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第939集/文字)jingkong法师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九三九集)  2003/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45-0939

 

诸位同学,请看「威光得益」,十个法门里面,第九门看起:

 

【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

 

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尽众生界,荷负无疲,要令信解,为大愿也」。「荷负无疲」,前面跟诸位说过了。底下这一句很重要,「要令信解」,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愿,『增长信解力大愿』着重在这一句。由此可知,对众生如是说,对自己也不例外,我们自己本人对于佛法有没有信解?如果自己不能信解,怎么能够帮助别人信解。这是佛常说的一句话,「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我们用同样的话来说,自己不信要叫别人信,当然也是无有是处;自己不解欲令人解,也无有是处。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弘扬要从自己本身开始。

 

我们为什么不信?原因是不解,解得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透彻,所以我们的信心游移不定。说实实在在,入佛境界,信都有问题,怎么能入?入是第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入是证。首先,我们能不能信佛的境界?这个事情很难,难在哪里?我们没见到。凡夫之人,总得要自己亲自见到,才会相信,自己没有亲见,听别人说的,难,太难太难了。所以什么人能够相信?具足善根福德的人能信,他们没有问题,听佛说的时候,他肯信。我们不能瞧不起那些学佛的老阿公、老阿婆,他们确实不解,佛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就能信。他的信心比我们坚定,只要是佛说的,他都不怀疑,他都能奉行,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他不敢违背,这种信叫仰信。仰慕佛陀,佛陀伟大,佛陀知道的道理太深太深了,我们不晓得,佛陀讲的话我们要相信,这是善根深厚。如果不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怎么可能?一般善根浅薄的人办不到,你要有足以使他相信的道理,他听了,这个有道理,这个可以相信、可以接受,着重在解。

 

所以要上课、要讲解,不但要讲解,还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这是中下根性的人,长时间的薰习,慢慢的,这个道理渐渐明白了,他相信了。尤其看到事实上的证据,譬如最浅显的,也是一般人最重视的,财布施得财富,真做给他看。喜欢布施,财用不缺乏,一点都不假;喜欢法布施,增长聪明智慧;喜欢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那个果报在那里,他看到了。他看到这个学佛的人,这个人是做生意买卖的人,赚到钱他都布施,他总赚钱,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还赚钱,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有错。绝对不是说布施完之后就没有了,没这个道理,愈施愈多。理要讲得透彻,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这个作法,做得果然有效果,那他看了就不一样。真有效果,他就动心了,佛讲的话真的,从这里慢慢的帮助他建立信心。解得愈深信心愈坚固,解得愈透彻信心愈清净,坚定清净的信心又能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这是大愿。

 

我们首先帮助自己,真正信解怎么不如实觉悟?真的信解表现在行为上,自自然然的是慈悲喜舍,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慈悲喜舍你做不到,你没有智慧,你信解也很浅,深度不够。从这些地方自己要常常反省,我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别人相信了;不能成就自己,那就谈不上成就别人了。威光菩萨,确实我们在这里看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遇到佛光这一照,他的善根福德就现行,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现在我们看最后一句:

 

【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

 

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自他俱照,是曰光明」。这一句在最后是后得智的大用,证得无碍的辩才。辩才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我们一般讲高度的智慧,对佛来讲、法身菩萨来讲,圆满的智慧。所以大师在此地讲,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这一句话我们懂吗?宗门大德讲:会么?

 

前面我们读过世尊在对大梵天王开示里面曾经说「知法名为佛」,那个「知」就是宗门里面讲的大彻大悟;「知离名为法,知无名为僧」,什么是三宝?法、离、无,自性三宝,知就是觉,大彻大悟。大觉光明自他俱照,这是佛智,起作用就是无碍的辩才。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会难倒他,难不倒的,这样的辩才才叫无障碍,没有障碍的。如果不入佛智,这个入佛智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知法、知离、知无;通常我们用很浅显大家容易懂得的话来说,觉知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真相,体空寂,相虽然有,相无常,《般若经》上讲「如露亦如电」。你了解真相之后,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放下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真正觉悟,真正契入诸佛如来的智慧了。照自己这个身,是智慧身、法性身;照别人,能为一切众生种善根。众生善根将要成熟的人,你的智光照他,他能开悟,像威光太子一样。

 

末后清凉大师为我们做一个总结,「此上十法,初三」,就是前面三句,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是属于「功德法」;「次四」就是四、五、六、七,这四句「熏修法」;后面三句,八、九、十这三句,「起化」是教化众生的方法。十句里面都讲大,大,「境界无边」;都说称性,境界无边,「称性广大」。我们在这里着重大、称性。「智契贯达,并受证名。」所以,这十句是他证得的,就是威光太子他的智慧能够契入,对于理事、性相、因果他能够贯穿,他能够明达,所以叫证,光这一照,他就证得。

 

请看第四段,「偈赞如来」。请看经文:

 

【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底下有十首颂,威光太子他悟了,这个因缘一接触真的是大彻大悟。『获得如是法光明已』,「如是法光明」就是前面十句所讲的。这是『承佛威力』,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他没这么大的能力。得佛力加持,他就有能力劝化大众。「承佛威力」,我们通常讲上求;『普观大众』,这是下化。在这些句子里面,我们能体会得到太子谦恭有礼,这一点很重要!中国古人常说「学问深时意气平」,如果他的意气不平,心浮气躁,那是一个普通的凡夫,我们也可以讲毫无修养的凡夫。纵然他读书,他学佛了,他没有得到修学真正的利益,也就是说他修学没有功夫。我们常讲功夫不得力,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还是心浮气躁,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人,这个人学佛功夫得不得力从这里看,也能够检点自己,我自己修行功夫到底怎么样?可以从这些地方检点出来。人贵自知之明,自己不知己,怎么能知道别人?知己知人这是圣人。下面有十首颂,第一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21日09:24: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610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