心的烦恼贼,我们还认为它非常好。所以就被害,害我们生生世世轮回出不了。所以我们要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这样我们功夫才会得力。
最后一段,这一品最后一段是「时众得益」,当时的大众听佛说「观空品」。『佛说法时』,佛说这个法的时候,『无量人天众得法眼净』,法眼净也是很高的层次。『性地、信地有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萨大行』。大空,大行,什么是大空?大空不是我们观念当中大小的大,不是那个大;大行也不是大小那个大。但是我们佛经上常常看到这个大,像「大行普贤菩萨」。大的意思就是摩诃,这里讲摩诃衍,摩诃是印度梵语,翻成中文是大。但是这个大,不是我们观念中的大,这个大没有限量的,已经超越我们的心意识,那个才是大。落在心意识,怎么大还是有限量的;超越心意识那个大,无限量的。所以这个大空,我们看《六祖坛经》,禅宗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大空。大空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的修行,所有的行门就叫大行,一切都大。一大一切大,大空才有大行,大空是他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这一段,「时众得益」。
我们念佛人,我们听《般若经》,听明白多少算多少,听不明白也没有关系,听不明白我们就老实念佛,你老实念以后你就明白了。明白了,我们要学海贤老和尚,明白就不要说,你明白了不要说,说了人家也不相信,你自己明白就好。最方便的,念佛达到大空大行是最直接、最快速、最圆满。现在问题是我们不老实,我们就不能像海贤老和尚那样。你真老实,真的是一句佛号就够成佛了,真的是这样。甚至密宗它讲,一个字的种子字,你观那个字,你就会成佛,就会明心见性。这是真的,一点不假。禅宗参一个话头,没有意识,没有语录,就是他一直参,参久了他会开悟。所以佛法它没有定法,因众生各种根器不一样,佛跟你讲。我们因为不老实的人占大多数,而且是绝大多数,因此佛才有需要讲经说法。因为不老实,疑问就很多,有怀疑,你有怀疑怎么老实?
海贤老和尚他的剃度师父,剃度了,什么也没教他,他也不认识字,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念明白了,你就不要讲。他就真的老老实实就是一直念,而且日夜不间断的念,连睡觉当中他都不丢失掉,除了念佛就是种菜、种地,干活。根据我们老和尚判断,海贤老和尚二十岁出家开始念佛,可能念到四十岁就大彻大悟,跟佛一样。但是他生长的时代文革,念佛念出声都不行的,他就心中默默的念,还要跟大家去工作;也不准吃素,不准吃素就吃锅边菜,肉旁边的菜捞起来吃,吃锅边菜。不准念佛,不准拜佛,不准吃素,他的经历真的是大风大浪。他一句佛号能够念九十二年!这个我们真的是自叹不如,无法跟他相比。所以他往生那么自在!一百十二岁还能爬树,往生前一天还做到晚上,天黑还在拿锄头锄地。
这种老实人是非常难得,我们要学他学不来,我们怎么学还是不老实。不老实,我们就要听经闻法,因为不老实主要是有怀疑,疑惑太多。有疑惑,你不听经闻法把这个道理、方法、境界真正透彻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不老实这个心你伏不住,你心中总是有疑。一个师父,叫我们念一句佛号,就一直念下去。有几个人能够老实的接受,他就老实念?没那么简单。为什么没那么简单?因为念念有夹杂、有怀疑,有夹杂、有怀疑的念就没有办法达到经典上讲的效果。没有办法达到经典上讲的效果,那就更怀疑了,愈觉得自己的怀疑没错,那就疑上加疑。这次到英国,剑桥有一个大陆的女学生,老和尚讲经,她去做义工。然后休息的时候就来找我,说她感情有问题,现在心很乱,怎么办?我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她说:没有效,我念过了。我都还没有跟她讲完,她说没有效,她就不相信。她还是相信她的妄想,她是相信她的妄想,她相信她想的没有错,不相信菩萨,菩萨当然帮不上忙;如果你真相信菩萨,真老实念,菩萨真能帮得上忙,关键在我们自己。所以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要时时刻刻提起观照功夫。观照谁?观照自己,观照自己有没有老实。不要自己不老实,以为自己很老实,那个就不行。
不老实,我们如果有很多疑惑,《般若经》倒是有需要。《般若经》,你懂一句、二句,也就可以贯通到全经。譬如我们现在前面讲那么多,有一些不懂、有的懂,那些不懂的你先放下,你先用懂的那一句,你就修那一句,那一句你真懂,其他的你都会懂。就像一千七百则公案,你只要一个公案参透了,其他一千七百条都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金刚经》,江味农老居士讲《金刚经》大家都听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两句透了就全部通了,六祖在那两句开悟的。江味农老居士讲,其实不止那两句,任何一句你通了,就全部通了。不但通《金刚经》,六百卷《大般若经》全通,所有一切佛法、世间法全通了。但是这个方法现代人不相信,西洋人他更不相信。所以要到英国去推广这个,我觉得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老和尚他又很希望在那里推广,我们就要发心去护持,就护持这个般若波罗蜜,护这个因。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观空品」这一段就学习到此地。下一次,我们就从「菩萨教化品第三」,继续学习。这次佛七,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我们下一次佛七的时间,我们再继续来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